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平均日亏5000万,药王百济神州资本故事还能怎么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平均日亏5000万,药王百济神州资本故事还能怎么讲?

尽管阶段性成果显著,但是百济神州想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性药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投资人说 杉杉

编辑|栗子

百济神州是国内最舍得“砸钱”的创新药公司,没有之一。

自2010年成立以来,其研发创新成果也是可圈可点。

然而,作为一家还未盈利的创新药企业,如何保证持续稳定的资本投入支持研发。

形成药品上市、销售回报、继续投入的良性循环,是萦绕在百济神州心头的一块大病。

今年初,百济神州提交板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

6月28日,据上交所官网披露,其上市申请已通过上市委审议。

如果科创板IPO成功,百济神州又将创造一个新的纪录:

第一家实现在美股、港股、A股三地上市的医药企业。

进入发展的第二个十年,百济神州将扮演怎样的角色?面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百济神州将如何占据市场?“三地上市”后,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又会如何演绎?

01 创业整整十年,商业化终于起步

2010年,在中国医药界,一位牛逼的科学家和一位牛逼的商人,开启了百济神州一段“神奇”的创业故事。

王晓东,生物医药圈泰斗级人物,在细胞凋亡领域几乎无人匹敌,32岁就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

曾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改革开放后获美国科学院院士的中国第一人。

欧雷强,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斯坦福商学院,曾在麦肯锡担任商业顾问,并先后在美国多家生物制药企业担任高管。

曾创立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公司保诺科技,后被Pharmaceutical Product Development Inc.收购。

“百创新药,济世惠民”。

因为同一个梦想,两个站在生物医药圈顶端的人,走到了一起。

百济神州主要从事靶向和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研究。

之所以选择在肿瘤领域大量布局,主要出于两大原因:

一是肿瘤内部高度复杂,存在足够多的靶点;

二是市场需求迫切,远远没有被充分满足。

同众多创业公司一样,百济神州在发展早期也曾有过一段艰难的时光,最穷的时候公司连房租都交不上。

2013年,百济神州将两个产品卖给了德国默克集团,得以勉强糊口。

熬过严寒的冬天,就是明媚的春天。

自2014年起,百济神州在众多资本支持下,迅速成长。

2019年,百济迎来了发展的转折点,长期的投入终看到了回报的希望:

这一年11月,第一个国产BTK抑制剂——百悦泽(泽布替尼胶囊,zanubrutinib)在美国获批上市,实现本土新药出海“零的突破”;

2020年6月,百悦泽在中国获批上市。

2019年12月,国内首个用于治疗尿路上皮癌的抗PD-1单抗药物——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tislelizumab)在中国获批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款产品均在2020年底的国家医保目录准入谈判中被成功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

2020年财报显示,百泽安首年上市销量达1.63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55亿元;

百悦泽在全球销售额达417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69亿元。

2021年4月30日,凭借在临床上的突出表现,百汇泽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附条件批准上市。

作为百济神州第三款在国内获批上市的自主研发抗癌新药。

百汇泽是目前已知唯一非药物泵底物的PARP抑制剂,也是国内首款获批用于治疗铂敏感及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PARP抑制剂。

“我觉得很多东西都需要第一个人去尝试,现在百济神州还在做first in class,我相信我们也会走在整个业界前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百济神州公司总裁吴晓滨说。

毋庸置疑,在过去的十年,百济神州依靠创新布局已经成功跻身中国生物制药行业龙头行列。

那么,在下一个十年,百济神州的目标又会是什么呢?

“首先,大力推进我们的研发管线,不仅是做深,还要做广。目前在肿瘤领域,我相信百济神州的管线产品,不仅和世界上其他biotech公司相比,甚至是和big pharma相比都是相当丰满的。很多人看了我们的管线以后都不禁会‘哇’一声,这是我们下个阶段很重要的标志。”吴晓滨说。

02 孵化了一打“金鸡蛋”,赚钱行不行?

作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风向标”一般的存在,百济神州通过自主研发与战略合作的“双线布局”,建立了丰富的研发管线。

目前,百济神州旗下的商业化产品及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已达到47款,包括8款商业化阶段药物、4款已申报候选药物和35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

广泛覆盖全球前沿的药物靶点或作用机制。

从具体在研管线来看,百济神州布局了白血病、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卵巢癌、输卵管癌等多种血液瘤和实体瘤。

既覆盖了PD-1/PD-L1、BTK、PARP1、PARP2、TIGIT等多个热门靶点,也涵盖了BCL-2、OX40、HPK1等不算拥挤的赛道。

根据招股书,预计到2021年底,百济神州将有至多12款产品上市。

百济神州在国内有多个研发中心,而且分工明确。

比如,北京研发中心侧重小分子化学药物的研究;

上海研发中心聚焦在抗体药研发,包括单抗、双抗、ADC药物等。

另外,百济神州还有负责数据管理、统计和分析的武汉大数据中心,关注转化医学研究的苏州研究院,以及位于广州生物岛的孵化中心。

随着研发管线的丰富和产品商业化的推开,百济神州日益重视化学药物的自主生产能力。

苏州是百济神州的小分子化学药物生产基地。

6月9日,百济神州的苏州创新药物产业化项目奠基,总建筑面积超过8.2万平方米,是公司在苏州已有产业化基地建筑面积的6.5倍。

苏州生产基地的扩张显示,百济神州正在为更多的产能规划留出空间。

欧雷强在苏州基地奠基仪式上表示:“专注建设自主生产能力,能够为我们创造速度和成本优势,以高度灵活性更加有效地实现管线产品的商业化。”

这是一段非常值得玩味的话。

因为在百济神州光鲜亮丽的表面下,是无止境的持续扩大的亏损黑洞。

虽然百济神州目前已有两款“重磅”产品——百泽安和百悦泽,进入商业化阶段,但是从营收来看,其赚钱速度远远跟不上公司“烧钱”的速度。

另一个不太利好的现实是,这两款产品都面临着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

百泽安首当其冲。

市场前景广阔的PD-1/PD-L1,是各大药企兵家必争之地。

在国外,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医药市场,已经批准了6种PD-1/PD-L1创新药上市;

而在国内,也已经有8家企业在PD-1/PD-L1领域大展拳脚,市场竞争已然白热化。

需要关注的是,经过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后,国内的PD-1几乎创下全球最低售价,百泽安也在其中。

再来看看百悦泽。

事实上在其获批之前,强生和Pharmacyclics合作研发的全球首个BTK抑制剂伊布替尼(Ibrutinib)已经分别于2013年和2017年在美中两大市场上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至少有20家企业有BTK抑制剂在研。

另外,百济神州第三款进入商业化阶段的产品——百汇泽,想要突围也并不容易。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上市的PARP抑制剂有阿斯利康的奥拉帕利、克洛维斯肿瘤(ClovisOncology)的鲁卡帕利、GSK的尼拉帕利以及辉瑞的他拉唑帕利。

03 药界最强“烧钱”王,高瓴倾情陪跑

对于创新药企业而言,巨额的研发投入自主创新的基本保障。 

2018年至2020年,百济神州的研发费用约为46亿元、66亿元、85亿元。这个数字就算是“行业一哥”恒瑞医药也自愧不如。

做一个简单的对比,2018年至2020年,恒瑞医药的研发费用约为30亿元、39亿元以及50亿元。

百济神州的如此大手笔的研发投入,也一度引起了做空机构的质疑。

2019年9月,香港投资咨询公司J Capital Research发布做空报告称,百济神州研发人员的开支畸高,“该公司要么存在极度浪费的行为,要么就是虚报开支。”

百济神州随后回应称,做空机构报告失实、毫无依据且具误导性。

“大家光看到百济神州特别烧钱,那是因为我们做了很多全球的三期临床试验,一个试验动辄要花掉十几亿元人民币,所以研发投资非常巨大的。”

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汪来在去年的一次行业峰会上解释道。

汪来称,“以前一个新药平均研发成本大约10亿美元,现在差不多要14亿美元。”

随着新药研发成本越来越高,百济神州的亏损幅度也在逐渐扩大。

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同比上年增加近七成。

2020年第四季度,百济神州亏损近5亿美元,相当于其平均该季度每天亏损近5000万元人民币!

神奇的是,百济神州不但屹立不倒,而且越来越“抢手”。

自成立以来,百济神州先后完成多次融资,总额超过300亿人民币。以价值投资安身立命的高瓴,更是一路陪跑。

从2014年的A轮开始,往后的每一轮高瓴都参与追加投资,即使是上市后的增发也不曾落下,妥妥的头号重仓股。

2016年3月,百济神州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发行市值7.2亿美元。

2018年8月,百济神州登陆港交所,发行价108港元/股,募集资金为70.8亿港元,成为国内首个美、港两地上市的生物科技股。

2019年11月,2019年11月,全球生物制药巨头美国安进以27亿美元现金收购了百济神州20.5%的股份。

2020年7月13日,百济神州宣布向主要股东发行145,838,979股新股,共融资20.8亿美元,创造了全球生物医药历史上最大的一笔股权融资。

其中,高瓴作为锚定投资人,对百济神州追加10亿美元投资。

今年1月12日,百济神州宣布与全球制药巨头诺华达成合作。

出售其自主研发的PD-1抗体药物替雷利珠单抗,首付金额高达6.5亿美元,总交易金额超22亿美元。

刷新了中国本土创新药单品授权合作最高首付和总交易金额的记录。

这也是继2019年泽布替尼在美国获得FDA批准上市后,百济神州创造的本土抗癌新药出海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机构源源不断地输血,百济神州的股权不断被稀释。

目前,百济神州股权较为分散,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04 三地上市,打响全球化攻坚战

“在有些项目上,我们真的希望能够做到不光是中国第一,而且能够做到全球范围内的第一。”这是进入第二个发展十年,百济神州一个很大的野心。

在百济神州总裁吴晓滨看来,疾病没有国界,医药也不应该有国界。

“很多疾病是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们把中国的事情做好了,将来一定会惠及全世界。”

百济神州不仅要走向发达国家,而且要走向发展中国家。

前者能够证明百济神州研发创新的能力,后者则是其创造巨大利益的着力点。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9年全球癌症患者数量达1850万人,而全球肿瘤免疫治疗市场达到了290亿美元,并预计2024年将扩大至957亿美元。

在中国市场,2019年肿瘤免疫治疗市场达74亿元,预计2024年将增长至979亿元,PD-1单抗市场规模达819亿元。

“我们要给中国人做最好的抗癌药,同时也要作为中国人给全世界做最好的抗癌药。”这也是创始人王晓东对于百济神州未来发展满满的期待。

在过去的十年间,百济神州一方面不断开拓新的产品和研发路线。

另一边则牵手Amgen、Mirati、Zymeworks、Ambrx、SpringWorks等多家全球性合作伙伴,向外部借力,共同为未来研发管线进行新的储备。

截至2021年3月,百济神州在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执行超过100项计划中或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

尽管阶段性成果显著,但是百济神州想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性药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根基要牢固,还必须思考如何实现持续研发创新这一问题。

能否在研发、商业化、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上齐头并进;能否在国际上站稳脚跟,这是摆在百济神州面前,下一个十年中,新的挑战。

与此同时,对其他国家监管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当地人才的招纳,也是影响百济神州国际化布局的关键。

据悉,百济神州已经在全球建立起了一支超过2000人的研发团队,占员工人数超过40%。

今年初,百济神州提交板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6月28日,据上交所官网披露,其上市申请已通过上市委审议。

如果科创板IPO成功,百济神州又将创造一个新的纪录:第一家实现在美股、港股、A股三地上市的医药企业。

本次IPO,百济神州拟募资200亿元,融资额将主要用于药物临床试验研发拟投入募资资金132.46亿元,补充流动资金60亿元。

其余分别用于研发中心建设、生产基地产业化项目以及营销网络建设。

自2018年8月,百济神州以108港元/股发行价登陆港股市场后,公司当前港股总市值已突破千亿港元,美股总市值也超300亿美元。

在这样的势头下,百济神州冲刺科创板能否再接再厉,值得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百济神州

3.6k
  • 百济神州:2023年净亏损8.82亿美元,亏损额同比减少约56%
  • 百济神州PD-1在美获批,能否成长为下一个“重磅炸弹”级新药?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平均日亏5000万,药王百济神州资本故事还能怎么讲?

尽管阶段性成果显著,但是百济神州想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性药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投资人说 杉杉

编辑|栗子

百济神州是国内最舍得“砸钱”的创新药公司,没有之一。

自2010年成立以来,其研发创新成果也是可圈可点。

然而,作为一家还未盈利的创新药企业,如何保证持续稳定的资本投入支持研发。

形成药品上市、销售回报、继续投入的良性循环,是萦绕在百济神州心头的一块大病。

今年初,百济神州提交板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

6月28日,据上交所官网披露,其上市申请已通过上市委审议。

如果科创板IPO成功,百济神州又将创造一个新的纪录:

第一家实现在美股、港股、A股三地上市的医药企业。

进入发展的第二个十年,百济神州将扮演怎样的角色?面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百济神州将如何占据市场?“三地上市”后,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又会如何演绎?

01 创业整整十年,商业化终于起步

2010年,在中国医药界,一位牛逼的科学家和一位牛逼的商人,开启了百济神州一段“神奇”的创业故事。

王晓东,生物医药圈泰斗级人物,在细胞凋亡领域几乎无人匹敌,32岁就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

曾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改革开放后获美国科学院院士的中国第一人。

欧雷强,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斯坦福商学院,曾在麦肯锡担任商业顾问,并先后在美国多家生物制药企业担任高管。

曾创立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公司保诺科技,后被Pharmaceutical Product Development Inc.收购。

“百创新药,济世惠民”。

因为同一个梦想,两个站在生物医药圈顶端的人,走到了一起。

百济神州主要从事靶向和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研究。

之所以选择在肿瘤领域大量布局,主要出于两大原因:

一是肿瘤内部高度复杂,存在足够多的靶点;

二是市场需求迫切,远远没有被充分满足。

同众多创业公司一样,百济神州在发展早期也曾有过一段艰难的时光,最穷的时候公司连房租都交不上。

2013年,百济神州将两个产品卖给了德国默克集团,得以勉强糊口。

熬过严寒的冬天,就是明媚的春天。

自2014年起,百济神州在众多资本支持下,迅速成长。

2019年,百济迎来了发展的转折点,长期的投入终看到了回报的希望:

这一年11月,第一个国产BTK抑制剂——百悦泽(泽布替尼胶囊,zanubrutinib)在美国获批上市,实现本土新药出海“零的突破”;

2020年6月,百悦泽在中国获批上市。

2019年12月,国内首个用于治疗尿路上皮癌的抗PD-1单抗药物——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tislelizumab)在中国获批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款产品均在2020年底的国家医保目录准入谈判中被成功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

2020年财报显示,百泽安首年上市销量达1.63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55亿元;

百悦泽在全球销售额达417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69亿元。

2021年4月30日,凭借在临床上的突出表现,百汇泽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附条件批准上市。

作为百济神州第三款在国内获批上市的自主研发抗癌新药。

百汇泽是目前已知唯一非药物泵底物的PARP抑制剂,也是国内首款获批用于治疗铂敏感及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PARP抑制剂。

“我觉得很多东西都需要第一个人去尝试,现在百济神州还在做first in class,我相信我们也会走在整个业界前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百济神州公司总裁吴晓滨说。

毋庸置疑,在过去的十年,百济神州依靠创新布局已经成功跻身中国生物制药行业龙头行列。

那么,在下一个十年,百济神州的目标又会是什么呢?

“首先,大力推进我们的研发管线,不仅是做深,还要做广。目前在肿瘤领域,我相信百济神州的管线产品,不仅和世界上其他biotech公司相比,甚至是和big pharma相比都是相当丰满的。很多人看了我们的管线以后都不禁会‘哇’一声,这是我们下个阶段很重要的标志。”吴晓滨说。

02 孵化了一打“金鸡蛋”,赚钱行不行?

作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风向标”一般的存在,百济神州通过自主研发与战略合作的“双线布局”,建立了丰富的研发管线。

目前,百济神州旗下的商业化产品及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已达到47款,包括8款商业化阶段药物、4款已申报候选药物和35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

广泛覆盖全球前沿的药物靶点或作用机制。

从具体在研管线来看,百济神州布局了白血病、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卵巢癌、输卵管癌等多种血液瘤和实体瘤。

既覆盖了PD-1/PD-L1、BTK、PARP1、PARP2、TIGIT等多个热门靶点,也涵盖了BCL-2、OX40、HPK1等不算拥挤的赛道。

根据招股书,预计到2021年底,百济神州将有至多12款产品上市。

百济神州在国内有多个研发中心,而且分工明确。

比如,北京研发中心侧重小分子化学药物的研究;

上海研发中心聚焦在抗体药研发,包括单抗、双抗、ADC药物等。

另外,百济神州还有负责数据管理、统计和分析的武汉大数据中心,关注转化医学研究的苏州研究院,以及位于广州生物岛的孵化中心。

随着研发管线的丰富和产品商业化的推开,百济神州日益重视化学药物的自主生产能力。

苏州是百济神州的小分子化学药物生产基地。

6月9日,百济神州的苏州创新药物产业化项目奠基,总建筑面积超过8.2万平方米,是公司在苏州已有产业化基地建筑面积的6.5倍。

苏州生产基地的扩张显示,百济神州正在为更多的产能规划留出空间。

欧雷强在苏州基地奠基仪式上表示:“专注建设自主生产能力,能够为我们创造速度和成本优势,以高度灵活性更加有效地实现管线产品的商业化。”

这是一段非常值得玩味的话。

因为在百济神州光鲜亮丽的表面下,是无止境的持续扩大的亏损黑洞。

虽然百济神州目前已有两款“重磅”产品——百泽安和百悦泽,进入商业化阶段,但是从营收来看,其赚钱速度远远跟不上公司“烧钱”的速度。

另一个不太利好的现实是,这两款产品都面临着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

百泽安首当其冲。

市场前景广阔的PD-1/PD-L1,是各大药企兵家必争之地。

在国外,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医药市场,已经批准了6种PD-1/PD-L1创新药上市;

而在国内,也已经有8家企业在PD-1/PD-L1领域大展拳脚,市场竞争已然白热化。

需要关注的是,经过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后,国内的PD-1几乎创下全球最低售价,百泽安也在其中。

再来看看百悦泽。

事实上在其获批之前,强生和Pharmacyclics合作研发的全球首个BTK抑制剂伊布替尼(Ibrutinib)已经分别于2013年和2017年在美中两大市场上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至少有20家企业有BTK抑制剂在研。

另外,百济神州第三款进入商业化阶段的产品——百汇泽,想要突围也并不容易。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上市的PARP抑制剂有阿斯利康的奥拉帕利、克洛维斯肿瘤(ClovisOncology)的鲁卡帕利、GSK的尼拉帕利以及辉瑞的他拉唑帕利。

03 药界最强“烧钱”王,高瓴倾情陪跑

对于创新药企业而言,巨额的研发投入自主创新的基本保障。 

2018年至2020年,百济神州的研发费用约为46亿元、66亿元、85亿元。这个数字就算是“行业一哥”恒瑞医药也自愧不如。

做一个简单的对比,2018年至2020年,恒瑞医药的研发费用约为30亿元、39亿元以及50亿元。

百济神州的如此大手笔的研发投入,也一度引起了做空机构的质疑。

2019年9月,香港投资咨询公司J Capital Research发布做空报告称,百济神州研发人员的开支畸高,“该公司要么存在极度浪费的行为,要么就是虚报开支。”

百济神州随后回应称,做空机构报告失实、毫无依据且具误导性。

“大家光看到百济神州特别烧钱,那是因为我们做了很多全球的三期临床试验,一个试验动辄要花掉十几亿元人民币,所以研发投资非常巨大的。”

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汪来在去年的一次行业峰会上解释道。

汪来称,“以前一个新药平均研发成本大约10亿美元,现在差不多要14亿美元。”

随着新药研发成本越来越高,百济神州的亏损幅度也在逐渐扩大。

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同比上年增加近七成。

2020年第四季度,百济神州亏损近5亿美元,相当于其平均该季度每天亏损近5000万元人民币!

神奇的是,百济神州不但屹立不倒,而且越来越“抢手”。

自成立以来,百济神州先后完成多次融资,总额超过300亿人民币。以价值投资安身立命的高瓴,更是一路陪跑。

从2014年的A轮开始,往后的每一轮高瓴都参与追加投资,即使是上市后的增发也不曾落下,妥妥的头号重仓股。

2016年3月,百济神州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发行市值7.2亿美元。

2018年8月,百济神州登陆港交所,发行价108港元/股,募集资金为70.8亿港元,成为国内首个美、港两地上市的生物科技股。

2019年11月,2019年11月,全球生物制药巨头美国安进以27亿美元现金收购了百济神州20.5%的股份。

2020年7月13日,百济神州宣布向主要股东发行145,838,979股新股,共融资20.8亿美元,创造了全球生物医药历史上最大的一笔股权融资。

其中,高瓴作为锚定投资人,对百济神州追加10亿美元投资。

今年1月12日,百济神州宣布与全球制药巨头诺华达成合作。

出售其自主研发的PD-1抗体药物替雷利珠单抗,首付金额高达6.5亿美元,总交易金额超22亿美元。

刷新了中国本土创新药单品授权合作最高首付和总交易金额的记录。

这也是继2019年泽布替尼在美国获得FDA批准上市后,百济神州创造的本土抗癌新药出海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机构源源不断地输血,百济神州的股权不断被稀释。

目前,百济神州股权较为分散,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04 三地上市,打响全球化攻坚战

“在有些项目上,我们真的希望能够做到不光是中国第一,而且能够做到全球范围内的第一。”这是进入第二个发展十年,百济神州一个很大的野心。

在百济神州总裁吴晓滨看来,疾病没有国界,医药也不应该有国界。

“很多疾病是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们把中国的事情做好了,将来一定会惠及全世界。”

百济神州不仅要走向发达国家,而且要走向发展中国家。

前者能够证明百济神州研发创新的能力,后者则是其创造巨大利益的着力点。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9年全球癌症患者数量达1850万人,而全球肿瘤免疫治疗市场达到了290亿美元,并预计2024年将扩大至957亿美元。

在中国市场,2019年肿瘤免疫治疗市场达74亿元,预计2024年将增长至979亿元,PD-1单抗市场规模达819亿元。

“我们要给中国人做最好的抗癌药,同时也要作为中国人给全世界做最好的抗癌药。”这也是创始人王晓东对于百济神州未来发展满满的期待。

在过去的十年间,百济神州一方面不断开拓新的产品和研发路线。

另一边则牵手Amgen、Mirati、Zymeworks、Ambrx、SpringWorks等多家全球性合作伙伴,向外部借力,共同为未来研发管线进行新的储备。

截至2021年3月,百济神州在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执行超过100项计划中或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

尽管阶段性成果显著,但是百济神州想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性药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根基要牢固,还必须思考如何实现持续研发创新这一问题。

能否在研发、商业化、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上齐头并进;能否在国际上站稳脚跟,这是摆在百济神州面前,下一个十年中,新的挑战。

与此同时,对其他国家监管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当地人才的招纳,也是影响百济神州国际化布局的关键。

据悉,百济神州已经在全球建立起了一支超过2000人的研发团队,占员工人数超过40%。

今年初,百济神州提交板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6月28日,据上交所官网披露,其上市申请已通过上市委审议。

如果科创板IPO成功,百济神州又将创造一个新的纪录:第一家实现在美股、港股、A股三地上市的医药企业。

本次IPO,百济神州拟募资200亿元,融资额将主要用于药物临床试验研发拟投入募资资金132.46亿元,补充流动资金60亿元。

其余分别用于研发中心建设、生产基地产业化项目以及营销网络建设。

自2018年8月,百济神州以108港元/股发行价登陆港股市场后,公司当前港股总市值已突破千亿港元,美股总市值也超300亿美元。

在这样的势头下,百济神州冲刺科创板能否再接再厉,值得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