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创业公司还应坚守道德底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创业公司还应坚守道德底线

从创业公司早期的数据造假,到后期的社会责任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用民间一段小故事来总结,“儿时偷针,大时偷金。”同时,也契合那句老话,“勿以恶小而为之。”

当我们讨论创业公司的时候,似乎很少人会提及创业公司的价值观,以及道德底线问题,更多从项目本身的发展状况来评定企业好坏。但时至今日,新时代的商业模式已经替代了旧的模式,一个企业价值不仅是单纯的估值数据,还包括了丰富的企业文化,以及企业价值观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实际效用。

所以,今天不谈创业如何,只说创业公司的价值观塑造,以及道德底线问题。

数据造假算不算企业的道德败坏?

在创业领域里,数据造假无疑是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几乎每个创业公司都或多或少有过一两次的数据造假,但用途不同,大致有三种,一是对内造假“画饼”;二是对外造假进行PR(公关);三是对投资人造假融资。轻重程度也依次递增。

去年年底,一家成立没几年的农产品B2B电商平台被爆出数据造假,出现一位老板一次性购买107万吨洋葱的情况,远超过洋葱盛产地区西昌每年30万吨的产量。不仅如此,该公司员工爆料称,之所以会出现大规模“刷单”现象,是因为得到了公司管理层的授意,致使该网站前台的采购数据犹如“天文数字”。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该公司从一开始的坚决否认数据造假,到承认部分数据有误,最后到以“造假”为名开除大量员工,都体现了一个创业公司在数据造假面前的窘态。至于造假的原因,被裁员工解释道,“因为这是一家创业期公司,在推广期遇到的阻力非常大。”这也基本符合数据造假三大原因的第二条。

至于最后结果如何?曾有传闻VC机构就此撤资,但后证实传闻有误,参与投资的机构并没有一家撤资。

与这家农产品B2B电商平台相类似,另一个创业项目的造假却受到不同的“待遇”,饱受诟病,甚至被网友群体围攻。作为一家以技术见长的创业公司,在其宣传中,创始人年仅22岁,哈佛毕业,天使轮融资估值达6亿美元,声称项目将会颠覆整个视频和广告行业,这则消息顿时刷爆了互联网科技人士的朋友圈。

然而,好景不长,以上的信息均被网友扒出是疑似造假的,特别是核心技术夸大,宣传视频盗用AVD等问题,甚至创始人的哈佛学历也被网友接连扒出,备受质疑。

可与前面提到的单纯数据造假不同,技术夸大和身份造假这两个问题,显然更容易受到道德的批判,这不仅是个人道德,更是直接体现了创业公司的价值观,连核心技术和身份信息都是假的,又怎么令人相信这家公司能做下去?

通过对比,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由于缺乏相关制约规则,很多创业公司为了更多地宣传自身,往往会选择数据造假,投资人也一般会选择“挣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我们不能因为法律没限制而大施其行,一旦被发现,创始人或企业很可能出现不可预估的信任危机,得不偿失,污点常伴于身。

当然,如果说是道德败坏,有言过其实的味道,但这样的企业已经不足以服众。毕竟我们早已过了单纯追求企业利益的时代,企业道德的作用不容忽视。

企业的道德底线在哪里?

如果说单纯的数据造假,算不上企业道德败坏,那么企业的道德底线又在哪里呢。大致有以下几点。

  1. 谣言;

  2. 医疗、法律等涉及生命的信息;

  3. 社会责任。

首先,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其他什么机构,对谣言信息的传播,必须是坚决抵制,同时,还需要具备鉴别谣言的能力。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谣言也随之增多,其中有一部分便是企业为了宣传自身,从而故意散布一些危言耸听的谣言,妄图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进而达到宣传自身企业的目的,常见于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

但这种做法极不可取,谣言的散布不仅会对社会造成恐慌,打破了企业的道德底线,还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刑事责任。

其次,医疗、法律等专业信息的发布也同样需要注意。众所周知,医疗、法律等信息往往会涉及生命安全,需要规范和严谨。因此,对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甚至是部分以“竞价”排名为导向的搜索平台而言,对这一类信息的选择更应注意。

些微的信息误导,都有可能断送一条活生生的人命。所以,企业的道德底线问题也会涉及于此,不突破危及生命安全的底线为基准。

再反过来想,用户之所以相信企业,甚至把生命希望寄托在企业的身上,这是一种信任,那么,企业也有责任善待这种信任,更有义务承担社会责任。

最后,说到社会责任。其实不过是一种统称,但很有必要说明一二。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成熟企业,追求财富与利益本是无可厚非,但若是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这种企业又还能走多远呢?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的企业。

关于一个企业价值,不只体现在现在拥有多少市值,更体现在如何造福民众。这也是为什么某某企业CEO宣布向社会公益基金捐出多少钱时,人们会拍手叫好,好评如潮。至于那些只会“龌龊求利”的企业,必然不会被人尊重,受人唾弃。

在前不久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到,“办网站的不能一味追求点击率,开网店的要防范假冒伪劣,做社交平台的不能成为谣言扩散器,做搜索的不能仅以给钱的多少作为排位的标准。”说的正是如此。

事实上,从创业公司早期的数据造假,到后期的社会责任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用民间一段小故事来总结,“儿时偷针,大时偷金。”同时,也契合那句老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唯有树立良好价值观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真正不愧于“企业”二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创业公司还应坚守道德底线

从创业公司早期的数据造假,到后期的社会责任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用民间一段小故事来总结,“儿时偷针,大时偷金。”同时,也契合那句老话,“勿以恶小而为之。”

当我们讨论创业公司的时候,似乎很少人会提及创业公司的价值观,以及道德底线问题,更多从项目本身的发展状况来评定企业好坏。但时至今日,新时代的商业模式已经替代了旧的模式,一个企业价值不仅是单纯的估值数据,还包括了丰富的企业文化,以及企业价值观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实际效用。

所以,今天不谈创业如何,只说创业公司的价值观塑造,以及道德底线问题。

数据造假算不算企业的道德败坏?

在创业领域里,数据造假无疑是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几乎每个创业公司都或多或少有过一两次的数据造假,但用途不同,大致有三种,一是对内造假“画饼”;二是对外造假进行PR(公关);三是对投资人造假融资。轻重程度也依次递增。

去年年底,一家成立没几年的农产品B2B电商平台被爆出数据造假,出现一位老板一次性购买107万吨洋葱的情况,远超过洋葱盛产地区西昌每年30万吨的产量。不仅如此,该公司员工爆料称,之所以会出现大规模“刷单”现象,是因为得到了公司管理层的授意,致使该网站前台的采购数据犹如“天文数字”。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该公司从一开始的坚决否认数据造假,到承认部分数据有误,最后到以“造假”为名开除大量员工,都体现了一个创业公司在数据造假面前的窘态。至于造假的原因,被裁员工解释道,“因为这是一家创业期公司,在推广期遇到的阻力非常大。”这也基本符合数据造假三大原因的第二条。

至于最后结果如何?曾有传闻VC机构就此撤资,但后证实传闻有误,参与投资的机构并没有一家撤资。

与这家农产品B2B电商平台相类似,另一个创业项目的造假却受到不同的“待遇”,饱受诟病,甚至被网友群体围攻。作为一家以技术见长的创业公司,在其宣传中,创始人年仅22岁,哈佛毕业,天使轮融资估值达6亿美元,声称项目将会颠覆整个视频和广告行业,这则消息顿时刷爆了互联网科技人士的朋友圈。

然而,好景不长,以上的信息均被网友扒出是疑似造假的,特别是核心技术夸大,宣传视频盗用AVD等问题,甚至创始人的哈佛学历也被网友接连扒出,备受质疑。

可与前面提到的单纯数据造假不同,技术夸大和身份造假这两个问题,显然更容易受到道德的批判,这不仅是个人道德,更是直接体现了创业公司的价值观,连核心技术和身份信息都是假的,又怎么令人相信这家公司能做下去?

通过对比,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由于缺乏相关制约规则,很多创业公司为了更多地宣传自身,往往会选择数据造假,投资人也一般会选择“挣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我们不能因为法律没限制而大施其行,一旦被发现,创始人或企业很可能出现不可预估的信任危机,得不偿失,污点常伴于身。

当然,如果说是道德败坏,有言过其实的味道,但这样的企业已经不足以服众。毕竟我们早已过了单纯追求企业利益的时代,企业道德的作用不容忽视。

企业的道德底线在哪里?

如果说单纯的数据造假,算不上企业道德败坏,那么企业的道德底线又在哪里呢。大致有以下几点。

  1. 谣言;

  2. 医疗、法律等涉及生命的信息;

  3. 社会责任。

首先,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其他什么机构,对谣言信息的传播,必须是坚决抵制,同时,还需要具备鉴别谣言的能力。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谣言也随之增多,其中有一部分便是企业为了宣传自身,从而故意散布一些危言耸听的谣言,妄图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进而达到宣传自身企业的目的,常见于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

但这种做法极不可取,谣言的散布不仅会对社会造成恐慌,打破了企业的道德底线,还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刑事责任。

其次,医疗、法律等专业信息的发布也同样需要注意。众所周知,医疗、法律等信息往往会涉及生命安全,需要规范和严谨。因此,对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甚至是部分以“竞价”排名为导向的搜索平台而言,对这一类信息的选择更应注意。

些微的信息误导,都有可能断送一条活生生的人命。所以,企业的道德底线问题也会涉及于此,不突破危及生命安全的底线为基准。

再反过来想,用户之所以相信企业,甚至把生命希望寄托在企业的身上,这是一种信任,那么,企业也有责任善待这种信任,更有义务承担社会责任。

最后,说到社会责任。其实不过是一种统称,但很有必要说明一二。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成熟企业,追求财富与利益本是无可厚非,但若是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这种企业又还能走多远呢?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的企业。

关于一个企业价值,不只体现在现在拥有多少市值,更体现在如何造福民众。这也是为什么某某企业CEO宣布向社会公益基金捐出多少钱时,人们会拍手叫好,好评如潮。至于那些只会“龌龊求利”的企业,必然不会被人尊重,受人唾弃。

在前不久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到,“办网站的不能一味追求点击率,开网店的要防范假冒伪劣,做社交平台的不能成为谣言扩散器,做搜索的不能仅以给钱的多少作为排位的标准。”说的正是如此。

事实上,从创业公司早期的数据造假,到后期的社会责任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用民间一段小故事来总结,“儿时偷针,大时偷金。”同时,也契合那句老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唯有树立良好价值观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真正不愧于“企业”二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