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逝者】高尚全:改革无止境,完善无止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逝者】高尚全:改革无止境,完善无止境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最具争议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是国有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关系。高尚全是中国最早提出并直面上述两个问题的经济学家和政府高官。

2019年1月8日,北京,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在“界面·财联社财经年会”上发言。

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官网的消息,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高尚全6月27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最具争议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是国有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关系。高尚全是中国最早提出并直面上述两个问题的经济学家和政府高官,他曾先后参加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等中央重要会议文件起草工作,将“商品经济”“劳动力市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等词句写进中央文件。官方对他的评价是“我国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流经济学家之一”、”中国改革进程中推行市场经济的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

高尚全生前多次强调:改革无止境,完善无止境。他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与思考》一书前言中写道:“像我国这样担负着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落后的农业经济体到现代工业经济体的双重转型任务的改革前无古人、世所罕见。在这样巨大的挑战面前,我们要克服保守的思想禁锢,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去开创、确立新的体制。”

广东人吃鱼的例子说明不搞商品经济是不行的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提出要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这是高尚全第一次参加中央文件的起草,参与起草决定的一些学者竭力主张把当时理论界讨论商品经济的成果变成中央的共识。

不过,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一谈到商品经济或者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因此,起草小组成员担心,把“商品经济”写进决定,会把社会主义混同为资本主义。为打破僵局,高尚全自告奋勇跑出去调研。

“我去广东调查,广东爱吃鱼,结果搞了计划经济吃不上鱼了,而且很少吃鱼了,因为计划经济把价格管死了,养鱼的人没有积极性,鱼就少了,价格就贵了。这是个经济规律决定的。后来价格逐步放开了,放开以后,养鱼的人有积极性,所以养鱼的人多了,多了以后鱼就多了,价格就下降了,大家都能吃上鱼了。这个例子说明我们要搞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搞商品经济没有错。”2019年1月高尚全在“界面·财联社财经年会”上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

尽管如此,他的提议还是没被通过,但是高尚全并气馁。他建议以中国体改研究会和中国体改所的名义,在北京西苑饭店召开一次理论讨论会。会上经由讨论取得共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制度并无必然联系,商品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有范畴”,“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而只有发展商品经济才能富中国”。

讨论结果呈交中央,受到高度重视。经各部门、各地方党委、理论界反复讨论,经文件起草小组反复修改,经中央全会讨论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1984年10月20日正式通过。

《决定》明确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促使各个企业提高效率,灵活经营,灵敏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而这是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所不能做到的。

高尚全认为,肯定商品经济是对原有经济模式的一大突破,此外,《决定》的重要意义还包括:打破了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可分离的观念;提出要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打破了社会主义同平均主义等同起来的传统观念,重申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强调这是整个社会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要求通过改革,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坚决克服平均主义思想。

劳动力市场首次写进中央文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其中的第三章节“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由高尚全负责起草。

在他的极力主张下,“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首次被写进中央文件。当时有不少观点认为,劳动力市场是资本主义的一套东西,劳动力进入市场会影响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但高尚全认为,必须明确提出劳动力市场,理由有五:

一、 劳动力的价值只能通过交换才能体现出来。劳动力进入市场是劳动的能力进入市场,而不是劳动者本身进入市场,不是把劳动者去作交换。

二、确立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三、中国现在就业压力大,不开放劳动力市场,压力解决不了。

四、中国现实生活当中已经有了劳动力市场。

五、提“劳动力市场”不会影响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工人阶级是一个整体概念,而具体到每个工人的局部概念,不能把两者混同起来。

后来,中央起草小组组长温家宝(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把高尚全关于劳动力市场的材料报送给总书记江泽民江泽民又批转给各中央常委。最后,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写入了“劳动力市场”。

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文件首次提到“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在这之前,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特别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官方的提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是,高尚全认为这样的表述并不科学。

他提出,宏观调控应该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前提条件,市场才是主体。市场配置资源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个规律是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下来的,非常宝贵,是人类的文明成果,应该借鉴好、运用好。政府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企业、老百姓是创造财富的主体。

2013年6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高尚全又发表了《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的建议》一文。“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的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五位一体的改革。在决定中对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都要作出部署。”他写道,“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对华为这种新型所有制经济要鼓励和支持

1997年,高尚全在参加中共十五大报告起草时,有人给中央写信“举报”华为科技公司,说它姓“资”不姓“社”。理由是:华为国家没有投资,是非公有制企业,又搞了职工持股,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之后,高尚全主动提出去深圳实地调研。调研的结果令他很兴奋,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以2.1万元起步,国家没有投入一分钱,企业却给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税收和财富,解决了十几万人的就业,职工也分享到了发展的成果。高尚全认为,它恰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因此,他为华为发声,从理论层面上支持华为这类新型企业的发展。

后来,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新型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其中就有来自华为的启示。

2019年1月,高尚全出席在“界面·财联社财经年会”时表示,今后四十年,改革再出发,需要坚持四点工作。第一,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二,市场化改革方向必须坚持。第三,企业改革要坚持现代企业制度。第四,要保护人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这几条也是经验,也是今后几十年改革必须要坚持的,不能动摇的。”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逝者】高尚全:改革无止境,完善无止境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最具争议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是国有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关系。高尚全是中国最早提出并直面上述两个问题的经济学家和政府高官。

2019年1月8日,北京,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在“界面·财联社财经年会”上发言。

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官网的消息,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高尚全6月27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最具争议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是国有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关系。高尚全是中国最早提出并直面上述两个问题的经济学家和政府高官,他曾先后参加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等中央重要会议文件起草工作,将“商品经济”“劳动力市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等词句写进中央文件。官方对他的评价是“我国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流经济学家之一”、”中国改革进程中推行市场经济的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

高尚全生前多次强调:改革无止境,完善无止境。他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与思考》一书前言中写道:“像我国这样担负着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落后的农业经济体到现代工业经济体的双重转型任务的改革前无古人、世所罕见。在这样巨大的挑战面前,我们要克服保守的思想禁锢,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去开创、确立新的体制。”

广东人吃鱼的例子说明不搞商品经济是不行的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提出要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这是高尚全第一次参加中央文件的起草,参与起草决定的一些学者竭力主张把当时理论界讨论商品经济的成果变成中央的共识。

不过,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一谈到商品经济或者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因此,起草小组成员担心,把“商品经济”写进决定,会把社会主义混同为资本主义。为打破僵局,高尚全自告奋勇跑出去调研。

“我去广东调查,广东爱吃鱼,结果搞了计划经济吃不上鱼了,而且很少吃鱼了,因为计划经济把价格管死了,养鱼的人没有积极性,鱼就少了,价格就贵了。这是个经济规律决定的。后来价格逐步放开了,放开以后,养鱼的人有积极性,所以养鱼的人多了,多了以后鱼就多了,价格就下降了,大家都能吃上鱼了。这个例子说明我们要搞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搞商品经济没有错。”2019年1月高尚全在“界面·财联社财经年会”上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

尽管如此,他的提议还是没被通过,但是高尚全并气馁。他建议以中国体改研究会和中国体改所的名义,在北京西苑饭店召开一次理论讨论会。会上经由讨论取得共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制度并无必然联系,商品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有范畴”,“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而只有发展商品经济才能富中国”。

讨论结果呈交中央,受到高度重视。经各部门、各地方党委、理论界反复讨论,经文件起草小组反复修改,经中央全会讨论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1984年10月20日正式通过。

《决定》明确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促使各个企业提高效率,灵活经营,灵敏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而这是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所不能做到的。

高尚全认为,肯定商品经济是对原有经济模式的一大突破,此外,《决定》的重要意义还包括:打破了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可分离的观念;提出要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打破了社会主义同平均主义等同起来的传统观念,重申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强调这是整个社会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要求通过改革,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坚决克服平均主义思想。

劳动力市场首次写进中央文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其中的第三章节“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由高尚全负责起草。

在他的极力主张下,“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首次被写进中央文件。当时有不少观点认为,劳动力市场是资本主义的一套东西,劳动力进入市场会影响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但高尚全认为,必须明确提出劳动力市场,理由有五:

一、 劳动力的价值只能通过交换才能体现出来。劳动力进入市场是劳动的能力进入市场,而不是劳动者本身进入市场,不是把劳动者去作交换。

二、确立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三、中国现在就业压力大,不开放劳动力市场,压力解决不了。

四、中国现实生活当中已经有了劳动力市场。

五、提“劳动力市场”不会影响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工人阶级是一个整体概念,而具体到每个工人的局部概念,不能把两者混同起来。

后来,中央起草小组组长温家宝(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把高尚全关于劳动力市场的材料报送给总书记江泽民江泽民又批转给各中央常委。最后,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写入了“劳动力市场”。

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文件首次提到“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在这之前,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特别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官方的提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是,高尚全认为这样的表述并不科学。

他提出,宏观调控应该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前提条件,市场才是主体。市场配置资源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个规律是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下来的,非常宝贵,是人类的文明成果,应该借鉴好、运用好。政府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企业、老百姓是创造财富的主体。

2013年6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高尚全又发表了《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的建议》一文。“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的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五位一体的改革。在决定中对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都要作出部署。”他写道,“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对华为这种新型所有制经济要鼓励和支持

1997年,高尚全在参加中共十五大报告起草时,有人给中央写信“举报”华为科技公司,说它姓“资”不姓“社”。理由是:华为国家没有投资,是非公有制企业,又搞了职工持股,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之后,高尚全主动提出去深圳实地调研。调研的结果令他很兴奋,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以2.1万元起步,国家没有投入一分钱,企业却给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税收和财富,解决了十几万人的就业,职工也分享到了发展的成果。高尚全认为,它恰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因此,他为华为发声,从理论层面上支持华为这类新型企业的发展。

后来,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新型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其中就有来自华为的启示。

2019年1月,高尚全出席在“界面·财联社财经年会”时表示,今后四十年,改革再出发,需要坚持四点工作。第一,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二,市场化改革方向必须坚持。第三,企业改革要坚持现代企业制度。第四,要保护人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这几条也是经验,也是今后几十年改革必须要坚持的,不能动摇的。”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