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都江堰产业功能区:去行政化改革助力提升市场化专业化运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都江堰产业功能区:去行政化改革助力提升市场化专业化运营

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升腾元创智能制造产业园及研究院项目、威马克户外旅游装备制造项目、恒一健康食品生产项目工地上紧张有序,功能区这些办企业、修厂房、做技改的政务服务需求已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企业一站式服务中心

功能区服务软实力升级  一站式服务中心涵盖259项服务

7月27日,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管委会实施流程再造,通过“一次告知、一表填报、合并申请、信息共享”完成全流程综合行政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实现企业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据介绍,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建立企业全流程管家制服务机制,配备金牌服务生,为重点企业提供“工商、立项、报规报建、技改审批”等全流程“一对一”精准服务,把专业服务打造成为功能区独特竞争优势的专业品牌。目前企业服务实现办事不出功能区,同时推进功能区服务事项24小时自助办理,试行“承诺制”和“容缺办理”,让行政审批服务方便快捷。

管委会设立12名“项目服务管家”,通过“一对一”“双报到”,提供“企业吹哨、功能区报到”+“功能区吹哨、部门报到”服务,全时段、全生命周期协调解决企业需求。

以“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为标准的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和都江堰市人民政府蒲阳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约330平方米,设置5个综合服务窗口,全面承接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

创新“区街合一”模式  深化产城融合发展

这一切功能的实现还要从“区街合一”开始说起。

在体制机制改革前,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与蒲阳街道属不同行政主体,在规划建设、产业布局、生产生活配套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效统筹,面临着土地资源匮乏、产业空间不足、产城分离突出、管理运行不畅等问题。

都江堰市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聚焦扁平化、专业化、效能化目标,统筹乡镇(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和产业功能区体制机制创新“两篇文章”,从破解职住平衡、产城相融体制难点入手,探索推进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与蒲阳街道融合发展,创新实施“区街合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以涵养产业生态为核心的空间布局、职能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空间资源统筹配置、管理服务一体运行、人城境业和谐统一。

“区街合一”整合了功能区和街道各项资源,实行功能区与街道管理机构合署办公,构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管理体制。实施精简高效管理,将管理层级从七级精减到五级,以服务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需求为目标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将10个内设部室明确为6个主抓产业发展、3个主抓社会事务、1个主抓综合保障,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专业高效”的管理组织架构。以构建统筹辖区产业发展和保障社会事务职能为导向,出台功能区职责任务清单,厘清区街与职能部门权责边界,确保专业人做专业事。

推进去行政化改革   实现职能职责的清晰界定

都江堰市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去行政化改革让功能区活力倍增,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整合区街人力资源,建立统一分工负责制,实行员额管理,通过竞聘上岗、双向选择、合同管理,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实现干部管理由“任命制”向“聘任制”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推行专业性领导岗位社会化聘任,畅通功能区干部人才交流渠道,促进功能区真正打破身份依赖、薪酬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

在“区街合一”改革中,坚持功能区、特色镇、新型社区一体规划建设,拓展原11.8平方公里的功能区空间范围至蒲阳街道114.66平方公里全域,实现功能区与蒲阳街道地理空间和产业空间范围合一,为片区开发、职住平衡、产城一体创造条件。区街作为一个整体,既承担区域内经济发展、企业服务、安全生产、环保等工作,又承担党建、社会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社会稳定等职能。建立统一目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形成与工作实绩挂钩的薪酬制度和事权财权统一的运行机制。

按需放权赋能,聚合产城一体发展要素。整合要素机构职能,在都江堰市经科信局整合设立园区服务科,提升对功能区统筹调度服务能力。制定赋权清单,赋予功能区在规划实施、建设审批、企业服务、民生保障等259项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自主开展服务审批。

推动产业功能区市场化专业化运营 功能区轻装上阵、专注发展

都江堰市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管理运营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小管委会、大专业公司”理念,构建形成管委会承担管理、运营公司负责建设运营的职能体系,加快编制“功能区管委会+专业运营公司”职责任务清单。结合镇(街道)职能“三张清单”,进一步细化功能区与部门、所属镇(街道)之间职责任务,促进功能区轻装上阵、专注发展。

1+2+5”综合产业服务体系

目前,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以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服务端,高品质科创空间为载体,着眼产业服务“需求端”精准发力,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层次,引导建立旅游装备、绿色食品两大产业联盟,布局专业化平台,形成以产业服务为核心,两大产业联盟为牵引,五大专业平台联合驱动的“1+2+5”综合产业服务体系,专业服务成为功能区独特竞争优势的专业品牌。

发挥国有平台公司引领作用,精准建立“管委会+专业公司”市场化开发运营新模式,一体推进“投建运维”综合开发,加快城市运营中心、滨河生态绿廊景观项目建设,打造城市环境优美、功能复合完备的综合服务体。

统筹推进功能区片区开发、资产运营、产业招商和企业孵化,促进产业功能区从“供土地”向“供平台”“聚要素”转变。探索功能区与平台公司一体化运行,赋予功能区平台公司更多规划设计、综合开发、产业招商、专业服务、资本运作等建设运营职能,推动平台公司由项目建设商向综合运营商、产业投资商和专业服务商转变。

截至2021年6月30日,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今年到位成都市外资金8.36亿元,入库税收6.4亿元。工业投资25.44亿元,农业投资1.43亿元,服务业投资1.8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6.5%。为进一步提升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水平,都江堰将在体制机制上赋予区街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权,构建“管委会+街道+专业公司”一体化运行机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都江堰产业功能区:去行政化改革助力提升市场化专业化运营

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升腾元创智能制造产业园及研究院项目、威马克户外旅游装备制造项目、恒一健康食品生产项目工地上紧张有序,功能区这些办企业、修厂房、做技改的政务服务需求已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企业一站式服务中心

功能区服务软实力升级  一站式服务中心涵盖259项服务

7月27日,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管委会实施流程再造,通过“一次告知、一表填报、合并申请、信息共享”完成全流程综合行政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实现企业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据介绍,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建立企业全流程管家制服务机制,配备金牌服务生,为重点企业提供“工商、立项、报规报建、技改审批”等全流程“一对一”精准服务,把专业服务打造成为功能区独特竞争优势的专业品牌。目前企业服务实现办事不出功能区,同时推进功能区服务事项24小时自助办理,试行“承诺制”和“容缺办理”,让行政审批服务方便快捷。

管委会设立12名“项目服务管家”,通过“一对一”“双报到”,提供“企业吹哨、功能区报到”+“功能区吹哨、部门报到”服务,全时段、全生命周期协调解决企业需求。

以“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为标准的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和都江堰市人民政府蒲阳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约330平方米,设置5个综合服务窗口,全面承接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

创新“区街合一”模式  深化产城融合发展

这一切功能的实现还要从“区街合一”开始说起。

在体制机制改革前,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与蒲阳街道属不同行政主体,在规划建设、产业布局、生产生活配套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效统筹,面临着土地资源匮乏、产业空间不足、产城分离突出、管理运行不畅等问题。

都江堰市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聚焦扁平化、专业化、效能化目标,统筹乡镇(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和产业功能区体制机制创新“两篇文章”,从破解职住平衡、产城相融体制难点入手,探索推进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与蒲阳街道融合发展,创新实施“区街合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以涵养产业生态为核心的空间布局、职能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空间资源统筹配置、管理服务一体运行、人城境业和谐统一。

“区街合一”整合了功能区和街道各项资源,实行功能区与街道管理机构合署办公,构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管理体制。实施精简高效管理,将管理层级从七级精减到五级,以服务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需求为目标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将10个内设部室明确为6个主抓产业发展、3个主抓社会事务、1个主抓综合保障,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专业高效”的管理组织架构。以构建统筹辖区产业发展和保障社会事务职能为导向,出台功能区职责任务清单,厘清区街与职能部门权责边界,确保专业人做专业事。

推进去行政化改革   实现职能职责的清晰界定

都江堰市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去行政化改革让功能区活力倍增,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整合区街人力资源,建立统一分工负责制,实行员额管理,通过竞聘上岗、双向选择、合同管理,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实现干部管理由“任命制”向“聘任制”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推行专业性领导岗位社会化聘任,畅通功能区干部人才交流渠道,促进功能区真正打破身份依赖、薪酬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

在“区街合一”改革中,坚持功能区、特色镇、新型社区一体规划建设,拓展原11.8平方公里的功能区空间范围至蒲阳街道114.66平方公里全域,实现功能区与蒲阳街道地理空间和产业空间范围合一,为片区开发、职住平衡、产城一体创造条件。区街作为一个整体,既承担区域内经济发展、企业服务、安全生产、环保等工作,又承担党建、社会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社会稳定等职能。建立统一目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形成与工作实绩挂钩的薪酬制度和事权财权统一的运行机制。

按需放权赋能,聚合产城一体发展要素。整合要素机构职能,在都江堰市经科信局整合设立园区服务科,提升对功能区统筹调度服务能力。制定赋权清单,赋予功能区在规划实施、建设审批、企业服务、民生保障等259项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自主开展服务审批。

推动产业功能区市场化专业化运营 功能区轻装上阵、专注发展

都江堰市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管理运营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小管委会、大专业公司”理念,构建形成管委会承担管理、运营公司负责建设运营的职能体系,加快编制“功能区管委会+专业运营公司”职责任务清单。结合镇(街道)职能“三张清单”,进一步细化功能区与部门、所属镇(街道)之间职责任务,促进功能区轻装上阵、专注发展。

1+2+5”综合产业服务体系

目前,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以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服务端,高品质科创空间为载体,着眼产业服务“需求端”精准发力,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层次,引导建立旅游装备、绿色食品两大产业联盟,布局专业化平台,形成以产业服务为核心,两大产业联盟为牵引,五大专业平台联合驱动的“1+2+5”综合产业服务体系,专业服务成为功能区独特竞争优势的专业品牌。

发挥国有平台公司引领作用,精准建立“管委会+专业公司”市场化开发运营新模式,一体推进“投建运维”综合开发,加快城市运营中心、滨河生态绿廊景观项目建设,打造城市环境优美、功能复合完备的综合服务体。

统筹推进功能区片区开发、资产运营、产业招商和企业孵化,促进产业功能区从“供土地”向“供平台”“聚要素”转变。探索功能区与平台公司一体化运行,赋予功能区平台公司更多规划设计、综合开发、产业招商、专业服务、资本运作等建设运营职能,推动平台公司由项目建设商向综合运营商、产业投资商和专业服务商转变。

截至2021年6月30日,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今年到位成都市外资金8.36亿元,入库税收6.4亿元。工业投资25.44亿元,农业投资1.43亿元,服务业投资1.8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6.5%。为进一步提升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水平,都江堰将在体制机制上赋予区街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权,构建“管委会+街道+专业公司”一体化运行机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