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可穿戴设备出奇招:头骨解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可穿戴设备出奇招:头骨解锁

此种技术显然更适合于未来VR、AR等技术层面的解锁,穿戴位置恰好贴近头骨以至于解锁不繁琐,加上独一无二的头骨反馈频率,不失科技范,与VR穿戴设备个体绑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文|Ata

如今互联网所推崇的世界,是将百年孤寂的机械时代或是更为久远的从前里,结合人体与计算机能力对于智能化的转变。

可穿戴设备成为于人类自身便于携带微型电子设备,具有作为终端与用户进行直接联系交互的能力。随着如今传感器日趋成熟,可穿戴设备涉足领域从单一的医疗行业跨域到物联网。

疯狂的发展史

1989年,日本著名漫画家鸟山明在其推出的《龙珠Z》漫画中创造了一种“战斗力侦测器”,作为一种外观与眼镜相似的东西,佩戴者可以通过直观目测的看出每一个人的战斗力数值。23年后,谷歌公司推出了一款谷歌眼镜,引起穿戴风暴。

互联网门户成为香饽饽,大家争相恐后站起队列,随后就诞生了百度、网易、新浪等。手机行业的兴起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的高潮,滋养出小米等新巨头。2013年,可穿戴设备又或是智能硬件带动新方向,传统行业步入转型沼泽,互联网汽车牵涉其中,包括美行科技在列的绝大部分后装厂商与时俱进,将车载设备与智能硬件交融,交互移动互联,同时深究自动化驾驶。2016年,被称作VR元年,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穿戴设备一跃成为影视、游戏、车联网等行业的心头宠,将可穿戴设备从低迷期重新拉至人们视线中。

可穿戴设备解锁新姿势?

手机加密方面有着没落的虹膜识别、指纹识别、传统的密码解锁外,可穿戴设备竟也涉足其中?德国数间大学的研究者们日前研究出了一种生物识别验证技术“SkullConduct”,10名志愿者参与了检测,成功率能达到97%。

在可穿戴设备(类似Google Glass或者VR眼镜)上使用骨传导的扬声器,将超声波信号传递给用户的头骨,因为每个人的头骨都不尽相同,所以根据头骨反馈的频率,用户就能够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密码。

这个解锁技术比起指纹而言,复制的难度就大得多了。虽然这项技术还没有实现100%准确度,而且暂时还处于研发阶段,不过Gizmodo(报道消费电子产品相关消息的知名科技博客)认为,这可能成为继Touch ID、超声波指纹识别之后的下一种解锁技术。也许在未来,只要把手机放在耳边,你就能轻松解锁了。

但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来想,若是需要将手机放在耳边贴近头骨来进行解锁,莫名就脑补出一筐“傻气”,再则追溯到未来,那时的我们信息膨化技术革新,或许此手机非彼手机了。

此种技术显然更适合于未来VR、AR等技术层面的解锁,穿戴位置恰好贴近头骨以至于解锁不繁琐,加上独一无二的头骨反馈频率,不失科技范,与VR穿戴设备个体绑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可穿戴设备出奇招:头骨解锁

此种技术显然更适合于未来VR、AR等技术层面的解锁,穿戴位置恰好贴近头骨以至于解锁不繁琐,加上独一无二的头骨反馈频率,不失科技范,与VR穿戴设备个体绑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文|Ata

如今互联网所推崇的世界,是将百年孤寂的机械时代或是更为久远的从前里,结合人体与计算机能力对于智能化的转变。

可穿戴设备成为于人类自身便于携带微型电子设备,具有作为终端与用户进行直接联系交互的能力。随着如今传感器日趋成熟,可穿戴设备涉足领域从单一的医疗行业跨域到物联网。

疯狂的发展史

1989年,日本著名漫画家鸟山明在其推出的《龙珠Z》漫画中创造了一种“战斗力侦测器”,作为一种外观与眼镜相似的东西,佩戴者可以通过直观目测的看出每一个人的战斗力数值。23年后,谷歌公司推出了一款谷歌眼镜,引起穿戴风暴。

互联网门户成为香饽饽,大家争相恐后站起队列,随后就诞生了百度、网易、新浪等。手机行业的兴起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的高潮,滋养出小米等新巨头。2013年,可穿戴设备又或是智能硬件带动新方向,传统行业步入转型沼泽,互联网汽车牵涉其中,包括美行科技在列的绝大部分后装厂商与时俱进,将车载设备与智能硬件交融,交互移动互联,同时深究自动化驾驶。2016年,被称作VR元年,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穿戴设备一跃成为影视、游戏、车联网等行业的心头宠,将可穿戴设备从低迷期重新拉至人们视线中。

可穿戴设备解锁新姿势?

手机加密方面有着没落的虹膜识别、指纹识别、传统的密码解锁外,可穿戴设备竟也涉足其中?德国数间大学的研究者们日前研究出了一种生物识别验证技术“SkullConduct”,10名志愿者参与了检测,成功率能达到97%。

在可穿戴设备(类似Google Glass或者VR眼镜)上使用骨传导的扬声器,将超声波信号传递给用户的头骨,因为每个人的头骨都不尽相同,所以根据头骨反馈的频率,用户就能够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密码。

这个解锁技术比起指纹而言,复制的难度就大得多了。虽然这项技术还没有实现100%准确度,而且暂时还处于研发阶段,不过Gizmodo(报道消费电子产品相关消息的知名科技博客)认为,这可能成为继Touch ID、超声波指纹识别之后的下一种解锁技术。也许在未来,只要把手机放在耳边,你就能轻松解锁了。

但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来想,若是需要将手机放在耳边贴近头骨来进行解锁,莫名就脑补出一筐“傻气”,再则追溯到未来,那时的我们信息膨化技术革新,或许此手机非彼手机了。

此种技术显然更适合于未来VR、AR等技术层面的解锁,穿戴位置恰好贴近头骨以至于解锁不繁琐,加上独一无二的头骨反馈频率,不失科技范,与VR穿戴设备个体绑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