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收购ARM再现波折,老黄表示英伟达并不是非卖不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收购ARM再现波折,老黄表示英伟达并不是非卖不可

如果收购完成,前者将会从一家单纯以图形处理器闻名的厂商,变为一个横跨桌面、移动、车载平台、服务器等全链路“制霸”的平台型公司。

文|三易生活

如今半导体行业的产能吃紧,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由此也使得上游厂商更是挣得盆满钵满。不过相比于挣钱,许多半导体企业关心的却是一桩收购案,也就是在去年9月13日,软银集团以400亿美元的价格将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出售给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

然而在9个月后,英伟达收购ARM的进程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推进,反而迎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根据日前路透社援引相关知情人士的消息显示,由于欧盟反垄断机构收到关于这两家公司的问题比他们预期地要多,所以英伟达至今尚未向欧盟方面提出批准申请。

同时有消息称,欧盟委员会方面已经向英伟达表明,如果其无法在月底前提交批准申请,由于假期耽误,将要等到9月份才能正常进行审查。这就意味着英伟达可能无法完成早前与软银达成的协议,在明年3月前完成对ARM的收购,这可能导致其不仅不能依靠此次收购来增强自身的实力,反而按照协议需要赔出去12.5亿美元。

事实上,自软银宣布将ARM卖给英伟达的时候,就注定了全球半导体行业将会迎来剧变,也注定此次收购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在业内人士看来,英伟达收购ARM并不是简简单单的400亿美元而已,而是全球第二大半导体企业并购全球最大的移动生态芯片设计企业,如果收购完成,前者将会从一家单纯以图形处理器闻名的厂商,变为一个横跨桌面、移动、车载平台、服务器等全链路“制霸”的平台型公司。

而ARM收购案的关注度之所以如此高,其实并不在英伟达作为一家市值4000亿美元的巨头,而是因为被收购的ARM在全球半导体生态中占据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尽管此次ARM的收购价格为400亿美元,但其目前在移动生态领域却占据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高通骁龙、联发科天玑、华为海思麒麟,还是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如今全球几乎绝大部分的智能手机都依赖于ARM的知识产权。

并且ARM事实上也不研发具体的硬件产品,而只是通过提出基础的开放芯片架构设计,并通过授权的方式,例如APoP IP(使用层级授权)、IP Core(内核层级授权),以及Architectural(架构/指令集授权),来帮助其他芯片公司进行具体的设计开发,并从中获取技术授权费用和版税。

ARM的商业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就决定了其在整个芯片领域处于一个相对无害的位置。并且得益于ARM CPU、Mali GPU、AXI总线等技术方面的优势,以及本身独特的定位,也使得其具有了能够席卷移动端的利器。而ARM能够将IP卖给下游厂商,高通、苹果、华为等企业可以放心地采购ARM的IP核,靠的就是其敞开门做生意的中立性。

但作为芯片制造商的英伟达收购ARM,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与苹果收购ARM是同一个概念,类似于参赛选手为了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优势,选择穿上裁判的衣服与竞争对手一起比赛。而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方式,又将让其他参赛选手情何以堪呢。

尽管英伟达在与软银达成协议时就已承诺,计划合并后在双方之间设立“防火墙”进行隔离,继续保持ARM开放许可模式和客户中立性。但从苹果、高通、谷歌、微软、特斯拉等企业的反应来看,英伟达的承诺似乎大家都不太相信。所以显而易见,无论英伟达作出怎样的承诺,最终结果就是ARM的中立性将遭遇空前的削弱,并进而影响到采用ARM旗下IP厂商的利益。

尽管是同样反对这一并购案,但Intel方面的理由则可能完全不同。众所周知,Intel作为x86架构的代表厂商,与ARM的交集其实并不多,但英伟达却是其在服务器芯片市场上的最大竞争对手。目前,Intel在服务器市场每年可以获得超过300亿美元的营收,而过去5年来,英特尔的DCG(数字中心部门)市场占有率已从98%锐减至68%,原因则是英伟达、AMD对于其市场份额的蚕食。

与此同时,近年来伴随着华为鲲鹏、亚马逊Graviton2芯片的出现,ARM架构也已经开始在服务器市场崭露头角,当英伟达与ARM金风玉露一相逢,无疑也就意味着Intel在服务器市场的好日子可能就不多了。所以许多观点认为,这就难怪Intel也急着反对这一收购了。

当然,英伟达收购ARM最大的阻力或许是在监管层面,且不提对于中国企业来说,ARM在被美国公司收购后,可能会带来产品出口管制方面的变化,就单说欧洲/英国监管机构就对此持反对态度。毕竟,美国互联网企业对于欧洲市场的大举占领已经让监管机构“很不爽”,美国的半导体企业又要来“拿下”欧洲的半导体企业,更何况ARM是英国为数不多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公司。因此目前的情况是,英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发布公共利益干预公告(PIIN),将调查这笔交易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而欧盟则干脆就没有接到英伟达的提案。

以至于英伟达方面如今对于收购ARM的态度也开始出现了变化,黄仁勋近日就已经改了口风,并表示,“英伟达自身的发展也很好,并不是非要收购ARM不可”。显而易见,业界组成反对联盟抗议英伟达收购ARM,以及监管机构的强硬态度,都让这桩收购案的未来蒙上了阴影。

事实上,在软银需要卖掉ARM来获得资金的前提下,ARM未来的最优解,或许真的如高通即将上任CEO Cristiano Amon的提议那样,如果软银决定将ARM上市,而不是出售给英伟达,高通将愿意与其他行业投资者一起购买这家公司的股份。 a

而ARM的CEO也表示,如果保持独立则将无法跟上其客户需求,进行更复杂的芯片设计,同时也满足不了更多种类的功能芯片日益增长的需求。然而除了被英伟达收购,抱住这个大腿外,选择IPO软银同样可以获得资金,只不过周期更长,并且ARM也能够通过引入更多的股东,来起到满足对更多其他类型计算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可以降低业界对于ARM中立性的质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英伟达

7.1k
  • 鸿海刘扬伟:与英伟达在AI工厂、电动车的合作进展上半年就能看到
  • 美股收评: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热门科技股多数下跌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收购ARM再现波折,老黄表示英伟达并不是非卖不可

如果收购完成,前者将会从一家单纯以图形处理器闻名的厂商,变为一个横跨桌面、移动、车载平台、服务器等全链路“制霸”的平台型公司。

文|三易生活

如今半导体行业的产能吃紧,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由此也使得上游厂商更是挣得盆满钵满。不过相比于挣钱,许多半导体企业关心的却是一桩收购案,也就是在去年9月13日,软银集团以400亿美元的价格将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出售给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

然而在9个月后,英伟达收购ARM的进程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推进,反而迎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根据日前路透社援引相关知情人士的消息显示,由于欧盟反垄断机构收到关于这两家公司的问题比他们预期地要多,所以英伟达至今尚未向欧盟方面提出批准申请。

同时有消息称,欧盟委员会方面已经向英伟达表明,如果其无法在月底前提交批准申请,由于假期耽误,将要等到9月份才能正常进行审查。这就意味着英伟达可能无法完成早前与软银达成的协议,在明年3月前完成对ARM的收购,这可能导致其不仅不能依靠此次收购来增强自身的实力,反而按照协议需要赔出去12.5亿美元。

事实上,自软银宣布将ARM卖给英伟达的时候,就注定了全球半导体行业将会迎来剧变,也注定此次收购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在业内人士看来,英伟达收购ARM并不是简简单单的400亿美元而已,而是全球第二大半导体企业并购全球最大的移动生态芯片设计企业,如果收购完成,前者将会从一家单纯以图形处理器闻名的厂商,变为一个横跨桌面、移动、车载平台、服务器等全链路“制霸”的平台型公司。

而ARM收购案的关注度之所以如此高,其实并不在英伟达作为一家市值4000亿美元的巨头,而是因为被收购的ARM在全球半导体生态中占据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尽管此次ARM的收购价格为400亿美元,但其目前在移动生态领域却占据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高通骁龙、联发科天玑、华为海思麒麟,还是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如今全球几乎绝大部分的智能手机都依赖于ARM的知识产权。

并且ARM事实上也不研发具体的硬件产品,而只是通过提出基础的开放芯片架构设计,并通过授权的方式,例如APoP IP(使用层级授权)、IP Core(内核层级授权),以及Architectural(架构/指令集授权),来帮助其他芯片公司进行具体的设计开发,并从中获取技术授权费用和版税。

ARM的商业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就决定了其在整个芯片领域处于一个相对无害的位置。并且得益于ARM CPU、Mali GPU、AXI总线等技术方面的优势,以及本身独特的定位,也使得其具有了能够席卷移动端的利器。而ARM能够将IP卖给下游厂商,高通、苹果、华为等企业可以放心地采购ARM的IP核,靠的就是其敞开门做生意的中立性。

但作为芯片制造商的英伟达收购ARM,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与苹果收购ARM是同一个概念,类似于参赛选手为了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优势,选择穿上裁判的衣服与竞争对手一起比赛。而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方式,又将让其他参赛选手情何以堪呢。

尽管英伟达在与软银达成协议时就已承诺,计划合并后在双方之间设立“防火墙”进行隔离,继续保持ARM开放许可模式和客户中立性。但从苹果、高通、谷歌、微软、特斯拉等企业的反应来看,英伟达的承诺似乎大家都不太相信。所以显而易见,无论英伟达作出怎样的承诺,最终结果就是ARM的中立性将遭遇空前的削弱,并进而影响到采用ARM旗下IP厂商的利益。

尽管是同样反对这一并购案,但Intel方面的理由则可能完全不同。众所周知,Intel作为x86架构的代表厂商,与ARM的交集其实并不多,但英伟达却是其在服务器芯片市场上的最大竞争对手。目前,Intel在服务器市场每年可以获得超过300亿美元的营收,而过去5年来,英特尔的DCG(数字中心部门)市场占有率已从98%锐减至68%,原因则是英伟达、AMD对于其市场份额的蚕食。

与此同时,近年来伴随着华为鲲鹏、亚马逊Graviton2芯片的出现,ARM架构也已经开始在服务器市场崭露头角,当英伟达与ARM金风玉露一相逢,无疑也就意味着Intel在服务器市场的好日子可能就不多了。所以许多观点认为,这就难怪Intel也急着反对这一收购了。

当然,英伟达收购ARM最大的阻力或许是在监管层面,且不提对于中国企业来说,ARM在被美国公司收购后,可能会带来产品出口管制方面的变化,就单说欧洲/英国监管机构就对此持反对态度。毕竟,美国互联网企业对于欧洲市场的大举占领已经让监管机构“很不爽”,美国的半导体企业又要来“拿下”欧洲的半导体企业,更何况ARM是英国为数不多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公司。因此目前的情况是,英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发布公共利益干预公告(PIIN),将调查这笔交易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而欧盟则干脆就没有接到英伟达的提案。

以至于英伟达方面如今对于收购ARM的态度也开始出现了变化,黄仁勋近日就已经改了口风,并表示,“英伟达自身的发展也很好,并不是非要收购ARM不可”。显而易见,业界组成反对联盟抗议英伟达收购ARM,以及监管机构的强硬态度,都让这桩收购案的未来蒙上了阴影。

事实上,在软银需要卖掉ARM来获得资金的前提下,ARM未来的最优解,或许真的如高通即将上任CEO Cristiano Amon的提议那样,如果软银决定将ARM上市,而不是出售给英伟达,高通将愿意与其他行业投资者一起购买这家公司的股份。 a

而ARM的CEO也表示,如果保持独立则将无法跟上其客户需求,进行更复杂的芯片设计,同时也满足不了更多种类的功能芯片日益增长的需求。然而除了被英伟达收购,抱住这个大腿外,选择IPO软银同样可以获得资金,只不过周期更长,并且ARM也能够通过引入更多的股东,来起到满足对更多其他类型计算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可以降低业界对于ARM中立性的质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