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工业企业利润高增背后的四大隐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工业企业利润高增背后的四大隐忧

原材料与产品的价差进一步扩张,继续挤压利润空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是工业企业效益指标出现边际收敛。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当月增速下滑幅度较大,6月同比增长20%,增速较上月下降了16.4个百分点。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当月增速计算的两年平均增速下降了4.6个百分点至15.7%;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当月值计算的两年平均增速下降了6.4个百分点至14.7%。目前,利润总额增速已经从历史高位降至中高位。

在数据比较完整的38个分行业中,前6个月利润总额两年平均增速负增长的行业数升至10个,较前5个月增加了4个,占比从16%升至26%。

6月份,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较上月微幅回升0.06元至83.54元,主要是受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影响在上升,二者分别上升了0.07元、0.33元,采矿业则下降了0.14元。

二是原材料与产品的价差进一步扩张,继续挤压利润空间。

大宗商品涨价对不同类型工业品价格影响程度差异较大,因为存在传导链条、上下游议价能力、终端消费需求恢复等不同,对部分工业企业而言,采购价格长时期、大幅度高于销售价格,由此压缩了利润空间。

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与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PPIRM)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PPI当月同比增长幅度较上月收缩了0.2个百分点至8.8%,PPIRM当月同比增速扩大了0.6个百分点至13.1%。

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调查(季度)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该调查显示,产品销售价格感受指数与原材料购进价格感受指数之间的差距,是除2020年一季度以外,2012年下半年以来最高。

大宗商品品价格总指数在5月下半月到6月上旬之间短暂回落后,6月中下旬以来再次上扬。

三是在细分行业中,利润增长较好的主要是原材料行业,其与消费品行业差距拉大。

从三大行业门类的利润率来看,采矿业一枝独秀。前6个月,采矿业营业收入利润率16.5%,比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高9.7个百分点,比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高10.3个百分点。

采矿业和其他两大门类利润增速此长彼消。3月份以来,采矿业利润总额两年平均增速持续走高,制造业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利润总额两年平均增速则在持续走低。

从细分行业来看,前6个月,两年平均增速仍然为负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消费品制造业,比如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它们的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0.6%、-9.7%、-5.3%、-1.8%、-0.4%、-0.7%。

两年平均增速较高的行业则主要集中在原材料领域。前6个月,两年平均增速在20%以上的行业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它们的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89.1%、68.3%、62.2%、41.2%、37.0%、33.1%、26.0%、21.3%。

行业占比也出现了类似分化,在制造业利润总额中,原材料相关行业占比上升、消费品类相关行业占比下降。与去年同期乃至疫情前相比,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制造业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均有明显上升;其他如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家具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等等,在制造业利润总额占比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四是私营企业盈利能力远低于其他类型企业,并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目前,工业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主要有四种,分别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工业企业、股份制工业企业、私营工业企业,2021年5月,他们的单位数比重依次为3%、6%、49%、42%,平均用工人数比重为11%、14%、46%、29%,前6个月的利润总额比重分别为20%、17%、44%、18%。

从不同类型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来看,私营工业企业最低,前6个月,只有5.3%,且较前5个月下降了0.2个百分点,虽然高于2019年,但仍然显著低于2018年及以前。其他三种类型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明显高于私营工业企业,且都高于疫情前,甚至创下历史新高。

具体来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前6个月为8.8%,较前5个月提高了0.2个百分点,再创2011年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新高;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保持了上月的历史新高8.37%;股份制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持平于上月的6.8%,也是历史最高水平。

私营企业亏损情况虽然较去年有明显恢复,但从亏损企业单位数占比来看,仍比疫情前差。前五个月,私营工业企业中的亏损企业单位数占比为20%,明显高于疫情前同期的水平。股份制工业企业情况类似,亏损企业单位数占比也高于疫情前;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的亏损企业单位数占比和疫情前相当;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亏损企业单位数占比虽然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但明显低于疫情前。

从成本看,虽然各类型企业成本均较疫情前有明显下降,但相对而言,私营工业企业成本最高,股份制与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大体相当,国有企业成本最低。具体来看,前6个月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各类型依次为86.2,83.6、83.2、80.3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工业企业利润高增背后的四大隐忧

原材料与产品的价差进一步扩张,继续挤压利润空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是工业企业效益指标出现边际收敛。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当月增速下滑幅度较大,6月同比增长20%,增速较上月下降了16.4个百分点。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当月增速计算的两年平均增速下降了4.6个百分点至15.7%;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当月值计算的两年平均增速下降了6.4个百分点至14.7%。目前,利润总额增速已经从历史高位降至中高位。

在数据比较完整的38个分行业中,前6个月利润总额两年平均增速负增长的行业数升至10个,较前5个月增加了4个,占比从16%升至26%。

6月份,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较上月微幅回升0.06元至83.54元,主要是受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影响在上升,二者分别上升了0.07元、0.33元,采矿业则下降了0.14元。

二是原材料与产品的价差进一步扩张,继续挤压利润空间。

大宗商品涨价对不同类型工业品价格影响程度差异较大,因为存在传导链条、上下游议价能力、终端消费需求恢复等不同,对部分工业企业而言,采购价格长时期、大幅度高于销售价格,由此压缩了利润空间。

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与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PPIRM)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PPI当月同比增长幅度较上月收缩了0.2个百分点至8.8%,PPIRM当月同比增速扩大了0.6个百分点至13.1%。

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调查(季度)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该调查显示,产品销售价格感受指数与原材料购进价格感受指数之间的差距,是除2020年一季度以外,2012年下半年以来最高。

大宗商品品价格总指数在5月下半月到6月上旬之间短暂回落后,6月中下旬以来再次上扬。

三是在细分行业中,利润增长较好的主要是原材料行业,其与消费品行业差距拉大。

从三大行业门类的利润率来看,采矿业一枝独秀。前6个月,采矿业营业收入利润率16.5%,比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高9.7个百分点,比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高10.3个百分点。

采矿业和其他两大门类利润增速此长彼消。3月份以来,采矿业利润总额两年平均增速持续走高,制造业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利润总额两年平均增速则在持续走低。

从细分行业来看,前6个月,两年平均增速仍然为负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消费品制造业,比如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它们的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0.6%、-9.7%、-5.3%、-1.8%、-0.4%、-0.7%。

两年平均增速较高的行业则主要集中在原材料领域。前6个月,两年平均增速在20%以上的行业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它们的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89.1%、68.3%、62.2%、41.2%、37.0%、33.1%、26.0%、21.3%。

行业占比也出现了类似分化,在制造业利润总额中,原材料相关行业占比上升、消费品类相关行业占比下降。与去年同期乃至疫情前相比,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制造业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均有明显上升;其他如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家具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等等,在制造业利润总额占比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四是私营企业盈利能力远低于其他类型企业,并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目前,工业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主要有四种,分别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工业企业、股份制工业企业、私营工业企业,2021年5月,他们的单位数比重依次为3%、6%、49%、42%,平均用工人数比重为11%、14%、46%、29%,前6个月的利润总额比重分别为20%、17%、44%、18%。

从不同类型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来看,私营工业企业最低,前6个月,只有5.3%,且较前5个月下降了0.2个百分点,虽然高于2019年,但仍然显著低于2018年及以前。其他三种类型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明显高于私营工业企业,且都高于疫情前,甚至创下历史新高。

具体来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前6个月为8.8%,较前5个月提高了0.2个百分点,再创2011年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新高;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保持了上月的历史新高8.37%;股份制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持平于上月的6.8%,也是历史最高水平。

私营企业亏损情况虽然较去年有明显恢复,但从亏损企业单位数占比来看,仍比疫情前差。前五个月,私营工业企业中的亏损企业单位数占比为20%,明显高于疫情前同期的水平。股份制工业企业情况类似,亏损企业单位数占比也高于疫情前;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的亏损企业单位数占比和疫情前相当;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亏损企业单位数占比虽然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但明显低于疫情前。

从成本看,虽然各类型企业成本均较疫情前有明显下降,但相对而言,私营工业企业成本最高,股份制与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大体相当,国有企业成本最低。具体来看,前6个月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各类型依次为86.2,83.6、83.2、80.3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