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个人意见 | 《狼行者》:每一帧都是皮克斯的反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个人意见 | 《狼行者》:每一帧都是皮克斯的反面

浓重的爱尔兰历史文化氛围,也许正是《狼行者》有别于其他同题材动画作品的特殊之处。

《狼行者》剧照

轻微剧透,推荐观看。

2021年的暑期档由主旋律与动画构成。拿起动画电影接龙第一棒的,是爱尔兰独立动画工作室卡通沙龙(Cartoon Saloon)的《狼行者》。

如果看过《凯尔经的秘密》《海洋之歌》或《养家之人》,那么对卡通沙龙的名号应该不会陌生。2009年以来,卡通沙龙总共只推出了4部动画长片,但无一例外都以其如梦如幻的手绘作画风格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7月3日国内上映的《狼行者》是继《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后,“爱尔兰民间故事三部曲”(Irish folklore trilogy)的收官之作。三部作品均取材自爱尔兰民间传说:《凯尔经的秘密》取材自爱尔兰国宝《凯尔经》,讲述少年布兰登绘制经书的冒险之旅;《海洋之歌》以海豹精灵的故事为灵感,展开兄妹两人返乡途中的奇幻经历。

《狼行者》的蓝本是奥索里狼人。影片中,学徒猎手萝宾与父亲一同从英格兰迁往爱尔兰,在护国公的命令下,萝宾的父亲必须消灭城外的狼群。在偷偷尾随父亲到城外森林捕猎时,萝宾阴差阳错间与“醒时为人,梦中化狼”的狼行者米芙成为了朋友,她的想法与生活由此改变。

与《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一样,《狼行者》也频频出现在获奖名单上:第48届安妮奖最佳独立动画长片、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提名、第79届金球奖最佳动画长片提名……主流奖项认可之外,影片烂番茄新鲜度99%,豆瓣达到7.8分,也在普通观众间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

图片来源:《狼行者》剧照

一千个观众会有一千种对《狼行者》的解读。环保主义者,或许能从中看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关注女性议题的观众,或许能从中看到追求自由的女性冲破父权制牢笼;熟悉英国史和爱尔兰史的观众,或许能从中瞥到被殖民者对殖民者的反抗;对宗教有所涉猎的观众,或许能从剧情中读出对原始宗教消逝的哀悼、对清教教义的含蓄批判。

翻看有关《狼行者》的报道,不难发现导演汤姆·摩尔和罗斯·斯图亚特在影片中夹带了大量“私货”。

《狼行者》伊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1650年的基尔肯尼。这座城市既是卡通沙龙的所在地,也是摩尔生活了44年的城市,更是1640年成立的爱尔兰邦联(Confederate Ireland,又名“基尔肯尼同盟”)的中心。爱尔兰邦联以建立保皇的天主教爱尔兰为目的,是“守旧党”的大本营。1649年英格兰入侵爱尔兰时,基尔肯尼成为清教徒护国公克伦威尔的根据地。入侵者同时在爱尔兰大肆砍伐森林,不仅是为了消灭狼群,也是为了找出隐匿在森林中的爱尔兰“叛乱分子”。

在接受Vulture采访时,斯图亚特表示,17世纪中叶英格兰殖民者带来的环境破坏和文化冲突为故事提供了“完美的背景”:在那段历史时期,“强调母权、关注与自然连接的古老爱尔兰文化被视为异教,父权意味浓重、试图驯服自然的清教突然侵入,并代替了原有的文化。”

图片来源:《狼行者》

粗略了解过历史背景,再来看《狼行者》的故事,其中人与狼、城市与森林构成影片中最基本的对照。影片中,萝宾想要成为猎手,身上却背负着女性必须在洗衣房劳作一生的命运枷锁。面对护国公的铁腕治理,她一再选择压抑自己。桀骜不驯、随心所欲的狼行者米芙则是萝宾的另一重影像。与米芙的相遇,让萝宾得以在入眠后幻化为狼,获得片刻的自由。在从枷锁中挣脱的同时,狼形姿态的萝宾却不得不面对同族的枪炮。

由萝宾与米芙的对照拓展至历史,便能体会到动画在细节上的还原以及内涵的复杂性。城中飘扬的圣乔治十字旗是英格兰的代表旗,因此基尔肯尼本地的孩子对旗帜没有尊敬。作为外来者,萝宾的英格兰口音被爱尔兰小孩嘲笑,而狼行者米芙的英语则是爱尔兰口音,也会时不时蹦出一句爱尔兰语。护国公率军放火烧森林时,喊出的除了“猎杀狼群”的口号,还有清除“女巫”和“异教徒”的愿望,暗示《狼行者》中的宗教元素。

结合时代特征,一些现代人难以苟同的角色设定也变得合理起来。例如,萝宾父亲对女儿的宠爱显而易见,但却依然听不进萝宾对狼行者的解释,并坚持将女儿送到洗衣房工作,是因为他认定洗衣房是女性最终的工作归宿,符合一位爱女心切却深受父权思想侵染的父亲形象。再例如,以克伦威尔为原型的护国公在生命最后被逼上断崖,依然不忘向上帝祈祷,认为自己践行了上帝的意志,亦与一位虔诚的清教徒形象相符。浓重的爱尔兰历史文化氛围,也许正是《狼行者》有别于其他同题材动画作品的特殊之处。

萝宾(左)与父亲(右)。图片来源:《狼行者》剧照

当然,《狼行者》想要传达的不仅是人与狼的故事,也不只是爱尔兰的故事。人与狼的对立、父亲与萝宾的对立、护国公与萝宾的对立、甚至殖民者与基尔肯尼原住民的对立,都是在影射“自我”与“他者”的分化——只要你我不同,那么你我天然就是敌人。此时反观狼行者“能够在人形与狼形之间转换”的设定,不难发现狼行者一族正好处于中间地带,拥有站在双方立场观察思考的能力。在阐释影片主题时,两位导演也希望通过展示《狼行者》中非我即敌、两极分化的世界,在当下指责谩骂四起的大环境中,唤起人们的同理心。

在镜头语言上,从2009年《凯尔经的秘密》到2021年的《狼行者》,卡通沙龙的画风始终独树一帜。与“把动画越做越逼真”的流行趋势截然相反,卡通沙龙在《狼行者》中延续了往日手绘动画的传统,让观众重返“二维体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狼行者》在绘制城市时甚至没有采用基础的透视手法。部分粗粝的手绘线条也被遗留在画面上,展现出明显的手绘痕迹。

不跟随流行趋势,不意味着卡通沙龙的镜头语言在氛围塑造与情感传达上技逊一筹。例如,前文提到《狼行者》中人与狼、城市与森林的基本对照,作画时也采取了不同的风格。城里人萝宾瘦骨嶙峋,几乎是由破裂的几何形碎块组成,像是被规训后产生了棱角;与之对照的狼行者米芙则采用流畅的曲线,以此展示其狂野和本能的冲动。城市的绘制参考了17世纪的版画,阴暗粗糙的线条和严丝合缝的方形塑造出“牢笼”的意象;森林则采取了水粉质感,营造出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之感。

图左为棱角分明的城里人萝宾,图右为圆润可爱的狼行者米芙。图片来源:《狼行者》剧照
图片左上角为阴暗的、棱角分明的城市,右下为明亮的、线条柔和的森林。图片来源:《狼行者》剧照

谈及作画风格,摩尔在接受Screen Daily采访时透露,法国动画制片公司Folivari创始人DIdier Brunner曾提醒动画沙龙,不要妄自菲薄地模仿美国人的风格。摩尔也指出,很多欧洲工作室走向了“大西洋中部”的风格,做出来的动画片既不欧洲也不美国;也正是打造具有强烈个性的作品,让卡通沙龙在众多动画工作室中脱颖而出。摩尔也明确说到,动画沙龙“不是皮克斯的仿制品”,而皮克斯则以逼真的虚拟形象闻名世界。

可以看到,从主题到内容再到作画,《狼行者》的每一帧都蕴藏着的爱尔兰历史文化以及动画沙龙独特的美学风格。

总体来说,深邃的意涵、高质量的作画,让《狼行者》成为一部值得观众仔细品味的电影。不过,影片采用大量采用西方观众一点即懂的隐喻,或许会为不了解文化背景的观众设置一定程度的理解门槛。两位导演在作品中融入大量对于自然与历史的思考,这使得《狼行者》注定不是一部“爽文”式动画电影。抱着“看动画看个爽”的心态走进影院的观众,大概率会受不了萝宾父亲磨磨唧唧、总把“这是为你好”挂在嘴边,也难以接受大量因为“沟通不畅”导致的缓慢剧情推进。此外,偏向严肃思考的观影者,也许也会因为影片结尾“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就走向大团圆”的结局有所遗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个人意见 | 《狼行者》:每一帧都是皮克斯的反面

浓重的爱尔兰历史文化氛围,也许正是《狼行者》有别于其他同题材动画作品的特殊之处。

《狼行者》剧照

轻微剧透,推荐观看。

2021年的暑期档由主旋律与动画构成。拿起动画电影接龙第一棒的,是爱尔兰独立动画工作室卡通沙龙(Cartoon Saloon)的《狼行者》。

如果看过《凯尔经的秘密》《海洋之歌》或《养家之人》,那么对卡通沙龙的名号应该不会陌生。2009年以来,卡通沙龙总共只推出了4部动画长片,但无一例外都以其如梦如幻的手绘作画风格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7月3日国内上映的《狼行者》是继《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后,“爱尔兰民间故事三部曲”(Irish folklore trilogy)的收官之作。三部作品均取材自爱尔兰民间传说:《凯尔经的秘密》取材自爱尔兰国宝《凯尔经》,讲述少年布兰登绘制经书的冒险之旅;《海洋之歌》以海豹精灵的故事为灵感,展开兄妹两人返乡途中的奇幻经历。

《狼行者》的蓝本是奥索里狼人。影片中,学徒猎手萝宾与父亲一同从英格兰迁往爱尔兰,在护国公的命令下,萝宾的父亲必须消灭城外的狼群。在偷偷尾随父亲到城外森林捕猎时,萝宾阴差阳错间与“醒时为人,梦中化狼”的狼行者米芙成为了朋友,她的想法与生活由此改变。

与《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一样,《狼行者》也频频出现在获奖名单上:第48届安妮奖最佳独立动画长片、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提名、第79届金球奖最佳动画长片提名……主流奖项认可之外,影片烂番茄新鲜度99%,豆瓣达到7.8分,也在普通观众间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

图片来源:《狼行者》剧照

一千个观众会有一千种对《狼行者》的解读。环保主义者,或许能从中看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关注女性议题的观众,或许能从中看到追求自由的女性冲破父权制牢笼;熟悉英国史和爱尔兰史的观众,或许能从中瞥到被殖民者对殖民者的反抗;对宗教有所涉猎的观众,或许能从剧情中读出对原始宗教消逝的哀悼、对清教教义的含蓄批判。

翻看有关《狼行者》的报道,不难发现导演汤姆·摩尔和罗斯·斯图亚特在影片中夹带了大量“私货”。

《狼行者》伊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1650年的基尔肯尼。这座城市既是卡通沙龙的所在地,也是摩尔生活了44年的城市,更是1640年成立的爱尔兰邦联(Confederate Ireland,又名“基尔肯尼同盟”)的中心。爱尔兰邦联以建立保皇的天主教爱尔兰为目的,是“守旧党”的大本营。1649年英格兰入侵爱尔兰时,基尔肯尼成为清教徒护国公克伦威尔的根据地。入侵者同时在爱尔兰大肆砍伐森林,不仅是为了消灭狼群,也是为了找出隐匿在森林中的爱尔兰“叛乱分子”。

在接受Vulture采访时,斯图亚特表示,17世纪中叶英格兰殖民者带来的环境破坏和文化冲突为故事提供了“完美的背景”:在那段历史时期,“强调母权、关注与自然连接的古老爱尔兰文化被视为异教,父权意味浓重、试图驯服自然的清教突然侵入,并代替了原有的文化。”

图片来源:《狼行者》

粗略了解过历史背景,再来看《狼行者》的故事,其中人与狼、城市与森林构成影片中最基本的对照。影片中,萝宾想要成为猎手,身上却背负着女性必须在洗衣房劳作一生的命运枷锁。面对护国公的铁腕治理,她一再选择压抑自己。桀骜不驯、随心所欲的狼行者米芙则是萝宾的另一重影像。与米芙的相遇,让萝宾得以在入眠后幻化为狼,获得片刻的自由。在从枷锁中挣脱的同时,狼形姿态的萝宾却不得不面对同族的枪炮。

由萝宾与米芙的对照拓展至历史,便能体会到动画在细节上的还原以及内涵的复杂性。城中飘扬的圣乔治十字旗是英格兰的代表旗,因此基尔肯尼本地的孩子对旗帜没有尊敬。作为外来者,萝宾的英格兰口音被爱尔兰小孩嘲笑,而狼行者米芙的英语则是爱尔兰口音,也会时不时蹦出一句爱尔兰语。护国公率军放火烧森林时,喊出的除了“猎杀狼群”的口号,还有清除“女巫”和“异教徒”的愿望,暗示《狼行者》中的宗教元素。

结合时代特征,一些现代人难以苟同的角色设定也变得合理起来。例如,萝宾父亲对女儿的宠爱显而易见,但却依然听不进萝宾对狼行者的解释,并坚持将女儿送到洗衣房工作,是因为他认定洗衣房是女性最终的工作归宿,符合一位爱女心切却深受父权思想侵染的父亲形象。再例如,以克伦威尔为原型的护国公在生命最后被逼上断崖,依然不忘向上帝祈祷,认为自己践行了上帝的意志,亦与一位虔诚的清教徒形象相符。浓重的爱尔兰历史文化氛围,也许正是《狼行者》有别于其他同题材动画作品的特殊之处。

萝宾(左)与父亲(右)。图片来源:《狼行者》剧照

当然,《狼行者》想要传达的不仅是人与狼的故事,也不只是爱尔兰的故事。人与狼的对立、父亲与萝宾的对立、护国公与萝宾的对立、甚至殖民者与基尔肯尼原住民的对立,都是在影射“自我”与“他者”的分化——只要你我不同,那么你我天然就是敌人。此时反观狼行者“能够在人形与狼形之间转换”的设定,不难发现狼行者一族正好处于中间地带,拥有站在双方立场观察思考的能力。在阐释影片主题时,两位导演也希望通过展示《狼行者》中非我即敌、两极分化的世界,在当下指责谩骂四起的大环境中,唤起人们的同理心。

在镜头语言上,从2009年《凯尔经的秘密》到2021年的《狼行者》,卡通沙龙的画风始终独树一帜。与“把动画越做越逼真”的流行趋势截然相反,卡通沙龙在《狼行者》中延续了往日手绘动画的传统,让观众重返“二维体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狼行者》在绘制城市时甚至没有采用基础的透视手法。部分粗粝的手绘线条也被遗留在画面上,展现出明显的手绘痕迹。

不跟随流行趋势,不意味着卡通沙龙的镜头语言在氛围塑造与情感传达上技逊一筹。例如,前文提到《狼行者》中人与狼、城市与森林的基本对照,作画时也采取了不同的风格。城里人萝宾瘦骨嶙峋,几乎是由破裂的几何形碎块组成,像是被规训后产生了棱角;与之对照的狼行者米芙则采用流畅的曲线,以此展示其狂野和本能的冲动。城市的绘制参考了17世纪的版画,阴暗粗糙的线条和严丝合缝的方形塑造出“牢笼”的意象;森林则采取了水粉质感,营造出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之感。

图左为棱角分明的城里人萝宾,图右为圆润可爱的狼行者米芙。图片来源:《狼行者》剧照
图片左上角为阴暗的、棱角分明的城市,右下为明亮的、线条柔和的森林。图片来源:《狼行者》剧照

谈及作画风格,摩尔在接受Screen Daily采访时透露,法国动画制片公司Folivari创始人DIdier Brunner曾提醒动画沙龙,不要妄自菲薄地模仿美国人的风格。摩尔也指出,很多欧洲工作室走向了“大西洋中部”的风格,做出来的动画片既不欧洲也不美国;也正是打造具有强烈个性的作品,让卡通沙龙在众多动画工作室中脱颖而出。摩尔也明确说到,动画沙龙“不是皮克斯的仿制品”,而皮克斯则以逼真的虚拟形象闻名世界。

可以看到,从主题到内容再到作画,《狼行者》的每一帧都蕴藏着的爱尔兰历史文化以及动画沙龙独特的美学风格。

总体来说,深邃的意涵、高质量的作画,让《狼行者》成为一部值得观众仔细品味的电影。不过,影片采用大量采用西方观众一点即懂的隐喻,或许会为不了解文化背景的观众设置一定程度的理解门槛。两位导演在作品中融入大量对于自然与历史的思考,这使得《狼行者》注定不是一部“爽文”式动画电影。抱着“看动画看个爽”的心态走进影院的观众,大概率会受不了萝宾父亲磨磨唧唧、总把“这是为你好”挂在嘴边,也难以接受大量因为“沟通不畅”导致的缓慢剧情推进。此外,偏向严肃思考的观影者,也许也会因为影片结尾“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就走向大团圆”的结局有所遗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