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年近40,我在互联网大厂做高龄“大头兵”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年近40,我在互联网大厂做高龄“大头兵”

35+互联网打工人的职场破局参考。

图片来源:Pexels-Andrea Piacquadio

文|Tech星球  陈桐

“P7、30岁以内,P8、35岁以内,P9、40岁以内。”

从2019年左右开始,中国互联网流传至今着这样一句话,作为互联网大厂招聘年龄标准。甭管你是清华、北大、交通、复旦,还是海归回国,年龄若是过了参考线,招聘方都得掂量掂量,让不少人颇为不爽。

“年轻化”成了招聘热词。一些公司的简介里,甚至将“团队中的90后占比”作为重要卖点,让80后、70后的老员工们压力山大。

在字节跳动2019年公布的官方数据中,该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不到27岁,90后员工占比为63%,80后员工占比34%,60后和70后只有3%。且在一线leader中,有50%是90后。

图片来源:字节跳动2019年官方数据

而在互联网大厂,不管是第一梯队的阿里、腾讯、字节、百度,还是二三梯队的美团、滴滴、网易、小米等公司,内部却都真实存在不少年龄严重超过以上等级标准的员工。

他们自嘲是大厂里的“高龄大头兵”,他们在夹缝中生存。

他们是工程师,是测试专家,是产品经理,是市场和运营,是供应链项目经理……互联网“三百六十行”里,行行都有“大头兵”。

“大厂凭什么要年龄歧视?”“是只有国内互联网才来这一套吗?”“我是过了35岁的一线大头兵,该如何破局?”在中国互联网上个十年高速扩张,野蛮生长之后,这些当初努力过的建设者们,切身感受到了职场压力的焦虑。

以前太傻,不懂邀功,只会闷头干

张闻,35岁,所在公司职级:京东T6

我从今年年初就在看机会,到现在也还拿不定主意,是走还是留。

我在京东工作了7年,做的一直是后端开发。之所以今年开始愿意看机会,一方面是听说今年一些科技公司招人的时候,对年龄的限制有所放宽;另一方面,我也觉得自己在京东,可能是真的升不上去了。

因为最初所在的是冷门行业,在进京东的头三年,我还挺开心的,觉得能进入互联网行业是一种幸运。在京东的第四年,我从T5晋升到T6。此后三年就再也没升过。最近一年,我逐渐承担起一部分架构的工作。但是从来没有作为团队领导带过人。

我不觉得我是一个不求上进、追求躺平的人。事实上,我中间曾多次拿到过优秀的绩效。后来我发现,高绩效的确能带来不错的年终奖,但并不直接和升职这件事情挂钩。

想要升职快,不是靠你每天拼命写代码到12点。当然,我们以前内部宣扬过这种加班文化。我曾见过一个隔壁组校招进来的男生,有时候会揽下其他同事的活儿,干太晚了就在办公室里铺上睡袋休息,就像是曾经刚加入京东时的我。

而就是这样的我,因为不会说话,不懂得在关键的时候邀功,不仅升职轮不到自己,好的项目也抢不着。甚至好的资源,最后都被会来事儿、懂得跟老板搞好关系的同事抢走了。

以前,我一直相信“金子总会发光”,最后发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老板和老板之间的竞争输赢,的确会影响我们下面“大头兵”的晋升。但我最烦的,是那种空降“摘桃”的老板。本来个别项目我们自己做得好好的,不需要他过来也跑的动。结果他一空降,功劳全归了他。只能说,职运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

好在老婆还算支持我,以前父母总劝我回家考公务员,她都能站在我这边,替我多说两句。

真正的压力来自去年孩子的降生。老婆过去唯一跟我意见不太相合的地方,就是不太很想要小孩。为此还吵过一次架。我到现在都记得她最后突然安静下来,很认真地盯着我,说:“咱要是能在北京养的起,那就生。”

今年,我打算通过跳槽,来实现职级跨越。

我面过快手、阿里、和拼多多,都没有过。我得时不时求着接触过的每一个猎头,问他们还有没有啥机会推荐。眼见大厂的路不通,有好心的猎头又和我说:我多少有点儿大厂背景,好好包装话术、准备面试,也许可以去初创公司,转型做下管理,也许是个不错的路。但跳出代码,涉及到新团队的管理,我自己也没啥胜任的把握。

过年回家乡,明显感觉现在三线城市也在快速发展。一些冷门行业的大外企早已进驻,在里面的老同学向我抛出橄榄枝。“再想想吧,再想想”,每次和老婆讨论的时候她都这么说。对于北京,她有自己的情感牵系,同时也希望未来孩子能获得这里的教育资源。

如果工作难找,注定要继续做“大头兵”,不如做个俗人,让我去个钱多点儿的地方吧。

为了让工作保持舒适,我拒掉了升职加薪

吴婷,34岁,所在公司职级:网易3-2

我在网易做游戏的一个团队里,承担测试类的工作。

我们整个团队的压力应该都不大。业务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也没啥波动起伏。在这里我工作了9年。很多人听到都会觉得惊讶,好奇地问“你怎么能毕业9年一直在一家公司”,我都开玩笑说,可能我是一个长情的人。

有很多互联网的猎头和HR找过我,我把简历从招聘网站上关了都还一直找。但我一解释我不想跳槽的原因,对方都很不理解,有些比我还激动,要“diss”我,还差点吵起来。

事实上,我算我们组里待的时间比较短的。工作11、12年的大有人在,包括上面的老板。在这里,我感受不到网上炒得很热的“内卷”,还有什么“996”、“加班文化”,这些都太荒唐了。我之前还在微博上跟一个强烈支持996的“奋斗癌”撕过一架,但后来想想没有必要,我过得舒服就行了,他们累成那样和我有啥关系。

我在的部门里,氛围也很好,大家都是老同事了,互相尊重。

以前有老板提过要帮我升职、加薪,被我一口回绝了。我很清楚,升上去了就得承担更大的能力范围内的事儿,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但升职加薪不是我最想要的。我只想好好带娃,下午到点我要去接他放学,送补习班。我们两口子也没有很缺钱。我老公目前在国企,家里有房,日子靠两个人完全能过得下去。周末的时候,我也会抽出一两个小时,去练字、练瑜伽。为什么这种有滋有味的生活就不值得被提倡?

如果可以,我想在网易干到退休。

手握阿里百度股票加理财,年入千万,我一点都不怕“被优化”

李子木,39岁,所在公司职级:百度T6

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我很少和人提到,入职百度前我有一年的Gap。

今年是我在百度的第6年,也是我从硕士毕业回国后的第12年。我很有自知之明:放在就业市场里,我就是条没啥人要的老黄瓜。可我前期的职业发展,还是不错的,在IBM和阿里都待过。

在阿里的那个时期,可谓是最拼命的,经常加班,一开始也不觉着太累,反正做学生的时候也习惯熬夜赶作业。后来慢慢身体吃不消了。下午长时间坐在工位上,感觉心跳会变得很快,或者漏拍,就是那种让你觉得会不会有心脏病了的感觉。发际线也开始往后脱,我一下就怕了。

从阿里出来后,我给自己放了个一年的长假。在这一年的Gap Year里,靠着过去几年的积蓄,还有边旅游边兼职做线上小项目赚的钱,我去了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越南、马来西亚、韩国、日本。别看我是搞算法的理工男,我其实很喜欢游记,喜欢各地的人文风物。

直到时隔六年的现在,我都日夜想念那段日子。我认识了很多有趣的当地朋友,有些朋友从互联网辞职后还去做了游艇生意,他们让我看到了过好这一生的其他可能性。这一年里我还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现金流和投资。但这些,我不会让现在的身边人知道。

至于在百度的这块儿业务,我感觉一直有点扶不起来,但老大还在跟我们画大饼,说多么有前景。还让我带人,不过长期也就带一两个人,我都不好意思说。

今年我还是希望能升一下,到T7的级别。因为,我有从其他同事嘴里听说,我下面的这两个小弟,曾经背后抱怨过我无法给他们带来资源,说我没有向上争取的能力。这句话挺让我受伤的:你自以为做到了倾囊相授,人家却都还嫌弃你是“大头兵”。

我以前的同学,级别现在基本都混的比我高,但还是很爱跟我聊天。听他们说,中高层的会议特别多,从早开到晚,也没做啥真正有价值的事儿。

你听说过“母胎单身”么?说的就是我。现在,我只希望攒够自己的养老钱,过两年等疫情稳定下来之后,能再次去周游世界。我听说,现在有些HR不接受简历上有Gap的人,不知道他们见过的那些有Gap Year经验的人,是不是都和我一个德行。

我一点也不怕“被优化”:以我目前手中的股票,加上早年还持有的阿里的股票,再加上理财收入,每年也有1000多万,房子在老家买了一套。这大概就是我的底气所在。

6轮面试后取得国内大厂口头offer,最终卡在年龄

Fei,46岁,所在公司职级:Amazon(北美)L6

我的职业经验稍微有点特别。国内硕士毕业后我先后在联想、创业公司等干过,大概工作了15年后,出国读了2年硕士,然后选择留在美国工作。

我是做供应链出身,做这方面的项目经理,当时Amazon作为当地电商Top1的业务体量和场景,非常吸引我留下来。

疫情期间,我很想念身在国内家乡的父母。同时,也有朋友在劝我,说Amazon的职级给得也不高,不带人的话,相当于也是个“大头兵”角色。思前想后,我决定回国。

一家国内一线互联网大厂的机会也很快找上了门。

一开始,我在领英的个人页面上没有把最早的两段本硕时间写明——反正都是工作经验20年的人了,还有人在乎这个吗?猎头也没有问我要详细版简历。而我听说过,国内公司会在意年龄,猎头和HR都安慰我:不要紧,先聊聊看。

经过6轮面试,我成功取得了口头offer。但这并没有代表一切皆大欢喜。我“挂”在了背调环节。尽管HR和猎头都各自找了其他借口来婉拒我,但我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他们看到了我填写的真实年龄是46,所以撤销了offer的发放。

后来和身边层次相仿的朋友交流,他们也在回国面试的时候遇到过类似困扰。有意思的是,那家大厂的终面面试官也私下里对我表达了惋惜,他说,从我过去的面试沟通中,其实充分展现了他们想要的人的“味道”,但无奈因为集团统一的规定,我却被卡在了门外。

我还在继续想办法,寻求国内的机会。但也在想办法,说服父母来北美,到加拿大养老。这是无奈中的“Plan B”。

作为对祖国基础设施建设有自己的一片热心和理想的人,我太希望能为国内的互联网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不认为,年龄会是限制我们这些所谓“高龄大头兵们”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因素。

也许是我的履历和人生与常人有别,虽然会有外界的年龄趋势使然,但我一直相信:一个人的边界,是由自己的内心决定的。

备注:应受访者要求,文章中出现的人名皆为化名。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每日话题

你在身边遇到过大厂里的“大头兵”前辈吗?你怎么看互联网招聘的年轻化趋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年近40,我在互联网大厂做高龄“大头兵”

35+互联网打工人的职场破局参考。

图片来源:Pexels-Andrea Piacquadio

文|Tech星球  陈桐

“P7、30岁以内,P8、35岁以内,P9、40岁以内。”

从2019年左右开始,中国互联网流传至今着这样一句话,作为互联网大厂招聘年龄标准。甭管你是清华、北大、交通、复旦,还是海归回国,年龄若是过了参考线,招聘方都得掂量掂量,让不少人颇为不爽。

“年轻化”成了招聘热词。一些公司的简介里,甚至将“团队中的90后占比”作为重要卖点,让80后、70后的老员工们压力山大。

在字节跳动2019年公布的官方数据中,该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不到27岁,90后员工占比为63%,80后员工占比34%,60后和70后只有3%。且在一线leader中,有50%是90后。

图片来源:字节跳动2019年官方数据

而在互联网大厂,不管是第一梯队的阿里、腾讯、字节、百度,还是二三梯队的美团、滴滴、网易、小米等公司,内部却都真实存在不少年龄严重超过以上等级标准的员工。

他们自嘲是大厂里的“高龄大头兵”,他们在夹缝中生存。

他们是工程师,是测试专家,是产品经理,是市场和运营,是供应链项目经理……互联网“三百六十行”里,行行都有“大头兵”。

“大厂凭什么要年龄歧视?”“是只有国内互联网才来这一套吗?”“我是过了35岁的一线大头兵,该如何破局?”在中国互联网上个十年高速扩张,野蛮生长之后,这些当初努力过的建设者们,切身感受到了职场压力的焦虑。

以前太傻,不懂邀功,只会闷头干

张闻,35岁,所在公司职级:京东T6

我从今年年初就在看机会,到现在也还拿不定主意,是走还是留。

我在京东工作了7年,做的一直是后端开发。之所以今年开始愿意看机会,一方面是听说今年一些科技公司招人的时候,对年龄的限制有所放宽;另一方面,我也觉得自己在京东,可能是真的升不上去了。

因为最初所在的是冷门行业,在进京东的头三年,我还挺开心的,觉得能进入互联网行业是一种幸运。在京东的第四年,我从T5晋升到T6。此后三年就再也没升过。最近一年,我逐渐承担起一部分架构的工作。但是从来没有作为团队领导带过人。

我不觉得我是一个不求上进、追求躺平的人。事实上,我中间曾多次拿到过优秀的绩效。后来我发现,高绩效的确能带来不错的年终奖,但并不直接和升职这件事情挂钩。

想要升职快,不是靠你每天拼命写代码到12点。当然,我们以前内部宣扬过这种加班文化。我曾见过一个隔壁组校招进来的男生,有时候会揽下其他同事的活儿,干太晚了就在办公室里铺上睡袋休息,就像是曾经刚加入京东时的我。

而就是这样的我,因为不会说话,不懂得在关键的时候邀功,不仅升职轮不到自己,好的项目也抢不着。甚至好的资源,最后都被会来事儿、懂得跟老板搞好关系的同事抢走了。

以前,我一直相信“金子总会发光”,最后发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老板和老板之间的竞争输赢,的确会影响我们下面“大头兵”的晋升。但我最烦的,是那种空降“摘桃”的老板。本来个别项目我们自己做得好好的,不需要他过来也跑的动。结果他一空降,功劳全归了他。只能说,职运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

好在老婆还算支持我,以前父母总劝我回家考公务员,她都能站在我这边,替我多说两句。

真正的压力来自去年孩子的降生。老婆过去唯一跟我意见不太相合的地方,就是不太很想要小孩。为此还吵过一次架。我到现在都记得她最后突然安静下来,很认真地盯着我,说:“咱要是能在北京养的起,那就生。”

今年,我打算通过跳槽,来实现职级跨越。

我面过快手、阿里、和拼多多,都没有过。我得时不时求着接触过的每一个猎头,问他们还有没有啥机会推荐。眼见大厂的路不通,有好心的猎头又和我说:我多少有点儿大厂背景,好好包装话术、准备面试,也许可以去初创公司,转型做下管理,也许是个不错的路。但跳出代码,涉及到新团队的管理,我自己也没啥胜任的把握。

过年回家乡,明显感觉现在三线城市也在快速发展。一些冷门行业的大外企早已进驻,在里面的老同学向我抛出橄榄枝。“再想想吧,再想想”,每次和老婆讨论的时候她都这么说。对于北京,她有自己的情感牵系,同时也希望未来孩子能获得这里的教育资源。

如果工作难找,注定要继续做“大头兵”,不如做个俗人,让我去个钱多点儿的地方吧。

为了让工作保持舒适,我拒掉了升职加薪

吴婷,34岁,所在公司职级:网易3-2

我在网易做游戏的一个团队里,承担测试类的工作。

我们整个团队的压力应该都不大。业务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也没啥波动起伏。在这里我工作了9年。很多人听到都会觉得惊讶,好奇地问“你怎么能毕业9年一直在一家公司”,我都开玩笑说,可能我是一个长情的人。

有很多互联网的猎头和HR找过我,我把简历从招聘网站上关了都还一直找。但我一解释我不想跳槽的原因,对方都很不理解,有些比我还激动,要“diss”我,还差点吵起来。

事实上,我算我们组里待的时间比较短的。工作11、12年的大有人在,包括上面的老板。在这里,我感受不到网上炒得很热的“内卷”,还有什么“996”、“加班文化”,这些都太荒唐了。我之前还在微博上跟一个强烈支持996的“奋斗癌”撕过一架,但后来想想没有必要,我过得舒服就行了,他们累成那样和我有啥关系。

我在的部门里,氛围也很好,大家都是老同事了,互相尊重。

以前有老板提过要帮我升职、加薪,被我一口回绝了。我很清楚,升上去了就得承担更大的能力范围内的事儿,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但升职加薪不是我最想要的。我只想好好带娃,下午到点我要去接他放学,送补习班。我们两口子也没有很缺钱。我老公目前在国企,家里有房,日子靠两个人完全能过得下去。周末的时候,我也会抽出一两个小时,去练字、练瑜伽。为什么这种有滋有味的生活就不值得被提倡?

如果可以,我想在网易干到退休。

手握阿里百度股票加理财,年入千万,我一点都不怕“被优化”

李子木,39岁,所在公司职级:百度T6

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我很少和人提到,入职百度前我有一年的Gap。

今年是我在百度的第6年,也是我从硕士毕业回国后的第12年。我很有自知之明:放在就业市场里,我就是条没啥人要的老黄瓜。可我前期的职业发展,还是不错的,在IBM和阿里都待过。

在阿里的那个时期,可谓是最拼命的,经常加班,一开始也不觉着太累,反正做学生的时候也习惯熬夜赶作业。后来慢慢身体吃不消了。下午长时间坐在工位上,感觉心跳会变得很快,或者漏拍,就是那种让你觉得会不会有心脏病了的感觉。发际线也开始往后脱,我一下就怕了。

从阿里出来后,我给自己放了个一年的长假。在这一年的Gap Year里,靠着过去几年的积蓄,还有边旅游边兼职做线上小项目赚的钱,我去了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越南、马来西亚、韩国、日本。别看我是搞算法的理工男,我其实很喜欢游记,喜欢各地的人文风物。

直到时隔六年的现在,我都日夜想念那段日子。我认识了很多有趣的当地朋友,有些朋友从互联网辞职后还去做了游艇生意,他们让我看到了过好这一生的其他可能性。这一年里我还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现金流和投资。但这些,我不会让现在的身边人知道。

至于在百度的这块儿业务,我感觉一直有点扶不起来,但老大还在跟我们画大饼,说多么有前景。还让我带人,不过长期也就带一两个人,我都不好意思说。

今年我还是希望能升一下,到T7的级别。因为,我有从其他同事嘴里听说,我下面的这两个小弟,曾经背后抱怨过我无法给他们带来资源,说我没有向上争取的能力。这句话挺让我受伤的:你自以为做到了倾囊相授,人家却都还嫌弃你是“大头兵”。

我以前的同学,级别现在基本都混的比我高,但还是很爱跟我聊天。听他们说,中高层的会议特别多,从早开到晚,也没做啥真正有价值的事儿。

你听说过“母胎单身”么?说的就是我。现在,我只希望攒够自己的养老钱,过两年等疫情稳定下来之后,能再次去周游世界。我听说,现在有些HR不接受简历上有Gap的人,不知道他们见过的那些有Gap Year经验的人,是不是都和我一个德行。

我一点也不怕“被优化”:以我目前手中的股票,加上早年还持有的阿里的股票,再加上理财收入,每年也有1000多万,房子在老家买了一套。这大概就是我的底气所在。

6轮面试后取得国内大厂口头offer,最终卡在年龄

Fei,46岁,所在公司职级:Amazon(北美)L6

我的职业经验稍微有点特别。国内硕士毕业后我先后在联想、创业公司等干过,大概工作了15年后,出国读了2年硕士,然后选择留在美国工作。

我是做供应链出身,做这方面的项目经理,当时Amazon作为当地电商Top1的业务体量和场景,非常吸引我留下来。

疫情期间,我很想念身在国内家乡的父母。同时,也有朋友在劝我,说Amazon的职级给得也不高,不带人的话,相当于也是个“大头兵”角色。思前想后,我决定回国。

一家国内一线互联网大厂的机会也很快找上了门。

一开始,我在领英的个人页面上没有把最早的两段本硕时间写明——反正都是工作经验20年的人了,还有人在乎这个吗?猎头也没有问我要详细版简历。而我听说过,国内公司会在意年龄,猎头和HR都安慰我:不要紧,先聊聊看。

经过6轮面试,我成功取得了口头offer。但这并没有代表一切皆大欢喜。我“挂”在了背调环节。尽管HR和猎头都各自找了其他借口来婉拒我,但我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他们看到了我填写的真实年龄是46,所以撤销了offer的发放。

后来和身边层次相仿的朋友交流,他们也在回国面试的时候遇到过类似困扰。有意思的是,那家大厂的终面面试官也私下里对我表达了惋惜,他说,从我过去的面试沟通中,其实充分展现了他们想要的人的“味道”,但无奈因为集团统一的规定,我却被卡在了门外。

我还在继续想办法,寻求国内的机会。但也在想办法,说服父母来北美,到加拿大养老。这是无奈中的“Plan B”。

作为对祖国基础设施建设有自己的一片热心和理想的人,我太希望能为国内的互联网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不认为,年龄会是限制我们这些所谓“高龄大头兵们”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因素。

也许是我的履历和人生与常人有别,虽然会有外界的年龄趋势使然,但我一直相信:一个人的边界,是由自己的内心决定的。

备注:应受访者要求,文章中出现的人名皆为化名。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每日话题

你在身边遇到过大厂里的“大头兵”前辈吗?你怎么看互联网招聘的年轻化趋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