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非标“不死”?优质项目再现一票难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非标“不死”?优质项目再现一票难求

非标将死,不代表“非标立时就死”,非标之兴盛是一个历史进程,而非标之衰退亦如此。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非标将死,不代表“非标立时就死”,非标之兴盛是一个历史进程,而非标之衰退亦如此。

距离“资金信托新规”发布已过了一年之久,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严控非标资产,拓宽标品业务成为信托公司展业的重点。

不过,在积极整改之下,本该受到追捧的标品信托产品却备受冷眼,而优质的非标信托产品则是越压降越“吃香”,频频遭遇限购、断货的局面。优质非标项目“一票难求”,短短半天资金超募5000万,部分客户被无情劝退,无缘拥有!

优质非标资产难寻

“全新江苏地级市政信推荐”“稀缺非标,季度付息”“限购预约排队、优质非标资产、先到先得”……在信托市场上,优质非标信托产品额度稀缺成为常态,限购、预约排队已是家常便饭。

7月11日,记者从多位信托行业销售人员处了解到,随着非标资产的不断压降,可购买的部分非标信托产品已经出现“断供”,优质的项目更是难觅踪影。

同样供不应求的还有政信类项目,另一位信托公司销售人员也向记者表示,“当下100万-300万元的产品抢的人比较多,收益率目前在7%左右,虽然已经较年初又出现下降,但很多投资者还是比较偏爱非标信托产品”。从这位销售人员晒出的产品信息来看,这是一只政信债权类高收益固收产品,募集规模为1亿元,年化固定收益在7%-7.5%左右。

事实上,早在去年6月,信托产品就曾出现过“秒杀”、遭哄抢的情况,如今此类情况愈演愈烈。优质资产一直是市场追逐的对象,资产荒本质上是优质“资产荒”,如今,非标信托产品遭抢更多的是营销手段,不过在这背后反映的现实却是,融资类业务大幅压降且压降还在进行中,可选的少了自然就显得就稀缺。

非标压缩≠非标再无优质资产

在明确了非标大瘦身的前提下,再体会非标之下仍有优质资产... ...

目前,业内主流将信托划分为资金信托、服务信托和公益信托。资金信托在未来不短的时间内,仍将作为信托的主流类型之一存在,这也得益于信托制度的灵活性能切实结合时代需求,因而标品信托得以发展,传统业务模式转型也是必不可少。

而近来投资人抢购个别非标项目,这侧面也反映了市场确实存在优质非标资产。

非标将死是时代的大逻辑,非标将死不等于非标已死

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场合、特定的结构中,非标它承担着服务实体经济、为市场提供更多金融工具的功能,是大资管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但就好比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非标市场规模的膨胀,难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以自融、非吸、风险转移等为不法目的的机构入局,成为搅乱非标市场的那只“苍蝇”。

也正是因此,非标市场成为监管重点规范的对象。

所以,银行的各类表外通道,逐渐走向了尽头;银登中心理财直融工具,逐渐规范起来;信托的非标业务,逐渐褪去了华丽的外衣,规模也在不断地压缩。

非标将死”不代表“非标立时就死”,非标之兴盛是一个历史进程,而非标之衰退亦如此。在未来2-3年的时间中,非标依然会存在于境内高净值客户的资产配置中。

非标的历史使命远未终结,服务于实体经济、润滑金融的定位将会使其继续存在。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便《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了50%比例限制,使得集合债权为主要特征的非标生成受限,信托公司的股权业务也将会拿下接力棒,传承非标的精神,继续在金融市场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换言之,我们对于“非标”和“标”的认定过多集中于发行人、发行场所、是否为债权和流动性如何等要素,但我想区分非标和标的内涵并不真正在于此,标与非标的不同在于是能否通过创设新的模式与工具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融资需求,但凡能达到这个要求的,就具备了“非标的精神”。也许,从监管的视角看“非标”会死,但我以为“非标的精神”不会消亡,“非标”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润滑效用,辅以高效的行动力和资金匹配能力,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可望为信托公司或其他参与主体继续分得一杯羹。

转型是难以逆转的历史洪流

然而,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监管趋严,非标市场受到了严格的限制,部分业务模式不合理、风险问题严重的非标业务陆续被叫停,非标风险市场有序出清。

所以,信托转型仍是关键!

近年,去通道控地产、压缩非标业务规模是行业发展主旋律,信托行业也正经历转型期间的“减速换挡”。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1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为20.38万亿元,较2017年4季度末的历史峰值下降了5.87万亿元。

此外,在2020年信托业便开始了压缩1万亿非标业务的小目前,而在2021年还将压缩1万亿业务规模。信托非标业务压缩、信托行业转型有序进行,其势不可逆也!

来源:WEALTH财富管理

原标题:非标“不死”?优质项目再现一票难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非标“不死”?优质项目再现一票难求

非标将死,不代表“非标立时就死”,非标之兴盛是一个历史进程,而非标之衰退亦如此。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非标将死,不代表“非标立时就死”,非标之兴盛是一个历史进程,而非标之衰退亦如此。

距离“资金信托新规”发布已过了一年之久,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严控非标资产,拓宽标品业务成为信托公司展业的重点。

不过,在积极整改之下,本该受到追捧的标品信托产品却备受冷眼,而优质的非标信托产品则是越压降越“吃香”,频频遭遇限购、断货的局面。优质非标项目“一票难求”,短短半天资金超募5000万,部分客户被无情劝退,无缘拥有!

优质非标资产难寻

“全新江苏地级市政信推荐”“稀缺非标,季度付息”“限购预约排队、优质非标资产、先到先得”……在信托市场上,优质非标信托产品额度稀缺成为常态,限购、预约排队已是家常便饭。

7月11日,记者从多位信托行业销售人员处了解到,随着非标资产的不断压降,可购买的部分非标信托产品已经出现“断供”,优质的项目更是难觅踪影。

同样供不应求的还有政信类项目,另一位信托公司销售人员也向记者表示,“当下100万-300万元的产品抢的人比较多,收益率目前在7%左右,虽然已经较年初又出现下降,但很多投资者还是比较偏爱非标信托产品”。从这位销售人员晒出的产品信息来看,这是一只政信债权类高收益固收产品,募集规模为1亿元,年化固定收益在7%-7.5%左右。

事实上,早在去年6月,信托产品就曾出现过“秒杀”、遭哄抢的情况,如今此类情况愈演愈烈。优质资产一直是市场追逐的对象,资产荒本质上是优质“资产荒”,如今,非标信托产品遭抢更多的是营销手段,不过在这背后反映的现实却是,融资类业务大幅压降且压降还在进行中,可选的少了自然就显得就稀缺。

非标压缩≠非标再无优质资产

在明确了非标大瘦身的前提下,再体会非标之下仍有优质资产... ...

目前,业内主流将信托划分为资金信托、服务信托和公益信托。资金信托在未来不短的时间内,仍将作为信托的主流类型之一存在,这也得益于信托制度的灵活性能切实结合时代需求,因而标品信托得以发展,传统业务模式转型也是必不可少。

而近来投资人抢购个别非标项目,这侧面也反映了市场确实存在优质非标资产。

非标将死是时代的大逻辑,非标将死不等于非标已死

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场合、特定的结构中,非标它承担着服务实体经济、为市场提供更多金融工具的功能,是大资管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但就好比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非标市场规模的膨胀,难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以自融、非吸、风险转移等为不法目的的机构入局,成为搅乱非标市场的那只“苍蝇”。

也正是因此,非标市场成为监管重点规范的对象。

所以,银行的各类表外通道,逐渐走向了尽头;银登中心理财直融工具,逐渐规范起来;信托的非标业务,逐渐褪去了华丽的外衣,规模也在不断地压缩。

非标将死”不代表“非标立时就死”,非标之兴盛是一个历史进程,而非标之衰退亦如此。在未来2-3年的时间中,非标依然会存在于境内高净值客户的资产配置中。

非标的历史使命远未终结,服务于实体经济、润滑金融的定位将会使其继续存在。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便《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了50%比例限制,使得集合债权为主要特征的非标生成受限,信托公司的股权业务也将会拿下接力棒,传承非标的精神,继续在金融市场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换言之,我们对于“非标”和“标”的认定过多集中于发行人、发行场所、是否为债权和流动性如何等要素,但我想区分非标和标的内涵并不真正在于此,标与非标的不同在于是能否通过创设新的模式与工具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融资需求,但凡能达到这个要求的,就具备了“非标的精神”。也许,从监管的视角看“非标”会死,但我以为“非标的精神”不会消亡,“非标”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润滑效用,辅以高效的行动力和资金匹配能力,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可望为信托公司或其他参与主体继续分得一杯羹。

转型是难以逆转的历史洪流

然而,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监管趋严,非标市场受到了严格的限制,部分业务模式不合理、风险问题严重的非标业务陆续被叫停,非标风险市场有序出清。

所以,信托转型仍是关键!

近年,去通道控地产、压缩非标业务规模是行业发展主旋律,信托行业也正经历转型期间的“减速换挡”。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1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为20.38万亿元,较2017年4季度末的历史峰值下降了5.87万亿元。

此外,在2020年信托业便开始了压缩1万亿非标业务的小目前,而在2021年还将压缩1万亿业务规模。信托非标业务压缩、信托行业转型有序进行,其势不可逆也!

来源:WEALTH财富管理

原标题:非标“不死”?优质项目再现一票难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