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800亿的植发生意,故事好听却不好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800亿的植发生意,故事好听却不好讲

小小的“头顶”上,隐藏着一个千亿赛道。

文丨读懂财经

小小的“头顶”上,隐藏着一个千亿赛道。

6月17日,植发第一股雍禾医疗递交港股上市申请。根据招股书,当前国内有2.5亿人深受脱发之困。植发技术是广大“秃友”的福音,也是雍禾们的“印钞机”。

根据公司招股书,2020年虽然国内植发市场渗透率还不到1%,但规模已达134亿元。雍禾医疗预计,随着渗透率不断提升,2030年国内植发市场规模将达756亿元。

“我是一只潜力股”,雍禾医疗招股书传达的信息很明确。不过,雍禾医疗没有明说的是,在植发产业链中,它也只是一名苦哈哈的打工人。

这一点,看看它的盈利情况就知道了。2020年,雍禾医疗营收16.38亿元,净利润1.63亿元。10%的净利率,不要说跟暴利的医美比,就连大部分制造企业都比不过。

实际上,10%净利率还包括养发业务的贡献。若仅看植发业务,利润率会更低。没办法,高企的营销费用,严重吞噬了“植发第一股”的利润。

悲剧的是,雍禾医疗要想摆脱为广告平台打工的命运,似乎并不容易。雍禾医疗正在想办法讲好“植发第一股”的故事。

/ 01 /手术费按“根”计,人均消费2万6

或许只有在植发市场,你才会感受到,你的头发竟然如此金贵:市面上的植发手术,收费通常是论“根”计算。

植发手术的常规操作,是毛囊再分配:将后枕高质量的毛囊取出,移植至毛发裸露及稀疏的地方。移植一个毛囊,单价在10元左右。

乍一听并不贵,但架不住需要移植的数量多。正常情况下,一场植发手术需要提取的毛囊数量以千计量,手术费用分分钟过万元。

根据招股书,2020年国内开展的植发手术数量约为51.6万例,市场规模为134亿元。算下来,人均客单价在2.59万元左右。

雍禾医疗的人均客单价还要略高于平均水平。根据招股书,2018年—2020年,接受公司植发服务的客单价平均为2.61万元、2.78万元、2.79万元。

从价格来看,这是一个奢侈的项目。要知道,2020年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过3.2万元,即便是城镇居民也只有4.38万元。这意味着,一次植发费用,超过不少普通人的年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单次手术费低于3万元,只是普通医生执行手术的价格。医生头衔越高,相应收费也会越高。

雍禾医疗表示,如果执行手术的医生是院长、副主任医师等资深人士,收费标准在3—5万元左右,如果由行业内知名专家操刀,收费则可能超过10万元。

植发,转移的不仅是毛囊,更是人民币。也难怪,在手术绝对量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雍禾医疗通过门店扩张,就实现了收入连年增长,轻松突破10亿元。

2018年—2020年,接收公司植发服务的患者人数分别为3.51万人、4.31万人、5.01万人,对应的收入分别为9.16亿元、12.06亿元、13.97亿元。

并且,从招股书披露的市场规模来看,雍禾医疗的高增长才刚刚开始。2020年国内接受植发的患者人数仅51.6万人,而国内有着植发需求的群体规模庞大。按雍禾医疗的说法,这一群体规模达2.5亿。

虽然数字略显夸张,这2.5亿人中,相当部分必然是不需要植发的轻度患者。毕竟,每6个中国人,就有一个秃顶并不现实。并且,基于过高的价格,又会让相当部分患者望而却步。

但即便能有1%的脱发患者存在植发需求,受众已多达250万。看起来,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赛道。

/ 02 /55%收入用来打广告,广告平台才是大赢家

在市场眼中,一旦消费+医疗相结合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巨大“钱景”。典型如华熙生物的玻尿酸生意。

不过,虽然前景同样诱人,但目前看,植发并不算一门好生意,因为植发机构很难获得超额利润。核心原因在于,获客成本太高。

严重依赖于营销,获客成本高一直是医美行业的硬伤,这在植发领域也不例外。以营销费用除以当年植发用户数量计算,2018—2020年,雍禾医疗单个用户获客成本分别高达1.32万元、1.5万元、1.53万元。

你可能会说,2020年雍禾医疗头发养护业务收入占比不低,超过2亿元,开展该业务也需要营销费用。所以,全部营销费用除以植发用户数量计算的获客成本,并不客观。

但实际上,雍禾医疗增加养发业务,并不会增加太多营销费用。因为这只是基植发业务的延伸,服务、营销都是基于植发业务线条。说白了,养发业务只是顺带手的事。

更何况,2018年公司没有养发业务的情况下,单个用户成本就达到1.32万元。考虑到这两年互联网获客成本增加,单个用户增加至1.53万元也不奇怪。

2020年,单个植发用户的开销也就2.79万元。这意味着,雍和医疗55%的植发收入,都要贡献给各大营销平台以及销售人员。

长远来看,雍和医疗的获客成本很难下降。相对于可能重复消费的医美产品,植发是“一次性”生意:效果好,不需要二次服务;效果不好,也不会有二次服务。这意味着,公司需要源源不断获取新的客户。

而整个植发市场又极度分散,虽然市占率第一,但雍和医疗市场份额只有10%出头。服务难以形成较大差异化,竞争格局分散基本是常态。

加上互联网广告投放成本增加等原因,注定了植发行业的获客成本会一直居高不下。这意味着,植发机构很难获得超额利润。

除了营销成本,植发机构的服务成本也不低。

首先就是不菲的租赁成本。2020年,雍和医疗的租赁费用就达到1.41亿元。当然,公司可以通过加大手术量,摊薄固定成本,但手术量加大的同时,人员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植发是一个微创手术,需要医生和护士的配合。通常,一台植发手术需要6个人左右,由1位医生加上5至6位护士组成。

一个团队,一天3—4台手术基本是极限。这也意味着,要想做大规模,必须不断堆人。雍禾医疗也是如此。截至2020年末,公司拥有189名医生和901名护士。

此消彼长,虽然业务持续发展,但雍和医疗植发业务的毛利率基本固定,维持在75%左右。换句话说,服务成本大概在25%左右。

服务成本加上获客成本,80%的植发收入已经不复存在,这还没算管理费用。根据招股书,雍和医疗每年管理费用率在10%左右。

服务成本、获客成本、管理费用三项支出合计高达90%,加上杂七杂八的零散支出,留给植发机构的利润微乎其微。

更可怕的是,前两项属于“刚性”成本。从这个角度来看,同样是消费医疗,植发真不能算是一门好生意,隐藏在它身后的广告平台才是大赢家。

/ 03 /养发、去油……植发机构也玩“无限游戏”

植发业务不性感,寻找性感的故事,自然是重中之重。这几年来,植发机构也都探索出了新模式:“植发+养发”双驱动。

简单来说,就是在植发业务的基础上,提供养发服务。相比于单纯的植发业务来说,这一模式确实性感不少。

因为新业务基本是“白送”。毕竟,开展养发业务不需要额外的服务人员,也不需要增加营销人员,现有团队都可以搞定。说白了,就是在不会增加多少支出的情况下,增加了一个创收业务。

相比于植发业务,养发业务更大的亮点在于,高频、粘性强。养发并不是一次性需求,对于爱美人士来说,保养是家常便饭。并且,很容易认准一家机构。

本着不浪费资源的初衷,2019年雍禾医疗开发了“店中店”的模式,提供头发保养、去油等服务。2020年,养护服务收入便达2.13亿元,增长可谓神速。

并且,这一业务毛利同样不低。根据招股书,该业务毛利率为73.8%,直接为公司增加近1.6亿毛利润。2020年,雍禾医疗净利润率能够达到10%,养发业务功不可没。

当然,养发业务也有一个BUG,那就是客单价较低。2020年,雍禾医疗养发业务人均消费为3606元。对应2.13亿元收入,算下来,一年要服务近6万个客户。

要想做大养发业务,关键在于客流量。而每家植发门店,辐射的范围有限。对单个机构来说,相对于植发业务,养护业务的天花板能有多高值得商榷。

从雍和医疗的布局来看,也不止满足于“植发+养发”。招股书显示,雍和医疗围绕头顶上的生意,还在研发预防脱发的小分子药物,甚至是洗发水。

小小头顶大有乾坤,植发机构也能玩出“无限游戏”,但效果如何还要另当别论。就拿防脱发药物来说,由于难有针对性,全球范围内的防脱发药物寥寥无几,效果也不是很好。

那么问题来了,雍和医疗能够讲好“头顶上的故事”么?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在摩尔金融APP或摩尔金融官方网站moer.cn看到更多个股、盘面走势分析及投资技巧,也可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上搜索摩尔金融并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800亿的植发生意,故事好听却不好讲

小小的“头顶”上,隐藏着一个千亿赛道。

文丨读懂财经

小小的“头顶”上,隐藏着一个千亿赛道。

6月17日,植发第一股雍禾医疗递交港股上市申请。根据招股书,当前国内有2.5亿人深受脱发之困。植发技术是广大“秃友”的福音,也是雍禾们的“印钞机”。

根据公司招股书,2020年虽然国内植发市场渗透率还不到1%,但规模已达134亿元。雍禾医疗预计,随着渗透率不断提升,2030年国内植发市场规模将达756亿元。

“我是一只潜力股”,雍禾医疗招股书传达的信息很明确。不过,雍禾医疗没有明说的是,在植发产业链中,它也只是一名苦哈哈的打工人。

这一点,看看它的盈利情况就知道了。2020年,雍禾医疗营收16.38亿元,净利润1.63亿元。10%的净利率,不要说跟暴利的医美比,就连大部分制造企业都比不过。

实际上,10%净利率还包括养发业务的贡献。若仅看植发业务,利润率会更低。没办法,高企的营销费用,严重吞噬了“植发第一股”的利润。

悲剧的是,雍禾医疗要想摆脱为广告平台打工的命运,似乎并不容易。雍禾医疗正在想办法讲好“植发第一股”的故事。

/ 01 /手术费按“根”计,人均消费2万6

或许只有在植发市场,你才会感受到,你的头发竟然如此金贵:市面上的植发手术,收费通常是论“根”计算。

植发手术的常规操作,是毛囊再分配:将后枕高质量的毛囊取出,移植至毛发裸露及稀疏的地方。移植一个毛囊,单价在10元左右。

乍一听并不贵,但架不住需要移植的数量多。正常情况下,一场植发手术需要提取的毛囊数量以千计量,手术费用分分钟过万元。

根据招股书,2020年国内开展的植发手术数量约为51.6万例,市场规模为134亿元。算下来,人均客单价在2.59万元左右。

雍禾医疗的人均客单价还要略高于平均水平。根据招股书,2018年—2020年,接受公司植发服务的客单价平均为2.61万元、2.78万元、2.79万元。

从价格来看,这是一个奢侈的项目。要知道,2020年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过3.2万元,即便是城镇居民也只有4.38万元。这意味着,一次植发费用,超过不少普通人的年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单次手术费低于3万元,只是普通医生执行手术的价格。医生头衔越高,相应收费也会越高。

雍禾医疗表示,如果执行手术的医生是院长、副主任医师等资深人士,收费标准在3—5万元左右,如果由行业内知名专家操刀,收费则可能超过10万元。

植发,转移的不仅是毛囊,更是人民币。也难怪,在手术绝对量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雍禾医疗通过门店扩张,就实现了收入连年增长,轻松突破10亿元。

2018年—2020年,接收公司植发服务的患者人数分别为3.51万人、4.31万人、5.01万人,对应的收入分别为9.16亿元、12.06亿元、13.97亿元。

并且,从招股书披露的市场规模来看,雍禾医疗的高增长才刚刚开始。2020年国内接受植发的患者人数仅51.6万人,而国内有着植发需求的群体规模庞大。按雍禾医疗的说法,这一群体规模达2.5亿。

虽然数字略显夸张,这2.5亿人中,相当部分必然是不需要植发的轻度患者。毕竟,每6个中国人,就有一个秃顶并不现实。并且,基于过高的价格,又会让相当部分患者望而却步。

但即便能有1%的脱发患者存在植发需求,受众已多达250万。看起来,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赛道。

/ 02 /55%收入用来打广告,广告平台才是大赢家

在市场眼中,一旦消费+医疗相结合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巨大“钱景”。典型如华熙生物的玻尿酸生意。

不过,虽然前景同样诱人,但目前看,植发并不算一门好生意,因为植发机构很难获得超额利润。核心原因在于,获客成本太高。

严重依赖于营销,获客成本高一直是医美行业的硬伤,这在植发领域也不例外。以营销费用除以当年植发用户数量计算,2018—2020年,雍禾医疗单个用户获客成本分别高达1.32万元、1.5万元、1.53万元。

你可能会说,2020年雍禾医疗头发养护业务收入占比不低,超过2亿元,开展该业务也需要营销费用。所以,全部营销费用除以植发用户数量计算的获客成本,并不客观。

但实际上,雍禾医疗增加养发业务,并不会增加太多营销费用。因为这只是基植发业务的延伸,服务、营销都是基于植发业务线条。说白了,养发业务只是顺带手的事。

更何况,2018年公司没有养发业务的情况下,单个用户成本就达到1.32万元。考虑到这两年互联网获客成本增加,单个用户增加至1.53万元也不奇怪。

2020年,单个植发用户的开销也就2.79万元。这意味着,雍和医疗55%的植发收入,都要贡献给各大营销平台以及销售人员。

长远来看,雍和医疗的获客成本很难下降。相对于可能重复消费的医美产品,植发是“一次性”生意:效果好,不需要二次服务;效果不好,也不会有二次服务。这意味着,公司需要源源不断获取新的客户。

而整个植发市场又极度分散,虽然市占率第一,但雍和医疗市场份额只有10%出头。服务难以形成较大差异化,竞争格局分散基本是常态。

加上互联网广告投放成本增加等原因,注定了植发行业的获客成本会一直居高不下。这意味着,植发机构很难获得超额利润。

除了营销成本,植发机构的服务成本也不低。

首先就是不菲的租赁成本。2020年,雍和医疗的租赁费用就达到1.41亿元。当然,公司可以通过加大手术量,摊薄固定成本,但手术量加大的同时,人员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植发是一个微创手术,需要医生和护士的配合。通常,一台植发手术需要6个人左右,由1位医生加上5至6位护士组成。

一个团队,一天3—4台手术基本是极限。这也意味着,要想做大规模,必须不断堆人。雍禾医疗也是如此。截至2020年末,公司拥有189名医生和901名护士。

此消彼长,虽然业务持续发展,但雍和医疗植发业务的毛利率基本固定,维持在75%左右。换句话说,服务成本大概在25%左右。

服务成本加上获客成本,80%的植发收入已经不复存在,这还没算管理费用。根据招股书,雍和医疗每年管理费用率在10%左右。

服务成本、获客成本、管理费用三项支出合计高达90%,加上杂七杂八的零散支出,留给植发机构的利润微乎其微。

更可怕的是,前两项属于“刚性”成本。从这个角度来看,同样是消费医疗,植发真不能算是一门好生意,隐藏在它身后的广告平台才是大赢家。

/ 03 /养发、去油……植发机构也玩“无限游戏”

植发业务不性感,寻找性感的故事,自然是重中之重。这几年来,植发机构也都探索出了新模式:“植发+养发”双驱动。

简单来说,就是在植发业务的基础上,提供养发服务。相比于单纯的植发业务来说,这一模式确实性感不少。

因为新业务基本是“白送”。毕竟,开展养发业务不需要额外的服务人员,也不需要增加营销人员,现有团队都可以搞定。说白了,就是在不会增加多少支出的情况下,增加了一个创收业务。

相比于植发业务,养发业务更大的亮点在于,高频、粘性强。养发并不是一次性需求,对于爱美人士来说,保养是家常便饭。并且,很容易认准一家机构。

本着不浪费资源的初衷,2019年雍禾医疗开发了“店中店”的模式,提供头发保养、去油等服务。2020年,养护服务收入便达2.13亿元,增长可谓神速。

并且,这一业务毛利同样不低。根据招股书,该业务毛利率为73.8%,直接为公司增加近1.6亿毛利润。2020年,雍禾医疗净利润率能够达到10%,养发业务功不可没。

当然,养发业务也有一个BUG,那就是客单价较低。2020年,雍禾医疗养发业务人均消费为3606元。对应2.13亿元收入,算下来,一年要服务近6万个客户。

要想做大养发业务,关键在于客流量。而每家植发门店,辐射的范围有限。对单个机构来说,相对于植发业务,养护业务的天花板能有多高值得商榷。

从雍和医疗的布局来看,也不止满足于“植发+养发”。招股书显示,雍和医疗围绕头顶上的生意,还在研发预防脱发的小分子药物,甚至是洗发水。

小小头顶大有乾坤,植发机构也能玩出“无限游戏”,但效果如何还要另当别论。就拿防脱发药物来说,由于难有针对性,全球范围内的防脱发药物寥寥无几,效果也不是很好。

那么问题来了,雍和医疗能够讲好“头顶上的故事”么?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在摩尔金融APP或摩尔金融官方网站moer.cn看到更多个股、盘面走势分析及投资技巧,也可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上搜索摩尔金融并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