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数字化转型众生相:进击的巨头,慢跑的企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数字化转型众生相:进击的巨头,慢跑的企业

数字化思维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小觑。

文|数字化前沿观察  王小仙

不难发现,ToB与数字化转型之间,有着天然的“捆绑关系”,目前这个阶段,巨头们做的ToB生意,本质就是在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可是,数字化转型这个概念都快被说烂了,真正能搞懂且深度应用的企业能有几家?

在数字化转型这个时代大背景下,ToB赛道越来越“人潮汹涌”。

近日,据《晚点 LatePost》消息,字节 “火山引擎” 部门将在今年 9月到10月正式发布包含计算、存储和网络的云计算 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服务。

字节有意进军ToB,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早在2017年,字节就以给国产手机厂商的内置浏览器输出推荐算法和内容的方式试水ToB。并陆续组建了火山引擎业务、推出了企业级协同办公工具飞书。

不难发现,ToB与数字化转型之间,有着天然的“捆绑关系”,目前这个阶段,巨头们做的ToB生意,本质就是在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可是,数字化转型这个概念都快被说烂了,真正能搞懂且深度应用的企业能有几家?

毋庸置疑,大多数企业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数字化转型的大门,意识到了自己要转型,但从意识上升到思维,从思维落实到实践,却是一个漫长的知识积累过程。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数字化思维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小觑。如何培养企业高层与员工的数字化转型思维,才是最关键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

但企业在培养员工数字化思维过程中,容易陷入两大误区:一是,把数据分析能力等同于数据思维。二是,把数据分析能力等同于数字化思维。

对此,我们特意邀请了开课吧合伙人、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刘旭,Growing IO咨询服务副总裁邢昊,来厘清数据分析、数据思维和数字化思维之间的“恩怨情仇”。

01、巨头ToB混战,一场数字化转型中的角逐

BAT的版图扩张,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人口红利的日渐消退、消费互联网的流量红利的不断见顶,正在倒逼巨头寻找新的增量市场。2018年,腾讯进行组织架构变革,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马化腾称,此次主动革新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升级,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

要进军产业互联网,ToB无疑是巨头们的不二选择。比如靠ToB业务起家的阿里巴巴,后来在各个细分领域成功孵化出了阿里云、钉钉、菜鸟物流等独角兽。

与天生具备ToB基因的阿里不同,腾讯选择的主要打法是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助手,利用企业微信连接每个企业,以腾讯云为底层技术支持,助力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2017年,百度集团总裁兼 COO 陆奇表示百度是一家 AI 公司,AI 是百度的机会。这释放了一个信号:百度的All in AI之旅就此开始。其第二增长曲线百度智能云,也是依托百度AI技术的差异化策略,切入各个细分行业市场。

除了丰富自己的产品线之外,BAT也试图通过投资来“招兵买马”,扩大自己的服务边界。据企查查数据,2020年,阿里、腾讯、百度在企业服务市场的投资数共达71次,投资金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涉及投资领域包括数据服务、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小程序、中台、PaaS、SaaS等十余个。

巨头的ToB之路,表面看似走向不同,深究则会发现殊途同归。谁能更好地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谁就做好了ToB这门生意。

于是我们发现,拥有高灵活度、高拓展性以及高性价比的云计算成为巨头们ToB的主要战场,帮助企业上云成为BAT的主流打法。根据Gartner统计,2015-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渗透率逐年上升,由4.3%上升至13.2%,至2021年全球云计算渗透率将上升至15.3%。

据中国报告网《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早期国内的云计算服务还是以IaaS为主,一方面原因是云计算技术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另一方面原因是市场环境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

可现在,随着云计算在国内的逐步发展,头部云计算厂商纷纷向SaaS靠拢。不论是要做新型操作系统的阿里云,还是要做企业数字化转型助手的腾讯云,都绕不开钉钉、企业微信这样的SaaS产品。

其实,BAT的ToB逻辑很简单,那就是用IaaS为企业搭好基础设施,用SaaS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落地,再用PaaS平台不断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一切服务的前提,都是建立在数字化转型基础之上。

如果说巨头的一举一动是行业的风向标,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始终是他们ToB绕不开的议题。只不过在2020年,数字化转型从风向标变成了势不可挡的趋势。

02、进击的巨头,慢跑的企业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2020年是充满变数的一年,被疫情无奈长时间搁浅线下业务的企业,开始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数字化时代进程加速,组织管理逻辑已发生了很多改变,不能再用旧时代的逻辑。过去所有的管理理论都是在旧时代的逻辑。数字化时代来了,就不能用旧时代的逻辑来做,得用一个新概念。

如果说2020年之前,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为了活得更好,那么2020年之后,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为了活得更久。如何在宕机中生存下来,是目前企业们更关心的事情,尤其是像零售、传统工业等和线下业务联系紧密的行业。

拿零售行业来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受疫情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2万亿,同比下滑3.9%。其中,网络零售保持稳健增长,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30%。据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零售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从2020年网络零售分品牌交易额来看,服装鞋帽类、日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分别以22.3%、14.5%、10.8%的份额位列前三。

这进一步证明着,零售行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小,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数字化转型更是迫在眉睫。在2021中国国际零售创新大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彭建真说,数字化转型是零售企业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可以解决企业数据孤岛的状态,帮助企业真正实现智能化的决策。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数字化对于零售行业的逐步渗透,大数据以及新技术将持续赋能零售业全渠道,实现线下渠道向智能化转型,线上渠道向个性化方向优化。

其实,不止是零售行业,金融、传统工业、餐饮等各个与线下业务强相关的行业必然会走向数字化转型之路。但事实上,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并非易事。企业除了要在内部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之外,更需要渗透到研发、生产和交易等各个环节,从而提升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0)》,在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等地具有代表性的2608家中小企业样本中,89%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企业开始对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核心环节进行数字化业务设计;8%的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践行阶段,对核心装备和业务数据进行数字化改造;仅有3%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深度应用阶段。

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内企业一直在数字化转型这条路上“慢跑”。

03、斥巨资转型,打水漂原因何在?

“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 德鲁克说的这句话,对于身处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企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企业数字化转型“跑不快”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其实摆在企业面前的主要有三大关:是什么、转什么、怎么转。

毋庸置疑,大多数企业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数字化转型的大门,意识到了自己要转型,但从意识上升到思维,从思维落实到实践,却是一个漫长的知识积累过程。甚至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数字化转型到底是什么,出于焦虑与跟风的心态,盲目地迈出转型第一步。如果这么玩,那企业必将“竹篮打水一场空”。

就像一个ToB业内人士感叹道:“ToB 的市场真的有痛点么?企业是否真的需要网络服务来降本增效?又有多少企业在数字化的道路上耗巨资打水漂?”巨头入局ToB,的确加速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但从另一面来看,CRM、ERP、OA等一系列扑面而来的SaaS产品和解决方案让企业患上了“选择困难症”。

SaaS产品天花乱坠,解决方案琳琅满目,企业好不容易下定决心选择了其中一款后发现,数字化转型并不是喊喊口号、炒炒概念这么简单,也不是说销售学会使用一款CRM、员工学会用一款OA工具之后就等同于转型成功。

刨去转型能力不够、转型成本偏高、转型阵痛期较长这些因素之外,对于企业来说,做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数据为重要资产,以技术为主要手段,以人才为有力依托更是难上加难。

近几年,业内也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战略转型,需要人才先行。但也有很多企业,始终搞不清数据分析、数据思维和数字化思维之间的关系。

“数据思维和数据分析的出发点是不同的,数据分析是数据分析师从数据视角出发,挖掘、统计、分析数据的价值。而数据思维的核心出发点是业务。并不是每个人要具备数据分析的技能,但每个人都应该具备数据思维的能力。”Growing IO咨询服务副总裁邢昊表示。

数字化思维包括系统思维、应用思维、流程思维、数据思维等各个维度,任何一个维度的缺失,都无法形成闭环。只不过,在这些维度中,数据思维是更为基础和关键的一环。因此,企业可以从培养员工对数据的敏感度、对数据的理解和使用能力、用数据说话的能力这几个方面着手。

其中,敏感度可以从数据质量评估、数据之间的关联、数据中的规律等方面培养。敏感度建立后,可以进一步强化员工对数据的深度理解和使用能力,做到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人员懂业务,业务人员懂数据。最后,要培养员工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能力,鼓励量化和简化思维,提升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

另外,数据分析和数字化思维之间也不能直接划等号。“由于数据分析有一定门槛,因此往往导致很多零基础的初学者半途而废。”开课吧合伙人、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刘旭认为,数据分析只是数字化思维中的一环,培养数字化思维并不一定非要从数据分析学起。“拥有数字化思维的人,并不一定懂技术,但他一定了解技术的边界。简单地理解就是,在遇到问题时,应该能够知道使用什么技术能够解决该问题。”刘旭总结道。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者和操盘手,中高级管理者不仅自己要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数据思维,更需要将其赋能给员工。一个合格的高层管理者应该做好心理准备,数字化转型必定是一场持久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数字化转型众生相:进击的巨头,慢跑的企业

数字化思维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小觑。

文|数字化前沿观察  王小仙

不难发现,ToB与数字化转型之间,有着天然的“捆绑关系”,目前这个阶段,巨头们做的ToB生意,本质就是在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可是,数字化转型这个概念都快被说烂了,真正能搞懂且深度应用的企业能有几家?

在数字化转型这个时代大背景下,ToB赛道越来越“人潮汹涌”。

近日,据《晚点 LatePost》消息,字节 “火山引擎” 部门将在今年 9月到10月正式发布包含计算、存储和网络的云计算 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服务。

字节有意进军ToB,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早在2017年,字节就以给国产手机厂商的内置浏览器输出推荐算法和内容的方式试水ToB。并陆续组建了火山引擎业务、推出了企业级协同办公工具飞书。

不难发现,ToB与数字化转型之间,有着天然的“捆绑关系”,目前这个阶段,巨头们做的ToB生意,本质就是在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可是,数字化转型这个概念都快被说烂了,真正能搞懂且深度应用的企业能有几家?

毋庸置疑,大多数企业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数字化转型的大门,意识到了自己要转型,但从意识上升到思维,从思维落实到实践,却是一个漫长的知识积累过程。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数字化思维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小觑。如何培养企业高层与员工的数字化转型思维,才是最关键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

但企业在培养员工数字化思维过程中,容易陷入两大误区:一是,把数据分析能力等同于数据思维。二是,把数据分析能力等同于数字化思维。

对此,我们特意邀请了开课吧合伙人、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刘旭,Growing IO咨询服务副总裁邢昊,来厘清数据分析、数据思维和数字化思维之间的“恩怨情仇”。

01、巨头ToB混战,一场数字化转型中的角逐

BAT的版图扩张,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人口红利的日渐消退、消费互联网的流量红利的不断见顶,正在倒逼巨头寻找新的增量市场。2018年,腾讯进行组织架构变革,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马化腾称,此次主动革新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升级,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

要进军产业互联网,ToB无疑是巨头们的不二选择。比如靠ToB业务起家的阿里巴巴,后来在各个细分领域成功孵化出了阿里云、钉钉、菜鸟物流等独角兽。

与天生具备ToB基因的阿里不同,腾讯选择的主要打法是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助手,利用企业微信连接每个企业,以腾讯云为底层技术支持,助力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2017年,百度集团总裁兼 COO 陆奇表示百度是一家 AI 公司,AI 是百度的机会。这释放了一个信号:百度的All in AI之旅就此开始。其第二增长曲线百度智能云,也是依托百度AI技术的差异化策略,切入各个细分行业市场。

除了丰富自己的产品线之外,BAT也试图通过投资来“招兵买马”,扩大自己的服务边界。据企查查数据,2020年,阿里、腾讯、百度在企业服务市场的投资数共达71次,投资金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涉及投资领域包括数据服务、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小程序、中台、PaaS、SaaS等十余个。

巨头的ToB之路,表面看似走向不同,深究则会发现殊途同归。谁能更好地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谁就做好了ToB这门生意。

于是我们发现,拥有高灵活度、高拓展性以及高性价比的云计算成为巨头们ToB的主要战场,帮助企业上云成为BAT的主流打法。根据Gartner统计,2015-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渗透率逐年上升,由4.3%上升至13.2%,至2021年全球云计算渗透率将上升至15.3%。

据中国报告网《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早期国内的云计算服务还是以IaaS为主,一方面原因是云计算技术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另一方面原因是市场环境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

可现在,随着云计算在国内的逐步发展,头部云计算厂商纷纷向SaaS靠拢。不论是要做新型操作系统的阿里云,还是要做企业数字化转型助手的腾讯云,都绕不开钉钉、企业微信这样的SaaS产品。

其实,BAT的ToB逻辑很简单,那就是用IaaS为企业搭好基础设施,用SaaS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落地,再用PaaS平台不断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一切服务的前提,都是建立在数字化转型基础之上。

如果说巨头的一举一动是行业的风向标,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始终是他们ToB绕不开的议题。只不过在2020年,数字化转型从风向标变成了势不可挡的趋势。

02、进击的巨头,慢跑的企业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2020年是充满变数的一年,被疫情无奈长时间搁浅线下业务的企业,开始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数字化时代进程加速,组织管理逻辑已发生了很多改变,不能再用旧时代的逻辑。过去所有的管理理论都是在旧时代的逻辑。数字化时代来了,就不能用旧时代的逻辑来做,得用一个新概念。

如果说2020年之前,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为了活得更好,那么2020年之后,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为了活得更久。如何在宕机中生存下来,是目前企业们更关心的事情,尤其是像零售、传统工业等和线下业务联系紧密的行业。

拿零售行业来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受疫情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2万亿,同比下滑3.9%。其中,网络零售保持稳健增长,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30%。据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零售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从2020年网络零售分品牌交易额来看,服装鞋帽类、日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分别以22.3%、14.5%、10.8%的份额位列前三。

这进一步证明着,零售行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小,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数字化转型更是迫在眉睫。在2021中国国际零售创新大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彭建真说,数字化转型是零售企业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可以解决企业数据孤岛的状态,帮助企业真正实现智能化的决策。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数字化对于零售行业的逐步渗透,大数据以及新技术将持续赋能零售业全渠道,实现线下渠道向智能化转型,线上渠道向个性化方向优化。

其实,不止是零售行业,金融、传统工业、餐饮等各个与线下业务强相关的行业必然会走向数字化转型之路。但事实上,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并非易事。企业除了要在内部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之外,更需要渗透到研发、生产和交易等各个环节,从而提升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0)》,在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等地具有代表性的2608家中小企业样本中,89%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企业开始对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核心环节进行数字化业务设计;8%的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践行阶段,对核心装备和业务数据进行数字化改造;仅有3%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深度应用阶段。

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内企业一直在数字化转型这条路上“慢跑”。

03、斥巨资转型,打水漂原因何在?

“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 德鲁克说的这句话,对于身处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企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企业数字化转型“跑不快”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其实摆在企业面前的主要有三大关:是什么、转什么、怎么转。

毋庸置疑,大多数企业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数字化转型的大门,意识到了自己要转型,但从意识上升到思维,从思维落实到实践,却是一个漫长的知识积累过程。甚至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数字化转型到底是什么,出于焦虑与跟风的心态,盲目地迈出转型第一步。如果这么玩,那企业必将“竹篮打水一场空”。

就像一个ToB业内人士感叹道:“ToB 的市场真的有痛点么?企业是否真的需要网络服务来降本增效?又有多少企业在数字化的道路上耗巨资打水漂?”巨头入局ToB,的确加速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但从另一面来看,CRM、ERP、OA等一系列扑面而来的SaaS产品和解决方案让企业患上了“选择困难症”。

SaaS产品天花乱坠,解决方案琳琅满目,企业好不容易下定决心选择了其中一款后发现,数字化转型并不是喊喊口号、炒炒概念这么简单,也不是说销售学会使用一款CRM、员工学会用一款OA工具之后就等同于转型成功。

刨去转型能力不够、转型成本偏高、转型阵痛期较长这些因素之外,对于企业来说,做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数据为重要资产,以技术为主要手段,以人才为有力依托更是难上加难。

近几年,业内也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战略转型,需要人才先行。但也有很多企业,始终搞不清数据分析、数据思维和数字化思维之间的关系。

“数据思维和数据分析的出发点是不同的,数据分析是数据分析师从数据视角出发,挖掘、统计、分析数据的价值。而数据思维的核心出发点是业务。并不是每个人要具备数据分析的技能,但每个人都应该具备数据思维的能力。”Growing IO咨询服务副总裁邢昊表示。

数字化思维包括系统思维、应用思维、流程思维、数据思维等各个维度,任何一个维度的缺失,都无法形成闭环。只不过,在这些维度中,数据思维是更为基础和关键的一环。因此,企业可以从培养员工对数据的敏感度、对数据的理解和使用能力、用数据说话的能力这几个方面着手。

其中,敏感度可以从数据质量评估、数据之间的关联、数据中的规律等方面培养。敏感度建立后,可以进一步强化员工对数据的深度理解和使用能力,做到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人员懂业务,业务人员懂数据。最后,要培养员工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能力,鼓励量化和简化思维,提升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

另外,数据分析和数字化思维之间也不能直接划等号。“由于数据分析有一定门槛,因此往往导致很多零基础的初学者半途而废。”开课吧合伙人、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刘旭认为,数据分析只是数字化思维中的一环,培养数字化思维并不一定非要从数据分析学起。“拥有数字化思维的人,并不一定懂技术,但他一定了解技术的边界。简单地理解就是,在遇到问题时,应该能够知道使用什么技术能够解决该问题。”刘旭总结道。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者和操盘手,中高级管理者不仅自己要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数据思维,更需要将其赋能给员工。一个合格的高层管理者应该做好心理准备,数字化转型必定是一场持久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