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陈年:我的真本事,到底是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陈年:我的真本事,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凡客老强调做什么都坚持,做品牌的话,我们的态度就是「不商量,不讨好,我喜欢。」

作者:小肥人

采访:丁小杆儿

口述:陈年

按照王玮30岁之前的计划,其人生目标应当是阅读与写作,以探究人的内心为荣,就像他最喜爱的作家福楼拜,不需要很好的工作或职业,创作即生活,艺术为生命。

但终究,他被卷进互联网大潮,在出版家沈昌文的建议下,在过往使用的笔名中选择了「陈年」,并成为了他。

几年前,凡客受制于经营压力时,陈年把个人顶到台前,以反思的姿态为品牌做出公关防御。但这位前媒体人没料到的是,那份被认为价值颇高的内省认识流传甚广,以至于同一篇文章「2年内被改了不下10个标题」被反复发布。

这定然令陈年感到厌倦,甚至在接受采访时提高声调,做了一次「很激烈的」表达来反驳同行记者提问。在他看来,当年,自己之所以用一种决绝的态度表达歉意,正是为了实现快速转身。不是不真诚,只是没必要纠缠。

现实却事与愿违,他不得不出面澄清,凡客真的没有重复地、一再地陷入反思。

当然,对知识份子来说,反思被当作接近真理的有效方式,在个人层面上,陈年依然也乐此不疲。他发现自己去书店,仍然在坚持翻阅王朔、苏童、余华这些人的书,而几乎从不购买2000年之后出版的作品,国内文学的断档,他会认为与自己这一拨人关于「急迫感」的选择有关系。

急迫地投身互联网与名利场,至今17年,这被陈年看作「寻找自己」的过程,当他读到穆旦在晚年艰苦条件下留下的20多首绝笔时,受到了更大的刺激,令他迫切地想找回自我价值——你的真本事,到底是什么?

「我也希望能珍惜自己的天分,过去的这些阅读,不得不承认在你一飞冲天的时候,内心会否定一些东西,而且否定的,还挺肮脏的。」

*马尔克斯「帆船」款T恤印花

凡客今年的整体的想法就是能够有一个50%的增长,就可以了。现在T恤增长超出预期,但是我们也没太大的想法,反正能补就补,补不过来算了,就这样,挺好的。

你自由不自由,主要是跟外部压力有关,过去那么多产品需要重整,那么多库存,那些库存都意味着债务,这个很现实。

我觉得(当初)不是模型错了,也不是数据量不够,最大的问题是,太贪婪了。你定个同比增长300%的目标,就挺好的吧?但是数据出来是500%,你要不要去追求?

这次大家都觉得挺高兴。我们先是选了几句话,「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这句话呢,大家都征服啦,男的女的都觉得好。

所以我们就聚焦在了这三个人(穆旦、马尔克斯、张爱玲)身上。这个事情的力量突然就出来了,本来我还选了一晚上聂鲁达呢,讨论的时候他们说,哎,聂鲁达我们是知道,但是好像还不够力量。

大家知道我了解这些东西,所以就问我,那你最喜欢的到底是谁?然后我就特别小心翼翼地问刘亿林和何璐,我说穆旦,你们知道吗?他们俩「奇迹般」地知道。

我发现他(穆旦)作为翻译家的名气特别大,但作为诗人没有在主流的文学领域里面。所以我小心翼翼地说,那你们既然要我说实话,我就跟你们探讨一下。结果他们俩都知道,那这个事儿就比较好办了。

这时候你立刻会遇到另一个问题,就是和艺术家的沟通,和画的人沟通。周南,我跟他说穆旦的时候,他说不知道。我记得特别清楚,在微信里还有记录呢,他当时说,你不要让我再失望了,我对中国现代诗挺失望的。我说好吧。那你不失望了,我们俩再来探讨。

他就自己买了书,隔了两天我们俩见面。他就坐在这里,开始跟我讲穆旦,说什么样的诗句打动了他,他是多麽热爱穆旦。然后,他就被烧着了,你知道么,就完全沉在这个里面了。我们这段时间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把他给拉出来,他给自己设定说,要把穆旦每首诗都画一下。我们说,这个今年不用画了,你先出来一下。我昨天感觉到他慢慢地出来了。

如果围绕着穆旦来说,我拉上穆旦,再拉上周南,这个结合就能打动人,我没有想你(用户)是谁。

现在想起来特别幸运,我们有了周南画穆旦,有了顾湘画马尔克斯和张爱玲。但实际上,我们开始讨论的时候,情绪是很复杂的。最初有些设计师来跟我们沟通,就说,把张爱玲照片再画一遍就行了,说你为什么弄这个雨声潺潺呢?为什么不把小团圆的封面印在(T恤上),这样不是更大众嘛?

我们经过复杂的讨论之后,当时提了一个标准,不能让真正喜欢这些的人,看见以后笑话,就觉得寒碜。假如你真的穿了一件小团圆,我肯定就乐了你知道么?然后我就特别看不起这个衣服。

它其实是一个很含混的标准,但又特别苛刻,因为太微妙了嘛,怎么叫不寒碜?这是审美的东西就出来了。

这里面不是说我喜欢(是唯一标准),因为你还有一个资源匹配。比如我特别喜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我说你们能不能帮我画一下?他们说画不了,没有经历。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节选

我比雷军大8个月。他12月,我4月。我们在还算年轻的时候,1998年认识,29岁。我觉得在那个时间节点认识,而且成为知己,其实已经是很幸运,很难很难的事情。然后很巧合的是,认识不到2年之后就开始共事。这一共事,转眼间就16年过去了。到今年都已经认识18年了。我写「归去来」出版以后,那一阵他就老跟我聊这本书,我当时没太听明白,我觉得他不一定能看得懂,哈哈哈。

我记得他当时说过一句话,后来我老回味。去年年底,我们一堆人在一块儿喝酒,现场一个人说,上一次雷军喝醉的时候,把他给抓住了,不让走,就让他说话。雷军说我说啥了?那人说,你从两点一直讲到六点,都在讲「归去来」。我说,这……这不重要!哈哈哈!

他说「怎么回事儿?你也不尊重我的读后感?你在成长的时候,我也一样啊!」其实这个读后感是挺重要的。当看到时代的印记时候,可能勾连起一个共鸣吧。我说幸运的地方在哪里呢?有这些情感的基础,然后我们俩又在做的事情上相互交织。所以前两天他们问我,我说雷军对凡客来说,应该是永志不忘的。在过去调整这段时间,在凡客困难的时候,一直挺身而出。那这个情感,就挺难形容的。

在那个关键的时间点,雷军挺身而出,所有的股东达成一致,给凡客这么一个机会,我真的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感动的事情。好大的一条船,好大的一座庙,将眼看着…大家都觉得就要身败名裂了。在那个关键的时间点,雷军挺身而出是特别重要的。

我觉得当时不是纠结,因为那个速度极快你知道么,包括凡客做了一个很大的动作嘛,简直有点特别决绝的搬家,当时觉得就是搬个家,但是没想到大家就上来就把我给弄得劈头盖脸,从雍贵中心搬到名片上那个地方,那真还挺吓人的。

我最近才知道自己是一个比较迟钝的人,真的。我遇见大事儿的时候,不太多想。如果我当时有那么多心理活动的话,就不敢搬家了,因为搬家是件冒险的行为。我们那边10层啊,房租都交到2014年7月,也就是说,我是冒着2000多万不要了,也要搬这个家,就是要变化。我当时的心理活动,不复杂。

我先搬家,然后大家围攻我嘛,围攻完我就去出差。然后这一出差就是一年半。衬衫不好,我就去找衬衫。从2013年的10月份,开始找这件衬衫,直到我觉得这件衬衫可以完美地拿出来,是2014年8月28号,我们开了发布会。

我记得当时,柯总(柯林丽),我们的联合创始人,她说如果要想变化,我们就搬家吧。然后我说,你这个主意为什么不早跟我说呢?她说,「哎呀,你那么要面子。」

她的理由是,凡客当时洋溢着一种骄傲,洋溢着一种包括那些地段啊(的骄傲),我们明明在亦庄有一个非常大的办公区,能坐几千人,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这是一个决心吧,我们做到了,这个事儿也就过去了。

我记得刚搬过来的时候,连办公室都没有,就在会议室办公。那个地方实在太大了,能坐五六千人,我们后来从那搬走的时候,只剩下200人了,那个地方不能住了,再住下去挺吓人的。

我觉得是你们同行总结的,我是说了这句话(没有放弃凡客是因为尊严),但我觉得最重要的,凡客是一个太有价值的品牌。你做了这么一件事,而且用了已经快9年的时间做,我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件事儿。我只能说,这件事儿我就应该一直做下去啊。

我后来慢慢地通过这个过程,真正地理解了一个品牌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就是时间。他一点一点地积累,过程中调整自己,找到正确的产品,用户的匹配,当一个服装换季的时候,用户想起来在你这里买东西,这其实就是一个品牌的价值。

做互联网的,我们都喜欢一招制敌,这个是不对的。品牌其实是个缓慢积累的过程,还有那么多用户来买,这也是品牌价值的一部分。另外,我自己这时候才认真地看西方的一些品牌,你看到的很多好像非常牛的奢侈品牌,也在他存活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里,起起伏伏。

我现在不太会(受人影响)了,曾经有一段时间会,就是一味追求规模的时候,就像那个算法模型,一堆人给你建各种模型,然后一堆人来给你吹牛逼,你知道么。

我举个例子,2008年刚开始的时候弄一件衬衫,我们一堆人也不懂,特别认真地弄这个衬衫,然后我们不是呼呼往上涨么?2010年就飞了嘛,2011年大家就不知道要飞哪去了。我记得在2009年的时候,(就有人说)唉,你也不懂衬衫,也不懂衣服啊,你何苦还自己弄呢?你应该找专业人士啊,有道理吧?你说有没有道理?在当时谁都认为这是100%的道理,我也这么认为,现在在我看来这真的不对。

专业的人是做顾问的,做一些执行可以,要看哪个环节了。你知道印花那个工艺是多么复杂,我到那个印花厂最后看出样的时候,哦,天哪!我才知道他们为了印花花了多少工夫。需要专业人士,但是品牌和产品的品质如果我是空白(那就不行了)。这个过程恰恰是一个看似正确的道理导致的,就在这个过程里,你觉得理所当然,我也觉得理所当然,但是这个事儿呢,他就错了。

现在我说呢,咱先做两千件,你说能卖一万件,没问题,到时候做得出来就做,做不出来拉倒,也不是说我怕了,那是库存风险。所以我还挺愿意推荐你们读那个「反脆弱」的,就是中信出版社,我再次谴责中信出版社,是一个非常烂的出版社,他们翻译的「反脆弱」和「黑天鹅」都是胡翻,完全看不懂。所以那本书在中国读者里面大家都认为没有价值,其实这两本书看了以后真的特别有价值。在「反脆弱」里面,他讲到上档收益和下档损失,其实就是风险了。凡客呢,其实我刚才举得那个例子就是说,算了一下能卖5万件,唰,做8万件,就是只顾追求利益,不考虑风险。

我写了一万多字的穆旦小传,你现在还不能看到,是因为我觉得应该再好好写写。实际上在3月底我全都写完了,就4月7日之前这些准备我都做了,我准备你问我穆旦的时候,我要变成一个穆旦专家,实际上我也是了,但是后来发现,大家也都不问。在网上很快这些信息就拿到了。从这些方面来说,包括凡客的品牌塑造,可能互联网思维是对的。但是你把所有的东西都贴上这个(标签),而且不尊重品牌和传统制造业,那我觉得这个亏肯定会吃大了。

我记得以前的创业节奏是三个月,三个月必须一变,当然凡客在这方面非常优秀,那个节奏我非常明白,可能有的人内心很焦虑,因为你很清楚,三个月弄不出一个汽车的对吧?三个月弄不出一个手机对不对?那为啥大家都这么快就弄出来了呢?

我觉得这段话,你可以做为一个分析者去写,给你做点贡献。压力!外部的压力!认真的说是外部压力和内心扭曲的结合。前几天去拿我2011年2012年的照片啊,我擦,这个人怎么这么讨厌啊?肥头大耳、红光满面,就是看着那眼神都不对,我想我怎么可能是那样一个人呢?他表现出来那个样子啊,其实内心很焦虑你知道吗?

*陈年说,现在凡客的品牌态度就是「不商量、不讨好、我喜欢」

凡客对我来说,过去的十几年对我来说,好像是转了一个圈,这是一个找自己的过程。这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实际上是晕了。当我们2000年非常激动地投身于互联网,投身于资本,或者投身于追逐名利也好,多多少少是挺急的。我最近又重新看这些东西,中国文学的部分也好,中国的知识理论的部分也好,好像在2000年以后我没有看到新人,没有看到2000年以后有什么样的,谁的作品值得我翻看翻看。

我前段时间去了趟书店,发现还是王朔、刘震云、苏童、余华的书,好像自他们之后,这个就断了。就是看到这个画面以后,我觉得也许这是我们这一堆人造成的,就包括自己在其中。最奇怪的是当我们今天讨论马尔克斯、讨论张爱玲、讨论穆旦,这都是我从18岁起阅读的作家。马尔克斯和张爱玲,我这16岁的时候,在中学图书馆里就开始看,那时候完全看不懂。所以让我思考最多的就是你的真本事到底是什么?我的价值点到底是什么?

当我看穆旦晚年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留下那20多首绝笔的时候,这个给我的刺激更大,就是说每个时代都有网红,每个时代都有泡沫,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都觉得那是正确的,但是当我前段时间和穆旦的家人,他的孩子们取得联系的时候,我从他们的来信、邮件中间,都能够感觉到他们几乎毕生的事业都是为了推广爸爸的诗,他们骄傲和自豪。我看各种各样穆旦的资料,在穆旦生前远离他的人,后来在几十年里面都以认识穆旦为荣,这也给我有些触动。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事情?我自己到底应该做些什么事情?什么事情是真正有价值的?

2000年之前,我的确是给自己的人生目标定的是写作和阅读,就做那样的一个人,然后以探究人的内心为荣,为自己的使命。每天那么大量的阅读,反而我现在想想。包括柯林丽那时候就认识我,她有一天也是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其实这10几年你的生活水平也没下降…

我是想我应该珍惜,珍惜自己寻找的这么一个过程,包括我也希望能珍惜自己的天分,不仅仅珍惜一个短暂的机会。包括过去的这些阅读也好,这些东西也好。我不得不承认在你一飞冲天的时候,那种时候你多多少少内心会否定一些东西,而且否定的还挺肮脏的。我思考的时候并不是很多,因为实际上你在顺的时候,老接受记者采访,你每天还思如泉涌。

大家说网红经济你一定要关心,我就去跟一些网红在网上聊天,完全是一个小用户的视角聊天,我给你描述一个最典型的经历,说你关心我一下,我有一个店,然后我就去关心一下,她就每天准时跟你聊天,一直跟你聊天,即使你不说话也跟你聊。

然后有一天我就说,好吧,你到底要什么?

她说你帮我开个店呗。

我说开店的条件是什么?

她「啪」地甩过来一个链接,你给他交两千块钱呗。

我说我没时间打理这个店。

她说我帮你打理。

这就是典型的过程。然后我开始问她,这就是我的专业就出来了,我说你卖的这些东西从哪儿来的呢?你做的吗?她说不是,我们上面有上线,平时甩给我链接就完了,我都不知道我卖的是啥,我说你这些东西的进货价是多少?(她说)统一20块。我了解这个行业啊,统一20块,意味着都是库存,就是库存处理。(网红就是去库存最大招?)对啊,我是非常认真地走了这么一遭,你就想想,俩姐妹长得挺好看,一夜之间化妆品她们就懂了?就搞回来了?那么多款,春节上新,俩人就把这些事搞定了?打死我也不信。

库存一点点清完,反正不是通过网红清的。过程就是三年的时间,全部是线上的渠道,好的继续卖,不好的就扔了。我们曾经有38个仓库都堆满了,现在就两个仓库。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平湖。

我们没有限定某一天清完库存,只是大家发现,哎,好像没什么了。有很多大事,包括关掉V+,V+其实对现金流的帮助还是很好的,但还是把它关了,因为会干扰凡客品牌。后来到了那个时候就看看报表说,我们好像没啥问题了,那我们就说,就好好做吧。没有庆祝,这有什么好庆祝的?

我今天必须这么说,凡客没有做过多次反思,当时李原(「博客天下」记者)写了一篇文章,像自述一样,我看两年过去,已经换过不下十次标题了,然后各种人发现我「又反思了」,所以这肯定是一个误传,当时我们以那样的勇气,把错误一肩扛起来,避免了凡客品牌受更多伤害,我们没有时间跟大家进行细节的讨论,我们要赶快去纠正很多错误,要防止再发生很多事情,所以我们采取了一个决绝的态度,就是做了这么一个担当也好,一个表决,声明,只是为了避免大家陷入(纠缠)。

我不喜欢跟人吵架,如果那时候我就说,我这辈子没做错过,跟你们一二三四五,五个人,陷入「杯子做好了」还是「手机做好了」这个问题的争吵上,我就死定了。所以我们采取了一个决绝的态度,说这事我们扛了。我做了这么多年公司,我清楚,什么时候你要保护品牌,你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如果我们这个采访陷入细节的讨论的话,我还是个好斗的人,坐在这跟你们谈一个月我还觉得不过瘾呢。

对不起我错了,好了,然后扭头去干自己该干的事情。因为我不是一个靠「撕逼」那么恶心的话来上位的人,我不喜欢咱俩天天口水,制造话题,我不喜欢,所以我就不跟你争论,我说我错了,我去出差了。

所以你看,你一问这个问题呢,我就要很激烈地跟你来说这个事,所以就不愿意说这个事。

「陈年」这个名字是1995年起的,我是1992年毕业,中间退学了。那时候写东西,给一个报纸写东西,报纸越来越喜欢,经常一天出好几篇文章,所以起了好几个笔名,后来我又办了一份报纸,刚开始的时候自己需要写很多东西,起了7-8个笔名。当时「读书」杂志的沈昌文先生很认真地跟我说,你不要搞那么多笔名,估计以后你自己都忘了,还是少写点,用一个笔名好了,我就选了这个,最像一个名字的笔名。

凡客体可能跟大家的情绪比较吻合,我们最近上了一个频道,是小视频,开始是我们自己拍,后来周围很多人自己开始做,让一个人用自己的母语,方言,比如山东话,去读这句话(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很多同事都参与了,母语说十遍,你可以回去以后对着手机自拍一下,你会感觉你情绪都变了,我反正看到大部分人都哭了。

你这句话说给谁,其实只有你自己知道,说给你的家人,还是过去的男女朋友,孩子,还是谁。当你说起这句话的时候,你的情绪是不一样的,实际上,我们被这个感动了。

为什么凡客老强调做什么都坚持,做品牌的话,我们的态度就是「不商量,不讨好,我喜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陈年:我的真本事,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凡客老强调做什么都坚持,做品牌的话,我们的态度就是「不商量,不讨好,我喜欢。」

作者:小肥人

采访:丁小杆儿

口述:陈年

按照王玮30岁之前的计划,其人生目标应当是阅读与写作,以探究人的内心为荣,就像他最喜爱的作家福楼拜,不需要很好的工作或职业,创作即生活,艺术为生命。

但终究,他被卷进互联网大潮,在出版家沈昌文的建议下,在过往使用的笔名中选择了「陈年」,并成为了他。

几年前,凡客受制于经营压力时,陈年把个人顶到台前,以反思的姿态为品牌做出公关防御。但这位前媒体人没料到的是,那份被认为价值颇高的内省认识流传甚广,以至于同一篇文章「2年内被改了不下10个标题」被反复发布。

这定然令陈年感到厌倦,甚至在接受采访时提高声调,做了一次「很激烈的」表达来反驳同行记者提问。在他看来,当年,自己之所以用一种决绝的态度表达歉意,正是为了实现快速转身。不是不真诚,只是没必要纠缠。

现实却事与愿违,他不得不出面澄清,凡客真的没有重复地、一再地陷入反思。

当然,对知识份子来说,反思被当作接近真理的有效方式,在个人层面上,陈年依然也乐此不疲。他发现自己去书店,仍然在坚持翻阅王朔、苏童、余华这些人的书,而几乎从不购买2000年之后出版的作品,国内文学的断档,他会认为与自己这一拨人关于「急迫感」的选择有关系。

急迫地投身互联网与名利场,至今17年,这被陈年看作「寻找自己」的过程,当他读到穆旦在晚年艰苦条件下留下的20多首绝笔时,受到了更大的刺激,令他迫切地想找回自我价值——你的真本事,到底是什么?

「我也希望能珍惜自己的天分,过去的这些阅读,不得不承认在你一飞冲天的时候,内心会否定一些东西,而且否定的,还挺肮脏的。」

*马尔克斯「帆船」款T恤印花

凡客今年的整体的想法就是能够有一个50%的增长,就可以了。现在T恤增长超出预期,但是我们也没太大的想法,反正能补就补,补不过来算了,就这样,挺好的。

你自由不自由,主要是跟外部压力有关,过去那么多产品需要重整,那么多库存,那些库存都意味着债务,这个很现实。

我觉得(当初)不是模型错了,也不是数据量不够,最大的问题是,太贪婪了。你定个同比增长300%的目标,就挺好的吧?但是数据出来是500%,你要不要去追求?

这次大家都觉得挺高兴。我们先是选了几句话,「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这句话呢,大家都征服啦,男的女的都觉得好。

所以我们就聚焦在了这三个人(穆旦、马尔克斯、张爱玲)身上。这个事情的力量突然就出来了,本来我还选了一晚上聂鲁达呢,讨论的时候他们说,哎,聂鲁达我们是知道,但是好像还不够力量。

大家知道我了解这些东西,所以就问我,那你最喜欢的到底是谁?然后我就特别小心翼翼地问刘亿林和何璐,我说穆旦,你们知道吗?他们俩「奇迹般」地知道。

我发现他(穆旦)作为翻译家的名气特别大,但作为诗人没有在主流的文学领域里面。所以我小心翼翼地说,那你们既然要我说实话,我就跟你们探讨一下。结果他们俩都知道,那这个事儿就比较好办了。

这时候你立刻会遇到另一个问题,就是和艺术家的沟通,和画的人沟通。周南,我跟他说穆旦的时候,他说不知道。我记得特别清楚,在微信里还有记录呢,他当时说,你不要让我再失望了,我对中国现代诗挺失望的。我说好吧。那你不失望了,我们俩再来探讨。

他就自己买了书,隔了两天我们俩见面。他就坐在这里,开始跟我讲穆旦,说什么样的诗句打动了他,他是多麽热爱穆旦。然后,他就被烧着了,你知道么,就完全沉在这个里面了。我们这段时间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把他给拉出来,他给自己设定说,要把穆旦每首诗都画一下。我们说,这个今年不用画了,你先出来一下。我昨天感觉到他慢慢地出来了。

如果围绕着穆旦来说,我拉上穆旦,再拉上周南,这个结合就能打动人,我没有想你(用户)是谁。

现在想起来特别幸运,我们有了周南画穆旦,有了顾湘画马尔克斯和张爱玲。但实际上,我们开始讨论的时候,情绪是很复杂的。最初有些设计师来跟我们沟通,就说,把张爱玲照片再画一遍就行了,说你为什么弄这个雨声潺潺呢?为什么不把小团圆的封面印在(T恤上),这样不是更大众嘛?

我们经过复杂的讨论之后,当时提了一个标准,不能让真正喜欢这些的人,看见以后笑话,就觉得寒碜。假如你真的穿了一件小团圆,我肯定就乐了你知道么?然后我就特别看不起这个衣服。

它其实是一个很含混的标准,但又特别苛刻,因为太微妙了嘛,怎么叫不寒碜?这是审美的东西就出来了。

这里面不是说我喜欢(是唯一标准),因为你还有一个资源匹配。比如我特别喜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我说你们能不能帮我画一下?他们说画不了,没有经历。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节选

我比雷军大8个月。他12月,我4月。我们在还算年轻的时候,1998年认识,29岁。我觉得在那个时间节点认识,而且成为知己,其实已经是很幸运,很难很难的事情。然后很巧合的是,认识不到2年之后就开始共事。这一共事,转眼间就16年过去了。到今年都已经认识18年了。我写「归去来」出版以后,那一阵他就老跟我聊这本书,我当时没太听明白,我觉得他不一定能看得懂,哈哈哈。

我记得他当时说过一句话,后来我老回味。去年年底,我们一堆人在一块儿喝酒,现场一个人说,上一次雷军喝醉的时候,把他给抓住了,不让走,就让他说话。雷军说我说啥了?那人说,你从两点一直讲到六点,都在讲「归去来」。我说,这……这不重要!哈哈哈!

他说「怎么回事儿?你也不尊重我的读后感?你在成长的时候,我也一样啊!」其实这个读后感是挺重要的。当看到时代的印记时候,可能勾连起一个共鸣吧。我说幸运的地方在哪里呢?有这些情感的基础,然后我们俩又在做的事情上相互交织。所以前两天他们问我,我说雷军对凡客来说,应该是永志不忘的。在过去调整这段时间,在凡客困难的时候,一直挺身而出。那这个情感,就挺难形容的。

在那个关键的时间点,雷军挺身而出,所有的股东达成一致,给凡客这么一个机会,我真的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感动的事情。好大的一条船,好大的一座庙,将眼看着…大家都觉得就要身败名裂了。在那个关键的时间点,雷军挺身而出是特别重要的。

我觉得当时不是纠结,因为那个速度极快你知道么,包括凡客做了一个很大的动作嘛,简直有点特别决绝的搬家,当时觉得就是搬个家,但是没想到大家就上来就把我给弄得劈头盖脸,从雍贵中心搬到名片上那个地方,那真还挺吓人的。

我最近才知道自己是一个比较迟钝的人,真的。我遇见大事儿的时候,不太多想。如果我当时有那么多心理活动的话,就不敢搬家了,因为搬家是件冒险的行为。我们那边10层啊,房租都交到2014年7月,也就是说,我是冒着2000多万不要了,也要搬这个家,就是要变化。我当时的心理活动,不复杂。

我先搬家,然后大家围攻我嘛,围攻完我就去出差。然后这一出差就是一年半。衬衫不好,我就去找衬衫。从2013年的10月份,开始找这件衬衫,直到我觉得这件衬衫可以完美地拿出来,是2014年8月28号,我们开了发布会。

我记得当时,柯总(柯林丽),我们的联合创始人,她说如果要想变化,我们就搬家吧。然后我说,你这个主意为什么不早跟我说呢?她说,「哎呀,你那么要面子。」

她的理由是,凡客当时洋溢着一种骄傲,洋溢着一种包括那些地段啊(的骄傲),我们明明在亦庄有一个非常大的办公区,能坐几千人,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这是一个决心吧,我们做到了,这个事儿也就过去了。

我记得刚搬过来的时候,连办公室都没有,就在会议室办公。那个地方实在太大了,能坐五六千人,我们后来从那搬走的时候,只剩下200人了,那个地方不能住了,再住下去挺吓人的。

我觉得是你们同行总结的,我是说了这句话(没有放弃凡客是因为尊严),但我觉得最重要的,凡客是一个太有价值的品牌。你做了这么一件事,而且用了已经快9年的时间做,我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件事儿。我只能说,这件事儿我就应该一直做下去啊。

我后来慢慢地通过这个过程,真正地理解了一个品牌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就是时间。他一点一点地积累,过程中调整自己,找到正确的产品,用户的匹配,当一个服装换季的时候,用户想起来在你这里买东西,这其实就是一个品牌的价值。

做互联网的,我们都喜欢一招制敌,这个是不对的。品牌其实是个缓慢积累的过程,还有那么多用户来买,这也是品牌价值的一部分。另外,我自己这时候才认真地看西方的一些品牌,你看到的很多好像非常牛的奢侈品牌,也在他存活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里,起起伏伏。

我现在不太会(受人影响)了,曾经有一段时间会,就是一味追求规模的时候,就像那个算法模型,一堆人给你建各种模型,然后一堆人来给你吹牛逼,你知道么。

我举个例子,2008年刚开始的时候弄一件衬衫,我们一堆人也不懂,特别认真地弄这个衬衫,然后我们不是呼呼往上涨么?2010年就飞了嘛,2011年大家就不知道要飞哪去了。我记得在2009年的时候,(就有人说)唉,你也不懂衬衫,也不懂衣服啊,你何苦还自己弄呢?你应该找专业人士啊,有道理吧?你说有没有道理?在当时谁都认为这是100%的道理,我也这么认为,现在在我看来这真的不对。

专业的人是做顾问的,做一些执行可以,要看哪个环节了。你知道印花那个工艺是多么复杂,我到那个印花厂最后看出样的时候,哦,天哪!我才知道他们为了印花花了多少工夫。需要专业人士,但是品牌和产品的品质如果我是空白(那就不行了)。这个过程恰恰是一个看似正确的道理导致的,就在这个过程里,你觉得理所当然,我也觉得理所当然,但是这个事儿呢,他就错了。

现在我说呢,咱先做两千件,你说能卖一万件,没问题,到时候做得出来就做,做不出来拉倒,也不是说我怕了,那是库存风险。所以我还挺愿意推荐你们读那个「反脆弱」的,就是中信出版社,我再次谴责中信出版社,是一个非常烂的出版社,他们翻译的「反脆弱」和「黑天鹅」都是胡翻,完全看不懂。所以那本书在中国读者里面大家都认为没有价值,其实这两本书看了以后真的特别有价值。在「反脆弱」里面,他讲到上档收益和下档损失,其实就是风险了。凡客呢,其实我刚才举得那个例子就是说,算了一下能卖5万件,唰,做8万件,就是只顾追求利益,不考虑风险。

我写了一万多字的穆旦小传,你现在还不能看到,是因为我觉得应该再好好写写。实际上在3月底我全都写完了,就4月7日之前这些准备我都做了,我准备你问我穆旦的时候,我要变成一个穆旦专家,实际上我也是了,但是后来发现,大家也都不问。在网上很快这些信息就拿到了。从这些方面来说,包括凡客的品牌塑造,可能互联网思维是对的。但是你把所有的东西都贴上这个(标签),而且不尊重品牌和传统制造业,那我觉得这个亏肯定会吃大了。

我记得以前的创业节奏是三个月,三个月必须一变,当然凡客在这方面非常优秀,那个节奏我非常明白,可能有的人内心很焦虑,因为你很清楚,三个月弄不出一个汽车的对吧?三个月弄不出一个手机对不对?那为啥大家都这么快就弄出来了呢?

我觉得这段话,你可以做为一个分析者去写,给你做点贡献。压力!外部的压力!认真的说是外部压力和内心扭曲的结合。前几天去拿我2011年2012年的照片啊,我擦,这个人怎么这么讨厌啊?肥头大耳、红光满面,就是看着那眼神都不对,我想我怎么可能是那样一个人呢?他表现出来那个样子啊,其实内心很焦虑你知道吗?

*陈年说,现在凡客的品牌态度就是「不商量、不讨好、我喜欢」

凡客对我来说,过去的十几年对我来说,好像是转了一个圈,这是一个找自己的过程。这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实际上是晕了。当我们2000年非常激动地投身于互联网,投身于资本,或者投身于追逐名利也好,多多少少是挺急的。我最近又重新看这些东西,中国文学的部分也好,中国的知识理论的部分也好,好像在2000年以后我没有看到新人,没有看到2000年以后有什么样的,谁的作品值得我翻看翻看。

我前段时间去了趟书店,发现还是王朔、刘震云、苏童、余华的书,好像自他们之后,这个就断了。就是看到这个画面以后,我觉得也许这是我们这一堆人造成的,就包括自己在其中。最奇怪的是当我们今天讨论马尔克斯、讨论张爱玲、讨论穆旦,这都是我从18岁起阅读的作家。马尔克斯和张爱玲,我这16岁的时候,在中学图书馆里就开始看,那时候完全看不懂。所以让我思考最多的就是你的真本事到底是什么?我的价值点到底是什么?

当我看穆旦晚年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留下那20多首绝笔的时候,这个给我的刺激更大,就是说每个时代都有网红,每个时代都有泡沫,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都觉得那是正确的,但是当我前段时间和穆旦的家人,他的孩子们取得联系的时候,我从他们的来信、邮件中间,都能够感觉到他们几乎毕生的事业都是为了推广爸爸的诗,他们骄傲和自豪。我看各种各样穆旦的资料,在穆旦生前远离他的人,后来在几十年里面都以认识穆旦为荣,这也给我有些触动。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事情?我自己到底应该做些什么事情?什么事情是真正有价值的?

2000年之前,我的确是给自己的人生目标定的是写作和阅读,就做那样的一个人,然后以探究人的内心为荣,为自己的使命。每天那么大量的阅读,反而我现在想想。包括柯林丽那时候就认识我,她有一天也是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其实这10几年你的生活水平也没下降…

我是想我应该珍惜,珍惜自己寻找的这么一个过程,包括我也希望能珍惜自己的天分,不仅仅珍惜一个短暂的机会。包括过去的这些阅读也好,这些东西也好。我不得不承认在你一飞冲天的时候,那种时候你多多少少内心会否定一些东西,而且否定的还挺肮脏的。我思考的时候并不是很多,因为实际上你在顺的时候,老接受记者采访,你每天还思如泉涌。

大家说网红经济你一定要关心,我就去跟一些网红在网上聊天,完全是一个小用户的视角聊天,我给你描述一个最典型的经历,说你关心我一下,我有一个店,然后我就去关心一下,她就每天准时跟你聊天,一直跟你聊天,即使你不说话也跟你聊。

然后有一天我就说,好吧,你到底要什么?

她说你帮我开个店呗。

我说开店的条件是什么?

她「啪」地甩过来一个链接,你给他交两千块钱呗。

我说我没时间打理这个店。

她说我帮你打理。

这就是典型的过程。然后我开始问她,这就是我的专业就出来了,我说你卖的这些东西从哪儿来的呢?你做的吗?她说不是,我们上面有上线,平时甩给我链接就完了,我都不知道我卖的是啥,我说你这些东西的进货价是多少?(她说)统一20块。我了解这个行业啊,统一20块,意味着都是库存,就是库存处理。(网红就是去库存最大招?)对啊,我是非常认真地走了这么一遭,你就想想,俩姐妹长得挺好看,一夜之间化妆品她们就懂了?就搞回来了?那么多款,春节上新,俩人就把这些事搞定了?打死我也不信。

库存一点点清完,反正不是通过网红清的。过程就是三年的时间,全部是线上的渠道,好的继续卖,不好的就扔了。我们曾经有38个仓库都堆满了,现在就两个仓库。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平湖。

我们没有限定某一天清完库存,只是大家发现,哎,好像没什么了。有很多大事,包括关掉V+,V+其实对现金流的帮助还是很好的,但还是把它关了,因为会干扰凡客品牌。后来到了那个时候就看看报表说,我们好像没啥问题了,那我们就说,就好好做吧。没有庆祝,这有什么好庆祝的?

我今天必须这么说,凡客没有做过多次反思,当时李原(「博客天下」记者)写了一篇文章,像自述一样,我看两年过去,已经换过不下十次标题了,然后各种人发现我「又反思了」,所以这肯定是一个误传,当时我们以那样的勇气,把错误一肩扛起来,避免了凡客品牌受更多伤害,我们没有时间跟大家进行细节的讨论,我们要赶快去纠正很多错误,要防止再发生很多事情,所以我们采取了一个决绝的态度,就是做了这么一个担当也好,一个表决,声明,只是为了避免大家陷入(纠缠)。

我不喜欢跟人吵架,如果那时候我就说,我这辈子没做错过,跟你们一二三四五,五个人,陷入「杯子做好了」还是「手机做好了」这个问题的争吵上,我就死定了。所以我们采取了一个决绝的态度,说这事我们扛了。我做了这么多年公司,我清楚,什么时候你要保护品牌,你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如果我们这个采访陷入细节的讨论的话,我还是个好斗的人,坐在这跟你们谈一个月我还觉得不过瘾呢。

对不起我错了,好了,然后扭头去干自己该干的事情。因为我不是一个靠「撕逼」那么恶心的话来上位的人,我不喜欢咱俩天天口水,制造话题,我不喜欢,所以我就不跟你争论,我说我错了,我去出差了。

所以你看,你一问这个问题呢,我就要很激烈地跟你来说这个事,所以就不愿意说这个事。

「陈年」这个名字是1995年起的,我是1992年毕业,中间退学了。那时候写东西,给一个报纸写东西,报纸越来越喜欢,经常一天出好几篇文章,所以起了好几个笔名,后来我又办了一份报纸,刚开始的时候自己需要写很多东西,起了7-8个笔名。当时「读书」杂志的沈昌文先生很认真地跟我说,你不要搞那么多笔名,估计以后你自己都忘了,还是少写点,用一个笔名好了,我就选了这个,最像一个名字的笔名。

凡客体可能跟大家的情绪比较吻合,我们最近上了一个频道,是小视频,开始是我们自己拍,后来周围很多人自己开始做,让一个人用自己的母语,方言,比如山东话,去读这句话(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很多同事都参与了,母语说十遍,你可以回去以后对着手机自拍一下,你会感觉你情绪都变了,我反正看到大部分人都哭了。

你这句话说给谁,其实只有你自己知道,说给你的家人,还是过去的男女朋友,孩子,还是谁。当你说起这句话的时候,你的情绪是不一样的,实际上,我们被这个感动了。

为什么凡客老强调做什么都坚持,做品牌的话,我们的态度就是「不商量,不讨好,我喜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