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发展中心联合主办,主题为“扬帆远航——迈入资产管理新时代”的“2021第十五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暨资产管理高层论坛”在海口召开。
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陈阳致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海南金融业坚持以制度集成创新为引领,紧紧围绕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加快开放创新的步伐,金融组织体系和资源配置功能日趋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
“当前,境内外市场主体来海南投资兴业的热情高涨,金融业已经成为助力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力量。”陈阳表示。
在基金业领域,目前多家外资头部金融机构已来自贸港商洽申请支付牌照、设立公募基金等,特别是在私募基金方面,自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底,全省新增私募基金管理人47家,总数已达102家,增量约为建省32年(1988年-2020年)总数的85%;新增管理基金规模379.14亿元,总管理规模613.11亿元,增量超过建省32年的总和。
在跨境金融方面,自贸港金融政策多点发力,突出系统性、集成化改革突破,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QFLP、QDLP政策落地见效。已有23支(家)QFLP基金和基金管理企业落地海南,基金规模超6亿美元。QDLP试点工作暂行办法顺利出台,首批试点资格申请企业近40家,申请规模近130亿美元。二是FT账户业务规模增长明显。截至6月末,FT账户余额75.5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2.84倍。三是跨境收支增长明显。1-5月,全省跨境收支总额133.74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倍。四是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快速发展。6月末,全省新型离岸贸易总额达到37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
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皇冠”,对于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提升居民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多元化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四五”时期,海南自贸港将聚焦以公募基金为重点的资产管理行业,致力于建设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财富管理中心。
当前,中央和海南省层面已为公募基金落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政策机遇。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明确了关于公募基金具体支持政策和制度安排。陈阳欢迎全球公募基金落户海南自贸港,共享政策红利:“在自贸港范围内,从省级到市县再到重点园区,在补贴奖励、企业所得税、人才税收优惠以及人才配套等诸多方面,对公募基金已经出台多样化、个性化支持政策,我们相信‘总有一款适合您’。”
陈阳表示,下一步,海南将围绕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做足自贸港的金融功能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两大任务,不以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为目标,着重突出海南特色,重点发展贸易金融、消费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对标国际规则,在RCEP、CPTPP窗口期内,发挥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作用,紧紧依靠内地庞大的市场,面向两洋加大金融开发创新,努力成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桥头堡。
针对资产管理行业,海南将从四个方面不懈努力:
一是丰富资产管理行业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超常规发展以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为代表的资产管理机构,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和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完善多元化机构体系。支持围绕资产管理行业服务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销售公司、信用评级机构、资金托管机构等中介机构入驻和落户。
二是扩大行业对外开放,提升资产管理国际化水平,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海南自由贸易港内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公募基金产品和私募资产管理产品。鼓励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和综合性资产管理机构,着眼于境内外两个市场开发创新面向境外长期机构投资者的产品和服务,努力实现在海南形成境外长期机构投资者的聚集,在资产管理领域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三是厚植资产管理人才沃土,最大程度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投资、金融、管理和金融科技人才。积极争取国际资产管理人才认定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外籍“高精尖缺”人才,推动各类资产管理人才认定为海南自由贸易港高层次人才。全力吸引公募基金等资产管理行业内的顶尖高级管理人才、投资经理、产品经理、行业分析师、风险控制人才等高层次人才,构筑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高端人才保障。
四是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优化资产管理发展环境。坚持端好营商环境这个“金饭碗”,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金融营商环境。积极推进资产管理行业法治信用建设,推动资产管理行业品牌建设,努力建设具有海南特色、体现国际一流水准的自贸港资产管理行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