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数据交易催生万亿级市场,上海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数据交易催生万亿级市场,上海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数据要素市场法治体系亟待健全,制度管理相对滞后,“上海方案”拭目以待。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杨舒鸿吉

编辑 | 刘素楠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归集的数据在大屏上不断翻动。实时更新的大数据中,涵盖电子商务、能源、房地产等商业领域。部分数据日均归集量到5PB,相当于在一天内,集合了250座图书馆的总数据量。

这是我国最大的线上数据交易平台。目前, 该交易中心主要面向互联网、金融服务等行业领域提供商业数据产品,峰值日流通量超过1亿条。

大数据被称为“未来的新石油”。2020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次发布首次把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文件当中,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并列为五大要素之一。

数据交易将催生万亿级市场。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已由2011年的9.5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从20.3%提升到38.6%。

在刚刚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透露,上海的大数据核心企业已经超过1000家,产业规模已达到2300亿元。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时代趋势,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在WAIC开幕式上指出,“其中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涉及到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我们需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转型要从消费领域、社会领域,向传统行业、制造业转变。”

他表示,当前,数据要素化面临四个挑战:数据的资产地位尚未确立;数据确权难题尚待破解;数据共享流通障碍重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体系尚不健全。

上海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全球重要城市开放数据指数》显示,在全球30余个主要城市中,上海连续第二年位居综合排名第一。

张英透露,通过推进要素市场建设,完善多层次交易流通机制,上海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数据生态,为加快建设成为国际数字之都奠定了基础。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受访者供图

2014年被称为“数据交易元年”。

2014年末,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立,这是全国乃至全球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随后,各地大数据交易所和交易中心迎来密集布局期。

2016年4月,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CEO汤奇峰回忆,交易中心成立之前,上海市科委就已组织专项课题,经上海市经信委和商务委批复成立数据流通和交易的相关机构,通过三年的研究,在缺乏制度设计的背景下,试图摸清数据交易的业务边界。

“当时,上海市商务委、经信委将大数据归列到大宗商品行列。汤奇峰指出,这种归并方式,正是因为相关制度尚未覆盖到这一领域,“因此从量的层面对其进行了分类”。

这也凸显了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的滞后性。

在数据交易市场探索的早期,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引起了职能部门和社会的关注。与国内其他数据交易中心或民资、或国资的属性不同,上海采取了“中间路线”,形成了有国资主导、企业共同参与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从交易方式来看,数据交易起步于线下交易。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则形成了线上交易模式,该模式也被视为中国数据交易市场的2.0版本。

汤奇峰指出,线下模式存在数据被私自交易的风险,并缺乏有限的监管手段。“2.0模式全部为线上交易,即从发起请求、成交记录、清算服务的话,全程在线,交易变得更加真实,同时也为监管市场提供一个抓手。”

贵阳:2021中国国际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过去5年的探索中,上海数据交易中心作为交易规则制订的主要参与者,为国内数据要素市场摸索出了一些经验。

汤奇峰透露,该中心实施“双重准入”机制。

出于对数据安全、隐私和风险评估等方面的考虑,上海数据交易中心采取了会员制。数据交易并不对个人开放,只面向企事业单位开放。有意向的成员需要提交申请材料,通过审核之后才能获取成员账号。

“不是谁都可以进入交易市场进行数据交易,我们认为一个合适的对象要有合适的目的才可以进入交易中心,所以我们对成员入场资质进行审定,会考虑该成员历史上是否产生过重大泄密、数据滥用风险等。”汤奇峰透露。

在数据来源上,并非所有数据产品都可以组织交易。法律明确规定,公民个人信息数据不能流通交易。

在交付方式上,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将组织双方挂牌。汤奇峰表示,目前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共有1000余种产品,按板块进行组织挂牌交易。

最后一个步骤是清算。在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平台上完成数据交易后,清算机构将对资金进行清算,按照成交价格自动划账,全程清晰透明而且高效。

“实际上,我们已经建设好线上的一个撮合和交付机构,从成员的准入到服务板块、交易价格一直到最后的清算都在这个系统上完成。”汤奇峰向界面新闻介绍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数据市场已呈千帆竞发态势,近年来数据立法紧跟其上。

2019年10月1日起,《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这是国内首部针对公共数据开放的地方政府规章。《办法》既要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和深度利用,又要高度重视和保障数据安全、合法合规。制定严格的全流程数据安全保护措施,是此次立法工作的重要考量。

上海创新提出了分级分类的公共数据开放方法,在参考“完整、时效、原始”等国际通行原则基础上,将分级分类、脱敏脱密、匿名处理等作为开放前的重点要求,充分保护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第三方合法权益,面向不同利用主体提供多种开放方式。

2019年,上海确定了普惠金融、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文化旅游四个领域作为公共数据的开放重点。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官网截图。

在过去,如果一家小微企业发展因业务发展需要向银行贷款,则由银行风控专员决定是否批准。企业向银行提供财务报表等材料,风控专员对材料真伪进行审核,还有可能进行实地调查。

“但现在则可借由大数据来判断。因为大数据能够调用多维度的数据,比如社保、资质等,对企业进行画像,来判断企业的健康度,最终由风控模型来做出判断。”汤奇峰说。

2019年底,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普惠金融的应用场景,使上述案例成为了现实——这也是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的首个行业应用。

资料显示,为该应用场景提供支撑的公共数据来源于上海市科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规划资源局等8个政府机构提供的300多个维度的公共数据资源。

在其赋能下,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在内的试点银行开发了 “沪惠贷”“数据e贷”“浦发数聚贷”“沪信优贷”等创新型信贷产品。这一应用改变了过去传统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不敢贷”的难题。

目前,该应用已调用数据超过200多万次,向银行提供超过5.4万家企业的信息,为中小企业的贷款超过700多亿,今年将会有超过18家金融机构参与普惠金融试点。

7月10日上午,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数据要素论坛上,全国数据交易联盟正式成立。受访者供图

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副总经理陆志鹏先生指出,无论是大数据杀熟、侵犯个人隐私,还是数据垄断,当下有很多热点问题,都说明是数据安全风险暴露到了一个最终的爆发期。“法治体系亟待健全,制度管理相对滞后。”

上海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戴柳在大会上表示,目前,市人大、市政府办公厅、市经济信息化委等相关部门正在推进相关条文的起草,力争年内正式出台上海市数据条例。

据戴柳介绍,该条例将聚焦数据要素的核心问题,围绕数据共享、数据权属、数据交易等制定规范。他透露,在条例的起草过程中,相关部门和专家围绕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比如,为推动数据有序开放,条例将对数据的合理搜集进行规范,防止侵犯个人隐私、大数据“杀熟”、数据垄断等行为。

他表示,上海希望通过立法赋能数据要素发展,以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挖掘和释放数据价值。

“随着立法和规则的完善,在未来,数据资产管理、数据定价甚至交易模式的创新蕴含很多新的发展机会,不排除数字券商、数字审计等一系列相关第三方服务的延伸。”汤奇峰预测。

7月10日上午,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数据要素论坛上,全国数据交易联盟正式成立。在上海市人大财经委主任戴柳、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的见证下,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携手13个省市数据交易机构,共同举行了联盟成立仪式。

未来,该联盟将形成长期协同交流机制,探索数据交易3.0新模式,共同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和发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数据交易催生万亿级市场,上海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数据要素市场法治体系亟待健全,制度管理相对滞后,“上海方案”拭目以待。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杨舒鸿吉

编辑 | 刘素楠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归集的数据在大屏上不断翻动。实时更新的大数据中,涵盖电子商务、能源、房地产等商业领域。部分数据日均归集量到5PB,相当于在一天内,集合了250座图书馆的总数据量。

这是我国最大的线上数据交易平台。目前, 该交易中心主要面向互联网、金融服务等行业领域提供商业数据产品,峰值日流通量超过1亿条。

大数据被称为“未来的新石油”。2020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次发布首次把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文件当中,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并列为五大要素之一。

数据交易将催生万亿级市场。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已由2011年的9.5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从20.3%提升到38.6%。

在刚刚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透露,上海的大数据核心企业已经超过1000家,产业规模已达到2300亿元。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时代趋势,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在WAIC开幕式上指出,“其中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涉及到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我们需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转型要从消费领域、社会领域,向传统行业、制造业转变。”

他表示,当前,数据要素化面临四个挑战:数据的资产地位尚未确立;数据确权难题尚待破解;数据共享流通障碍重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体系尚不健全。

上海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全球重要城市开放数据指数》显示,在全球30余个主要城市中,上海连续第二年位居综合排名第一。

张英透露,通过推进要素市场建设,完善多层次交易流通机制,上海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数据生态,为加快建设成为国际数字之都奠定了基础。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受访者供图

2014年被称为“数据交易元年”。

2014年末,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立,这是全国乃至全球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随后,各地大数据交易所和交易中心迎来密集布局期。

2016年4月,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CEO汤奇峰回忆,交易中心成立之前,上海市科委就已组织专项课题,经上海市经信委和商务委批复成立数据流通和交易的相关机构,通过三年的研究,在缺乏制度设计的背景下,试图摸清数据交易的业务边界。

“当时,上海市商务委、经信委将大数据归列到大宗商品行列。汤奇峰指出,这种归并方式,正是因为相关制度尚未覆盖到这一领域,“因此从量的层面对其进行了分类”。

这也凸显了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的滞后性。

在数据交易市场探索的早期,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引起了职能部门和社会的关注。与国内其他数据交易中心或民资、或国资的属性不同,上海采取了“中间路线”,形成了有国资主导、企业共同参与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从交易方式来看,数据交易起步于线下交易。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则形成了线上交易模式,该模式也被视为中国数据交易市场的2.0版本。

汤奇峰指出,线下模式存在数据被私自交易的风险,并缺乏有限的监管手段。“2.0模式全部为线上交易,即从发起请求、成交记录、清算服务的话,全程在线,交易变得更加真实,同时也为监管市场提供一个抓手。”

贵阳:2021中国国际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过去5年的探索中,上海数据交易中心作为交易规则制订的主要参与者,为国内数据要素市场摸索出了一些经验。

汤奇峰透露,该中心实施“双重准入”机制。

出于对数据安全、隐私和风险评估等方面的考虑,上海数据交易中心采取了会员制。数据交易并不对个人开放,只面向企事业单位开放。有意向的成员需要提交申请材料,通过审核之后才能获取成员账号。

“不是谁都可以进入交易市场进行数据交易,我们认为一个合适的对象要有合适的目的才可以进入交易中心,所以我们对成员入场资质进行审定,会考虑该成员历史上是否产生过重大泄密、数据滥用风险等。”汤奇峰透露。

在数据来源上,并非所有数据产品都可以组织交易。法律明确规定,公民个人信息数据不能流通交易。

在交付方式上,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将组织双方挂牌。汤奇峰表示,目前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共有1000余种产品,按板块进行组织挂牌交易。

最后一个步骤是清算。在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平台上完成数据交易后,清算机构将对资金进行清算,按照成交价格自动划账,全程清晰透明而且高效。

“实际上,我们已经建设好线上的一个撮合和交付机构,从成员的准入到服务板块、交易价格一直到最后的清算都在这个系统上完成。”汤奇峰向界面新闻介绍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数据市场已呈千帆竞发态势,近年来数据立法紧跟其上。

2019年10月1日起,《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这是国内首部针对公共数据开放的地方政府规章。《办法》既要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和深度利用,又要高度重视和保障数据安全、合法合规。制定严格的全流程数据安全保护措施,是此次立法工作的重要考量。

上海创新提出了分级分类的公共数据开放方法,在参考“完整、时效、原始”等国际通行原则基础上,将分级分类、脱敏脱密、匿名处理等作为开放前的重点要求,充分保护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第三方合法权益,面向不同利用主体提供多种开放方式。

2019年,上海确定了普惠金融、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文化旅游四个领域作为公共数据的开放重点。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官网截图。

在过去,如果一家小微企业发展因业务发展需要向银行贷款,则由银行风控专员决定是否批准。企业向银行提供财务报表等材料,风控专员对材料真伪进行审核,还有可能进行实地调查。

“但现在则可借由大数据来判断。因为大数据能够调用多维度的数据,比如社保、资质等,对企业进行画像,来判断企业的健康度,最终由风控模型来做出判断。”汤奇峰说。

2019年底,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普惠金融的应用场景,使上述案例成为了现实——这也是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的首个行业应用。

资料显示,为该应用场景提供支撑的公共数据来源于上海市科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规划资源局等8个政府机构提供的300多个维度的公共数据资源。

在其赋能下,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在内的试点银行开发了 “沪惠贷”“数据e贷”“浦发数聚贷”“沪信优贷”等创新型信贷产品。这一应用改变了过去传统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不敢贷”的难题。

目前,该应用已调用数据超过200多万次,向银行提供超过5.4万家企业的信息,为中小企业的贷款超过700多亿,今年将会有超过18家金融机构参与普惠金融试点。

7月10日上午,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数据要素论坛上,全国数据交易联盟正式成立。受访者供图

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副总经理陆志鹏先生指出,无论是大数据杀熟、侵犯个人隐私,还是数据垄断,当下有很多热点问题,都说明是数据安全风险暴露到了一个最终的爆发期。“法治体系亟待健全,制度管理相对滞后。”

上海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戴柳在大会上表示,目前,市人大、市政府办公厅、市经济信息化委等相关部门正在推进相关条文的起草,力争年内正式出台上海市数据条例。

据戴柳介绍,该条例将聚焦数据要素的核心问题,围绕数据共享、数据权属、数据交易等制定规范。他透露,在条例的起草过程中,相关部门和专家围绕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比如,为推动数据有序开放,条例将对数据的合理搜集进行规范,防止侵犯个人隐私、大数据“杀熟”、数据垄断等行为。

他表示,上海希望通过立法赋能数据要素发展,以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挖掘和释放数据价值。

“随着立法和规则的完善,在未来,数据资产管理、数据定价甚至交易模式的创新蕴含很多新的发展机会,不排除数字券商、数字审计等一系列相关第三方服务的延伸。”汤奇峰预测。

7月10日上午,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数据要素论坛上,全国数据交易联盟正式成立。在上海市人大财经委主任戴柳、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的见证下,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携手13个省市数据交易机构,共同举行了联盟成立仪式。

未来,该联盟将形成长期协同交流机制,探索数据交易3.0新模式,共同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和发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