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经济“生产强、消费弱”格局未变,哪些因素在阻碍消费复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经济“生产强、消费弱”格局未变,哪些因素在阻碍消费复苏?

尽管汽车消费一跌再跌,但并不意味着“阳光总在风雨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第一,从城乡消费市场来看,差距依然明显,甚至进一步恶化。上半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3.3%,两年平均增长4.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1.4%,两年平均增长4.0%。目前,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已经下降了2个百分点至13%,城镇占比则升至87%。

可以看出,农村消费增长的动力有所不足,这一方面与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收入差距不均衡、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有关,另一方面,疫情冲击后,风险意识的改变,也可能会降低社会保障相对薄弱的农民的消费倾向。与此同时,农民工就业还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前,上半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虽然较去年上半年增加了481万,但还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仍略微低于2019年同期。

这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强烈关注。6月11日,商务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意见》提出,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力争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双提升。

第二,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消费显著滞后于商品零售。今年以来,餐饮收入累计同比的两年平均增速虽然在持续上升,但恢复缓慢,到6月末还没有由负转正。目前,餐饮收入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有所恢复,但仍然比疫情前常年保持的11%低1个百分点。6月份,餐饮收入3923亿元,同比增长20.2%,但两年平均增速仅为1.0%,且较4月回落0.4个百分点。

餐饮收入的下滑或与疫情在广东、云南等地的散发有关,部分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还出台了堂食禁令。

此前公布的数据已有所反映。6月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低于5月2.0个百分点。其中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临界点以下。

第三,在社消中占比87%的商品零售,累计同比两年平均增速2-6月依次为3.78%、4.78%、4.81% 、4.82%、4.93%。尽管在缓慢上升,但不同商品类别表现差异较大。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中,我们可以看到具体商品类别的消费情况。上半年,在限额以上单位18大类商品中,只有石油及制品类两年平均增速小于零(-0.35%),其他表现相对较差的还有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汽车类,家具类,两年平均增速依次为2.35%、3.68%、5.16%、5.67%,均低于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两年平均增速(6.67%)。

其他类商品两年平均增速均高于限额以上,其中,中西药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不足10%,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9类商品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速超过10%。

作为消费“大头”的汽车,也许冷冷清清是对其最好的描述。目前,汽车类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占比最高,比重为30%,较疫情前同期高2个百分点。6月份,限额以上商品中,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速仅为4.5%,比5月份进一步下滑1.8个百分点,比4月份更是下滑11.6个百分点。二季度以来,汽车类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速逐月下降,与3月份相比,6月的两年平均增速已经下降了12.4个百分点至-2.06%

实际上,这种惨淡在几天前就有“预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简称“中汽协”)7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国内汽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6.5%和12.4%,跌幅较5月分别扩大9.7和9.3个百分点。汽车销量的两年平均增速自4月以来不断下降,6月较4月份已经下降了7.6个百分点至-1.1%。

第四,我们还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限额以上消费好于整体水平。上半年,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两年平均增速高出2.0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比社消中的商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高1.6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总额两年平均增速比社消中餐饮收入的两年平均增速高4.52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限额以下”的恢复情况比总体更差,相关行业中,微型企业和部分小型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更弱,经营更困难。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信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的对象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总体来看,尽管二季度中国经济稳步复苏,但消费疲弱的状况仍未明显改变。展望下半年,消费继续向上修复仍面临一系列压力。

首先,尽管汽车消费一跌再跌,但并不意味着“阳光总在风雨后”。

中汽协在周二公布的新闻稿中称,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和疫情防控仍存在不稳定因素,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也尚不牢固,特别是芯片供应问题对企业生产的影响依然较为突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加大企业成本压力,这都将影响汽车行业。

其次,目前居民收入仍然较慢。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2.0%,但两年平均增速仅为5.2%,仍低于上半年GDP两年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今年以来持续低于GDP,二者的差距在上半年虽比一季度有所收窄,但仍然相差5个百分点。

再次,下半年,中国经济名义增速下行压力偏大,此前推动经济增长的动能,例如房地产、出口都将面临下滑风险。目前,家具和装潢类商品消费疲弱和房地产销售的走低有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两年平均增速为8.1%,比前5个月下降1.2个百分点。

尽管我们不必对出口向常态回归的下滑过分悲观,但下半年出口增速回落或是大概率事件。制造业PMI中的新出口订单分项连续两个月处于收缩区间,6月降至48.1%,为年内最低点。出口相关的企业增长动力受到限制,将对就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而这又会拖累消费。

最后,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在我国部分地区零星散发,Delta变异病毒来势汹汹,后续如何演绎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疫情对出行活动和社交聚会的限制将对消费继续产生负面作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经济“生产强、消费弱”格局未变,哪些因素在阻碍消费复苏?

尽管汽车消费一跌再跌,但并不意味着“阳光总在风雨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第一,从城乡消费市场来看,差距依然明显,甚至进一步恶化。上半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3.3%,两年平均增长4.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1.4%,两年平均增长4.0%。目前,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已经下降了2个百分点至13%,城镇占比则升至87%。

可以看出,农村消费增长的动力有所不足,这一方面与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收入差距不均衡、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有关,另一方面,疫情冲击后,风险意识的改变,也可能会降低社会保障相对薄弱的农民的消费倾向。与此同时,农民工就业还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前,上半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虽然较去年上半年增加了481万,但还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仍略微低于2019年同期。

这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强烈关注。6月11日,商务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意见》提出,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力争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双提升。

第二,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消费显著滞后于商品零售。今年以来,餐饮收入累计同比的两年平均增速虽然在持续上升,但恢复缓慢,到6月末还没有由负转正。目前,餐饮收入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有所恢复,但仍然比疫情前常年保持的11%低1个百分点。6月份,餐饮收入3923亿元,同比增长20.2%,但两年平均增速仅为1.0%,且较4月回落0.4个百分点。

餐饮收入的下滑或与疫情在广东、云南等地的散发有关,部分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还出台了堂食禁令。

此前公布的数据已有所反映。6月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低于5月2.0个百分点。其中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临界点以下。

第三,在社消中占比87%的商品零售,累计同比两年平均增速2-6月依次为3.78%、4.78%、4.81% 、4.82%、4.93%。尽管在缓慢上升,但不同商品类别表现差异较大。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中,我们可以看到具体商品类别的消费情况。上半年,在限额以上单位18大类商品中,只有石油及制品类两年平均增速小于零(-0.35%),其他表现相对较差的还有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汽车类,家具类,两年平均增速依次为2.35%、3.68%、5.16%、5.67%,均低于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两年平均增速(6.67%)。

其他类商品两年平均增速均高于限额以上,其中,中西药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不足10%,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9类商品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速超过10%。

作为消费“大头”的汽车,也许冷冷清清是对其最好的描述。目前,汽车类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占比最高,比重为30%,较疫情前同期高2个百分点。6月份,限额以上商品中,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速仅为4.5%,比5月份进一步下滑1.8个百分点,比4月份更是下滑11.6个百分点。二季度以来,汽车类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速逐月下降,与3月份相比,6月的两年平均增速已经下降了12.4个百分点至-2.06%

实际上,这种惨淡在几天前就有“预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简称“中汽协”)7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国内汽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6.5%和12.4%,跌幅较5月分别扩大9.7和9.3个百分点。汽车销量的两年平均增速自4月以来不断下降,6月较4月份已经下降了7.6个百分点至-1.1%。

第四,我们还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限额以上消费好于整体水平。上半年,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两年平均增速高出2.0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比社消中的商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高1.6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总额两年平均增速比社消中餐饮收入的两年平均增速高4.52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限额以下”的恢复情况比总体更差,相关行业中,微型企业和部分小型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更弱,经营更困难。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信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的对象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总体来看,尽管二季度中国经济稳步复苏,但消费疲弱的状况仍未明显改变。展望下半年,消费继续向上修复仍面临一系列压力。

首先,尽管汽车消费一跌再跌,但并不意味着“阳光总在风雨后”。

中汽协在周二公布的新闻稿中称,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和疫情防控仍存在不稳定因素,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也尚不牢固,特别是芯片供应问题对企业生产的影响依然较为突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加大企业成本压力,这都将影响汽车行业。

其次,目前居民收入仍然较慢。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2.0%,但两年平均增速仅为5.2%,仍低于上半年GDP两年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今年以来持续低于GDP,二者的差距在上半年虽比一季度有所收窄,但仍然相差5个百分点。

再次,下半年,中国经济名义增速下行压力偏大,此前推动经济增长的动能,例如房地产、出口都将面临下滑风险。目前,家具和装潢类商品消费疲弱和房地产销售的走低有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两年平均增速为8.1%,比前5个月下降1.2个百分点。

尽管我们不必对出口向常态回归的下滑过分悲观,但下半年出口增速回落或是大概率事件。制造业PMI中的新出口订单分项连续两个月处于收缩区间,6月降至48.1%,为年内最低点。出口相关的企业增长动力受到限制,将对就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而这又会拖累消费。

最后,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在我国部分地区零星散发,Delta变异病毒来势汹汹,后续如何演绎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疫情对出行活动和社交聚会的限制将对消费继续产生负面作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