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致敬“伸手的力量”| 京广隧道口连救三人后,他与对方约定做一辈子朋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致敬“伸手的力量”| 京广隧道口连救三人后,他与对方约定做一辈子朋友

当天,徐帅和王先生的手机都损毁了。那一夜,两人不停地重复自己的手机号码,让对方能够牢记。

救人者徐帅。摄影:唐俊

记者 | 唐俊

编辑 | 刘海川

编者按:

单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单小时降雨量超过日历史极值……河南,这个中原大省正在经历超强暴雨考验。

我们密切关注中原地区的灾情进展,痛心于人的磨难。我们与河南同悲伤,共患难。

在汹涌洪水中,本能的善意,让他们对陌生的落水者施以援手。他们是中年的父亲,是务工者,是喊着号子的拔河者……他们逆流而行,是无名的英雄。

人性的光芒,水不能覆之。界面新闻在洪灾现场寻找着这些英雄之事,让更多的人看见伸手的力量。

2021年7月20日,历史性暴雨让郑州变为“水城”,京广北路隧道短时间内被淹没,车内人员纷纷弃车逃生。在隧道南向出口处,一些未能及时走出隧道的人员被困水中,在水面漂浮挣扎。

听到有人呼救,徐帅拿出后备箱里的游泳圈,跳入水中往返三次,与隧道外的杨龙伟配合成功救上3人——包括京广北路隧道南口最后一位获救者。这一幕被站在高架桥上的市民拍摄下来。

7月23日傍晚,界面新闻记者找到两位救人者和一位被救者,听他们讲述了当时的经过。

7月20日下午,徐帅在京广北路隧道旁的辅道上行车。这个壮硕的年轻人还差一个月就满28岁,离开老家周口后,他在郑州已从事多年建筑装修工作。

他回忆,当时地面还没有积水时,隧道内外都已经堵车了。随着水位升高,他停下车,在附近的铁路局门口避雨。

雨一直下。他看到隧道口的水不断升高,一些汽车甚至飘了起来,然后就听到有人喊救命。他仔细一看,有人在水里挣扎,有人站在车顶,更多的人在高架桥上围观,喊叫声不绝于耳。

徐帅是游泳爱好者,熟悉水性,经常在郑州周边的深水库游泳。他转身回到车边取出常备的黑色游泳圈后,翻过栏杆跳入水中。

“当时水里有很多人,我看到有个女士一直在扑腾,感觉快不行了,先去救了她。”徐帅将她拖出水面时,她已经意识模糊。“再晚去半分钟,她肯定就淹死了。”

他将这位女士带到隧道旁的栏杆边——即使是隧道外,水位也已齐腰深。徐帅把她交给了外侧的杨龙伟。

47岁的保安杨龙伟是现场另一位救人者。他来郑已18年,目前在郑州市二七区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工作,育有一儿一女。在隧道口,这位中年人和徐帅在不断升高的洪水外接力救人。

“她估计呛了很多水,我把她肚子搭在栏杆上,头朝下,给她倒倒水。”她总算恢复了意识,杨龙伟便背着她朝路边走去。

也有人劝他放弃:“万一死在他身上了怎么办?”他也没想那么多。“死在身上了又怎么样?总比死在水里强。”杨龙伟说。被救者最终转危为安。

救人者杨龙伟。受访者供图

此时,徐帅正在救第二个人,这也是救援过程最费力的一个。可能是由于不熟悉水性并且紧张,第二位被救的男子一直紧紧抓着徐帅的胳膊。“抓得很疼,我游起来很费力,要不是有个游泳圈我就被他拉下水了。”他现在仍然后怕。这第二名被救者也被徐帅带回路边。

被困者王先生此刻正站在一辆车的车顶。相比落水者,他尚有立足之地,“可以让他们先获救。”他没有呼救。直到水面上已经没有人了,王先生才大喊一句,“有没有人救救我,我不会水。”

徐帅转身再向王先生游去。游到王先生身旁时,徐帅说:“碰见我你就活了。”让这最后一位被救者永生难忘。

徐帅将他带到栏杆边,交给了杨龙伟,又回头看了看,确认水面上没有人了,才回到路面。

“一个把我从水里救出来,一个把我扶到路边,他们俩都是我的命中贵人。”王先生对界面新闻说。

三次下水救人让徐帅的手机进水报废,也让他多处负伤。水下浑浊,情形紧急,他也不知道那些伤是怎么来的。

这不是他第一次水中救人。两三年前,徐帅在郑州的北龙湖还救过一个人。“但是在洪水里救人和湖里救人完全不一样,洪水的水流比较急,水下情况比较复杂, 体力消耗也更大,完全是拿命在救命。”

他必须小心翼翼,尽量与被救者保持距离,不让他们抓住自己,通过挽住他们胳膊或腰部,将他们带到栏杆边。

成功救上三人后,水位依旧持续上涨,即使站在路边的台阶上,也已经到了徐帅的胸口,他们和其他众多避雨的人一直站在郑州铁路局门口。现场有人一度晕厥,众人进入铁路局二楼避难。

一晚上,大家都无法入睡,既担心水位继续上涨,又担心各自家里的亲人。

凌晨0点半时,杨龙伟在窗户边探头想看看水位如何,结果看到一位老人还站在水中,水已经淹到脖子处。杨龙伟立刻下楼,又将老人救出带到楼上。“既然看到了,肯定是要救的”。杨龙伟说。

当天,徐帅和王先生的手机都损毁了。那一夜,两人不停地重复自己的手机号码,让对方能够牢记。

7月23日晚,三个人再次见面,在京广南路附近的一家烧烤店吃了顿晚餐。他们约定日后定要经常走动,“做一辈子的朋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致敬“伸手的力量”| 京广隧道口连救三人后,他与对方约定做一辈子朋友

当天,徐帅和王先生的手机都损毁了。那一夜,两人不停地重复自己的手机号码,让对方能够牢记。

救人者徐帅。摄影:唐俊

记者 | 唐俊

编辑 | 刘海川

编者按:

单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单小时降雨量超过日历史极值……河南,这个中原大省正在经历超强暴雨考验。

我们密切关注中原地区的灾情进展,痛心于人的磨难。我们与河南同悲伤,共患难。

在汹涌洪水中,本能的善意,让他们对陌生的落水者施以援手。他们是中年的父亲,是务工者,是喊着号子的拔河者……他们逆流而行,是无名的英雄。

人性的光芒,水不能覆之。界面新闻在洪灾现场寻找着这些英雄之事,让更多的人看见伸手的力量。

2021年7月20日,历史性暴雨让郑州变为“水城”,京广北路隧道短时间内被淹没,车内人员纷纷弃车逃生。在隧道南向出口处,一些未能及时走出隧道的人员被困水中,在水面漂浮挣扎。

听到有人呼救,徐帅拿出后备箱里的游泳圈,跳入水中往返三次,与隧道外的杨龙伟配合成功救上3人——包括京广北路隧道南口最后一位获救者。这一幕被站在高架桥上的市民拍摄下来。

7月23日傍晚,界面新闻记者找到两位救人者和一位被救者,听他们讲述了当时的经过。

7月20日下午,徐帅在京广北路隧道旁的辅道上行车。这个壮硕的年轻人还差一个月就满28岁,离开老家周口后,他在郑州已从事多年建筑装修工作。

他回忆,当时地面还没有积水时,隧道内外都已经堵车了。随着水位升高,他停下车,在附近的铁路局门口避雨。

雨一直下。他看到隧道口的水不断升高,一些汽车甚至飘了起来,然后就听到有人喊救命。他仔细一看,有人在水里挣扎,有人站在车顶,更多的人在高架桥上围观,喊叫声不绝于耳。

徐帅是游泳爱好者,熟悉水性,经常在郑州周边的深水库游泳。他转身回到车边取出常备的黑色游泳圈后,翻过栏杆跳入水中。

“当时水里有很多人,我看到有个女士一直在扑腾,感觉快不行了,先去救了她。”徐帅将她拖出水面时,她已经意识模糊。“再晚去半分钟,她肯定就淹死了。”

他将这位女士带到隧道旁的栏杆边——即使是隧道外,水位也已齐腰深。徐帅把她交给了外侧的杨龙伟。

47岁的保安杨龙伟是现场另一位救人者。他来郑已18年,目前在郑州市二七区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工作,育有一儿一女。在隧道口,这位中年人和徐帅在不断升高的洪水外接力救人。

“她估计呛了很多水,我把她肚子搭在栏杆上,头朝下,给她倒倒水。”她总算恢复了意识,杨龙伟便背着她朝路边走去。

也有人劝他放弃:“万一死在他身上了怎么办?”他也没想那么多。“死在身上了又怎么样?总比死在水里强。”杨龙伟说。被救者最终转危为安。

救人者杨龙伟。受访者供图

此时,徐帅正在救第二个人,这也是救援过程最费力的一个。可能是由于不熟悉水性并且紧张,第二位被救的男子一直紧紧抓着徐帅的胳膊。“抓得很疼,我游起来很费力,要不是有个游泳圈我就被他拉下水了。”他现在仍然后怕。这第二名被救者也被徐帅带回路边。

被困者王先生此刻正站在一辆车的车顶。相比落水者,他尚有立足之地,“可以让他们先获救。”他没有呼救。直到水面上已经没有人了,王先生才大喊一句,“有没有人救救我,我不会水。”

徐帅转身再向王先生游去。游到王先生身旁时,徐帅说:“碰见我你就活了。”让这最后一位被救者永生难忘。

徐帅将他带到栏杆边,交给了杨龙伟,又回头看了看,确认水面上没有人了,才回到路面。

“一个把我从水里救出来,一个把我扶到路边,他们俩都是我的命中贵人。”王先生对界面新闻说。

三次下水救人让徐帅的手机进水报废,也让他多处负伤。水下浑浊,情形紧急,他也不知道那些伤是怎么来的。

这不是他第一次水中救人。两三年前,徐帅在郑州的北龙湖还救过一个人。“但是在洪水里救人和湖里救人完全不一样,洪水的水流比较急,水下情况比较复杂, 体力消耗也更大,完全是拿命在救命。”

他必须小心翼翼,尽量与被救者保持距离,不让他们抓住自己,通过挽住他们胳膊或腰部,将他们带到栏杆边。

成功救上三人后,水位依旧持续上涨,即使站在路边的台阶上,也已经到了徐帅的胸口,他们和其他众多避雨的人一直站在郑州铁路局门口。现场有人一度晕厥,众人进入铁路局二楼避难。

一晚上,大家都无法入睡,既担心水位继续上涨,又担心各自家里的亲人。

凌晨0点半时,杨龙伟在窗户边探头想看看水位如何,结果看到一位老人还站在水中,水已经淹到脖子处。杨龙伟立刻下楼,又将老人救出带到楼上。“既然看到了,肯定是要救的”。杨龙伟说。

当天,徐帅和王先生的手机都损毁了。那一夜,两人不停地重复自己的手机号码,让对方能够牢记。

7月23日晚,三个人再次见面,在京广南路附近的一家烧烤店吃了顿晚餐。他们约定日后定要经常走动,“做一辈子的朋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