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坏猴子CEO王易冰:青年导演应该把精力集中到拍电影上,而不是卖电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坏猴子CEO王易冰:青年导演应该把精力集中到拍电影上,而不是卖电影

“如果电影节这样的环境还是被商业统治的话,我就真不知道电影还有什么出路了。”

王易冰在第15届FIRST青年电影展。图片来源:FIRST青年电影展

“多少项目在讲商业?多少项目在讲票房?多少项目生怕我们不投?”

8月1日,2021年FIRST青年电影展创投会最后一个项目完成陈述后,市场嘉宾代表、麦特文化CEO陈砺志对创投项目过度考虑商业化的质问,被抛在了创投会的现场。

新锐、大胆、强烈的作者表达是FIRST延续多年的气质,但FIRST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今年FIRST电影市场已经行至第四年,创投会、产业展映的环节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创新可能带来风险,投资却常有追求稳健的需求。既要“创”又要“投”的创投会,面临着天然的矛盾。8月1日举办的电影市场论坛中,担任本届FIRST创投会评审的坏猴子影业CEO、制片人王易冰指出,青年导演带着处女作来到市场上找钱,所谓的市场买家来寻找机会赚钱,这件事本身就是个悖论。

“创投的标准到底是‘创’还是‘投’?这是两个标准,在其中只能二选一。要么我们以“投”为标准,评审坐在这里点评的都是这个电影有没有可能赚钱。如果是讲“创”,我们就去解决创新问题。”

从创投会评委的身份出发,王易冰表示自己今年是从“创”的角度进行评审工作。他表示,抱着对高质量作品期待来到创投会,他发现今年FIRST创投“和其他创投差别不大”,让他“很失望”。

除了本届FIRST创投会,王易冰也出现在其他青年导演“扎堆”的场合。今年6月,他担任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单元年度推荐人。他担任CEO的坏猴子影业也早在2016年起就开始签约青年导演,进行内容创作,出品电影不乏《我不是药神》等佳作。

青年创作者应当如何面对创投会这一强市场导向的活动?关于创投会与青年导演的成长,界面文娱和王易冰聊了聊。

2021年FIRST电影市场终审评委会,评审冯小刚通过视频远程参加本届创投会。图片来源:FIRST青年电影展

创投会上的评委在观察什么?王易冰明确表示,按照他的工作习惯,他是来“看导演”的。具体而言,青年导演进行独特表达的能力、是否具备完成导演工作的素质,都可以在剧本和创投会的项目陈述中展示出来。

针对青年创作者在陈述中加入对项目的商业化考量,王易冰认为,受到“唯票房论”的评价体系影响,青年创作者注重市场因素无可厚非,但在剧作初期阶段就开始考虑电影怎么卖依然为时尚早。“导演对于市场的把控是未来可能会面对的一种问题,但是不太是现阶段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今天的剧本到一部电影,这中间还有十万八千里,中间的变化多了去了。”

况且,市场经验尚浅的青年创作者对市场的理解不免有一定偏差。王易冰建议,青年创作者继续将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拍电影”而非“卖电影”上,去接近拍电影的本质。“我还是希望创作者,尤其是年轻的创作者在自己第一部成片的环节能够更加纯粹地去表达自己。市场的问题可以交给公司、制片人去思考,我觉得这样可能更好。”

“你到底是来谈你的创作、谈你的理想,还是来谈你的生意?如果来FIRST是来谈生意的话,我干嘛来这儿?”

界面文娱对话王易冰

寻找青年导演的独特表达

界面文娱:您在论坛上提到,创投的标准在“创”和“投”里面只能二选一。您今年的评审标准是什么?

王易冰:从评委的角度,我肯定会关注“创”,因为我不是以一个投资人的身份来的,我是以评审的角度来的。我们评审第一天在一起开会,我也提了这个问题。我们统一了大家的评判标准。当时大家讨论也比较明确,那就是以创作为标准来评判,完成这次评审工作。

界面文娱:您想在创投中找到什么样的片子?

王易冰:我想找到能够看到导演的一些独特的表达,或者是他的一些不同于常规的一些想法的东西。

界面文娱:“独特的表达”具体指什么?

王易冰:“独特的表达”是一个统称,就是说你在某一个方向或者某一个领域里边的独特性,我觉得都可以称之为“独特的表达”。

我们举个例子讲。比如说今年FIRST训练营的7部短片里边,其中有一部叫《太阳雨事件》。《太阳雨事件》里边有一种“恶趣味”,那就是一种独特的表达。但是并不是说“恶趣味”就是独特的表达,而是说他把一种“恶趣味”用一种堂皇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让观众接受,这就是一种表达能力。

界面文娱:今年的创投项目里面,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独特表达?

王易冰:《燃比娃》那个动画片。其实它的剧本本身挺一般的。但是导演之前的短片,包括这次做的片段,能让你看到属于导演的非常完整的美学体系。这又是另外一种独特的表达。

界面文娱:这种项目多吗?

王易冰:不多。

界面文娱: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您之前说“失望”。

王易冰:对。说到独特的表达,我也要提到段一郎。我看过他之前的长片《西流湾》,拍得非常粗糙。他也不是专业出身,所以他没有任何电影语汇的技术基础。要摄影没摄影,要美术没美术,要录音没录音。他不依靠技术,他没有技法,他甚至不具备电影专业的常识,但是你一眼就看明白他的故事了。他的讲故事的能力,这是一个独特的表达。

这是一种很奇特的能力,所以我会对《偏向虎山行》充满好奇。当他能按电影的方式去叙事的时候,他会把这个故事讲成什么样,我觉得挺好奇的。

他像不像一个导演?

界面文娱:我之前关注到了《偏向虎山行》。我听说导演在阐述的时候说,电影的故事结构对标《杀人回忆》,成就对标《寄生虫》。在创投现场听到青年导演这么说,您有什么感觉?这是一种过度自信,还是他对自己不够了解?

王易冰:挺好的。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你说我对标一个什么样的影片,至少你会让评委知道你脑子里想的是什么,你总比讲不出来的强,是吧?你给我一个很具象的想象。你能不能实现和你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至少你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

界面文娱:我的一些朋友听到这句话时觉得有点意外,说一个青年导演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胆子。

王易冰:你连想都不敢了。我们不能把创作都给阉割成那样吧(笑)。你连想都不敢想了,你还敢干什么?

FIRST电影市场公开陈述。图片来源:FIRST青年电影展

界面文娱:“对标”的说法背后有一个关于项目陈述技巧的问题:导演的pitch会影响到评审的判断吗?

王易冰:当然会。因为pitch是一个技巧。我觉得绝大多数导演应该都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有的人可能天生会有这种能力,他给你讲故事能讲得活灵活现的,有的人可能不行。

界面文娱:在今年这些项目中,您有没有看到剧本不错,但是现场导演却发挥不好的情况?

王易冰:《晚春七日》。在上影节的时候,我们给了元圆(注:《晚春七日》导演)一个大奖。所以我对她也有一些了解。她在FIRST的pitch环节中没有上海那次做得好。再加上她也是第一个出场的项目,可能会有点吃亏。

其实她的题材、故事各方面都不错。我们评审的时候其实票数也不低,但《晚春七日》最终好像一个奖都没拿到。我觉得跟她的现场的表现和陈述顺序可能都有关系。

界面文娱:既然大家都已经看过剧本了,导演还有什么需要在创投会上展示?

王易冰:一个是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是一种表达,文字表达是一种表达,影像表达是一种表达,但是三种表达有一个共通的东西是表达能力。导演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拍电影的时候,导演要去跟你的演员、主创、资方去沟通。沟通中,导演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你能不能把你想做的事情讲清楚,这是一个要观察的地方。

另外,我们有时候会看他像不像一个导演。你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特别脆弱还是特别坚强?你有没有韧劲儿?这都和拍电影都有很大关系。拍电影是一个长时间的系统工程。导演要面对各种的问题,你能不能坚持把这件事做下去?还是说碰到困难就已经崩溃了?这都关系到你能不能把电影拍出来,都需要观察。

当然,在pitch那么短的8分钟时间里,你很难说能判断得特别准确清楚,但还是会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如果对市场的误解影响创作,得不偿失

界面文娱:今年麦特文化的陈总在最后一场创投陈述时,猛烈抨击了陈述中提到项目商业化的倾向。您怎么看待商业化这个问题?

王易冰:这还是一个“创”和“投”的标准问题。以评审的视角来讲,我觉得老陈虽然讲话刻薄了点,但是他的意思是没错的。青年导演对于市场的理解是非常有限的。说句难听的,他都不知道门冲哪边开。其实你没有接触过市场,你只是道听途说,或者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理解的。如果这个东西真的干扰到他的创作的话,我觉得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作为导演,你应该来展现的是作为导演的能力。当然,导演对于市场的把控是未来可能会面对的一种问题,但是不太是现阶段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今天的剧本到一部电影,这中间还有十万八千里,中间的变化多了去了,是吧?

界面文娱:我们也经常去其他创投,大家讲PPT的时候中间都会有一页会讲到商业化考量,感觉大家都觉得这个很重要。

王易冰:很多创投项目都有一位导演、一位制片人。你们可能也注意到,这次整个创投的过程中,我没有向制片人提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没法提,一问就问死了。

界面文娱:问死了?

王易冰:市场向的问题,随便问的问题就会把他问死。比如说,我随便一问,你的这个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电影,你告诉我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下一个问题,这个类型的影片在市场上的仓量范围是什么样的?去年是什么数据?前年是什么数据?能说的出来吗?你不用问他主观问题,问点客观问题就会问死。

界面文娱:青年导演,尤其是第一部作品,很多人是要走创投这个过程的。导演确实也需要一位制片人来帮他做这些吧。

王易冰:需要吗?不需要吧。我觉得真没必要。你看这次《偏向虎山行》的制片人是顿河。他算是比较有经验的制片人,我们会知道他的审美、能力和选择。我们知道顿河有能力去给这位导演组织资源之类的东西。但是其他更多导演的制片人,其实对于他的项目本身不加什么分。

《偏向虎山行》海报。图片来源:FIRST青年电影展

界面文娱:那创投还是需要找一个像顿河老师这样的好的制片人?

王易冰:实际我们在评判的时候,顿河也并不加分,因为我们这次是在“创”的范围内去做评判。

界面文娱:感觉青年制片人的道路更难走。

王易冰:是的。我自己做制片人,我也经历过制片人的那种尴尬,在项目里位置的游移。但是制片人就是如此,你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制片人,你就要经历这些东西。

导演是一个需要才华的工作,才华可能会让你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就冒头。制片人需要经验和精力,其实不太可能让你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出来。年轻制片人的路确实很长,他们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成长起来。

把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到拍电影而不是卖电影上

界面文娱:您昨天提到青年导演更多地考虑市场是跟整个电影市场环境变化有关系的,这个环境变化是什么?

王易冰:环境变化就是我们现在的“唯票房论”,只有一个标准来衡量电影的好坏。这环境就这样了,你怎么办呢?它就是一个很糟糕的环境。大家现在都在关注,你是“几亿块钱”的导演(笑)。环境是这样,给到青年导演的影响也是这样。

界面文娱:那在这个环境下,您对青年导演有什么建议?

王易冰:(这种环境)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吗?我来FIRST第一天就问到底是“创”还是“投”。问的问题也是导演的创作是不是忠于本心?是不是有你独特的表达?能不能让我们看到你身上的闪光点?

要做生意,你要跟我谈做生意吗?你到底是来谈你的创作、谈你的理想,还是来谈你的生意?如果来FIRST是来谈生意的话,我干嘛来这儿?

界面文娱:所以这是FIRST跟其他电影节不太一样的地方。

王易冰:对呀。FIRST训练营我特别喜欢,那个更接近于拍电影的本质。我昨天晚上看到实验室放的三部片子,和训练营的感受是一样的,特别接近于拍电影的本质。让创作者们把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到创作跟制作上面去,集中到拍电影这件事情上面去,而不是说集中到卖电影这件事情上去,是吧?

界面文娱:但我觉得这里有一个悖论。创投和市场其实就是卖电影,这是一个矛盾。

王易冰:对,它就是矛盾,是天然存在的。怎么办?我觉得,如果电影节这样的环境还是被商业统治的话,我就真不知道电影还有什么出路了。

《晚春七日》海报。图片来源:FIRST青年电影展

界面文娱:不过我印象中也有鼓励创作者采用一些偏向商业化的表达方式的。比如常听到的“用类型片元素进行作者表达”。

王易冰:结论还是要作者表达。用类型片的元素是个技巧和方法的问题。

界面文娱:什么是“类型片元素”?

王易冰:我不是专业编剧,也不是导演,我只能说说我自己个人的理解,不见得对。比如说矛盾的两面。你在故事里设置冲突,肯定是有对立面才能形成冲突。有的时候,你的故事讲的是好像冲突没有另一面。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拍《我不是药神》的时候,药的问题的对立面到底是什么呢?后来我们在电影里处理成国外的药商。没有这个东西、完全不提这件事可以吗?其实也可以。电影里面完全不提药商这件事,这就是是没有把类型片元素运用到里面来。

我们当时在做这个情节时,我们想过一些问题。比如我们曾经尝试过把张长林那条卖假药的线放大,变成黑社会。类型了!类型了之后,又发现这一个电影里面这种类型出现了之后,它有点打架,整个电影的元素有一些冲突。你到底是个什么类型?

界面文娱:它会造成一种混乱,信息过载对于观众来说,观众不知道该关注到哪一点了?

王易冰:对。其实你把黑帮放进来也能成立,对手是假药集团,也是一种矛盾的两面。最后(我们)放了一个外国的药商,这事好像不疼不痒地也能说得过去。

界面文娱:所以类型片元素的作用是为了更多和观众产生连接?

王易冰:没有。是满足观众的观影习惯。什么叫“类型电影”?“类型电影”不是教科书上总结出来的,“类型电影”是观众总结出来的。

界面文娱:在看起来非常个人表达的电影里面,需不需要加一些类型元素?

王易冰:看创作者自己。我觉得也不是说什么都能一定能加进去的,也不是说他加进去一定就对的。你最后加完了之后(反而会)不伦不类了。

界面文娱:坏猴子影业最近签约了第二批青年导演,同时也发布了和爱奇艺的网络电影合作计划、和B站的短片合作计划,为什么会在网络电影和短片上布局呢?

王易冰:因为有市场的需求,因为那个地方有观众。电影是内容的一种形式,网生内容也是内容的一种形式。坏猴子的本质是一家内容生产公司,不应该只局限于电影一种产品。在当今的环境之下,我们又找了这么多青年创作者加入,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渠道和可能性,而不是说大家都堵在电影这一个门口。

一个好的内容创作者,每一种内容形态都能够让他去完成自己的创作和表达,不见得就一定要局限在大银幕上。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坏猴子CEO王易冰:青年导演应该把精力集中到拍电影上,而不是卖电影

“如果电影节这样的环境还是被商业统治的话,我就真不知道电影还有什么出路了。”

王易冰在第15届FIRST青年电影展。图片来源:FIRST青年电影展

“多少项目在讲商业?多少项目在讲票房?多少项目生怕我们不投?”

8月1日,2021年FIRST青年电影展创投会最后一个项目完成陈述后,市场嘉宾代表、麦特文化CEO陈砺志对创投项目过度考虑商业化的质问,被抛在了创投会的现场。

新锐、大胆、强烈的作者表达是FIRST延续多年的气质,但FIRST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今年FIRST电影市场已经行至第四年,创投会、产业展映的环节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创新可能带来风险,投资却常有追求稳健的需求。既要“创”又要“投”的创投会,面临着天然的矛盾。8月1日举办的电影市场论坛中,担任本届FIRST创投会评审的坏猴子影业CEO、制片人王易冰指出,青年导演带着处女作来到市场上找钱,所谓的市场买家来寻找机会赚钱,这件事本身就是个悖论。

“创投的标准到底是‘创’还是‘投’?这是两个标准,在其中只能二选一。要么我们以“投”为标准,评审坐在这里点评的都是这个电影有没有可能赚钱。如果是讲“创”,我们就去解决创新问题。”

从创投会评委的身份出发,王易冰表示自己今年是从“创”的角度进行评审工作。他表示,抱着对高质量作品期待来到创投会,他发现今年FIRST创投“和其他创投差别不大”,让他“很失望”。

除了本届FIRST创投会,王易冰也出现在其他青年导演“扎堆”的场合。今年6月,他担任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单元年度推荐人。他担任CEO的坏猴子影业也早在2016年起就开始签约青年导演,进行内容创作,出品电影不乏《我不是药神》等佳作。

青年创作者应当如何面对创投会这一强市场导向的活动?关于创投会与青年导演的成长,界面文娱和王易冰聊了聊。

2021年FIRST电影市场终审评委会,评审冯小刚通过视频远程参加本届创投会。图片来源:FIRST青年电影展

创投会上的评委在观察什么?王易冰明确表示,按照他的工作习惯,他是来“看导演”的。具体而言,青年导演进行独特表达的能力、是否具备完成导演工作的素质,都可以在剧本和创投会的项目陈述中展示出来。

针对青年创作者在陈述中加入对项目的商业化考量,王易冰认为,受到“唯票房论”的评价体系影响,青年创作者注重市场因素无可厚非,但在剧作初期阶段就开始考虑电影怎么卖依然为时尚早。“导演对于市场的把控是未来可能会面对的一种问题,但是不太是现阶段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今天的剧本到一部电影,这中间还有十万八千里,中间的变化多了去了。”

况且,市场经验尚浅的青年创作者对市场的理解不免有一定偏差。王易冰建议,青年创作者继续将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拍电影”而非“卖电影”上,去接近拍电影的本质。“我还是希望创作者,尤其是年轻的创作者在自己第一部成片的环节能够更加纯粹地去表达自己。市场的问题可以交给公司、制片人去思考,我觉得这样可能更好。”

“你到底是来谈你的创作、谈你的理想,还是来谈你的生意?如果来FIRST是来谈生意的话,我干嘛来这儿?”

界面文娱对话王易冰

寻找青年导演的独特表达

界面文娱:您在论坛上提到,创投的标准在“创”和“投”里面只能二选一。您今年的评审标准是什么?

王易冰:从评委的角度,我肯定会关注“创”,因为我不是以一个投资人的身份来的,我是以评审的角度来的。我们评审第一天在一起开会,我也提了这个问题。我们统一了大家的评判标准。当时大家讨论也比较明确,那就是以创作为标准来评判,完成这次评审工作。

界面文娱:您想在创投中找到什么样的片子?

王易冰:我想找到能够看到导演的一些独特的表达,或者是他的一些不同于常规的一些想法的东西。

界面文娱:“独特的表达”具体指什么?

王易冰:“独特的表达”是一个统称,就是说你在某一个方向或者某一个领域里边的独特性,我觉得都可以称之为“独特的表达”。

我们举个例子讲。比如说今年FIRST训练营的7部短片里边,其中有一部叫《太阳雨事件》。《太阳雨事件》里边有一种“恶趣味”,那就是一种独特的表达。但是并不是说“恶趣味”就是独特的表达,而是说他把一种“恶趣味”用一种堂皇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让观众接受,这就是一种表达能力。

界面文娱:今年的创投项目里面,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独特表达?

王易冰:《燃比娃》那个动画片。其实它的剧本本身挺一般的。但是导演之前的短片,包括这次做的片段,能让你看到属于导演的非常完整的美学体系。这又是另外一种独特的表达。

界面文娱:这种项目多吗?

王易冰:不多。

界面文娱: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您之前说“失望”。

王易冰:对。说到独特的表达,我也要提到段一郎。我看过他之前的长片《西流湾》,拍得非常粗糙。他也不是专业出身,所以他没有任何电影语汇的技术基础。要摄影没摄影,要美术没美术,要录音没录音。他不依靠技术,他没有技法,他甚至不具备电影专业的常识,但是你一眼就看明白他的故事了。他的讲故事的能力,这是一个独特的表达。

这是一种很奇特的能力,所以我会对《偏向虎山行》充满好奇。当他能按电影的方式去叙事的时候,他会把这个故事讲成什么样,我觉得挺好奇的。

他像不像一个导演?

界面文娱:我之前关注到了《偏向虎山行》。我听说导演在阐述的时候说,电影的故事结构对标《杀人回忆》,成就对标《寄生虫》。在创投现场听到青年导演这么说,您有什么感觉?这是一种过度自信,还是他对自己不够了解?

王易冰:挺好的。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你说我对标一个什么样的影片,至少你会让评委知道你脑子里想的是什么,你总比讲不出来的强,是吧?你给我一个很具象的想象。你能不能实现和你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至少你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

界面文娱:我的一些朋友听到这句话时觉得有点意外,说一个青年导演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胆子。

王易冰:你连想都不敢了。我们不能把创作都给阉割成那样吧(笑)。你连想都不敢想了,你还敢干什么?

FIRST电影市场公开陈述。图片来源:FIRST青年电影展

界面文娱:“对标”的说法背后有一个关于项目陈述技巧的问题:导演的pitch会影响到评审的判断吗?

王易冰:当然会。因为pitch是一个技巧。我觉得绝大多数导演应该都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有的人可能天生会有这种能力,他给你讲故事能讲得活灵活现的,有的人可能不行。

界面文娱:在今年这些项目中,您有没有看到剧本不错,但是现场导演却发挥不好的情况?

王易冰:《晚春七日》。在上影节的时候,我们给了元圆(注:《晚春七日》导演)一个大奖。所以我对她也有一些了解。她在FIRST的pitch环节中没有上海那次做得好。再加上她也是第一个出场的项目,可能会有点吃亏。

其实她的题材、故事各方面都不错。我们评审的时候其实票数也不低,但《晚春七日》最终好像一个奖都没拿到。我觉得跟她的现场的表现和陈述顺序可能都有关系。

界面文娱:既然大家都已经看过剧本了,导演还有什么需要在创投会上展示?

王易冰:一个是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是一种表达,文字表达是一种表达,影像表达是一种表达,但是三种表达有一个共通的东西是表达能力。导演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拍电影的时候,导演要去跟你的演员、主创、资方去沟通。沟通中,导演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你能不能把你想做的事情讲清楚,这是一个要观察的地方。

另外,我们有时候会看他像不像一个导演。你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特别脆弱还是特别坚强?你有没有韧劲儿?这都和拍电影都有很大关系。拍电影是一个长时间的系统工程。导演要面对各种的问题,你能不能坚持把这件事做下去?还是说碰到困难就已经崩溃了?这都关系到你能不能把电影拍出来,都需要观察。

当然,在pitch那么短的8分钟时间里,你很难说能判断得特别准确清楚,但还是会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如果对市场的误解影响创作,得不偿失

界面文娱:今年麦特文化的陈总在最后一场创投陈述时,猛烈抨击了陈述中提到项目商业化的倾向。您怎么看待商业化这个问题?

王易冰:这还是一个“创”和“投”的标准问题。以评审的视角来讲,我觉得老陈虽然讲话刻薄了点,但是他的意思是没错的。青年导演对于市场的理解是非常有限的。说句难听的,他都不知道门冲哪边开。其实你没有接触过市场,你只是道听途说,或者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理解的。如果这个东西真的干扰到他的创作的话,我觉得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作为导演,你应该来展现的是作为导演的能力。当然,导演对于市场的把控是未来可能会面对的一种问题,但是不太是现阶段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今天的剧本到一部电影,这中间还有十万八千里,中间的变化多了去了,是吧?

界面文娱:我们也经常去其他创投,大家讲PPT的时候中间都会有一页会讲到商业化考量,感觉大家都觉得这个很重要。

王易冰:很多创投项目都有一位导演、一位制片人。你们可能也注意到,这次整个创投的过程中,我没有向制片人提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没法提,一问就问死了。

界面文娱:问死了?

王易冰:市场向的问题,随便问的问题就会把他问死。比如说,我随便一问,你的这个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电影,你告诉我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下一个问题,这个类型的影片在市场上的仓量范围是什么样的?去年是什么数据?前年是什么数据?能说的出来吗?你不用问他主观问题,问点客观问题就会问死。

界面文娱:青年导演,尤其是第一部作品,很多人是要走创投这个过程的。导演确实也需要一位制片人来帮他做这些吧。

王易冰:需要吗?不需要吧。我觉得真没必要。你看这次《偏向虎山行》的制片人是顿河。他算是比较有经验的制片人,我们会知道他的审美、能力和选择。我们知道顿河有能力去给这位导演组织资源之类的东西。但是其他更多导演的制片人,其实对于他的项目本身不加什么分。

《偏向虎山行》海报。图片来源:FIRST青年电影展

界面文娱:那创投还是需要找一个像顿河老师这样的好的制片人?

王易冰:实际我们在评判的时候,顿河也并不加分,因为我们这次是在“创”的范围内去做评判。

界面文娱:感觉青年制片人的道路更难走。

王易冰:是的。我自己做制片人,我也经历过制片人的那种尴尬,在项目里位置的游移。但是制片人就是如此,你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制片人,你就要经历这些东西。

导演是一个需要才华的工作,才华可能会让你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就冒头。制片人需要经验和精力,其实不太可能让你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出来。年轻制片人的路确实很长,他们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成长起来。

把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到拍电影而不是卖电影上

界面文娱:您昨天提到青年导演更多地考虑市场是跟整个电影市场环境变化有关系的,这个环境变化是什么?

王易冰:环境变化就是我们现在的“唯票房论”,只有一个标准来衡量电影的好坏。这环境就这样了,你怎么办呢?它就是一个很糟糕的环境。大家现在都在关注,你是“几亿块钱”的导演(笑)。环境是这样,给到青年导演的影响也是这样。

界面文娱:那在这个环境下,您对青年导演有什么建议?

王易冰:(这种环境)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吗?我来FIRST第一天就问到底是“创”还是“投”。问的问题也是导演的创作是不是忠于本心?是不是有你独特的表达?能不能让我们看到你身上的闪光点?

要做生意,你要跟我谈做生意吗?你到底是来谈你的创作、谈你的理想,还是来谈你的生意?如果来FIRST是来谈生意的话,我干嘛来这儿?

界面文娱:所以这是FIRST跟其他电影节不太一样的地方。

王易冰:对呀。FIRST训练营我特别喜欢,那个更接近于拍电影的本质。我昨天晚上看到实验室放的三部片子,和训练营的感受是一样的,特别接近于拍电影的本质。让创作者们把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到创作跟制作上面去,集中到拍电影这件事情上面去,而不是说集中到卖电影这件事情上去,是吧?

界面文娱:但我觉得这里有一个悖论。创投和市场其实就是卖电影,这是一个矛盾。

王易冰:对,它就是矛盾,是天然存在的。怎么办?我觉得,如果电影节这样的环境还是被商业统治的话,我就真不知道电影还有什么出路了。

《晚春七日》海报。图片来源:FIRST青年电影展

界面文娱:不过我印象中也有鼓励创作者采用一些偏向商业化的表达方式的。比如常听到的“用类型片元素进行作者表达”。

王易冰:结论还是要作者表达。用类型片的元素是个技巧和方法的问题。

界面文娱:什么是“类型片元素”?

王易冰:我不是专业编剧,也不是导演,我只能说说我自己个人的理解,不见得对。比如说矛盾的两面。你在故事里设置冲突,肯定是有对立面才能形成冲突。有的时候,你的故事讲的是好像冲突没有另一面。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拍《我不是药神》的时候,药的问题的对立面到底是什么呢?后来我们在电影里处理成国外的药商。没有这个东西、完全不提这件事可以吗?其实也可以。电影里面完全不提药商这件事,这就是是没有把类型片元素运用到里面来。

我们当时在做这个情节时,我们想过一些问题。比如我们曾经尝试过把张长林那条卖假药的线放大,变成黑社会。类型了!类型了之后,又发现这一个电影里面这种类型出现了之后,它有点打架,整个电影的元素有一些冲突。你到底是个什么类型?

界面文娱:它会造成一种混乱,信息过载对于观众来说,观众不知道该关注到哪一点了?

王易冰:对。其实你把黑帮放进来也能成立,对手是假药集团,也是一种矛盾的两面。最后(我们)放了一个外国的药商,这事好像不疼不痒地也能说得过去。

界面文娱:所以类型片元素的作用是为了更多和观众产生连接?

王易冰:没有。是满足观众的观影习惯。什么叫“类型电影”?“类型电影”不是教科书上总结出来的,“类型电影”是观众总结出来的。

界面文娱:在看起来非常个人表达的电影里面,需不需要加一些类型元素?

王易冰:看创作者自己。我觉得也不是说什么都能一定能加进去的,也不是说他加进去一定就对的。你最后加完了之后(反而会)不伦不类了。

界面文娱:坏猴子影业最近签约了第二批青年导演,同时也发布了和爱奇艺的网络电影合作计划、和B站的短片合作计划,为什么会在网络电影和短片上布局呢?

王易冰:因为有市场的需求,因为那个地方有观众。电影是内容的一种形式,网生内容也是内容的一种形式。坏猴子的本质是一家内容生产公司,不应该只局限于电影一种产品。在当今的环境之下,我们又找了这么多青年创作者加入,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渠道和可能性,而不是说大家都堵在电影这一个门口。

一个好的内容创作者,每一种内容形态都能够让他去完成自己的创作和表达,不见得就一定要局限在大银幕上。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