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河南暴雨背后的普通网民:“救命文档”与谣言赛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河南暴雨背后的普通网民:“救命文档”与谣言赛跑

你永远猜不到下一秒的互联网可以做什么事情。

图片来源:Unsplash

记者|陆柯言

“新乡卫辉吕村情况紧急!救援人手不足!村民被困!水位急速上涨!”

“卫辉吕村已经沦陷!需要救援!”

“请求支援!辉县市共济医院被困三百多老人!!水灾情况严重,人手严重不足。”

……

在这个名为《【扩散!】新乡救援信息汇总》的在线文档,几乎每一次刷新,都会涌现新的求援信息。医院物资告急、村镇停水停电、人员被困位置、紧急避难场所......每段信息无非是几行小字加上一串联系人方式,但在灾难中,这几行小字能够救命。

河南暴雨中,许多这样的在线文档帮了大忙,最亮的一束聚光灯落在了河南籍大学生Manto创建的腾讯文档上。这个文档聚集了成百上千个编辑者,他们在这里汇集核实、对接救援信息,帮助了即将分娩的孕妇,身陷险境的三口之家、84岁的老人,让无数受灾群众看到了黑暗中的曙光。

你永远猜不到下一秒的互联网可以做什么事情。一个本是用于办公协同的企业工具,成为了特殊时期的民间抗洪资源对接平台。

千年一遇的河南暴雨,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互联网救援行动。人们在各个能用到的App发布和转载求援信息,无数身在天南海北的网友,通过一个小小的转发按键来贡献自己的救援力量。

但互联网的微妙之处也在于此。灾难当前,社交平台上的真假信息一涌而入,有人因此得救,也有人被谣言绊倒。

不愿具名的接力文档

郑州停雨了,但苏苏变得更忙了。

苏苏是一名线上志愿者,主要负责在网络上搜集来自新乡和鹤壁的求援信息,并实时汇总到在线文档中,从而为救援队伍提供目标。新乡暴雨不停,她感受到这里的受灾情况不输郑州。她联系的许多受灾群众都在村镇,救援行动比郑州更加艰难。

苏苏是在21号那天关注到河南汛情的。看完微博上陌生人救助一家三口的视频后,她加入了一个正在招募的志愿者群。她并不知道群员们的名字和职业,家乡在哪里,也不清楚组织者是谁。“大家来到这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救人。”苏苏说。

这是一个分工有序的志愿者组织,志愿者被划分成信息搜集、需求响应组、行动支援等不同岗位。大家在微博上寻找被困信息、核实后汇报到群内,一旦被困者得到救援,就把这条信息划掉,或者写上「已得救」,为其它需要帮助的人腾出空间。

一些志愿者用爬虫来筛选微博求助信息,但更多人靠手动刷新。#河南暴雨互助#这个微博话题下,苏苏一天可能要刷新几百遍。

参与编辑腾讯「救命文档」的志愿者达浪告诉界面新闻,参与河南灾情救援信息对接的线上志愿组织很多,就她所在的几个群里,志愿者总人数加起来就超过上千人,大家在不同平台都建立了文档。这些不愿说出自己来历的志愿者们,支撑起了一个个24小时不停歇运作的信息中转站。

达浪记得,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一个名为《接力编辑,关注新型冠状病毒的可靠信息与谣言》的在线文档成为当时的爆款。文档中新冠科普、辟谣、捐赠信息、文献翻译、全国实时疫情等内容,获得超过100万次观看。达浪觉得能参与编写这样的文档“挺酷”,于是加入了此次线上救援。

救助信息混乱分散的时候,在线文档不失为一个合适的信息传播平台。腾讯「救命文档」创建者Manto告诉界面新闻,救援求助信息庞大,考虑到主要在线上完成统计,涉及到多人协作,用excel文档不太方便,所以选择了可以公开、协同工作的在线文档。

新乡市民杜小民是一个幸运的求助者。他所在的小区停水停电且缺少食物,他在#河南暴雨互助#下发布求助五分钟后,就收到了至少三名志愿者的询问。两个小时后,救援队伍出现在了他的小区。

在线文档并不万能。Manto说,救助过程中,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独居老人受困,其中一位处在失踪状态。弱势群体缺乏保障,仍有许多人没有得到及时救助,也没能了解到老人的后续情况,至今还是很难受。

在人们感到不安的灾难当下,这种无形的协作的确能够鼓舞人心。“有时候志愿者会简短地写一个‘加油’、‘河南一定行’”,然后又删掉,继续更新救援信息。看到那几个字的几秒钟里,觉得很受鼓舞。”达浪说。

真假

许多志愿者告诉界面新闻,他们最早得知河南汛情就是通过微博,尤其是微博热搜榜,还有「河南」、「暴雨」等关键词的实时广场,随后才是微信朋友圈。

发布和搜集救援信息时,志愿者们也第一时间想到微博,因为这是中国最大的公共社交平台,他们可以在这里快速获得灾情信息。

但在灾难发生时,社交媒体也是谣言传播场。当人人都认为“多数人相信的应该不会错”时,真相的距离就越来越远。

这次灾情中有一次误传让达浪印象深刻。“说郑州或者新乡某个地方需要大量志愿者现场支援,有人看到就去了,最后最终对接不上组织,导致大量人员滞留,很危险,而且我们本来也不建议没有经验的人去灾区。”达浪说。

“其实大家转发这个信息也是好意,但在没搞清楚事态之前,还是不要轻易乱传比较好。”达浪说,这就是线上志愿者存在的意义,志愿者负责核实,能够让救助信息得到更加准确的对接。

姜雯对此也颇有感触。20号那天,她弟弟是郑州地铁5号线被困乘客之一。跟弟弟联系上以后,她一直在微博上求助。晚上八点左右,她看到有微博蓝V说郑州地铁被困乘客已经全部救出。但她很清楚地知道,弟弟在当时还没有获救,甚至有生命危险。

“我去澄清说,我弟弟还没有救出来,但是大家都说我造谣。别人说,蓝V都说救出来了,你怎么还造谣呢?”姜雯有些委屈:“我家人在里面,那种心情肯定是很难受的,我怕大家以为都救出来了,就不关注被困乘客了,又怕我弟弟是被落下的那一个。”

最终在晚上10点多,姜雯的弟弟获救了。但关于河南灾情的谣言和辟谣信息仍在公共舆论场中交锋博弈。

在这件事上,平台是个关键角色。对于借河南灾情炒作和散步谣言的37个账号,微博已经给予禁言直至关闭账号的处罚。同时,微博也表示针对河南暴雨的不实内容和谣言进行排查清理,并对不实信息进行标记,提醒网友注意辨别。

“能理解大家的在灾难面前的焦虑,但自己经历过造谣之后,还是希望普通网友能够在大事面前能够等等权威的发声。”姜雯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杜小民、姜雯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河南暴雨背后的普通网民:“救命文档”与谣言赛跑

你永远猜不到下一秒的互联网可以做什么事情。

图片来源:Unsplash

记者|陆柯言

“新乡卫辉吕村情况紧急!救援人手不足!村民被困!水位急速上涨!”

“卫辉吕村已经沦陷!需要救援!”

“请求支援!辉县市共济医院被困三百多老人!!水灾情况严重,人手严重不足。”

……

在这个名为《【扩散!】新乡救援信息汇总》的在线文档,几乎每一次刷新,都会涌现新的求援信息。医院物资告急、村镇停水停电、人员被困位置、紧急避难场所......每段信息无非是几行小字加上一串联系人方式,但在灾难中,这几行小字能够救命。

河南暴雨中,许多这样的在线文档帮了大忙,最亮的一束聚光灯落在了河南籍大学生Manto创建的腾讯文档上。这个文档聚集了成百上千个编辑者,他们在这里汇集核实、对接救援信息,帮助了即将分娩的孕妇,身陷险境的三口之家、84岁的老人,让无数受灾群众看到了黑暗中的曙光。

你永远猜不到下一秒的互联网可以做什么事情。一个本是用于办公协同的企业工具,成为了特殊时期的民间抗洪资源对接平台。

千年一遇的河南暴雨,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互联网救援行动。人们在各个能用到的App发布和转载求援信息,无数身在天南海北的网友,通过一个小小的转发按键来贡献自己的救援力量。

但互联网的微妙之处也在于此。灾难当前,社交平台上的真假信息一涌而入,有人因此得救,也有人被谣言绊倒。

不愿具名的接力文档

郑州停雨了,但苏苏变得更忙了。

苏苏是一名线上志愿者,主要负责在网络上搜集来自新乡和鹤壁的求援信息,并实时汇总到在线文档中,从而为救援队伍提供目标。新乡暴雨不停,她感受到这里的受灾情况不输郑州。她联系的许多受灾群众都在村镇,救援行动比郑州更加艰难。

苏苏是在21号那天关注到河南汛情的。看完微博上陌生人救助一家三口的视频后,她加入了一个正在招募的志愿者群。她并不知道群员们的名字和职业,家乡在哪里,也不清楚组织者是谁。“大家来到这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救人。”苏苏说。

这是一个分工有序的志愿者组织,志愿者被划分成信息搜集、需求响应组、行动支援等不同岗位。大家在微博上寻找被困信息、核实后汇报到群内,一旦被困者得到救援,就把这条信息划掉,或者写上「已得救」,为其它需要帮助的人腾出空间。

一些志愿者用爬虫来筛选微博求助信息,但更多人靠手动刷新。#河南暴雨互助#这个微博话题下,苏苏一天可能要刷新几百遍。

参与编辑腾讯「救命文档」的志愿者达浪告诉界面新闻,参与河南灾情救援信息对接的线上志愿组织很多,就她所在的几个群里,志愿者总人数加起来就超过上千人,大家在不同平台都建立了文档。这些不愿说出自己来历的志愿者们,支撑起了一个个24小时不停歇运作的信息中转站。

达浪记得,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一个名为《接力编辑,关注新型冠状病毒的可靠信息与谣言》的在线文档成为当时的爆款。文档中新冠科普、辟谣、捐赠信息、文献翻译、全国实时疫情等内容,获得超过100万次观看。达浪觉得能参与编写这样的文档“挺酷”,于是加入了此次线上救援。

救助信息混乱分散的时候,在线文档不失为一个合适的信息传播平台。腾讯「救命文档」创建者Manto告诉界面新闻,救援求助信息庞大,考虑到主要在线上完成统计,涉及到多人协作,用excel文档不太方便,所以选择了可以公开、协同工作的在线文档。

新乡市民杜小民是一个幸运的求助者。他所在的小区停水停电且缺少食物,他在#河南暴雨互助#下发布求助五分钟后,就收到了至少三名志愿者的询问。两个小时后,救援队伍出现在了他的小区。

在线文档并不万能。Manto说,救助过程中,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独居老人受困,其中一位处在失踪状态。弱势群体缺乏保障,仍有许多人没有得到及时救助,也没能了解到老人的后续情况,至今还是很难受。

在人们感到不安的灾难当下,这种无形的协作的确能够鼓舞人心。“有时候志愿者会简短地写一个‘加油’、‘河南一定行’”,然后又删掉,继续更新救援信息。看到那几个字的几秒钟里,觉得很受鼓舞。”达浪说。

真假

许多志愿者告诉界面新闻,他们最早得知河南汛情就是通过微博,尤其是微博热搜榜,还有「河南」、「暴雨」等关键词的实时广场,随后才是微信朋友圈。

发布和搜集救援信息时,志愿者们也第一时间想到微博,因为这是中国最大的公共社交平台,他们可以在这里快速获得灾情信息。

但在灾难发生时,社交媒体也是谣言传播场。当人人都认为“多数人相信的应该不会错”时,真相的距离就越来越远。

这次灾情中有一次误传让达浪印象深刻。“说郑州或者新乡某个地方需要大量志愿者现场支援,有人看到就去了,最后最终对接不上组织,导致大量人员滞留,很危险,而且我们本来也不建议没有经验的人去灾区。”达浪说。

“其实大家转发这个信息也是好意,但在没搞清楚事态之前,还是不要轻易乱传比较好。”达浪说,这就是线上志愿者存在的意义,志愿者负责核实,能够让救助信息得到更加准确的对接。

姜雯对此也颇有感触。20号那天,她弟弟是郑州地铁5号线被困乘客之一。跟弟弟联系上以后,她一直在微博上求助。晚上八点左右,她看到有微博蓝V说郑州地铁被困乘客已经全部救出。但她很清楚地知道,弟弟在当时还没有获救,甚至有生命危险。

“我去澄清说,我弟弟还没有救出来,但是大家都说我造谣。别人说,蓝V都说救出来了,你怎么还造谣呢?”姜雯有些委屈:“我家人在里面,那种心情肯定是很难受的,我怕大家以为都救出来了,就不关注被困乘客了,又怕我弟弟是被落下的那一个。”

最终在晚上10点多,姜雯的弟弟获救了。但关于河南灾情的谣言和辟谣信息仍在公共舆论场中交锋博弈。

在这件事上,平台是个关键角色。对于借河南灾情炒作和散步谣言的37个账号,微博已经给予禁言直至关闭账号的处罚。同时,微博也表示针对河南暴雨的不实内容和谣言进行排查清理,并对不实信息进行标记,提醒网友注意辨别。

“能理解大家的在灾难面前的焦虑,但自己经历过造谣之后,还是希望普通网友能够在大事面前能够等等权威的发声。”姜雯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杜小民、姜雯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