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力
7月15日,重庆永辉超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永辉”)又因为食品安问题上了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黑榜”。 出问题的食品,又是鱼!
这个时间点,距重庆永辉等10家企业在食品安全宣传周上公开承诺保证食品安全,正好一个月。
今年5月,没能搞定新零售生鲜买卖的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表示,永辉将回归民生超市原点。
但是,永辉真能守住民生超市的基本盘吗?

半年11次上“黑榜”,鱼类问题最多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7月15日公布的食品安全抽检情况通告显示,重庆永辉超市有限公司长寿区桃源大道分公司销售的武昌鱼,恩诺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根据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今年上半年公布的食品安全抽检情况来看,重庆永辉超市因食品安全问题11次上榜,涉及10家下属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出现的问题食品中,鱼类最多,占了5起。其中,4起都是恩诺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信息显示,恩诺沙星是一种用于动物的广谱抗菌药物,长期摄入恩诺沙星药物超标的动物性食品,严重时可能引起肝损害。恩诺沙星超标的原因是不按处方用药和未遵守休药期规定。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预防此类兽药残留超标的建议,相关食品企业在采购环节中是可以通过核对相关资质资料,进行相关兽药残留的检测,从源头把关食品质量的。
鱼类食品多次出问题,而且还是同样的兽药超标,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永辉对食品安全管控上的漏洞。

多次表态保障食品安全,又屡屡“犯规”
近年来永辉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永辉管理层也多次表态要保障食品安全,但在表态之后又屡屡“犯规”。
今年4月16日,人民网报道,永辉超市在福州、莆田、龙岩等多地多家门店共有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其中8批次为水产品。永辉超市董秘张经仪辩解:“每天自测量达3000多批次,出现15批次的不合格,你说多不多?“惹怒网友,新华网发表评论文章:《如此敷衍,永辉超市如何“永辉”?》痛批永辉食品安全问题。
4月15日,永辉超市发布致歉公告称:公司已经高度关注、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项自查小组。
但同日,重庆市场监督管理局曝光的23批次不合格食品中,就有重庆永辉超市有限公司璧山区时代商都分公司销售的酸甜小话梅。
接下来的5月到6月期间,重庆永辉超市又被重庆市场监督管理局8次曝光食品安全问题。

6月15日,重庆永辉超市有限公司、重庆商社新世纪百货连锁经营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在食品安全宣传周上公开承诺保证食品安全。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处负责人要求参加活动的企业要逐一落实每一项承诺,其中包括要严格落实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品安全自查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及时公开相关食品进货查验信息,主动把好食品入市质量准入关,把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降到最低。
但在一个月后的7月15日,“永辉“的名字又出现在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不合格食品名单中。
显然,永辉并没有达到致歉公告中“高度关注、高度重视“的要求,也没有如承诺中所说:”把好食品入市质量准入关”。

董秘辞职道出“窘境”,我们正在下山
食品安全屡屡“翻车”的背后,是永辉超市目前面临的窘境。
7月6日,此前因“雷人雷语”回应食品安全问题惹怒网友的永辉超市董秘张经仪辞职。在张经仪发布的告别朋友圈里,他称“我们正在下山”。
今年2月,多家媒体报道称永辉超市超级物种在全国范围内关停。
超级物种在2017年被推出时曾被寄予厚望,与永辉云创一起被看成新零售时代永辉超市谋求线上增长的重要载体。然而包括超级物种在内,永辉生活和永辉mini等新业态一直重复着尝试开店、快速扩张、资金困难后立刻关店止损的循环。
而永辉新零售生鲜业务的亏损,也进一步放大了对生鲜食品的质控问题。据人民网报道,国家及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数据显示,在2020年下半年全国百强超市抽检“黑榜”中,永辉超市抽检不合格次数位居榜首。

没能搞定新零售的永辉,希望回归民生超市。今年5月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在年度股东大会上表达了上述意愿。
随后永辉超市在福州开出首家仓储店,目前已接连在成都、重庆、上海、深圳、北京、河南、安徽、贵阳多地快速复制了二十多家门店。并且打出了“样样都是批发价”的口号。
然而面临食品安全、新零售转型遇阻等问题,永辉回归民生超市之路并不平坦。
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永辉超市实现营收263.34亿元,同比下降9.99%;归属净利润2332万元,同比大跌98.51%。7月7日,永辉公告称因为业绩不达预期,所以取消第三期股权激励计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