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革命文物保护的“昌邑模式”:探寻红色旅游新路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革命文物保护的“昌邑模式”:探寻红色旅游新路径

以“保得住、用得好、受益多”为特点的“昌邑模式”,为革命文物的保护提供了思路。

文 | 逯文祺

革命文物凝结着党的光荣历史,是近代以来人民努力奋斗的真实写照,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保护革命文物,就是在保护中华民族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

2021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被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成为重点项目。

保护与开发向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从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开发中吸取养分,积蓄新征程上的信心和斗志。

如今,提及革命文物的保护,许多省级文物部门纷纷设立革命文物处,从机构到人员、从管护意识到管护力量不断增强,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利用革命文物的基础工作。

山东在中国近现代的革命事业当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传承下来的革命文物遗迹颇多。近些年,如何在保护中传承,山东各地市都交出了令人民满意的答卷。比如,以“保得住、用得好、受益多”为特点的“昌邑模式”,为革命文物的保护提供了思路。

革命文物要“保得住”

所谓“保得住”是指在财政上充分支持,在行动上各部门联合作战,这是革命文物保护的前提条件,文物保护就是要通过合理手段将那些文物进行修缮和保存。

革命文物由于年代的特殊性,经历了烽火的洗礼和岁月的蹉跎,多少都有一些不同程度上的磨损,任其经历风吹日晒,终会回归黄土,其中所含那些年代的过往也终会被人遗忘。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文物的修缮都理应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基本原则就是统筹推进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

文物修缮,离不开财政的支持。

根据《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的文件,在实施保障中就有“加大财政投入”的要求。通过资金的筹集,才能保证文物的抢救性修缮,确保文物的安全。据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显示,近年来,昌邑市文博部门先后争取上级文物专项保护资金和利用社会资金2000余万元,先后完成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胶河战役烈士陵园、中共胶北特委旧址、董书香故居、王滨故居、李福泽故居、中共昌南县委旧址、陈干墓园等20余处革命文物点的修缮保护。

此外,单打独斗始终不如团结一气效率高。在革命文物保护过程中,若是各自埋头,各干各的,无疑会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而革命文物的保护正是与时间斗争的战斗。

2016年,国家文物局会同有关部门和革命文物资源丰富的省(区、市),共同研讨加强保护传承的措施方法,拟定了摸清底数、顶层设计、加强保护、大力弘扬的工作思路。从顶层设计出发,多方联合作战。据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显示,昌邑市在革命文物保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博物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部门与各乡镇共同参与,协同作战的良性工作机制。各部门在革命文物保护过程中联合作战,将会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效率,得以更迅速地姿态盘点、搜集更多那些即将被人遗忘的革命文物。

“用得好”:与革命文物对话

所谓“用的好”是指革命文物不能脱离人群而束之高阁。修缮文物的最终意义,除了保护文物,更是要为了后世能够铭记先烈们为了新生活所做出的那些巨大牺牲和那段和平年代难以想象的深沉苦难经历,是为了凝聚精神,警告后世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凝聚精神和力量,结果先烈们的旗帜,并传承下去。

因此革命文物不应该被束之高阁,那些将革命文物遗留下来的先烈们本身就是从群众中来的。斥资保护,目的是让这些革命文物同群众“对话”,若是将其同群众隔离开来,那就丧失了其本质意义。

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司长刘洋曾表示,革命文物是红色文化的实物遗存,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是革命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红色旅游新格局之下,全国各地都在通过科技创新、形式创新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让群众参与到革命文物的保护中未尝不是一种有效地方式,这样一来既调动了群众对于革命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同时又有利于群众亲身感悟革命文物中关于那个不幸的年代的记忆。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曾表示,革命老区大多是经济不发达地区,我们文物部门非常有必要通过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来推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始终。而昌邑的这些红色村史馆,未尝不能成为当地以红色旅游赋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近年来,“众筹思维”在文物保护中被经常提起。例如敦煌莫高窟的“数字供养人”项目,通过众筹来为莫高窟的文物修复工作提供财力上的支持。而据文旅昌邑微信公众号显示,昌邑在革命文物修复中采用了别样的“众筹模式”,即镇村革命文物展馆的展品征集过程中由群众提供展品,所有权归群众所有,展馆拥有展示权。这一做法有效解决了革命文物展品征集难的问题,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群众对于革命文物保护的积极性。

革命先烈们从群众中来,他们遗留下来的物品也理应回到群众中去,同群众“对话”,供后世瞻仰。

构建红色旅游新格局,革命文物保护“受益多”

所谓“受益多”是指革命文物应该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结合经济效益,打造红色旅游路线,多方受益。

革命文物保护过程中,各部门联合作战,放大来讲,就是为了更好地集点为线,规模化开发打造红色旅游路线。根据《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文件,革命文物宣传传播工程中就包含建成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基地,推介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一批革命文物宣传产品和文化产品。鼓励同一类型革命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加强协作,成立革命文物保护展示联盟,举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论坛。

齐鲁大地,在近现代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通过各部门联动的革命文物保护和红色旅游路线的串通,对于打造全新的红色旅游新格局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据文旅昌邑官微显示,依托革命文物与相关展馆,昌邑市合理规划设计了东、西、南三条红色旅游研学线路。在各条路线上,有着各式各样的革命文物陈列馆。这一工程,构建全市党史党性教育和红色文化旅游新格局。

红色旅游新格局的打造,对于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有着莫大的意义。其中受益,不止当地政府,还有当地村民。通过“众筹”的模式,从群众中搜集革命文物以进行展列,多方受益。

据相关文件显示,2019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超过14亿人次,红色旅游的收入超过4000亿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推进红色旅游创新发展作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红色旅游资源一直以来就是一种重要的发展资源。借以革命文物保护的契机,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全新格局,对于履行乡村振兴,创新意义非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革命文物保护的“昌邑模式”:探寻红色旅游新路径

以“保得住、用得好、受益多”为特点的“昌邑模式”,为革命文物的保护提供了思路。

文 | 逯文祺

革命文物凝结着党的光荣历史,是近代以来人民努力奋斗的真实写照,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保护革命文物,就是在保护中华民族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

2021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被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成为重点项目。

保护与开发向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从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开发中吸取养分,积蓄新征程上的信心和斗志。

如今,提及革命文物的保护,许多省级文物部门纷纷设立革命文物处,从机构到人员、从管护意识到管护力量不断增强,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利用革命文物的基础工作。

山东在中国近现代的革命事业当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传承下来的革命文物遗迹颇多。近些年,如何在保护中传承,山东各地市都交出了令人民满意的答卷。比如,以“保得住、用得好、受益多”为特点的“昌邑模式”,为革命文物的保护提供了思路。

革命文物要“保得住”

所谓“保得住”是指在财政上充分支持,在行动上各部门联合作战,这是革命文物保护的前提条件,文物保护就是要通过合理手段将那些文物进行修缮和保存。

革命文物由于年代的特殊性,经历了烽火的洗礼和岁月的蹉跎,多少都有一些不同程度上的磨损,任其经历风吹日晒,终会回归黄土,其中所含那些年代的过往也终会被人遗忘。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文物的修缮都理应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基本原则就是统筹推进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

文物修缮,离不开财政的支持。

根据《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的文件,在实施保障中就有“加大财政投入”的要求。通过资金的筹集,才能保证文物的抢救性修缮,确保文物的安全。据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显示,近年来,昌邑市文博部门先后争取上级文物专项保护资金和利用社会资金2000余万元,先后完成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胶河战役烈士陵园、中共胶北特委旧址、董书香故居、王滨故居、李福泽故居、中共昌南县委旧址、陈干墓园等20余处革命文物点的修缮保护。

此外,单打独斗始终不如团结一气效率高。在革命文物保护过程中,若是各自埋头,各干各的,无疑会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而革命文物的保护正是与时间斗争的战斗。

2016年,国家文物局会同有关部门和革命文物资源丰富的省(区、市),共同研讨加强保护传承的措施方法,拟定了摸清底数、顶层设计、加强保护、大力弘扬的工作思路。从顶层设计出发,多方联合作战。据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显示,昌邑市在革命文物保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博物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部门与各乡镇共同参与,协同作战的良性工作机制。各部门在革命文物保护过程中联合作战,将会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效率,得以更迅速地姿态盘点、搜集更多那些即将被人遗忘的革命文物。

“用得好”:与革命文物对话

所谓“用的好”是指革命文物不能脱离人群而束之高阁。修缮文物的最终意义,除了保护文物,更是要为了后世能够铭记先烈们为了新生活所做出的那些巨大牺牲和那段和平年代难以想象的深沉苦难经历,是为了凝聚精神,警告后世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凝聚精神和力量,结果先烈们的旗帜,并传承下去。

因此革命文物不应该被束之高阁,那些将革命文物遗留下来的先烈们本身就是从群众中来的。斥资保护,目的是让这些革命文物同群众“对话”,若是将其同群众隔离开来,那就丧失了其本质意义。

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司长刘洋曾表示,革命文物是红色文化的实物遗存,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是革命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红色旅游新格局之下,全国各地都在通过科技创新、形式创新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让群众参与到革命文物的保护中未尝不是一种有效地方式,这样一来既调动了群众对于革命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同时又有利于群众亲身感悟革命文物中关于那个不幸的年代的记忆。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曾表示,革命老区大多是经济不发达地区,我们文物部门非常有必要通过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来推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始终。而昌邑的这些红色村史馆,未尝不能成为当地以红色旅游赋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近年来,“众筹思维”在文物保护中被经常提起。例如敦煌莫高窟的“数字供养人”项目,通过众筹来为莫高窟的文物修复工作提供财力上的支持。而据文旅昌邑微信公众号显示,昌邑在革命文物修复中采用了别样的“众筹模式”,即镇村革命文物展馆的展品征集过程中由群众提供展品,所有权归群众所有,展馆拥有展示权。这一做法有效解决了革命文物展品征集难的问题,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群众对于革命文物保护的积极性。

革命先烈们从群众中来,他们遗留下来的物品也理应回到群众中去,同群众“对话”,供后世瞻仰。

构建红色旅游新格局,革命文物保护“受益多”

所谓“受益多”是指革命文物应该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结合经济效益,打造红色旅游路线,多方受益。

革命文物保护过程中,各部门联合作战,放大来讲,就是为了更好地集点为线,规模化开发打造红色旅游路线。根据《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文件,革命文物宣传传播工程中就包含建成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基地,推介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一批革命文物宣传产品和文化产品。鼓励同一类型革命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加强协作,成立革命文物保护展示联盟,举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论坛。

齐鲁大地,在近现代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通过各部门联动的革命文物保护和红色旅游路线的串通,对于打造全新的红色旅游新格局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据文旅昌邑官微显示,依托革命文物与相关展馆,昌邑市合理规划设计了东、西、南三条红色旅游研学线路。在各条路线上,有着各式各样的革命文物陈列馆。这一工程,构建全市党史党性教育和红色文化旅游新格局。

红色旅游新格局的打造,对于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有着莫大的意义。其中受益,不止当地政府,还有当地村民。通过“众筹”的模式,从群众中搜集革命文物以进行展列,多方受益。

据相关文件显示,2019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超过14亿人次,红色旅游的收入超过4000亿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推进红色旅游创新发展作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红色旅游资源一直以来就是一种重要的发展资源。借以革命文物保护的契机,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全新格局,对于履行乡村振兴,创新意义非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