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抛售全部光伏电站,协鑫新能源要变身制氢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抛售全部光伏电站,协鑫新能源要变身制氢商

蓝氢目标为首期建成年产230万吨合成氨,逐步扩能至每年400万吨生产规模,可供应国内70万吨蓝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江帆

“今年年末至明年一季度前,协鑫新能源将完成自身光伏电站资产的全部出售。之后,制氢将成为这家上市公司的主要业务。”

7月29日,在“氢能产业发展论坛暨协鑫氢能战略发布会”期间,协鑫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朱共山对包括界面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作出上述表示。

当天,协鑫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协鑫新能源(00451.HK)对外发布氢能战略,由蓝氢和绿氢两部分构成:蓝氢目标为首期建成年产230万吨合成氨,逐步扩能至每年400万吨生产规模,可供应国内70万吨蓝氢;绿氢目标是到2025年建设100座综合能源站,达到40万吨年产能。

朱共山表示,协鑫新能源将打造为不依赖补贴、完全市场化的零碳科技先锋企业,成为绿氢与蓝氢综合运营服务商。从空间结构上讲,该公司将在国内东部、南部等负荷中心发展蓝氢,在中西部地区等新能源大基地发展绿氢,先蓝后绿,协同发展。

氢能是一种来源广泛、清洁无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

根据不同的制取方式和碳排放量,氢能被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灰氢一般由以焦炉煤气、氯碱尾气为代表的工业副产气制取;蓝氢一般由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生,并采取了碳捕捉技术;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工序产生。

协鑫新能源的蓝氢原料来源,主要是协鑫集团在埃塞俄比亚的天然气区块资产。

2013年,保利协鑫天然气集团与埃塞俄比亚政府签署五份油气产品分成协议,含八个勘探区块和两个开发区块。这些区块拥有的天然气储量资源面积约等同于1.5个江苏省的面积。这也是“一带一路”非洲沿线最大能源项目,中国目前在海外陆上面积最大、可开采储量最高的天然气资源项目。

据协鑫集团介绍,项目上游资源区块位于东非的欧加登盆地,天然气资源量5万亿立方米,石油资源量40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1907亿立方米, 首期年产量35亿立方米,可连续40年满足年产1000万吨氢气的原料需求。

朱共山称,这些天然气资源将通过管道输送至吉布提,在当地的协鑫基地完成制氨,后续制成蓝氢,再运送到中国后实现冶钢、炼化、发电等终端应用。

“目前,广东港航集团等跨境航运物流企业正与协鑫探讨合作方案。”朱共山认为,蓝氢产品运回国内,将极大地助推中国钢铁行业以氢代煤,发展绿色冶金、低碳冶炼。

但氢能进入钢铁、冶金行业也存在困难。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环保部节能环保处处长陈丽云在上述会上表示,在钢铁行业中,碳除了是燃料角色,也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还原剂。

“氢冶金相当于把氢作为还原剂,替换了碳。从此意义上讲,氢冶金的技术实现碳排放的革命性变革。”陈丽云称,但这仍存在制约性因素,包括氢的来源问题、电炉钢比例问题,以及传统的长流程能否会快速被取代等。

“如果氢能来源不足,技术再成熟也是不行的。”陈丽云指出,氢冶金还未达到工业化生产的程度,但在当前形势下肯定会加速发展。

在上述发布会现场,围绕蓝氢与绿氢的开发应用,共有11家企业进行了集中签约。

其中,保利协鑫石油天然气集团与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签署蓝氢战略合作协议;协鑫新能源与贵州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四川博能燃气股份有限公司等签署绿氢战略合作协议。

同时,协鑫新能源分别与中建投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和建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订立战略合作协议,合作设立规模约100亿元的氢能产业投资基金,以及规模不多于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1.68亿元)的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

协鑫集团是一家新能源科技与服务运营商。官网显示,其以新能源、清洁能源为主要业务,同时布局了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

该集团拥有完整覆盖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系统集成、光伏电站开发运营的光伏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曾是全球最大硅料、硅片制造商,以及光伏电站民营开发商。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风光储氢正以全新的组合方式,登上能源变革的舞台。协鑫集团并不是第一家跨界氢能的光伏企业。 

今年3月,隆基股份(601012.SH)成立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标志其正式进军氢能领域。隆基股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硅片、组件制造商。

6月,球光伏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成立合肥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今年3月,该公司已发布国内首款、最大功率SEP50 PEM制氢电解槽。

随着减碳行动的开展及各项政策加持,国内氢能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河南、山西、湖北、安徽等30多个省市对氢能产业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30年,中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5%;到2060年,中国氢气的年需求将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20%。

2020年中国氢气来源中,62%为煤制氢,19%为天然气制氢,1%为可再生能源制氢。

高成本是制约当前可再生能源制氢大规模推广的主要难题。业内普遍认为,氢能产业仍处于市场导入期,蓝氢基于生产成本低、技术成熟等优势,作为一种“过渡清洁能源”在现阶段的减碳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未来主流产氢方式将逐步从灰氢、蓝氢过渡到绿氢。

在政策扶持下,氢能产业正在逐步进入“规模化-降本-开拓市场”的量价循环。持续的技术进步,也将反哺解决各环节核心技术的成本制约,进一步提升商业化竞争力。

朱共山表示,到2025年,中国六成地区的光伏度电成本在0.13元/度左右,风电度电成本将控制在0.15元左右,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将很快降至每立方米1元。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新能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思明看来,降低氢能使用成本是关键所在。中国氢能产业急需模式创新,依托海外优质天然气资源,转化为氢气具有成本竞争力,国内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氢能产业率先发展,用氢也应避免长距离陆运。

他认为,未来国内氢能市场将以“工业副产氢+短距离运输”模式为主,海外将以“优质资源转化蓝氢+长距离化学品载体运输”模式为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抛售全部光伏电站,协鑫新能源要变身制氢商

蓝氢目标为首期建成年产230万吨合成氨,逐步扩能至每年400万吨生产规模,可供应国内70万吨蓝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江帆

“今年年末至明年一季度前,协鑫新能源将完成自身光伏电站资产的全部出售。之后,制氢将成为这家上市公司的主要业务。”

7月29日,在“氢能产业发展论坛暨协鑫氢能战略发布会”期间,协鑫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朱共山对包括界面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作出上述表示。

当天,协鑫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协鑫新能源(00451.HK)对外发布氢能战略,由蓝氢和绿氢两部分构成:蓝氢目标为首期建成年产230万吨合成氨,逐步扩能至每年400万吨生产规模,可供应国内70万吨蓝氢;绿氢目标是到2025年建设100座综合能源站,达到40万吨年产能。

朱共山表示,协鑫新能源将打造为不依赖补贴、完全市场化的零碳科技先锋企业,成为绿氢与蓝氢综合运营服务商。从空间结构上讲,该公司将在国内东部、南部等负荷中心发展蓝氢,在中西部地区等新能源大基地发展绿氢,先蓝后绿,协同发展。

氢能是一种来源广泛、清洁无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

根据不同的制取方式和碳排放量,氢能被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灰氢一般由以焦炉煤气、氯碱尾气为代表的工业副产气制取;蓝氢一般由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生,并采取了碳捕捉技术;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工序产生。

协鑫新能源的蓝氢原料来源,主要是协鑫集团在埃塞俄比亚的天然气区块资产。

2013年,保利协鑫天然气集团与埃塞俄比亚政府签署五份油气产品分成协议,含八个勘探区块和两个开发区块。这些区块拥有的天然气储量资源面积约等同于1.5个江苏省的面积。这也是“一带一路”非洲沿线最大能源项目,中国目前在海外陆上面积最大、可开采储量最高的天然气资源项目。

据协鑫集团介绍,项目上游资源区块位于东非的欧加登盆地,天然气资源量5万亿立方米,石油资源量40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1907亿立方米, 首期年产量35亿立方米,可连续40年满足年产1000万吨氢气的原料需求。

朱共山称,这些天然气资源将通过管道输送至吉布提,在当地的协鑫基地完成制氨,后续制成蓝氢,再运送到中国后实现冶钢、炼化、发电等终端应用。

“目前,广东港航集团等跨境航运物流企业正与协鑫探讨合作方案。”朱共山认为,蓝氢产品运回国内,将极大地助推中国钢铁行业以氢代煤,发展绿色冶金、低碳冶炼。

但氢能进入钢铁、冶金行业也存在困难。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环保部节能环保处处长陈丽云在上述会上表示,在钢铁行业中,碳除了是燃料角色,也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还原剂。

“氢冶金相当于把氢作为还原剂,替换了碳。从此意义上讲,氢冶金的技术实现碳排放的革命性变革。”陈丽云称,但这仍存在制约性因素,包括氢的来源问题、电炉钢比例问题,以及传统的长流程能否会快速被取代等。

“如果氢能来源不足,技术再成熟也是不行的。”陈丽云指出,氢冶金还未达到工业化生产的程度,但在当前形势下肯定会加速发展。

在上述发布会现场,围绕蓝氢与绿氢的开发应用,共有11家企业进行了集中签约。

其中,保利协鑫石油天然气集团与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签署蓝氢战略合作协议;协鑫新能源与贵州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四川博能燃气股份有限公司等签署绿氢战略合作协议。

同时,协鑫新能源分别与中建投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和建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订立战略合作协议,合作设立规模约100亿元的氢能产业投资基金,以及规模不多于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1.68亿元)的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

协鑫集团是一家新能源科技与服务运营商。官网显示,其以新能源、清洁能源为主要业务,同时布局了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

该集团拥有完整覆盖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系统集成、光伏电站开发运营的光伏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曾是全球最大硅料、硅片制造商,以及光伏电站民营开发商。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风光储氢正以全新的组合方式,登上能源变革的舞台。协鑫集团并不是第一家跨界氢能的光伏企业。 

今年3月,隆基股份(601012.SH)成立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标志其正式进军氢能领域。隆基股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硅片、组件制造商。

6月,球光伏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成立合肥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今年3月,该公司已发布国内首款、最大功率SEP50 PEM制氢电解槽。

随着减碳行动的开展及各项政策加持,国内氢能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河南、山西、湖北、安徽等30多个省市对氢能产业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30年,中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5%;到2060年,中国氢气的年需求将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20%。

2020年中国氢气来源中,62%为煤制氢,19%为天然气制氢,1%为可再生能源制氢。

高成本是制约当前可再生能源制氢大规模推广的主要难题。业内普遍认为,氢能产业仍处于市场导入期,蓝氢基于生产成本低、技术成熟等优势,作为一种“过渡清洁能源”在现阶段的减碳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未来主流产氢方式将逐步从灰氢、蓝氢过渡到绿氢。

在政策扶持下,氢能产业正在逐步进入“规模化-降本-开拓市场”的量价循环。持续的技术进步,也将反哺解决各环节核心技术的成本制约,进一步提升商业化竞争力。

朱共山表示,到2025年,中国六成地区的光伏度电成本在0.13元/度左右,风电度电成本将控制在0.15元左右,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将很快降至每立方米1元。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新能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思明看来,降低氢能使用成本是关键所在。中国氢能产业急需模式创新,依托海外优质天然气资源,转化为氢气具有成本竞争力,国内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氢能产业率先发展,用氢也应避免长距离陆运。

他认为,未来国内氢能市场将以“工业副产氢+短距离运输”模式为主,海外将以“优质资源转化蓝氢+长距离化学品载体运输”模式为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