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行业亏损2亿,电视成搬家时要扔的首选电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行业亏损2亿,电视成搬家时要扔的首选电器

除电视机外,厨余粉碎机、咖啡机、烤箱、榨汁机、油烟机等家电也在搬家时被抛弃的名单上。

文|家电网

近日,有媒体经过调查,整理出一份年轻人搬家时,会带走哪些家电和扔掉哪些家电。根据该调查数据显示,电视机以四分之一的比例成为年轻人搬家时会扔掉的首个家电。

行业亏损2亿 电视成搬家时要扔的首选电器

除电视机外,厨余粉碎机、咖啡机、烤箱、榨汁机、油烟机等家电也在搬家时被抛弃的名单上。

01、移动娱乐时代:电视太臃肿

据家电网了解,在这项调研中,年轻人搬家时最优先带走的家电前三名分别是洗衣机、冰箱和电脑。其中,洗衣机以相当明显的优势胜出。在接近3成人愿意优先带走洗衣机的情况下,只有7.3%的人选择优先丢掉洗衣机。

行业亏损2亿 电视成搬家时要扔的首选电器

而最优先扔掉的家电前三名,则分别是电视、厨余粉碎机和咖啡机。据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有1/4的受访者表示会优先丢掉电视,他们的理由大多是“不常用”或“可有可无”。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4月,泛娱乐用户规模达到10.86亿,月人均使用时长同比增长13.8%,一个时代新就此诞生:短视频(2.16亿,同比增长率36.6%)、数字阅读(7157万,同比增长率18.4%)、在线音乐(7111万,同比增长率12.6%)、在线视频(6972万,同比增长率7.8%)、网络K歌(1607万,同比增长率9.1%),已经成了新的用户增长引擎,短视频(327.5分钟,同比增长32.4%)、游戏直播(93.0分钟,同比增长21.8%)、手机游戏(65.7分钟,同比增长5.7%)则成了用户时长增长的关键。

这些新兴的娱乐方式,都跟手机、平板电脑有关,如今的娱乐已经从客厅时代转移到移动时代。据悉,移动互联网泛娱乐用户规模逼近11亿,约占移动大盘用户规模的95.6%;月人均使用时长同比增长13.8%,平均每天在移动互联网花费约4.7个小时。

而电视的使用情况呢?即便是在大量接入互联网后,电视观看时间依然下跌。对比近几年数据,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人均收视总量出现增长外,2021年一季度人均收视时长较2019年同期减少了5分钟,降幅为3.8%,重回跌势。

究其原因,虽然智能电视/机顶盒的存在,让电视的丰富程度不仅限于那几十个卫星频道。但就算如此,电视用起来依然不如手机灵活。动辄55寸、65寸的屏幕,又让它显得太过臃肿。为了追求大屏观影效果,如今的年轻人似乎更倾向于购买投影仪。

02、上半年亏损2亿 电视企业要深耕细分市场

时代在向前发展,过去只能在村口看到的电视已经不再是稀罕物品,其刚需属性已经没有冰箱、空调、洗衣机这些白电那样明显。根据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追踪》报告中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前7大国产电视品牌,包括小米、海信、TCL、创维、长虹、康佳、海尔的总出货量为1464万台,同比减少16.08%

另外,由于面板成本同比上涨100%-180%,而整机终端价格仅上涨30%-50%的情况下,市场几乎没有赚钱效应:经历多年价格战,企业持续微利润之后,在2021年上半年,企业的经营质量可谓雪上加霜,前7大国产品牌的平均经营亏损在2亿元左右 。

但是在一些细分市场,如基于云游戏的游戏电视市场,电视企业或许能看到一线生机。据预测,2024年国内云游戏市场规模将超过400亿,比起2020年有超过10倍的增长,到2026年,市场规模更是将达到3000亿元。这得益于游戏电视的超高刷新率、极速响应,以及HDMI2.1接口加持等,让要求较高游戏玩家消费者也能首肯。预计今年全年云游戏电视的零售量将达到12万台。

此外,一些富裕的家庭对大屏电视的需求也推动电视往大屏化方向一路狂奔。相比于去年618,85+的大屏电视市场份额从0.4%猛涨至1.4%,表现突出。其中,86吋和98吋的热销也印证了消费端并没有所谓的“尺寸上限”,只要价格合适,就会有市场。

为了满足多人社交需求,还有厂商推出主打摄像头及其衍生应用的社交电视,人们可以在大屏上和自己的亲朋好友互动,一同玩游戏或者聊天。预计今年全年社交电视的零售量将达115万台。

有行业人士表示,2021年的结局或已注定,各品牌目前也只能苦苦支撑。展望2022年,随着面板涨价大周期的过去,预计2022年市场将逐步向好,新一轮降价有望带动市场规模在2022年恢复3.3%的增长,各品牌的盈利压力也可能得到缓解。但从行业本身健康度来看,市场前景依然困难重重,随着大屏在家庭重要性的不断下降,明年的反弹很难帮助彩电回到2020年的市场规模。

目前来看,IoT、摄像头、游戏等创新概念的加持依然无法阻止市场萎缩的趋势,彩电还在等待真正颠覆性的技术出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行业亏损2亿,电视成搬家时要扔的首选电器

除电视机外,厨余粉碎机、咖啡机、烤箱、榨汁机、油烟机等家电也在搬家时被抛弃的名单上。

文|家电网

近日,有媒体经过调查,整理出一份年轻人搬家时,会带走哪些家电和扔掉哪些家电。根据该调查数据显示,电视机以四分之一的比例成为年轻人搬家时会扔掉的首个家电。

行业亏损2亿 电视成搬家时要扔的首选电器

除电视机外,厨余粉碎机、咖啡机、烤箱、榨汁机、油烟机等家电也在搬家时被抛弃的名单上。

01、移动娱乐时代:电视太臃肿

据家电网了解,在这项调研中,年轻人搬家时最优先带走的家电前三名分别是洗衣机、冰箱和电脑。其中,洗衣机以相当明显的优势胜出。在接近3成人愿意优先带走洗衣机的情况下,只有7.3%的人选择优先丢掉洗衣机。

行业亏损2亿 电视成搬家时要扔的首选电器

而最优先扔掉的家电前三名,则分别是电视、厨余粉碎机和咖啡机。据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有1/4的受访者表示会优先丢掉电视,他们的理由大多是“不常用”或“可有可无”。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4月,泛娱乐用户规模达到10.86亿,月人均使用时长同比增长13.8%,一个时代新就此诞生:短视频(2.16亿,同比增长率36.6%)、数字阅读(7157万,同比增长率18.4%)、在线音乐(7111万,同比增长率12.6%)、在线视频(6972万,同比增长率7.8%)、网络K歌(1607万,同比增长率9.1%),已经成了新的用户增长引擎,短视频(327.5分钟,同比增长32.4%)、游戏直播(93.0分钟,同比增长21.8%)、手机游戏(65.7分钟,同比增长5.7%)则成了用户时长增长的关键。

这些新兴的娱乐方式,都跟手机、平板电脑有关,如今的娱乐已经从客厅时代转移到移动时代。据悉,移动互联网泛娱乐用户规模逼近11亿,约占移动大盘用户规模的95.6%;月人均使用时长同比增长13.8%,平均每天在移动互联网花费约4.7个小时。

而电视的使用情况呢?即便是在大量接入互联网后,电视观看时间依然下跌。对比近几年数据,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人均收视总量出现增长外,2021年一季度人均收视时长较2019年同期减少了5分钟,降幅为3.8%,重回跌势。

究其原因,虽然智能电视/机顶盒的存在,让电视的丰富程度不仅限于那几十个卫星频道。但就算如此,电视用起来依然不如手机灵活。动辄55寸、65寸的屏幕,又让它显得太过臃肿。为了追求大屏观影效果,如今的年轻人似乎更倾向于购买投影仪。

02、上半年亏损2亿 电视企业要深耕细分市场

时代在向前发展,过去只能在村口看到的电视已经不再是稀罕物品,其刚需属性已经没有冰箱、空调、洗衣机这些白电那样明显。根据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追踪》报告中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前7大国产电视品牌,包括小米、海信、TCL、创维、长虹、康佳、海尔的总出货量为1464万台,同比减少16.08%

另外,由于面板成本同比上涨100%-180%,而整机终端价格仅上涨30%-50%的情况下,市场几乎没有赚钱效应:经历多年价格战,企业持续微利润之后,在2021年上半年,企业的经营质量可谓雪上加霜,前7大国产品牌的平均经营亏损在2亿元左右 。

但是在一些细分市场,如基于云游戏的游戏电视市场,电视企业或许能看到一线生机。据预测,2024年国内云游戏市场规模将超过400亿,比起2020年有超过10倍的增长,到2026年,市场规模更是将达到3000亿元。这得益于游戏电视的超高刷新率、极速响应,以及HDMI2.1接口加持等,让要求较高游戏玩家消费者也能首肯。预计今年全年云游戏电视的零售量将达到12万台。

此外,一些富裕的家庭对大屏电视的需求也推动电视往大屏化方向一路狂奔。相比于去年618,85+的大屏电视市场份额从0.4%猛涨至1.4%,表现突出。其中,86吋和98吋的热销也印证了消费端并没有所谓的“尺寸上限”,只要价格合适,就会有市场。

为了满足多人社交需求,还有厂商推出主打摄像头及其衍生应用的社交电视,人们可以在大屏上和自己的亲朋好友互动,一同玩游戏或者聊天。预计今年全年社交电视的零售量将达115万台。

有行业人士表示,2021年的结局或已注定,各品牌目前也只能苦苦支撑。展望2022年,随着面板涨价大周期的过去,预计2022年市场将逐步向好,新一轮降价有望带动市场规模在2022年恢复3.3%的增长,各品牌的盈利压力也可能得到缓解。但从行业本身健康度来看,市场前景依然困难重重,随着大屏在家庭重要性的不断下降,明年的反弹很难帮助彩电回到2020年的市场规模。

目前来看,IoT、摄像头、游戏等创新概念的加持依然无法阻止市场萎缩的趋势,彩电还在等待真正颠覆性的技术出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