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36亿元借壳 许家印迈出回归A股关键一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36亿元借壳 许家印迈出回归A股关键一步

许家印的野心远不只是并购,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借壳回归A股的上市平台。

恒大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许家印终于拿下了一家A股上市房企,他最终的目的极有可能是借壳回归A股。

4月24日,恒大地产(03333.HK)发布公告称,将以3.79元每股从浙商集团、杭钢集团、国大集团收购嘉凯城(000918.SZ)约9.52亿股股份,合计金额约36.1亿元,这占到嘉凯城总股本的52.78%。收购完成后,恒大地产将成为嘉凯城的控股股东。

许家印此次成功收购A股上市房企嘉凯城,除了看中这家公司在上海、杭州、苏州等长三角核心地区的土地储备外,背后的更大意图或许是想通过借壳上市方式回归A股。这将是继万达商业后,又一家意图从港股回归A股的千亿上市房企。

十天前,恒大地产就曾传出与嘉凯城的收购传闻,同时还举牌了另一家A股上市房企廊坊发展(600149.SH)。当时外界就普遍认为,恒大期望借壳回归A股。

接近恒大地产的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收购嘉凯城将是许家印有意在港股私有化恒大地产,并于A股整体上市的重要一步。而完成收购嘉凯城后,恒大还将向这个平台注入相关资产。

与万达商业一样,恒大地产想要最终回归A股,实施私有化将是关键的一环。过去两年内,不满意恒大股价表现的许家印共回购了约36.86亿股,花费的金额达到了161.49亿港元(约合134亿元人民币),在将恒大股价拉升的同时,也使其家族的持股比例高达74.3%,逼近75%的大股东持股红线。

纵观过往上市公司私有化的历程,大股东一般都会溢价回购小股东手上的股份,而根据中概股私有化的案例,通常回购价格会比前一天收盘价有超40%的溢价,恒大今后的回购价或许会超过其8.4港元每股的历史最高股价。

如今看来,许家印以往耗费巨资的回购早已为其私有化打下了基础,而他当初回购自家股份似乎是在下一盘后手连连的庞大棋局,除了不满意股价表现,向境外看空投资者传递反抗信息外,他更大的目的是欲启动私有化。

过去数年内,高度发达完善的香港资本市场一直是国内房地产企业上市的首选地。2009年在香港的成功上市,也曾让恒大地产渡过了一段生死难关,进而通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但随着这两年A股市场逐渐走强,港股走势较为疲弱,两地股市估值差距逐渐拉大,同时由于海外投资者对国内房地产市场过分看空,导致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房企与A股地产股估值差距加大,回归A股已成为在香港上市的诸多内地房企的共同心声。

在香港上市不足两年的万达商业也由于股价一直被低估,今年3月底正式宣布要私有化回归A股,近期他们更是已启动私有化方案。在此之前,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的富力地产和首创置业已数次公布了回归A股的方案。

此次许家印期望借壳回归A股,外界普遍认为被低估的股价是主要的动因。自恒大上市以来,股价一直是许家印的痛点,他曾经不止一次公开强调其股价被严重低估,在香港上市的近7年也是他与做空者在股价K线上缠斗的历史。

这家销售规模位列中国前三的房企,当前市盈率仅5.62,市净率0.51,这意味着其股价不及每股净资产的一半,这些指标也反映出恒大一直不受境外投资者的垂青。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和穆迪近期也因不看好恒大的高杠杆扩张战略而下调其评级。

如果再考虑自去年汇改以来人民币贬值、美元走高、国内融资成本逐渐降低等优势,A股的融资能力和优势相比目前的港股已经开始显现,这也是越来越多境外上市的内地企业争取回归A股的原因。

尽管与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的万达商业和富力地产等相比,身为内地红筹股的恒大地产,回归A股难度系数更大——私有化之后,他们还得拆掉红筹构架,面临庞大的税务负担,但借壳方式或许是恒大更好的选择。

相对于常规的IPO,通过借壳方式也更容易实现回归A股。目前借壳上市也成为许多境外上市的内地企业回归A股的主要途径。数据显示,2015年在A股市场成功的借壳交易达50单,总交易额突破3580亿元,两个数字均创十年来新高。

除了房地产主业外,恒大集团最近两年也积极在金融、互联网、健康、文化旅游等产业布局,正逐渐向综合企业集团发展,而相对于港股,A股对综合型企业的估值也更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36亿元借壳 许家印迈出回归A股关键一步

许家印的野心远不只是并购,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借壳回归A股的上市平台。

恒大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许家印终于拿下了一家A股上市房企,他最终的目的极有可能是借壳回归A股。

4月24日,恒大地产(03333.HK)发布公告称,将以3.79元每股从浙商集团、杭钢集团、国大集团收购嘉凯城(000918.SZ)约9.52亿股股份,合计金额约36.1亿元,这占到嘉凯城总股本的52.78%。收购完成后,恒大地产将成为嘉凯城的控股股东。

许家印此次成功收购A股上市房企嘉凯城,除了看中这家公司在上海、杭州、苏州等长三角核心地区的土地储备外,背后的更大意图或许是想通过借壳上市方式回归A股。这将是继万达商业后,又一家意图从港股回归A股的千亿上市房企。

十天前,恒大地产就曾传出与嘉凯城的收购传闻,同时还举牌了另一家A股上市房企廊坊发展(600149.SH)。当时外界就普遍认为,恒大期望借壳回归A股。

接近恒大地产的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收购嘉凯城将是许家印有意在港股私有化恒大地产,并于A股整体上市的重要一步。而完成收购嘉凯城后,恒大还将向这个平台注入相关资产。

与万达商业一样,恒大地产想要最终回归A股,实施私有化将是关键的一环。过去两年内,不满意恒大股价表现的许家印共回购了约36.86亿股,花费的金额达到了161.49亿港元(约合134亿元人民币),在将恒大股价拉升的同时,也使其家族的持股比例高达74.3%,逼近75%的大股东持股红线。

纵观过往上市公司私有化的历程,大股东一般都会溢价回购小股东手上的股份,而根据中概股私有化的案例,通常回购价格会比前一天收盘价有超40%的溢价,恒大今后的回购价或许会超过其8.4港元每股的历史最高股价。

如今看来,许家印以往耗费巨资的回购早已为其私有化打下了基础,而他当初回购自家股份似乎是在下一盘后手连连的庞大棋局,除了不满意股价表现,向境外看空投资者传递反抗信息外,他更大的目的是欲启动私有化。

过去数年内,高度发达完善的香港资本市场一直是国内房地产企业上市的首选地。2009年在香港的成功上市,也曾让恒大地产渡过了一段生死难关,进而通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但随着这两年A股市场逐渐走强,港股走势较为疲弱,两地股市估值差距逐渐拉大,同时由于海外投资者对国内房地产市场过分看空,导致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房企与A股地产股估值差距加大,回归A股已成为在香港上市的诸多内地房企的共同心声。

在香港上市不足两年的万达商业也由于股价一直被低估,今年3月底正式宣布要私有化回归A股,近期他们更是已启动私有化方案。在此之前,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的富力地产和首创置业已数次公布了回归A股的方案。

此次许家印期望借壳回归A股,外界普遍认为被低估的股价是主要的动因。自恒大上市以来,股价一直是许家印的痛点,他曾经不止一次公开强调其股价被严重低估,在香港上市的近7年也是他与做空者在股价K线上缠斗的历史。

这家销售规模位列中国前三的房企,当前市盈率仅5.62,市净率0.51,这意味着其股价不及每股净资产的一半,这些指标也反映出恒大一直不受境外投资者的垂青。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和穆迪近期也因不看好恒大的高杠杆扩张战略而下调其评级。

如果再考虑自去年汇改以来人民币贬值、美元走高、国内融资成本逐渐降低等优势,A股的融资能力和优势相比目前的港股已经开始显现,这也是越来越多境外上市的内地企业争取回归A股的原因。

尽管与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的万达商业和富力地产等相比,身为内地红筹股的恒大地产,回归A股难度系数更大——私有化之后,他们还得拆掉红筹构架,面临庞大的税务负担,但借壳方式或许是恒大更好的选择。

相对于常规的IPO,通过借壳方式也更容易实现回归A股。目前借壳上市也成为许多境外上市的内地企业回归A股的主要途径。数据显示,2015年在A股市场成功的借壳交易达50单,总交易额突破3580亿元,两个数字均创十年来新高。

除了房地产主业外,恒大集团最近两年也积极在金融、互联网、健康、文化旅游等产业布局,正逐渐向综合企业集团发展,而相对于港股,A股对综合型企业的估值也更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