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上培训班是大部分孩子的暑假生活模式。爱心暑托班虽然活动丰富,但是名额有限,往往一票难求。如何让绝大多数孩子都能享受一个精彩纷呈的假期?如何让青少年社区参与成为常态,养成健康成熟的人格?
今年7月,宝山区创新推出“社区小先生制”,全区7.8万余名少先队员有了一种“新玩法”:拿上“通关护照”去社区报到,参加丰富多彩的闯关任务,和爸妈一起参与社区治理,争当“社区小先生”。
暑期过半,宝山487个社区已开展活动2000多场次,参与少先队员5.8万人、近10万人次,带动了近15万名家长参与社区治理。
走出小家融入“大家”
社区因小先生更有趣
拿上自家闲置物品,和爸妈到社区“练摊”!在友谊路街道长滩社区,一场社区小先生“跳蚤市场”活动把60多个家庭聚到了一起。孩子和家长们奋力吆喝、推荐自家好物,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10岁的龚辰从小到大还是头一次参加社区活动。热闹的场面让小家伙特别兴奋。“认识了好多新朋友,我们几个小伙伴还商量要把挣到的钱捐给河南!”
有孩子初尝小先生活动的快乐,有些孩子已是小先生活动的忠实“粉丝”。
在大场镇铂金华府小区,马上升四年级的曹雨菲和妹妹在这个暑假已经参加了四次小先生活动,帮着社区捡拾垃圾,清理楼道堆物,看望90岁的孤老,听“在党50年”的邻居爷爷讲故事。每次活动都有二、三十名小朋友和自己一道,这种快乐的滋味想想都甜。曹雨菲说:“以前暑假就是闷在家里,平平淡淡的,今年特别有意思,和小伙伴聚在一起做同样的事情,就像回到了学校一样。”
今年暑假前,宝山7.8万余名少先队员从学校拿到了一本社区小先生通关护照,上面清晰列出了“社区,因我更有型;社区,因我更有序;社区,因我更有情;社区,因我更有爱”等四大类12个方面的闯关清单。每完成一项任务可以获得一枚印章。从今年7月到明年3月,集满10个印章就能争得“社区小先生”奖章。
一放假,曹雨菲就带着爸爸去社区报道。曹爸爸也加入了“社区小先生工作群”。每周,社区团干部会在群里发布下周的活动预告,开放预约。家长根据孩子意愿接龙报名。
曹雨菲爸爸曹峰告诉记者,对于孩子来说,除了学习,了解社会也同样重要。每年寒暑假,他都会绞尽脑汁为两个孩子策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今年社区小先生制推出,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解决了他这个大难题。每次社区有活动,曹峰都会问孩子想不想参加。每次,姐妹俩的回答都是“想”。
“几次活动下来,我觉得她们现在更能明白社区是我家的意思了,会更多地去关心社区里每一个跟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细节。”曹峰说。
说起今年暑假的新变化,铂金华府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秋芬感受最深。在她看来,新推出的社区小先生制,联起了社区、学校和家庭。“以往针对孩子的社区活动比较单调,发动性也不强。今年的闯关争章形式新颖有趣,很和孩子的口味,建立的家长联络群,也让我们可以把活动信息精准地发布到孩子手中,参与面大大提高。”刘秋芬说。
暑假开启以来,变身消防卫士、我爱老宝贝、社区美容师、文明守护者、环保实践家等一个个围绕社区治理、培育公共意识酝酿而出的闯关活动在宝山各个社区陆续推出,孩子们生动热闹的“闯关”场面也不断上演。
小手牵大手
争做社区治理好榜样
1932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宝山创办山海工学团,提出“小先生制”,即儿童可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即知即传,即学即教。
践行陶行知先生理念,2019年,大场镇将 “小先生制”与生活垃圾分类相结合,创新实施“环保小先生”制度,通过小手牵大手,提高垃圾分类工作成效。
今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公布。《意见》指出:强化少先队实践育人作用。加快建立校内外互为补充、有机联动的少先队实践教育体系,不断拓展实践活动项目和载体。
经过前期大量调研,尊重基层首创经验,今年,团区委在大场镇环保小先生经验基础上,将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与社区治理创新紧密融合,在全区范围内推出“社区小先生制”,聚焦文明创建、楼组建设、垃圾分类等社区治理短板和全区重点工作,教育引导少先队员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动家人在社区提供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发挥积极作用。
楼道堆物一直是老旧小区的治理难题,面临着整治、回潮、再整治的尴尬。在“社区小先生”闯关清单里,针对这一顽疾就专门设计了“堆物Go!Go!Go!”的任务。
在罗店镇罗新居委举办的这项活动中,30多名孩子10人一小队分头走进楼道实践。“我们老小区楼道很窄,堆着废纸箱、坏掉的婴儿车,确实很影响安全。”李玥融和同组伙伴互相配合,把堆物一一清理掉,成就感满满。为了支持孩子,有的家长还特地请假参与,李玥融的妈妈就是一位。“看着孩子辛苦的样子挺为他们自豪的。我和孩子说咱家以后肯定不会乱推物,大人一定要做好榜样。”
在罗新居委团支部书记肖丽看来,这样的活动既是社会实践又是很好的宣传教育。接下来,罗新居委还打算开展社区美容师活动,让小先生们更好融入社区:“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来装饰楼道,我想这样孩子和家长都会更珍惜身边环境。”经过几次这样的活动,罗新居委管辖的3个小区的无堆物楼道正越来越多。
“当前,全区上下正在轰轰烈烈地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楼道堆物、文明养宠等都是创全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难题。现在通过小先生的小手牵大手,类似这样的难题有了很大改观,为人人参与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营造了良好氛围,为美丽家园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区文明办副主任张步农说。
汇聚各方资源
新鲜“血液”注入社区
这几天,杨行镇福地苑第一居民区的一场消防演习吸引了100多名孩子报名参加。由于人数众多,活动分了两天两批次进行。虽然同样的内容要准备两次,但是带着孩子一同体验,社区民警张新红干劲十足。
每年寒暑假,张警官都会进社区为孩子进行讲座式的安全教育。因为形式单一和场地限制,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人数不多,热情也不高。今年,结合社区小先生的闯关内容,张警官和居委策划了体验式的消防演练。由于打破了场地限制,增加了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报名人数大幅提升。“社区小先生制为我们和社区的沟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可以更好利用专业特长服务社区,同时社区也能更好对接我们的资源,实现共治多赢。”
乐业二村的社区团干部吴瑾也有同感。目前,小区已经举办了6场小先生活动,其中一场由社会组织带来的专业应急救援课程让她吴瑾十分佩服:近2个小时的地震自救体验课上,50多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培训教官,每个体验环节跃跃欲试。
“专业力量的参与确实不一样,孩子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了。”吴瑾告诉记者,关爱青少年是社区工作的一项任务,但是苦于资源、人员有限,以前社区为孩子量身定制的活动不多,新意也不够,对孩子的吸引力不大。今年,社区组建了以社区团干部、学校辅导员为主导,学生家长、骨干志愿者等积极参与的社区辅导员队伍,共同组织和指导争当社区小先生,开展社区公益活动。
作为一个大型社区,今年暑假宝山三村已有170多名小先生前来报到。由于人数多、学生时间分散,小区尝试发动家长中的积极分子,成立了13个社区小先生家长志愿者小分队。除了社区举办的集体活动,每个小分队也会群策群力分头开展小队活动。“家长里的能人很多,现在我们小分队已经开展了30多场活动,每场活动都很贴近孩子,效果特别好。”宝山三村团干部黄贞说:“很多家长开始从原先的被动变为主动参与,给我们社区工作带来了新鲜血液。”
现在,社区民警、关工委老同志、学校辅导员、社区能人、家长志愿者、共建单位等都成了社区团干部的“同盟军”,一起为孩子策划优质的社区实践活动。团区委更发挥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平台的优势,不断赋能社区力量。团区委基层工作部负责人万岑洁说:“我们积极发挥团区委所属的社会组织力量,协调民政部门的社区公益项目落地社区,制定出推进社区小先生制社会组织服务行动清单,以菜单形式配送到社区,促进各方资源不断向社区汇聚,补上社区青少年服务的短板。”
当好小先生,带动一家人。虽然社区小先生制在宝山刚刚起步,但是孩子、家长、社区已经积极投入其中。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探索创新下,社区小先生制还会为孩子们解锁更多“玩法”,真正做到学生受益、家长乐意、社区满意。
“社区小先生制参与的主体看似是全区7.8万名少先队员,背后影响、辐射、带动的却是几十万人的家庭群体。大家一起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项目和载体的创设来参与社区治理,让孩子们在社区实践中更全面的发展,也让我们的社区更有人情味。”团区委书记魏明说。
来源: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