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立足新市民、青年人,北京保障性住房再出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立足新市民、青年人,北京保障性住房再出发

北京的保障性住房,距离其初衷惠及年轻人,又近了一步。

顺着广渠路望去,一栋栋白墙灰面的建筑高低不一,前后错落排列,如同一把折扇缓缓打开。那是位于北京市东四环与东五环之间百子湾地区的“最美公租房”,燕保·百湾家园。

12栋住宅楼,最高27层,总房源4000套,户型建筑面积从40平方米到60平方米不等,价格70元/平方米/月。在一层与二层之间设有飘板向外延伸,各栋楼的飘板连接形成飘板层,上面被覆土绿化,即由著名建筑大师马岩松设计的“漂浮的城市花园”。

无论是从价格,还是建筑本身来看,百湾家园都有十足的理由吸引到年轻人。事实上,它的确也做到了。90后刘晨便是其中之一。

从2015年备案到2018年备齐手续并通过申请,去年5月,他终于住进来了。截至目前,在已入住的2000多名住户里,有着不少的年轻人。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也告诉界面新闻,在北京众多的公租房项目里,百湾家园是入住的年轻人最多的一个项目。

“只要最后能成功配租,申请时间长点也值得。”在北京,44平方米小套型,每月不到3000元,是刘晨愿意等待的首要原因。毕竟,市面上周边同等的房源,便宜的一居室每月租金至少6000元。

事实上,作为保障性住房类别之一的公共租赁住房,早在2012年,北京就提出要出台具体办法引导单身年轻人承租公租房。只是碍于供需矛盾、申请门槛过高等因素,最终惠及年轻群体的项目并不多。

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境地。为追寻更多就业机会,多数年轻人奔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最终陷入“买不起房又租不到好房”的困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立足年轻群体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应时而来。

只针对新市民、青年人,建筑面积以70平方米内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很快在人口净流入大的城市陆续被建立。

回首北京保障性住房这些年

在探索住房保障形式,并将年轻人纳入保障范围内,人口净流入城市兼首都的北京,其实早已走了很长一段路。

在2011年,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开始面世之前,就已经有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住房保障形式。2012年2月,北京首次提出,将出台具体办法引导单身年轻人承租公共租赁住房。2012年8月,北京公布设11种标准户型,最小套30平方米的公租房专为年轻人独居或青年夫妇居住设计。

对于公租房申请资格,官方文件显示,北京居民需满足家庭收入低于13万元,且人均居住面积符合政策规定标准。非京籍要在上述条件之上,连续缴纳北京社保3年,本人及家庭在京均无房。这意味着,不仅是本地年轻人,非京籍年轻人也能拥有公租房申请资格。

2016年,北京市建委再发布新政,将公租房申请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新就业无房职工。除此之外,细则上也做出调整,收入上不再做限制,仅在年龄、住房以及就业情况等方面进行审核,并实行现场登记、先到先得,提高配租效率。

在2018年,北京还通过园区人才配租、社会单位集体租赁和“新北京人”专项配租等各种渠道,为非京籍家庭配租公租房2100套,目前已累计配租1.5万套。

2019年,住建部对我国71个大中城市,重点是广州、南京、杭州等9个城市开展了深入调研,提出要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以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除了租房,为减轻年轻人的购房压力,2017年,北京学习淮安、杭州,正式开启共有产权房模式。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北京已供应共有产权住房项目77个,房源约7.9万套,部分项目已陆续入住。

销售均价低于同地段、同品质普通商品住房价格的共有产权房,已成为近年来众多在京年轻人的希望。

以位于石景山区古城南街的共有产权房项目金裕雅苑为例。该项目以小高层为主,为东西两个小区,小区内以围合式布局隔绝外部世界,在两年前吸引大批年轻人申购。今年5月完成交付后,85后非京籍陈林终于搬进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然而,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一直是政策施行过程中一个棘手的问题。真正需要保障房的人是否申请到了房?申请到了保障房的都是些什么人?保障住房的质量是否完全合格?

95后贾平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他于2019年开始申请丰台区公租房,两年中仅拥有一次摇号资格,最终还是未中签。“拥有优先权的人太多了,老人、退伍兵、低保等都是,我们普通年轻人当然竞争不过他们。”据贾平所知,近两年,丰台区只有一次是对所有合格的人参与摇号,其余是只针对拥有优先权的摇号。

近日,界面新闻记者走访北京多个区域公租房项目发现,大多数公租房项目的住户以北京本地中老年人为主。以朝阳区熙悦尚郡项目为例,地处东五环内,距离地铁6号线青年路站1公里左右,入住率保持在98%以上,但住户多为中老年人。

在另一公租房项目百湾家园,一名50岁左右女士向记者透露,她是将自己名下的房对外出租,方才获得公租房申请资格。一年前,她与丈夫搬进这个被称为“最美公租房”的小区, 40平方米左右的小套型每月只需不到3000元租金。

另外,无论是公租房还是共产房,仍然存在不少硬性瑕疵。经历一场大雨,便有可能现出“原形”。

多个项目内住户向界面新闻记者反映,小区一遇上大雨便会显露各种问题,道路积水、房屋漏水等。严重的如房山区共产房项目金林嘉园,7月底的一场大雨,便让小区内部的绿地出现塌陷、沙坑,北区7号楼前的地面甚至出现裂缝。

再出发:专属年轻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

为实现给新市民、青年人“筑巢”,近日,北京反复提及保障性租赁住房。

目前,北京仍然存在较大的住房保障需求。数据统计,全市尚有公租房轮候家庭11.8万户,每年新增备案家庭超2万户。除此之外,北京现租房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已达40%以上,尤其是大量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需求,亟须被重视。

一位住房政策研究员向界面新闻分析,现有住房保障制度的一大缺口是,人口净流入城市如北京,房价偏高,新市民、青年等人短时间内买不起房,按照收入水平又不符合公租房保障条件。

他也认为,封闭流转的共有产权房商品房属性不强,导致受年轻人青睐率较低。资料显示,北京共有产权房取得不动产证满5年,购房家庭才可按市场价转让所购房屋产权份额。

在他看来,近期强调的专为年轻人配备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一旦落到实处,将能更大程度上解决年轻人短期的住房需求。而此前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政策较难落地,正是与缺乏统一的、明确的政策支持相关。

在最近一次会议上,住建部住房保障司司长曹金彪表示,“每年有900多万大学生毕业,许多不符合就业地公租房的收入条件。因此,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出发点是在公租房之外,解决新市民和青年的住房困难。”

不过早在今年5月,住建部就已经分两批召开40个城市座谈会,提出推动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个城市计划年内筹集建设9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保障性租赁住房,除了明确建筑面积以70平方米内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还规定从2021年10月1日起,住房租赁企业中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个人出租住房取得的全部出租收入,按照5%征收率减至按1.5%计算缴纳增值税。

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最直观的影响便是能增加小户型、低租金房源供给,优化租赁住房供应结构,同时也有利于稳定市场租金,为新市民、年轻人提供一个健康的住房租赁市场。

其次,保障性租赁住房不设收入限制,只要无房,新市民、年轻人都可申请。为刚进入城市、刚刚迈进社会的青年人,提供较为体面的居住,方能助推这部分人顺利扎根城市。而本身,当下进入城市的年轻人、新市民,多为90后、00后,对“租得好”有强烈需求。

为了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各项扶持政策也正加速布局完善。

如金融扶持,2020年,住建部推动建设银行三年内提供3000亿元贷款,引导企业参与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及土地扶持,明确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等五种建设方式相应的土地支持政策。除此之外,还有降低税费负担等相关扶持。

各地也因城施政,尤以厦门、杭州、成都为代表的多个城市接连发布意见,积极推动相关政策落地。

7月26日,厦门提出将构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28日,明确通过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相结合的保障方式,实现来厦新就业大学生等青年群体“5年内5折租房”,促进厦门引才、留才、聚才。

杭州则于7月21日公布建设管理、定价与权属、使用管理等关于共有产权房细则,明确购买共有产权保障住房享有与购买商品住房同等的公共服务权益。至于成都,目前已为8个项目争取到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中央预算内投资2.45亿元。

北京更是在持续发力。在今年5月的首轮集中供地中,北京多幅地块被要求配建公租房、政府产权持有、人才住房。同时作为全国13个试点城市之一,北京正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大力建设租赁住房。截至7月20日,全市累计实现集租房开工6.3万套,建设规模居全国首位。

可以说,北京的保障性住房距离其初衷惠及在京年轻人,又近了一步。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贾平、刘晨均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立足新市民、青年人,北京保障性住房再出发

北京的保障性住房,距离其初衷惠及年轻人,又近了一步。

顺着广渠路望去,一栋栋白墙灰面的建筑高低不一,前后错落排列,如同一把折扇缓缓打开。那是位于北京市东四环与东五环之间百子湾地区的“最美公租房”,燕保·百湾家园。

12栋住宅楼,最高27层,总房源4000套,户型建筑面积从40平方米到60平方米不等,价格70元/平方米/月。在一层与二层之间设有飘板向外延伸,各栋楼的飘板连接形成飘板层,上面被覆土绿化,即由著名建筑大师马岩松设计的“漂浮的城市花园”。

无论是从价格,还是建筑本身来看,百湾家园都有十足的理由吸引到年轻人。事实上,它的确也做到了。90后刘晨便是其中之一。

从2015年备案到2018年备齐手续并通过申请,去年5月,他终于住进来了。截至目前,在已入住的2000多名住户里,有着不少的年轻人。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也告诉界面新闻,在北京众多的公租房项目里,百湾家园是入住的年轻人最多的一个项目。

“只要最后能成功配租,申请时间长点也值得。”在北京,44平方米小套型,每月不到3000元,是刘晨愿意等待的首要原因。毕竟,市面上周边同等的房源,便宜的一居室每月租金至少6000元。

事实上,作为保障性住房类别之一的公共租赁住房,早在2012年,北京就提出要出台具体办法引导单身年轻人承租公租房。只是碍于供需矛盾、申请门槛过高等因素,最终惠及年轻群体的项目并不多。

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境地。为追寻更多就业机会,多数年轻人奔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最终陷入“买不起房又租不到好房”的困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立足年轻群体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应时而来。

只针对新市民、青年人,建筑面积以70平方米内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很快在人口净流入大的城市陆续被建立。

回首北京保障性住房这些年

在探索住房保障形式,并将年轻人纳入保障范围内,人口净流入城市兼首都的北京,其实早已走了很长一段路。

在2011年,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开始面世之前,就已经有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住房保障形式。2012年2月,北京首次提出,将出台具体办法引导单身年轻人承租公共租赁住房。2012年8月,北京公布设11种标准户型,最小套30平方米的公租房专为年轻人独居或青年夫妇居住设计。

对于公租房申请资格,官方文件显示,北京居民需满足家庭收入低于13万元,且人均居住面积符合政策规定标准。非京籍要在上述条件之上,连续缴纳北京社保3年,本人及家庭在京均无房。这意味着,不仅是本地年轻人,非京籍年轻人也能拥有公租房申请资格。

2016年,北京市建委再发布新政,将公租房申请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新就业无房职工。除此之外,细则上也做出调整,收入上不再做限制,仅在年龄、住房以及就业情况等方面进行审核,并实行现场登记、先到先得,提高配租效率。

在2018年,北京还通过园区人才配租、社会单位集体租赁和“新北京人”专项配租等各种渠道,为非京籍家庭配租公租房2100套,目前已累计配租1.5万套。

2019年,住建部对我国71个大中城市,重点是广州、南京、杭州等9个城市开展了深入调研,提出要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以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除了租房,为减轻年轻人的购房压力,2017年,北京学习淮安、杭州,正式开启共有产权房模式。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北京已供应共有产权住房项目77个,房源约7.9万套,部分项目已陆续入住。

销售均价低于同地段、同品质普通商品住房价格的共有产权房,已成为近年来众多在京年轻人的希望。

以位于石景山区古城南街的共有产权房项目金裕雅苑为例。该项目以小高层为主,为东西两个小区,小区内以围合式布局隔绝外部世界,在两年前吸引大批年轻人申购。今年5月完成交付后,85后非京籍陈林终于搬进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然而,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一直是政策施行过程中一个棘手的问题。真正需要保障房的人是否申请到了房?申请到了保障房的都是些什么人?保障住房的质量是否完全合格?

95后贾平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他于2019年开始申请丰台区公租房,两年中仅拥有一次摇号资格,最终还是未中签。“拥有优先权的人太多了,老人、退伍兵、低保等都是,我们普通年轻人当然竞争不过他们。”据贾平所知,近两年,丰台区只有一次是对所有合格的人参与摇号,其余是只针对拥有优先权的摇号。

近日,界面新闻记者走访北京多个区域公租房项目发现,大多数公租房项目的住户以北京本地中老年人为主。以朝阳区熙悦尚郡项目为例,地处东五环内,距离地铁6号线青年路站1公里左右,入住率保持在98%以上,但住户多为中老年人。

在另一公租房项目百湾家园,一名50岁左右女士向记者透露,她是将自己名下的房对外出租,方才获得公租房申请资格。一年前,她与丈夫搬进这个被称为“最美公租房”的小区, 40平方米左右的小套型每月只需不到3000元租金。

另外,无论是公租房还是共产房,仍然存在不少硬性瑕疵。经历一场大雨,便有可能现出“原形”。

多个项目内住户向界面新闻记者反映,小区一遇上大雨便会显露各种问题,道路积水、房屋漏水等。严重的如房山区共产房项目金林嘉园,7月底的一场大雨,便让小区内部的绿地出现塌陷、沙坑,北区7号楼前的地面甚至出现裂缝。

再出发:专属年轻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

为实现给新市民、青年人“筑巢”,近日,北京反复提及保障性租赁住房。

目前,北京仍然存在较大的住房保障需求。数据统计,全市尚有公租房轮候家庭11.8万户,每年新增备案家庭超2万户。除此之外,北京现租房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已达40%以上,尤其是大量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需求,亟须被重视。

一位住房政策研究员向界面新闻分析,现有住房保障制度的一大缺口是,人口净流入城市如北京,房价偏高,新市民、青年等人短时间内买不起房,按照收入水平又不符合公租房保障条件。

他也认为,封闭流转的共有产权房商品房属性不强,导致受年轻人青睐率较低。资料显示,北京共有产权房取得不动产证满5年,购房家庭才可按市场价转让所购房屋产权份额。

在他看来,近期强调的专为年轻人配备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一旦落到实处,将能更大程度上解决年轻人短期的住房需求。而此前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政策较难落地,正是与缺乏统一的、明确的政策支持相关。

在最近一次会议上,住建部住房保障司司长曹金彪表示,“每年有900多万大学生毕业,许多不符合就业地公租房的收入条件。因此,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出发点是在公租房之外,解决新市民和青年的住房困难。”

不过早在今年5月,住建部就已经分两批召开40个城市座谈会,提出推动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个城市计划年内筹集建设9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保障性租赁住房,除了明确建筑面积以70平方米内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还规定从2021年10月1日起,住房租赁企业中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个人出租住房取得的全部出租收入,按照5%征收率减至按1.5%计算缴纳增值税。

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最直观的影响便是能增加小户型、低租金房源供给,优化租赁住房供应结构,同时也有利于稳定市场租金,为新市民、年轻人提供一个健康的住房租赁市场。

其次,保障性租赁住房不设收入限制,只要无房,新市民、年轻人都可申请。为刚进入城市、刚刚迈进社会的青年人,提供较为体面的居住,方能助推这部分人顺利扎根城市。而本身,当下进入城市的年轻人、新市民,多为90后、00后,对“租得好”有强烈需求。

为了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各项扶持政策也正加速布局完善。

如金融扶持,2020年,住建部推动建设银行三年内提供3000亿元贷款,引导企业参与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及土地扶持,明确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等五种建设方式相应的土地支持政策。除此之外,还有降低税费负担等相关扶持。

各地也因城施政,尤以厦门、杭州、成都为代表的多个城市接连发布意见,积极推动相关政策落地。

7月26日,厦门提出将构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28日,明确通过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相结合的保障方式,实现来厦新就业大学生等青年群体“5年内5折租房”,促进厦门引才、留才、聚才。

杭州则于7月21日公布建设管理、定价与权属、使用管理等关于共有产权房细则,明确购买共有产权保障住房享有与购买商品住房同等的公共服务权益。至于成都,目前已为8个项目争取到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中央预算内投资2.45亿元。

北京更是在持续发力。在今年5月的首轮集中供地中,北京多幅地块被要求配建公租房、政府产权持有、人才住房。同时作为全国13个试点城市之一,北京正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大力建设租赁住房。截至7月20日,全市累计实现集租房开工6.3万套,建设规模居全国首位。

可以说,北京的保障性住房距离其初衷惠及在京年轻人,又近了一步。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贾平、刘晨均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