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对拉菲尔·纳达尔(Rafael Nadal)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变化。
去年在欧洲红土赛场上颗粒无收的他,在周日(4月24日)的巴塞罗那公开赛决赛中以6-4和7-5,击败了前美网决赛亚军锦织圭(Kei Nishikori)。这是纳达尔的第49个红土冠军,追平了圭勒莫·维拉斯(Guillermo Vilas)的历史纪录。
根据福布斯排行榜,纳达尔以3250万美元的年收入,位列网球运动员收入排行榜的第三位。在今年2月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第一轮中,纳达尔爆冷出局。这让很多人认为他已经日落西山。
但是在3月的硬地赛场印第安维尔斯大师赛中,纳达尔成功晋级半决赛。在那之后,纳达尔保持了自己的出色状态,以十连胜获得了两个红土赛事的单打冠军——蒙特卡洛大师赛与巴塞罗那公开赛。这是他自2012年以来第一次在同一年拿下这两个红土冠军。纳达尔已经接近恢复到自己的最佳状态。
纳达尔很有可能在下个月的法国巴黎,拿下自己第十个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奖杯,以下是五个理由:
他在进攻
纳达尔以多拍拉锯消磨对手而出名。但在4月17日结束的ATP蒙特卡洛大师赛结束冠军争夺战中,纳达尔却以短拍变化出奇制胜,最终以7-5、5-7与6-0获胜。
根据网球数据分析专家Craig O’Shannessy在ATP官网上所公布的男子单打数据统计,纳达尔赢下第9个蒙特卡洛大师赛桂冠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9回合以上的长拍拉锯,但是短拍的制胜作用在比赛中越来越显著。
“纳达尔赢的57%的对打是在0-4拍的范围;59%是5-9拍的对拍长度,而只有47%是9拍级以上的长拍拉锯,”O’Shannessy说道。
他让对手感到窒息般的压迫感
在蒙特卡洛大师赛的四分之一决赛中,纳达尔迎战前法网冠军瓦林卡(Stan Wawrinka)。在无法接住一个到达单手反拍的高反弹球时,瓦林卡愤怒地折断了自己的球拍。
这个赛季,纳达尔已经达到了O’Shannessy所说的那种“令人窒息的防守”,让对手难以实现反攻。在蒙特卡洛大师赛半决赛中,安迪·穆雷(Andy Murray)也同样遭遇到两次类似的制胜分,最终无奈负于纳达尔。
他更加自信
网球也是一种精神比赛,没有什么比赢得球赛更能加强信心的了。
“如果你赢了,你就会更加自信。如果你输了,你就会变得不那么自信。要是有人告诉你不一样的故事,那么他们就是在说谎,我不会说谎,”纳达尔在蒙特卡洛大师赛中说道。
基于人的特性,纳达尔不是一个喜欢做出重大改变的球员。从4岁开始,他的叔叔托尼·纳达尔(Toni Nadal)就是他的教练,而到目前为止围绕着纳达尔的工作团队还是这些人。
在蒙特卡洛大师赛比赛前的简短采访中,纳达尔表示他将在3月的比赛中调整回之前的打球方式。因为在今年早期南美洲的比赛中,他运用了太多的上旋击球,而这种击球在红土地上非常难以控制。
“我会用熟练的方式打球,这样我就能运用自如,”他说。
获得14个大满贯冠军之后,纳达尔在去年欧洲红土赛场上失去了5个桂冠,这是此前两年的数量总和。
他在去年的法网四分之一决赛中遭遇排名第一的诺瓦克·德约科维奇(Novak Djokovic)。纳达尔在第一盘表现还差强人意,但在之后彻底崩盘,以0-3输给了小德。而这也是纳达尔在法网中输掉的第二场比赛。
今年春天,纳达尔已经击败了一些曾经在红土地上输过的球员,包括蒙特卡洛大师赛中的穆雷、意大利的法比奥·弗格尼尼(Fabio Fognini),以及巴塞罗那公开赛的多米尼克·蒂姆(Dominic Thiem)。
令人害怕的正手击球的回归
在发挥正常的情况下,纳达尔的正手上旋球是速度和旋转的致命组合,让对手连连后退。
但是,导致2015年成为灾难年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他尝试在比赛中加强跑动用反手击球来控制比赛,而他的正手击球却连连失误。纳达尔具有标志性的正手直线击球,虽然在2015年非常疲软,但是在目前的比赛中也同样回归。
在蒙特卡洛大师赛决赛中,纳达尔比他的法国对手孟菲尔斯更多地运用正手和反手的上旋球。根据鹰眼数据显示,纳达尔正手上旋球的转速平均为每分钟3288转,而孟菲尔斯仅为2765转。他同样在反拍中增加了转速(平均2583转),远远高出对手的2136转。
更高的旋转速度让纳达尔得以打出更深更有难度的击球。相比于孟菲尔斯,他有着更少的非受迫性失误。
小德的状态不佳
在法网中,或许纳达尔唯一害怕的对手就是小德了。但是,在今年春天,小德并没有在红土赛场上找到手感。他在蒙特卡洛大师赛被吉日· 维塞利(Jiri Vesely)击败,而后者仅仅排名世界第55位,且从未击败过一个排名前十的球员。
当然,很大程度上,接下来的几周将至关重要。
随后,在5月1日开赛的马德里大师赛以及一周之后的罗马公开赛中,排名第5的纳达尔可能会与小德有直接的正面较量。
那么,在这两场赛事中的任意一场,要是纳达尔能够击败小德,或者排名上升一位成为世界第4,他就能够在法网半决赛之前避免与小德对战。这或许就有很大的差异。
(翻译:竺怡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