正在阅读:

【上海电视节】对话《理想照耀中国》总导演傅东育:导演应该为流量明星的表现负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电视节】对话《理想照耀中国》总导演傅东育:导演应该为流量明星的表现负责

傅东育告诉界面文娱,长短视频之争是必然的现象,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万人空巷看《渴望》的那个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

图片来源:上海电视节

记者 | 刘燕秋

去年,傅东育执导的《破冰行动》获得了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今年,傅东育成为白玉兰奖电视剧单元的评委。

恰逢建党一百周年,2021年因此成为主旋律作品的大年。入围“最佳中国电视剧”的10部作品皆为现实主义作品,其中有6部为重大题材剧集,《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作品呼声颇高。傅东育同样参与了主旋律作品的创作,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策划组织创作的主题重点作品《理想照耀中国》里,傅东育担任总导演一职,目前这部剧正在播出中。

在电视节的采访中,傅东育谈到了这部剧的创作过程和特色,谈到了启动流量演员的思考,同样谈及了倍速观看、短视频崛起等技术、媒介因素变化给电视剧导演带来的挑战。

图片来源:《理想照耀中国》剧照

“《理想照耀中国》确实一开始是一个命题作文,但我们拍得很用心。它虽然不是鸿篇巨制,但是能给人温暖。”傅东育透露。在他看来,《理想照耀中国》和《在一起》一类的单元剧不太一样,《在一起》还是属于电视剧范畴,要通过2到3集的左右的时间去完成一个故事的表达,但《理想照耀中国》是诗选剧的模式,每集25分钟,需要非常精准地在中视频的篇幅范围内表达。

在拍摄之前,傅东育参考了Netflix上的短片以及《我和我的祖国》等作品。他意识到,40集不一定要是连贯的内容,但每一集要在25分钟的体量范围内必须做到起承转合,每一句台词都要精准,要浓缩到没有废话,同时还必须要有留白,让观众的在观看的过程当中产生跳跃,自己填补一些空间,而不是采用过去电视剧拍摄常用的娓娓道来的方式。与此同时,中视频在结构方法、在运动和拍摄上也有变化,在用光和用镜上更极致。“要更狠一点,不要害怕,不要四平八稳,要风格鲜明。”

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素材中选取合适的内容。傅东育透露,要以情绪为剪辑的标准,同时需要把握观众接受的心理节奏。“我在读大学的时候上过一堂题外课,斯皮尔伯格先生当时在上海拍《太阳帝国》,他曾经在课堂上他就提出一个问题,影视的节奏到底是什么?最后他给出的答案是观众的接受心理节奏是一切节奏的标准,演员的表演节奏,镜头运动的节奏、剪辑的节奏、音乐的节奏……一切的节奏都要契合观众接受的心理节奏。”

作为总导演,傅东育还谈及了《理想照耀中国》在选择导演上的标准。他总共见了80多位导演,最终选择了其中的15位,两方面衡量的因素分别是价值观、历史观和专业训练。

首先是价值观和历史观。“关于《理想照耀中国》这样一个选题,你是否真的相信?不管你在哪里读的书,你是怎么看待中国人这100年的历史?这当中一定会有一些导演抱有投机心理,冲着《理想照耀中国》这6个字来的,但自身对这个命题没有深刻的思考。”

傅东育表示,自己之所以看重专业训练是因为影视行业目前的导演准入门槛太低了。是否读过专业院校是判断一个导演审美基础的标准,是否有现实主义作品的实践经验又是一条关键的判断标准。“不管是短片、长剧或者网大,我希望这些导演过往作品遵循的是现实主义的创作路径,能深入调研,深入生活,产生灵感,提炼再造。”

从视频形态的层面看,《理想照耀中国》被傅东育定义为“中视频”。在他看来,虽然这种形式不太可能成为电视台的常态,但符合年轻人的碎片化观剧模式,未来在网络上也许会有更多这样的单元短片出现。

傅东育告诉界面文娱,长短视频之争是必然的现象,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万人空巷看《渴望》的那个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大的信息量,倍速观看的受众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现在大量出现的其实是注水问题。“很多时候跳过20分钟,我照样看这个剧,所以要解决剧作结构、拍摄节奏上的问题。”

图片来源:《理想照耀中国》剧照

流量明星在主旋律作品中的表现也是人们热议的话题。王一博、王俊凯、邓伦等大家眼中的流量明星都参演了《理想照耀中国》。在傅东育看来,导演应该为流量演员的表现负责。

“导演应该将所有演员的水准拉到一个水平线上。如果导演觉得一个演员演得这么稚嫩,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标准,既然这样,当初为什么要选这个演员?你选已经选错了,能怪演员吗?如果是考虑市场因素,你是要靠这个演员去赢得市场,还是你将塑造出的这个角色将赢得市场,这件事情你心里面弄明白没有?”在傅东育眼中,这不光是导演的问题,也是制片方的问题。

但导演如果选了一个没有市场号召力的演员,同样也会很焦虑。“我们也要面对市场、收视等等方面的压力,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达成一种平衡。在选一个演员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有没有塑造他的可能,另一方面,如果是别人告诉你一定要用某某某,我觉得你可以不拍。”

傅东育更愿意用“年轻演员”来称呼大家口中的流量明星。“关于如何博人眼球,美国人曾经说过一句特别狠的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请你塑造一个英雄,然后撕给大家看。但这样的做法对吗?当我们开始谈到流量小生、鲜肉、小花……所有这些标签对于对方难道不是一种伤害吗?他们也深知流量小生、流量明星这类标签只要贴上,最多能保鲜三年,他们也会恐惧,也在挣扎,只要有机会参与现实主义作品,都会尽最大的可能创作。”在傅东育看来,现实主义作品给到这些年轻演员更大的创作空间,他们会更愿意将感情投射到角色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电视节】对话《理想照耀中国》总导演傅东育:导演应该为流量明星的表现负责

傅东育告诉界面文娱,长短视频之争是必然的现象,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万人空巷看《渴望》的那个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

图片来源:上海电视节

记者 | 刘燕秋

去年,傅东育执导的《破冰行动》获得了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今年,傅东育成为白玉兰奖电视剧单元的评委。

恰逢建党一百周年,2021年因此成为主旋律作品的大年。入围“最佳中国电视剧”的10部作品皆为现实主义作品,其中有6部为重大题材剧集,《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作品呼声颇高。傅东育同样参与了主旋律作品的创作,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策划组织创作的主题重点作品《理想照耀中国》里,傅东育担任总导演一职,目前这部剧正在播出中。

在电视节的采访中,傅东育谈到了这部剧的创作过程和特色,谈到了启动流量演员的思考,同样谈及了倍速观看、短视频崛起等技术、媒介因素变化给电视剧导演带来的挑战。

图片来源:《理想照耀中国》剧照

“《理想照耀中国》确实一开始是一个命题作文,但我们拍得很用心。它虽然不是鸿篇巨制,但是能给人温暖。”傅东育透露。在他看来,《理想照耀中国》和《在一起》一类的单元剧不太一样,《在一起》还是属于电视剧范畴,要通过2到3集的左右的时间去完成一个故事的表达,但《理想照耀中国》是诗选剧的模式,每集25分钟,需要非常精准地在中视频的篇幅范围内表达。

在拍摄之前,傅东育参考了Netflix上的短片以及《我和我的祖国》等作品。他意识到,40集不一定要是连贯的内容,但每一集要在25分钟的体量范围内必须做到起承转合,每一句台词都要精准,要浓缩到没有废话,同时还必须要有留白,让观众的在观看的过程当中产生跳跃,自己填补一些空间,而不是采用过去电视剧拍摄常用的娓娓道来的方式。与此同时,中视频在结构方法、在运动和拍摄上也有变化,在用光和用镜上更极致。“要更狠一点,不要害怕,不要四平八稳,要风格鲜明。”

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素材中选取合适的内容。傅东育透露,要以情绪为剪辑的标准,同时需要把握观众接受的心理节奏。“我在读大学的时候上过一堂题外课,斯皮尔伯格先生当时在上海拍《太阳帝国》,他曾经在课堂上他就提出一个问题,影视的节奏到底是什么?最后他给出的答案是观众的接受心理节奏是一切节奏的标准,演员的表演节奏,镜头运动的节奏、剪辑的节奏、音乐的节奏……一切的节奏都要契合观众接受的心理节奏。”

作为总导演,傅东育还谈及了《理想照耀中国》在选择导演上的标准。他总共见了80多位导演,最终选择了其中的15位,两方面衡量的因素分别是价值观、历史观和专业训练。

首先是价值观和历史观。“关于《理想照耀中国》这样一个选题,你是否真的相信?不管你在哪里读的书,你是怎么看待中国人这100年的历史?这当中一定会有一些导演抱有投机心理,冲着《理想照耀中国》这6个字来的,但自身对这个命题没有深刻的思考。”

傅东育表示,自己之所以看重专业训练是因为影视行业目前的导演准入门槛太低了。是否读过专业院校是判断一个导演审美基础的标准,是否有现实主义作品的实践经验又是一条关键的判断标准。“不管是短片、长剧或者网大,我希望这些导演过往作品遵循的是现实主义的创作路径,能深入调研,深入生活,产生灵感,提炼再造。”

从视频形态的层面看,《理想照耀中国》被傅东育定义为“中视频”。在他看来,虽然这种形式不太可能成为电视台的常态,但符合年轻人的碎片化观剧模式,未来在网络上也许会有更多这样的单元短片出现。

傅东育告诉界面文娱,长短视频之争是必然的现象,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万人空巷看《渴望》的那个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大的信息量,倍速观看的受众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现在大量出现的其实是注水问题。“很多时候跳过20分钟,我照样看这个剧,所以要解决剧作结构、拍摄节奏上的问题。”

图片来源:《理想照耀中国》剧照

流量明星在主旋律作品中的表现也是人们热议的话题。王一博、王俊凯、邓伦等大家眼中的流量明星都参演了《理想照耀中国》。在傅东育看来,导演应该为流量演员的表现负责。

“导演应该将所有演员的水准拉到一个水平线上。如果导演觉得一个演员演得这么稚嫩,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标准,既然这样,当初为什么要选这个演员?你选已经选错了,能怪演员吗?如果是考虑市场因素,你是要靠这个演员去赢得市场,还是你将塑造出的这个角色将赢得市场,这件事情你心里面弄明白没有?”在傅东育眼中,这不光是导演的问题,也是制片方的问题。

但导演如果选了一个没有市场号召力的演员,同样也会很焦虑。“我们也要面对市场、收视等等方面的压力,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达成一种平衡。在选一个演员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有没有塑造他的可能,另一方面,如果是别人告诉你一定要用某某某,我觉得你可以不拍。”

傅东育更愿意用“年轻演员”来称呼大家口中的流量明星。“关于如何博人眼球,美国人曾经说过一句特别狠的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请你塑造一个英雄,然后撕给大家看。但这样的做法对吗?当我们开始谈到流量小生、鲜肉、小花……所有这些标签对于对方难道不是一种伤害吗?他们也深知流量小生、流量明星这类标签只要贴上,最多能保鲜三年,他们也会恐惧,也在挣扎,只要有机会参与现实主义作品,都会尽最大的可能创作。”在傅东育看来,现实主义作品给到这些年轻演员更大的创作空间,他们会更愿意将感情投射到角色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