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危险,这个网红喷雾“火”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危险,这个网红喷雾“火”了

降温喷雾为何能“降温”?又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文|青眼 欧也

夏日炎炎,降温喷雾成为新晋网红。但近日,这种颇受欢迎的“网红清凉神器”却遭新华网等媒体点名,称其容易“引火上身”甚至发生爆炸事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网红清凉神器竟成“煤气罐”

新华网报道,湖北省恩施州消防支队选取某款降温喷雾进行现场实验,深度还原了此类产品的使用隐患。通过演示视频可以看到,消防员先将产品对准树叶进行喷射,树叶表面瞬间结冰。随后,消防员又将产品喷射到一个小碗里,然后打着点火器,当有明火靠近时,立刻发生了燃烧。

据消防员在视频中介绍,这种产品成分是高压气体——LPG。LPG是液化石油气的英文缩写,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据悉,LPG在适当压力下以液态储存在储存罐内,经常被用作炊事燃料,也就是我们常用的液化气。这种产品不仅易燃,长期放在车内还可能爆炸。消防部门提醒,一定要谨慎使用!

截自消防员演示视频

视频发出后,迅速登上新浪微博热搜,引起网友热议。截至目前,相关话题#网红清凉神器有多危险#阅读量高达2.2亿,达1.1万人次参与讨论。对此,有不少网友表示吃惊,“行走的煤气罐”、“如果使用后点燃一支烟,后果真是不堪设想”。由此可见,消防部门的科普视频可谓是一场及时雨。

事实上,不止是这种“降温喷雾”,去年8月份央视还点名防晒喷雾也会引火上身(详见青眼文章《防晒喷雾为何被央视新闻点名?》)。央视文章称,市面上的防晒喷雾成分里面都含有变性乙醇、丁烷、异丁烷等可燃物,遇到明火就会燃烧。当人的皮肤大量涂抹这种防晒喷雾时,遇到明火便会着火。正因易燃易爆的属性,防晒喷雾一直位列飞机、火车、地铁、长途汽车等公共交通的安检“黑名单”。

不过,央视的文章也指出,防晒喷雾里含有的易燃物质具有一定挥发性。只要合理使用,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不属于化妆品

青眼在小红书以“降温喷雾”为关键词搜索,显示有超1万+篇笔记。其中还不乏有明星向粉丝安利某款降温喷雾,称“可以喷在一切你需要降温的物体上”。

以相同关键词,青眼在天猫搜到共有16073件相关商品,其中优洒(天猫店铺标注名称)、小林制药、润本三个品牌的相关喷雾产品月销量超2万+件,售价分别为28.8元、45元、39.9元。不难看出,此类产品颇受追捧。

截自天猫商城

青眼注意到,如小林等降温喷雾在销售页面明确,该产品“为衣物专用,请勿直接喷射皮肤,请勿在火源附近使用”。其中也有降温喷雾产品表示“可喷在身上降温”。

既然是可以作用于皮肤,那这些降温喷雾到底属不属于化妆品?

青眼以“降温喷雾”为关键词,在国家化妆品备案系统中查询不到相关信息。

截自国家化妆品备案系统

上述优洒、小林制药天猫店铺客服明确告诉青眼,该产品属于日用品,不属于化妆品;润本客服则表示产品为妆字号,但当青眼要求看产品备案号,该客服则称:“看错产品了。这款产品属于日用品,只有执行标准号。”

与客服交流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与防晒喷雾一样,“降温喷雾”成分也多含有乙醇。例如,小林制药这款产品明确标注主要成分为乙醇、薄荷脑。润本降温喷雾同样标注主要成分为乙醇、去离子水、薄荷脑。相较而言,像小林制药、润本这样明确标注主要成分的“降温喷雾”产品并不多。譬如上述提到的优洒,产品详情页只提醒注意事项,却未说明产品主要成分是什么。但从购买者的留言可以看到,其产品同样含有乙醇。

截自产品评论区

同时,青眼点开一款写有瞬间冷却字样且月销高达8000+的“降温喷雾”,其标注主要成分为香精、推进剂、降温因子。青眼通过购买者评论看到,该款产品的具体介绍显示,瓶身上用大号字体标注“注意烟火和高温”,下方还有一行小字:高压气体LPG。有细心购买者指出,“此产品所用气体为LPG,主要成分是丙烷,还是不要乱使用。”不难看出,此款产品和消防员演示所用产品,属同类型产品。

据了解,属于日用品的“降温喷雾”,只需出具流通产品检测报告即可。但含有高压气体LPG的“降温喷雾”则归为危险化学品,其生产企业需拥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

危险!

那么,降温喷雾为何能“降温”?又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多位研发工程师均向青眼表示,降温喷雾实现降温效果并不复杂,主要是利用了气化吸热原理。广州珈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林丽隽表示,降温喷雾使用的气体是跟气雾剂一样的,容易液化,吸收周围空气热量,来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

“降温的必然条件就是强挥发性。”伯德创研(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晶称,这种降温喷雾一般罐装的是酒精,而推进剂则是正丁烷/异丁烷。酒精本身属易挥发物质,快速挥发会带来强烈的凉感,再加上推进剂(正丁烷/异丁烷)在释放的时候,瞬间温度可以低到零下40度以上。正因如此,酒精再加上推进剂释放出来的凉感,就可快速实现结冰效果。

广州融汇化妆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刘祥浪也表示,丙烷、丁烷、酒精等气体本身就是制冷剂,易燃易爆。他介绍,降温喷雾主要成分就是气体,它们喷出来时确实能够瞬间降温,“但如果直接对着人体皮肤喷射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冻伤!”王晶也表示,瞬间降至负零下几十度,直接喷向皮肤容易冻伤皮肤。

多位工程师还提到,“对着处于高温状态下的汽车车厢直接喷射,如果汽车里面有静电现象发生,同样会产生危险。”可见,绝不仅仅只是明火下,才会易燃易爆。

既然此类产品存在安全隐患,难道不可替代吗?

刘祥浪表示,使用R134A气体(四氟乙烷,行业内多称之为“雪种”)可以替代易燃易爆气体,但这种气体目前价格昂贵。据其介绍,目前一公斤R134A售价为30元到40元,而其它类制冷剂成本大概在7元左右。

他同时指出,R134A的压力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如在43度时,压力会超过10公斤。该压力超过一般铁罐的正常抗压力,就会导致出现变形、泄露、甚至出现没有火苗的爆炸。”对于上述观点,多位工程师也表示赞同,“R134A不易燃且具有强挥发性,的确是一种比较好的替代材料。”

从防晒喷雾到降温喷雾,总体而言,喷雾类产品一定程度上都会存在使用隐患,但确如大多数工程师所言,大多数合规的喷雾产品只要按照说明使用,还是较为安全的。值得警惕的是,不少此类产品在销售时,却并未向消费者写明其主要成分及正确引导。如此一来,如果消费者贸然使用,很容易酿成弥天大祸。由此,加强此类产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引导实为必要之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危险,这个网红喷雾“火”了

降温喷雾为何能“降温”?又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文|青眼 欧也

夏日炎炎,降温喷雾成为新晋网红。但近日,这种颇受欢迎的“网红清凉神器”却遭新华网等媒体点名,称其容易“引火上身”甚至发生爆炸事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网红清凉神器竟成“煤气罐”

新华网报道,湖北省恩施州消防支队选取某款降温喷雾进行现场实验,深度还原了此类产品的使用隐患。通过演示视频可以看到,消防员先将产品对准树叶进行喷射,树叶表面瞬间结冰。随后,消防员又将产品喷射到一个小碗里,然后打着点火器,当有明火靠近时,立刻发生了燃烧。

据消防员在视频中介绍,这种产品成分是高压气体——LPG。LPG是液化石油气的英文缩写,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据悉,LPG在适当压力下以液态储存在储存罐内,经常被用作炊事燃料,也就是我们常用的液化气。这种产品不仅易燃,长期放在车内还可能爆炸。消防部门提醒,一定要谨慎使用!

截自消防员演示视频

视频发出后,迅速登上新浪微博热搜,引起网友热议。截至目前,相关话题#网红清凉神器有多危险#阅读量高达2.2亿,达1.1万人次参与讨论。对此,有不少网友表示吃惊,“行走的煤气罐”、“如果使用后点燃一支烟,后果真是不堪设想”。由此可见,消防部门的科普视频可谓是一场及时雨。

事实上,不止是这种“降温喷雾”,去年8月份央视还点名防晒喷雾也会引火上身(详见青眼文章《防晒喷雾为何被央视新闻点名?》)。央视文章称,市面上的防晒喷雾成分里面都含有变性乙醇、丁烷、异丁烷等可燃物,遇到明火就会燃烧。当人的皮肤大量涂抹这种防晒喷雾时,遇到明火便会着火。正因易燃易爆的属性,防晒喷雾一直位列飞机、火车、地铁、长途汽车等公共交通的安检“黑名单”。

不过,央视的文章也指出,防晒喷雾里含有的易燃物质具有一定挥发性。只要合理使用,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不属于化妆品

青眼在小红书以“降温喷雾”为关键词搜索,显示有超1万+篇笔记。其中还不乏有明星向粉丝安利某款降温喷雾,称“可以喷在一切你需要降温的物体上”。

以相同关键词,青眼在天猫搜到共有16073件相关商品,其中优洒(天猫店铺标注名称)、小林制药、润本三个品牌的相关喷雾产品月销量超2万+件,售价分别为28.8元、45元、39.9元。不难看出,此类产品颇受追捧。

截自天猫商城

青眼注意到,如小林等降温喷雾在销售页面明确,该产品“为衣物专用,请勿直接喷射皮肤,请勿在火源附近使用”。其中也有降温喷雾产品表示“可喷在身上降温”。

既然是可以作用于皮肤,那这些降温喷雾到底属不属于化妆品?

青眼以“降温喷雾”为关键词,在国家化妆品备案系统中查询不到相关信息。

截自国家化妆品备案系统

上述优洒、小林制药天猫店铺客服明确告诉青眼,该产品属于日用品,不属于化妆品;润本客服则表示产品为妆字号,但当青眼要求看产品备案号,该客服则称:“看错产品了。这款产品属于日用品,只有执行标准号。”

与客服交流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与防晒喷雾一样,“降温喷雾”成分也多含有乙醇。例如,小林制药这款产品明确标注主要成分为乙醇、薄荷脑。润本降温喷雾同样标注主要成分为乙醇、去离子水、薄荷脑。相较而言,像小林制药、润本这样明确标注主要成分的“降温喷雾”产品并不多。譬如上述提到的优洒,产品详情页只提醒注意事项,却未说明产品主要成分是什么。但从购买者的留言可以看到,其产品同样含有乙醇。

截自产品评论区

同时,青眼点开一款写有瞬间冷却字样且月销高达8000+的“降温喷雾”,其标注主要成分为香精、推进剂、降温因子。青眼通过购买者评论看到,该款产品的具体介绍显示,瓶身上用大号字体标注“注意烟火和高温”,下方还有一行小字:高压气体LPG。有细心购买者指出,“此产品所用气体为LPG,主要成分是丙烷,还是不要乱使用。”不难看出,此款产品和消防员演示所用产品,属同类型产品。

据了解,属于日用品的“降温喷雾”,只需出具流通产品检测报告即可。但含有高压气体LPG的“降温喷雾”则归为危险化学品,其生产企业需拥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

危险!

那么,降温喷雾为何能“降温”?又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多位研发工程师均向青眼表示,降温喷雾实现降温效果并不复杂,主要是利用了气化吸热原理。广州珈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林丽隽表示,降温喷雾使用的气体是跟气雾剂一样的,容易液化,吸收周围空气热量,来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

“降温的必然条件就是强挥发性。”伯德创研(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晶称,这种降温喷雾一般罐装的是酒精,而推进剂则是正丁烷/异丁烷。酒精本身属易挥发物质,快速挥发会带来强烈的凉感,再加上推进剂(正丁烷/异丁烷)在释放的时候,瞬间温度可以低到零下40度以上。正因如此,酒精再加上推进剂释放出来的凉感,就可快速实现结冰效果。

广州融汇化妆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刘祥浪也表示,丙烷、丁烷、酒精等气体本身就是制冷剂,易燃易爆。他介绍,降温喷雾主要成分就是气体,它们喷出来时确实能够瞬间降温,“但如果直接对着人体皮肤喷射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冻伤!”王晶也表示,瞬间降至负零下几十度,直接喷向皮肤容易冻伤皮肤。

多位工程师还提到,“对着处于高温状态下的汽车车厢直接喷射,如果汽车里面有静电现象发生,同样会产生危险。”可见,绝不仅仅只是明火下,才会易燃易爆。

既然此类产品存在安全隐患,难道不可替代吗?

刘祥浪表示,使用R134A气体(四氟乙烷,行业内多称之为“雪种”)可以替代易燃易爆气体,但这种气体目前价格昂贵。据其介绍,目前一公斤R134A售价为30元到40元,而其它类制冷剂成本大概在7元左右。

他同时指出,R134A的压力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如在43度时,压力会超过10公斤。该压力超过一般铁罐的正常抗压力,就会导致出现变形、泄露、甚至出现没有火苗的爆炸。”对于上述观点,多位工程师也表示赞同,“R134A不易燃且具有强挥发性,的确是一种比较好的替代材料。”

从防晒喷雾到降温喷雾,总体而言,喷雾类产品一定程度上都会存在使用隐患,但确如大多数工程师所言,大多数合规的喷雾产品只要按照说明使用,还是较为安全的。值得警惕的是,不少此类产品在销售时,却并未向消费者写明其主要成分及正确引导。如此一来,如果消费者贸然使用,很容易酿成弥天大祸。由此,加强此类产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引导实为必要之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