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关于住宅产权到期续费的问题持续发酵,以至于让人们忽视了另外一条极其重要的消息,那就是,发改委宣布今年将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并且表示,户籍落户不应该有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歧视。
讲真的,发改委的这个政策绝对值得我们给上一个大大的赞,为什么这么说呢?落实居住证制度,无非就是落实大城市的居住证制度,消除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歧视,绝不可能是消除北京人和上海人的歧视,而是要消除农业和非农业,农村人和城市人的歧视。
地域歧视推高房价
更为准确地说,正是农村的全方位落后、大城市的全方位优越造就了如今大城市的高房价,所以高房价自然也就成为享受城市待遇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这一切并非纯粹是城市的天然优势或农村的天然劣势造成的,而是因为歧视性制度,人为的扩大了两者的差距。
大城市房价之所以高,最重要的因素无非是住房需求大。为什么我们都想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这个看上去过于常识的问题似乎不值得回答,却牵出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来。
在我国,无论做什么干什么都会有一个非常具体的排名,企业有五百强;大学有排行榜;城市之间也会有一二三线之分,所以农村当然就排不上号了。大城市居民自然不会想去小城市生活,这种选择是违背理性选择的,广大农村成为没有人想去的地方,而从农村走出的那些精明能干、年富力强的人纷纷涌入大城市。
几十年来,这种单向人口流动在中国一直是天经地义、无须理由的大趋势。你不需要实际去中国的大城市、小城市或农村生活,就知道这些地方无论在收入、福利、医疗、文化、娱乐、机会、视野、教育水平乃至政治与法治的文明程度等各方面都是有天壤之别的。
大家之所以都想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发展”,原因正在于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长期剥夺了其他城市尤其是农村的正常发展机会,人为将各种机会和资源集中于大城市。不可否认,这些城市因为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享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但是如果没有歧视性政策赋予的制度优势,这些城市不可能具备那么大的吸引力,以至于那么高的房价仍然不足以阻挡浩浩荡荡、源源不绝的“移民”大军。
虽然近年来户籍改革正在进行,但是和户籍捆绑的福利、医疗、子女教育等实质性改革迟迟难以开展。既然农村不能提供足够的收入和就业机会,生活也没有可靠保障,凡是有能力的劳动力自然纷纷“移民”城市。极不平等的机会和资源分配致使中国人口过度集中在少数大城市,成为这些地方高房价的制度推手。
如今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再次纷纷出台限购令,其主要目的就是是限制外地人在本地买房,地域歧视的本质是显而易见的。用一种地域歧视去治理多种地域歧视带来的后果,前景并不让人看好,
但结合目前政策来看,除去北上广深之外,例如天津、杭州、成都的准一线或强二线城市并未对楼市及户籍做出严厉的限制措施;同时;例如佛山、东莞、无锡、廊坊等城市,借助于环绕在一线城市周边的地理有时也显示出极强的竞争力。对于吸引流动的农村人口落户有着不输于一线城市的资源及政策优势。
所以,一线城市尽可以牛哄哄的继续歧视下去,毕竟一线城市有足够的资本;二线城市乃至三四线城市就别再其实下去了,是时候要放开你的怀抱了。
发改委此次宣布落实居住证制度或许可以有效改变我国大城市人口集中的现状,有效的引导人口更多地流向中小城市,对于控制大城市的高房价,助力三四线城市去库存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此外,还有一点大俊也不得不说,落实居住证制度对于贷款买房的人来说,也是非常利好的消息。
比如在贷款买房时,经常会听到,东北人怎样怎样,河南人怎样怎样,广东人又怎样怎样……,而受伤最深的非福建人莫属。几年前,某些在上海从事钢贸生意的福建人向上海银行骗取巨额贷款,后来无力偿还,形成大量坏账,银行损失惨重。所以自此之后,一些银行严禁向福建人批贷。
还有,农村户口可在申请买房贷款时,常常会遭遇银行减少你的贷款成数或者提高贷款利率。另外,大部分银行是不认可异地收入证明的,除非你所在的单位是事业单位,大型国企之类的全国性企业。另外一个与户口相关的贷款情况是公积金异地贷款购房,农村户口是很难获得公积金贷款的。
而如果居住证制度在今年可以贯彻实施,以上这些问题或许都可以得到有效改善。毕竟,贷款歧视的存在会限制贷款人的经济活动,甚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力。放大说,落实居住证制度或许也是楼市去库存的一种手段也说不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