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跃升全球第二,小米做对了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跃升全球第二,小米做对了什么?

超越苹果,小米“回归”了吗?

文|BT财经 伊然 

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以17%的份额超过苹果的14%,攀升至全球第二位,其已经完成从挑战者到市场主导者的业务升级。

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三星手机的市场份额为19%,继续位列全球第一,令人惊喜的是小米攀升至全球第二位。

有分析指出,小米已经完成从挑战者到市场主导者的业务升级,但是也有声音质疑小米是“趁乱获利”。

超越苹果,小米“回归”了吗?

小米成为全球第二

特朗普的“明枪”,拜登的“暗箭”,国内的科技企业这几年遭遇的困难和挑战着实太多了。

然而在如此艰难的外部环境中,小米闯出来了。

当地时间7月15日,调研机构CanalysResearch发布了最新的智能手机市场报告。

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三星手机的市场份额为19%,继续位列全球第一,令人惊喜的是小米以17%的份额超过苹果的14%,攀升至全球第二位。OPPO和vivo的份额同为10%,分列第四、第五。

从增长率来看,本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了12%,小米高达83%的增长率傲视群雄。与之相比,三星增长15%,而苹果仅增长了1%。

分地区看,2021 年二季度小米在拉美地区出货量增长超过300%,非洲为 150%,西欧 50%。

Canalys的报告中指出,小米已经完成从挑战者到市场主导者的业务升级,并继续提升整合运营商市场和公开市场的渠道势能。

对海外市场而言,运营商是重要的销售渠道。5月,小米总裁王翔表示小米手机已跟全球超过150个运营商渠道建立合作,一季度运营商渠道出货同比增长超310%。

Canalys研究经理 Ben Stanton甚至提出:“在全球(芯片)短缺的情况下,所有供应商都在努力确保零部件供应,但小米已经把目光投向了下一个目标:取代三星,成为全球最大的供应商。”

此前,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也在媒体面前放话:“小米争取未来2至3年超越三星成为全球出货量冠军品牌。”

如此出色的成绩单,雷军显得十分兴奋,不仅更新了多条微博,还专门发布了内部信。

雷军在公开信中盛赞了小米的全体员工,表示全球第二名的来之不易,“2014年第三季度,我们首次进入全球前三,接着我们遭遇了巨大困难……2016年我们开始了‘全面补课’……小米第一次成为全球第二,这是个梦幻般的成就,也是小米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此外,雷军还表示小米在十多个国家市场份额第一,境外市场的营收贡献占比已达50%。

当然,成绩再出色,非议从来也不会少,也有声音指责小米是“趁乱获利”。

2019年5月,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

伴随谷歌宣布停止向华为手机提供安卓系统和谷歌GMS后,华为在全球市场的销量暴跌。根据Canalys数据,华为2019第二季度海外市场销量为2140万台。今年第一季度,华为仅占全球智能手机销量4%。

在华为陷入美方陷阱的时候,许多分析人士就在猜测谁会吃下华为的市场份额,当时多数人看好三星在高端智能机领域的优势,但是小米这两年加码高端手机的策略显然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以华为此前引以为傲的欧洲市场为例,2019年第二季度,小米在欧洲市场的销量为430万台,市占率9.6%;2021年第一季度,小米在欧洲地区的市占率冲到22.7%,排名第二。

有消息表示,小米在欧洲可穿戴设备也达到了市场第三,仅次于三星、苹果。

小米是“投机者”吗?

平心而论,小米“米粉”和华为“海军”之间的争吵着实没有必要。

在美方的压制下,中资企业都需要为自己寻找出路,更应该有齐心协力,突破难关的志气。在激烈的智能手机竞争中,相比让三星和苹果坐收渔翁之利,小米奋起直追对国内同行的未来总不会是坏事。

全球第二名的成绩绝对不是“捡漏”,而是小米做出了巨大的调整。雷军在内部信中也写道:“经过五年的艰苦卓绝的补课,我们产品能力已实现了巨大的提升,并在高端市场打开局面并站稳了脚跟。”

2019年,小米陆续招来了多位同行业高管,包括金立手机原总裁卢伟冰、联想原手机业务负责人常程、小辣椒手机创始人王晓雁。

2020年8月,小米将“手机+AIoT”战略变为“手机XAIoT”,这可不是加号边乘号那么简单,而是明确手机是小米最核心的业务,AIoT业务将围绕手机核心业务构建智能生活,做小米价值的放大器。

手机“关系到事业成败”,是 “商业模式持续成立的基石”。小米还提出“三大铁律”: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5G换机潮中,各家品牌的高端机代表着公司最前沿科技能力的认知深入人心。

以前的小米常常被误解为“会营销,研发弱”,雷军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对一刻板印象的不满。小米不断尝试扭转大众认知,加码高端机就是小米必走之路。

2019年,小米开启了“双品牌”战略,Redmi品牌主攻性价比,小米品牌冲击高端市场。

据报道,2020年小米的研发投入近百亿,今年预计超过130亿元。今年初,小米接连发布了3款高端机:小米11Pro,小米11ULtra和MIXFOLD,进一步丰富高端机矩阵,这些机型为小米销量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美国的压力面前,小米也另辟蹊径,抓住了对方的漏洞。

2021年1月,小米也被美方列入“制裁清单”。 随后,小米集团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起诉美国国防部和美国财政部,并向法院提交了一系列资料从程序正义、是否涉军、造成伤害三个角度对国防部反对意见进行辩驳。

小米提出:“如果投资5G和AI领域就要被列为涉军企业,那许多在中国做生意投资5G和AI的美国公司也应该被列为中国的涉军企业。

5月26日,小米官宣:胜诉!

根据小米通告,相关法院下达了最终的判决解除了美方对小米的“黑名单”,正式撤销了美国投资者购买或持有本公司证券的全部限制。

这场历时四个月的闹剧,小米用美方制定的规则合法维护了自身的权益,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在外的一场巨大胜利,给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中资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甚至连美国媒体也对小米的胜诉表示了认可的态度。

同日,小米发布了2021一季度财报,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69.1%,达到4940万台,手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69.8%。一季度小米手机在中国内地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价在300欧元及以上的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超过了400万台。

公司收入7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7%;净利润61亿元,同比增长163.8%,均达到历史新高。

雷军在微博写道:“这是一个幸福的日子。”

小米的下一个野心

手机出货量全球第二并不能满足雷军的野心。今年3月,雷军宣布了小米的下一步:造车。

在各家企业争相涉足的造车领域,小米算是姗姗来迟的那一个,但它和造车的渊源已久。

从2015年起,小米申请了汽车定速巡航、能源补充、导航、辅助行驶和行车安全等汽车方向的发明专利;陆续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新能源汽车公司蔚来、小鹏,车载服务系统厂商博泰。

2019年,小米与奔腾T77合作推出过米粉定制款车型,通过小爱同学打通小米AIoT生态,在车内实现操控小米智能家居产品。

同年,市场还流出小米接盘低谷期蔚来的传言。交易最终没有实现,看着蔚来近两年的市值飞涨,小米或许也有后悔。

在一季度报中,小米提出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将是未来十年广阔征程的起点,小米汽车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小米作为生态链整合能力最强的公司之一,有着拿到造车行业入场券的绝对优势,但是汽车的研发难度更高,确定方向更不容易。

  • 4月,雷军拜访博世上海总部、宁德时代、长安汽车、广汽总部。

  • 6月,雷军到访保定的长城汽车研发中心;比亚迪王传福表示正和小米在汽车领域洽谈合作。

  • 7月,雷军造访上汽嘉定总部……

造车是费时费力的项目,雷军为何如此着急?想想比亚迪王传福“智能汽车是长了腿的手机”的言论或许可以理解。

小米的战略就是以手机为入口布局人工智能+物联网,而智能汽车是当下物联网生态中的金字塔尖,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大型终端,。当智能手机行业增长饱和,小米在智能机领域的位置稳定下来后,必须得寻求消费电子领域下一阶段的大风口。

雷军在《福布斯》采访中也坦诚表示:“智能加电动使汽车行业从原来的机械行业越来越接近消费电子……假如有一天我们真的成了全世界消费电子的第一,可能因为我们不做新能源车就变成了传统的公司,就落伍了。”

担忧中也体现着他对小米成为消费电子领域第一的信心,就是要用行业领头羊的标准来规划前景。

雷军用破釜沉舟的决心喊出:“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压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在智能手机的经验足以帮助小米跨过很多障碍,但是造车上能走多远,所有人的心里或许都没谱,只能静待成果再判断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小米

7.1k
  • 小米辟谣发布会彩排现场定价图
  • 小米SU7发布在即,新能源车催化因素密集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跃升全球第二,小米做对了什么?

超越苹果,小米“回归”了吗?

文|BT财经 伊然 

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以17%的份额超过苹果的14%,攀升至全球第二位,其已经完成从挑战者到市场主导者的业务升级。

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三星手机的市场份额为19%,继续位列全球第一,令人惊喜的是小米攀升至全球第二位。

有分析指出,小米已经完成从挑战者到市场主导者的业务升级,但是也有声音质疑小米是“趁乱获利”。

超越苹果,小米“回归”了吗?

小米成为全球第二

特朗普的“明枪”,拜登的“暗箭”,国内的科技企业这几年遭遇的困难和挑战着实太多了。

然而在如此艰难的外部环境中,小米闯出来了。

当地时间7月15日,调研机构CanalysResearch发布了最新的智能手机市场报告。

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三星手机的市场份额为19%,继续位列全球第一,令人惊喜的是小米以17%的份额超过苹果的14%,攀升至全球第二位。OPPO和vivo的份额同为10%,分列第四、第五。

从增长率来看,本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了12%,小米高达83%的增长率傲视群雄。与之相比,三星增长15%,而苹果仅增长了1%。

分地区看,2021 年二季度小米在拉美地区出货量增长超过300%,非洲为 150%,西欧 50%。

Canalys的报告中指出,小米已经完成从挑战者到市场主导者的业务升级,并继续提升整合运营商市场和公开市场的渠道势能。

对海外市场而言,运营商是重要的销售渠道。5月,小米总裁王翔表示小米手机已跟全球超过150个运营商渠道建立合作,一季度运营商渠道出货同比增长超310%。

Canalys研究经理 Ben Stanton甚至提出:“在全球(芯片)短缺的情况下,所有供应商都在努力确保零部件供应,但小米已经把目光投向了下一个目标:取代三星,成为全球最大的供应商。”

此前,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也在媒体面前放话:“小米争取未来2至3年超越三星成为全球出货量冠军品牌。”

如此出色的成绩单,雷军显得十分兴奋,不仅更新了多条微博,还专门发布了内部信。

雷军在公开信中盛赞了小米的全体员工,表示全球第二名的来之不易,“2014年第三季度,我们首次进入全球前三,接着我们遭遇了巨大困难……2016年我们开始了‘全面补课’……小米第一次成为全球第二,这是个梦幻般的成就,也是小米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此外,雷军还表示小米在十多个国家市场份额第一,境外市场的营收贡献占比已达50%。

当然,成绩再出色,非议从来也不会少,也有声音指责小米是“趁乱获利”。

2019年5月,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

伴随谷歌宣布停止向华为手机提供安卓系统和谷歌GMS后,华为在全球市场的销量暴跌。根据Canalys数据,华为2019第二季度海外市场销量为2140万台。今年第一季度,华为仅占全球智能手机销量4%。

在华为陷入美方陷阱的时候,许多分析人士就在猜测谁会吃下华为的市场份额,当时多数人看好三星在高端智能机领域的优势,但是小米这两年加码高端手机的策略显然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以华为此前引以为傲的欧洲市场为例,2019年第二季度,小米在欧洲市场的销量为430万台,市占率9.6%;2021年第一季度,小米在欧洲地区的市占率冲到22.7%,排名第二。

有消息表示,小米在欧洲可穿戴设备也达到了市场第三,仅次于三星、苹果。

小米是“投机者”吗?

平心而论,小米“米粉”和华为“海军”之间的争吵着实没有必要。

在美方的压制下,中资企业都需要为自己寻找出路,更应该有齐心协力,突破难关的志气。在激烈的智能手机竞争中,相比让三星和苹果坐收渔翁之利,小米奋起直追对国内同行的未来总不会是坏事。

全球第二名的成绩绝对不是“捡漏”,而是小米做出了巨大的调整。雷军在内部信中也写道:“经过五年的艰苦卓绝的补课,我们产品能力已实现了巨大的提升,并在高端市场打开局面并站稳了脚跟。”

2019年,小米陆续招来了多位同行业高管,包括金立手机原总裁卢伟冰、联想原手机业务负责人常程、小辣椒手机创始人王晓雁。

2020年8月,小米将“手机+AIoT”战略变为“手机XAIoT”,这可不是加号边乘号那么简单,而是明确手机是小米最核心的业务,AIoT业务将围绕手机核心业务构建智能生活,做小米价值的放大器。

手机“关系到事业成败”,是 “商业模式持续成立的基石”。小米还提出“三大铁律”: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5G换机潮中,各家品牌的高端机代表着公司最前沿科技能力的认知深入人心。

以前的小米常常被误解为“会营销,研发弱”,雷军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对一刻板印象的不满。小米不断尝试扭转大众认知,加码高端机就是小米必走之路。

2019年,小米开启了“双品牌”战略,Redmi品牌主攻性价比,小米品牌冲击高端市场。

据报道,2020年小米的研发投入近百亿,今年预计超过130亿元。今年初,小米接连发布了3款高端机:小米11Pro,小米11ULtra和MIXFOLD,进一步丰富高端机矩阵,这些机型为小米销量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美国的压力面前,小米也另辟蹊径,抓住了对方的漏洞。

2021年1月,小米也被美方列入“制裁清单”。 随后,小米集团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起诉美国国防部和美国财政部,并向法院提交了一系列资料从程序正义、是否涉军、造成伤害三个角度对国防部反对意见进行辩驳。

小米提出:“如果投资5G和AI领域就要被列为涉军企业,那许多在中国做生意投资5G和AI的美国公司也应该被列为中国的涉军企业。

5月26日,小米官宣:胜诉!

根据小米通告,相关法院下达了最终的判决解除了美方对小米的“黑名单”,正式撤销了美国投资者购买或持有本公司证券的全部限制。

这场历时四个月的闹剧,小米用美方制定的规则合法维护了自身的权益,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在外的一场巨大胜利,给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中资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甚至连美国媒体也对小米的胜诉表示了认可的态度。

同日,小米发布了2021一季度财报,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69.1%,达到4940万台,手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69.8%。一季度小米手机在中国内地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价在300欧元及以上的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超过了400万台。

公司收入7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7%;净利润61亿元,同比增长163.8%,均达到历史新高。

雷军在微博写道:“这是一个幸福的日子。”

小米的下一个野心

手机出货量全球第二并不能满足雷军的野心。今年3月,雷军宣布了小米的下一步:造车。

在各家企业争相涉足的造车领域,小米算是姗姗来迟的那一个,但它和造车的渊源已久。

从2015年起,小米申请了汽车定速巡航、能源补充、导航、辅助行驶和行车安全等汽车方向的发明专利;陆续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新能源汽车公司蔚来、小鹏,车载服务系统厂商博泰。

2019年,小米与奔腾T77合作推出过米粉定制款车型,通过小爱同学打通小米AIoT生态,在车内实现操控小米智能家居产品。

同年,市场还流出小米接盘低谷期蔚来的传言。交易最终没有实现,看着蔚来近两年的市值飞涨,小米或许也有后悔。

在一季度报中,小米提出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将是未来十年广阔征程的起点,小米汽车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小米作为生态链整合能力最强的公司之一,有着拿到造车行业入场券的绝对优势,但是汽车的研发难度更高,确定方向更不容易。

  • 4月,雷军拜访博世上海总部、宁德时代、长安汽车、广汽总部。

  • 6月,雷军到访保定的长城汽车研发中心;比亚迪王传福表示正和小米在汽车领域洽谈合作。

  • 7月,雷军造访上汽嘉定总部……

造车是费时费力的项目,雷军为何如此着急?想想比亚迪王传福“智能汽车是长了腿的手机”的言论或许可以理解。

小米的战略就是以手机为入口布局人工智能+物联网,而智能汽车是当下物联网生态中的金字塔尖,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大型终端,。当智能手机行业增长饱和,小米在智能机领域的位置稳定下来后,必须得寻求消费电子领域下一阶段的大风口。

雷军在《福布斯》采访中也坦诚表示:“智能加电动使汽车行业从原来的机械行业越来越接近消费电子……假如有一天我们真的成了全世界消费电子的第一,可能因为我们不做新能源车就变成了传统的公司,就落伍了。”

担忧中也体现着他对小米成为消费电子领域第一的信心,就是要用行业领头羊的标准来规划前景。

雷军用破釜沉舟的决心喊出:“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压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在智能手机的经验足以帮助小米跨过很多障碍,但是造车上能走多远,所有人的心里或许都没谱,只能静待成果再判断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