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弗兰克·里杰卡尔德(Frank Rijkaard)的制胜球,阿里戈·萨基(Arrigo Sacchi)执教的AC米兰1-0击败本菲卡,卫冕欧冠冠军——那是1990年的欧冠决赛。
此前欧洲俱乐部冠军杯的35年历史中曾有过12次卫冕成功。皇家马德里完成过惊人的五连冠,阿贾克斯和拜仁慕尼黑也实现过三连冠。但自从1990年至今的26年,还没有一支球队完成卫冕。有四支冠军球队(1995年AC米兰,1996年阿贾克斯,1997年尤文图斯,2009年曼联)在第二年再次闯入决赛,最后还是折戟沉沙。

有七支球队在半决赛中出局,而今年的巴萨是第七支止步四分之一决赛的球队。自从1990年以来,有十一支球队击败了上一年的冠军最终举起大耳朵杯。
对于这些想要卫冕的球队来说,总是有各种阻碍出现。有时他们甚至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灯光问题?好吧,我们出局了…
1991年,AC米兰曾剑指三连冠,但却在与马赛的四分之一决赛中惜败对手。
双方首回合在圣西罗球场的较量以1-1平局收场,但是次回合米兰的侵略性战术却不足以挽回局面,无法挡住克里斯·瓦德尔(Chris Waddle)的进球。瓦德尔之前在一次对抗中有一点脑震荡,但还是恢复过来帮助马赛取得了2-1的领先。
这一比分保持到了伤停补时之前,此时维洛德罗姆球场的几处照明突然出现问题。主裁判认为可以继续比赛,但是米兰却以灯光问题为借口退场要求重赛。
红黑军团拒绝重返赛场,比赛没能继续,米兰重赛的要求也被拒绝了。最终马赛被判3-0获得胜利,米兰则被禁止参加下赛季的欧洲赛事。
2、“我只是用高尔夫球杆打了他的后背”
球员们在欧冠赛前大肆饮酒最终还导致一名球员被高尔夫球杆打伤是什么情况?利物浦就发生过这种奇事,那是2006-07赛季欧冠与巴萨的八分之一决赛之前。
训练结束后红军队员们决定去喝点酒放松一下,在酒精的影响下,克雷格·贝拉米(Craig Bellamy)坚持要求队友约翰·亚恩·里瑟(John Arne Riise)在球队面前唱歌,作为缺席圣诞派对的惩罚。

贝拉米事后在个人自传中回忆:“他不愿意唱歌,并站了起来冲我叫喊。可是我不想轻易放过他,尤其是在喝多了之后。‘那头姜黄色的该死的猪,他不能那样跟我说话,’我说。我们的高尔夫球杆就在客厅里,我拿起一根,心里不停回想着里瑟今晚对我的态度。我知道里瑟和丹尼尔·阿格(Daniel Agger)住同一个房间,所以我给阿格发短信问了房间号。我走进他们的房间,里瑟正躺在床上。我用球杆击打了他的后背。我没有用力挥杆,只是打中了他。”
接下来的比赛中利物浦在诺坎普球场2-1击败了巴塞罗那,进球的正是贝拉米和里瑟。庆祝进球时,贝拉米还做出了挥舞高尔夫球杆的动作。巴萨以1-0的比分赢下了次回合的比赛,但是利物浦以客场进球数晋级。
3、雷东多精妙过人淘汰曼联
1999年,曼联在爵爷弗格森的带领下第一次夺得了欧冠冠军,但是卫冕的道路却遭到皇马的阻隔,其中一个经典瞬间还永远载入了史册。
曼联在四分之一决赛首回合的较量中做客伯纳乌,最终0-0战平。但在次回合比赛中,罗伊·基恩和劳尔先后进球,皇马2-0领先。之后的第三个进球迎来了经典时刻,皇马来自阿根廷的中场球员费尔南多·雷东多(Fernando Redondo)以一记精妙的后脚跟传球左路突破,过了曼联后卫亨宁·伯格(Henning Berg),之后下底传中,助攻劳尔梅开二度,最终3-0锁定胜局。
4、因南斯拉夫内战而陨落的贝尔格莱德红星
“我们本可以取得更多的胜利,”后卫Miodrag Belodedici认为如果南斯拉夫没有爆发内战,那么贝尔格莱德红星还大有可为。
贝尔格莱德红星1991年时首次获得欧冠冠军,但当时南斯拉夫内战已经爆发,队内众多明星球员离队,去西欧寻求发展。
天才球员罗伯特·普罗辛内斯基(Robert Prosinecki)在帮助球队夺冠后转会至皇家马德里。不过红星在小组赛中实力不俗,小组第一名将直接出线。但是失去了普罗辛内斯基的红星队主客场均负于桑普多利亚,最终名列小组第二。

之后由于联合国的制裁,南斯拉夫的球队禁止参加欧冠,国家队无法参加欧洲杯,而当时顶替南斯拉夫参赛的丹麦最终赢得了1992年欧洲杯的冠军。
德扬·萨维切维奇,达尔科·潘采夫,尤戈维奇还有米哈伊洛维奇在1992年夏天都离开了红星开始征战意甲赛场,Belodedici则加盟了巴伦西亚。从那以后,红星再也没有进入过欧冠比赛。
5、穆里尼奥在诺坎普取得胜利
2010年国际米兰与巴塞罗那的半决赛之前,很少有人看好国米,但是显然他们小看了穆里尼奥的能力。穆里尼奥一直是老东家的眼中钉,执教巴萨时一直被俱乐部看做过渡期教练。2010年欧冠半决赛穆里尼奥终于完成了对巴萨的复仇。
巴萨在前一个赛季击败曼联夺得冠军,却在圣西罗球场3-1输给了国际米兰。次回合比赛中蒂亚戈·莫塔(Thiago Motta)被罚出场外,国际米兰在一个多小时的比赛时间中少打一人,最终艰难取胜。
虽然皮克为巴萨打入挽回颜面的一球,却终是无法再次突破国米铁卫卢西奥和瓦尔特·萨穆埃尔的防守。
当终场哨声吹响,穆里尼奥激动地食指指天冲入球场尽情庆祝。维克多·巴尔德斯试图让他远离巴萨球迷避免发生冲突,也直接被无视了。
后来国际米兰在决赛中击败了拜仁慕尼黑,穆里尼奥率队拿到了自己的第二个欧冠奖杯。

6、拉科鲁尼亚的惊天逆转
2003年,AC米兰在点球大战中战胜尤文图斯再次问鼎欧洲之巅。第二年的四分之一决赛首回合主场4-1轻取拉科鲁尼亚,人们都认为AC米兰进入半决赛已是胜券在握。
但是,接下来却上演了欧冠历史上最经典的惊天大逆转。仅上半场,拉科鲁尼亚就由沃尔特·潘迪亚尼、胡安·卡洛斯·贝莱隆和阿尔伯特·卢克打入三球,下半场弗兰再下一城,最终以总比分5-4将米兰淘汰出局。
7、马赛得到了一些教训
马赛从没考虑过卫冕问题——因为他们被欧足联禁赛,甚至没有资格参加下赛季的欧冠。
马赛在1993年的决赛中1-0击败米兰,但之后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马赛踢假球的丑闻浮出水面,他们在法甲中贿赂瓦朗谢纳的球员让他们故意输掉比赛,这样既确保自己拿到法甲冠军,又能在欧冠决赛前节省体力避免受伤。

结果?在欧冠开始前两个星期,马赛被剥夺了参赛资格,之后也被禁止参加法甲的比赛。
巴黎圣日耳曼本该代替马赛参加欧冠,并递补成为法甲冠军,但他们拒绝接受。之后一本书解释了巴黎圣日耳曼当初作出这种决定的原因,他们当时的老板,Canal Plus电视台,担心会激怒巴黎以外的用户,考虑到当时争议颇多的形势。
温格执教的摩纳哥最终顶替了马赛的欧冠席位,但还是在半决赛中输给了米兰。
8.迪马特奥:五月拿冠军,十一月被解雇
在欧冠联赛历史上,仅发生过一次卫冕冠军在小组赛就被淘汰的尴尬事,那支球队就是切尔西。在2012/13赛季接连不敌顿涅茨克矿工和尤文图斯后,他们在小组内的排名降到了第三位。
切尔西在都灵以0-3败给尤文图斯,这场比赛同时也为罗伯托•迪马特奥在切尔西的执教生涯画上了句号,而此时距迪马特奥带领切尔西击败拜仁慕尼黑卫冕欧冠仅仅过去几个月。虽然小组赛的最后一场换成临时教练贝尼特斯指导,但即使切尔西以6-1大比分战胜了洛斯查兰特也依然未能挽回之前的颓势。

切尔西有惊无险的挤入了欧冠联赛的下个阶段,并在贝尼特斯的指导下接连取得胜利——尽管这些都不能讨得未来主教练穆里尼奥的欢心,因为他马上针对贝尼特斯冷嘲热讽地指出即使赢得欧冠联赛也没有什么用,因为以切尔西本的实力就不用参与这种竞争。
三年后,穆里尼奥执教下的切尔西成绩惨烈。穆里尼奥执教的最后一个赛季,就连取得欧冠联赛资格对于切尔西来说都变得遥不可及。如果不是因为降级一事忙的焦头烂额的话,贝尼特斯一定会针对此事狠狠的反击回去。
9.佩普的拜仁之梦——卫冕欧冠
2013年,拜仁慕尼黑以欧冠冠军奖杯作为了迎接新主教练佩普的欢迎礼。佩普曾带领巴塞罗那两次赢得欧冠,所以在上任后也一样能率领拜仁再创辉煌吧?
答案是否定的。在佩普上任之后,一切都顺风顺水,直到抽签遇到皇马,客场作战在首轮就0-1败下阵来。而这甚至还算不上很糟,因为之后在主场同皇马的对战才真正让佩普苦不堪言。
塞尔吉奥•拉莫斯几乎变身成了第二个C罗,在四分钟之内连进两球,为之后皇马的胜利赢得了极大优势。随后,C罗也大发神功连进两球,并称赞道如果有人能成为第二个C罗,那一定就是塞尔吉奥•拉莫斯了。皇马最终以总比分5-0赢得比赛,并在决赛中一举拿下马竞,成功捧得欧冠冠军奖杯。
10.国米主场净吃5球
拜仁主场4-0不敌皇马,仍不及想要再续穆里尼奥执教时辉煌的国米所遭遇的危机来的让人震惊。
正值莱昂纳多为主教练的国米在欧冠四分之一决赛对上沙尔克,并在首轮就以2-5大比分落后。斯坦科维奇和米利托分别打入一球,将国米带入领先地位,中间马蒂普为沙尔克扳回一分。下半场埃杜为沙尔克再下两城,劳尔也踢进一球将沙尔克的优势拉大。安德雷亚•拉诺基亚的一枚乌龙球最终让国米更加无力回天。当球队危机之时,卢西奥和沃尔特•萨穆埃尔在哪呢?
而随后,国米门将克里斯蒂安•齐沃更是以一记红牌犯规把自己送下场,同时也让沙尔克获得第二场的胜利,最终以总分7-3大比分战胜国米。
11.“费尔南多•托雷斯!哦!!!!”
2012年欧冠半决赛切尔西客场力克巴塞罗那,无疑算得上一次绝妙的胜利。

它会被球迷记住也许是因为蓝军聪明的在主场第一回合时保持制衡,只让迪迪埃•德罗巴赢得一球。
它会被球迷记住也许是因为切尔西在次回合上半场接连被塞尔希奥•布斯克茨和伊涅斯塔踢入两球,还遭遇约翰•特里被红牌罚下的劣势中愈战愈勇,英勇反击。
又或者它会被球迷记住是因为梅西罚丢的点球,亦或是托雷斯打入的关键一球将切尔西从持续了几个月的低迷中拉了出来成功进入决赛。
但这都不是这场比赛能被球迷们记住的原因。事实上,这场比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加里•内维尔在托雷斯攻破巴萨球门后激动得不能自已的解说了。
(翻译:王思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