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2CC新传媒
近日,“医美投诉量5年间增长近14倍”这一话题进入热搜,引起网友讨论。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投诉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
呈几何增长的数据一方面反映出了近几年,行业高速发展,大量机构涌现,且受网红文化影响,消费者需求爆发;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虚假宣传、非法行医是涉诉医美机构的两大突出问题。
据新妆商业快讯显示,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增长率放缓至22.2%,预计2021年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可达2274亿元。
这个规模与日俱增的千亿医美市场,增速过快,大而混乱,亟待自整与监管。
市场供不应求,“黑手”趁势而入
中国的医美市场,从1997年开始出现首个民营医疗机构。2001年后,中国加入WTO,经济社会开始大规模受到国际贸易与国际文化交流影响,医美市场步入快速发展期。
2013-2017年,受互联网传播与颜值经济的影响,医美市场步入高速成长期,新氧、更美、悦美等互联网医美平台崛起,大量民营医美机构不断涌现。
此后,在网红文化的流行下,国内医美市场开始进入千亿规模,目前已经基本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互联网为传播阵地,各种孵化机构应运而生。
其业务涵盖产品供应链、垂直医美MCN机构和培训平台,深度挖掘和掌控公域中影响医美消费决策的流量,同时合作上游优质厂商打造爆款项目,整合下游机构深度落地,华焱文化传媒首次试水医美销量就破亿,途锐杰的医美直播总GMV超12.8亿。
市场虽火热,但就渗透率来说,目前我国医美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还有巨大的空间可以挖掘。
根据艾瑞咨询预测,2023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有望超3000亿元。长期来看,甚至有突破万亿的潜力。
我国的消费人口基数庞大,给医美行业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既是市场发展的优势,但也同时成为了市场混乱的劣势。在其野性生长的态势下,医美的各种医疗事故频发,黑医美机构猖獗盛行。
艾瑞咨询的一组数据显示,非法医美机构占行业的88%,非法医美从业者超十万,非法医美场所90%以上的设备都是假货,每年非法黑医美致死致残10万人左右,可谓触目惊心。
总体来看,医美整形中90%的事故来自“三非”问题,即非正规机构、非正规医生、非正规药械。
7月15日,杭州卫健委关于网红抽脂感染去世一事做出了通报。经过医学专家评估,这是一起医疗事故。为其做医美手术的美容医院存在术前缺乏认识、术中操作不当、术后观察处理不及时等过错,导致了最后患者的死亡。
可谓是集齐了“三非”,弄丢了一条人命。
除此之外,非正规药械问题则更加普遍。据《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只有33.3%,也就是1支正品针剂背后通常就有至少2支非法针剂的流通。
“黑医美”的存在即是源于消费者快速增长的医美需求,与现有的合法医美市场资源之间的矛盾。正规医美机构及医生培养与数量增长的不匹配,导致需求等待时间较长、难以及时满足,部分需求就转向了响应更快、成本更低的“黑医美”,导致非法医美机构在市场横行。
用户信息不对等,趋势过度低龄化
传统整形外科手术主要是对外伤性、病理性和先天性的畸形进行矫正救治。但随着颜值经济的发展,很多人在爱美意识的驱动下尝试通过手术、器械等医疗手段来变美,比如隆鼻手术、双眼皮手术、磨骨手术等,医疗美容行业开始过度商业化。
医美行业作为一个高技术门槛的垂直细分领域,消费者获取专业医美知识的成本更高,且信息渠道鱼龙混杂,难辨真假。互联网虽然拓宽了信息交流的渠道,但渠道中的虚假信息遍布,需要消费者仔细分辨甄选。
现在互联网平台上不乏有许多正规医院的医生“出山”做科普,还有良心博主分享自身的医美经验为用户提供参考。
用户作为信息端弱势的一方,通常是选择“跟随”,即通过熟人介绍,或KOL的推荐,但仍然摆脱不了以更多形式出现变相“医托”的坑。如医美论坛上的水军贴,“恰烂饭”开团的博主,各类机构挂羊头卖狗肉的虚假宣传等等。
在艾瑞咨询发布的在众多医美服务中,主打去皱紧肤的“热玛吉”就是信息不对称的典型使用场景。
此前根据多家媒体曝光,正品进口热玛吉仪器价格在60-80万元,市面上的热玛吉多数是高仿品,价格在几千到几万元不等。从水货治疗头、仪器上伪造的认证二维码,到执业人员的假“光电仪器操作师”都可以定制。
诸如此类的器械造假、资质造假,将用户暴露于毁容风险之中。而用户却很难去辨认机器的真伪,为自己的安全负责。
另一方面,为了放大信息不对等的效用,医美市场开始出现过度低龄化的势头。
互联网医美平台新氧日前发布的《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当前中国有近2000万医疗美容消费群体,90后已是整容整形的绝对主力,00后开启医疗美容消费的势头比90后更强。
根据相关互联网平台发布的报告显示,95后年轻人中近八成人表示有容貌焦虑。在容貌焦虑的裹挟下,种种让人匪夷所思的整形项目,依然有人跃跃欲试。如精灵耳、小腿神经阻断术等等。
低龄的消费者心智尚未成熟,更容易受到网络文化宣传的影响,在买方与卖方的市场中地位也更加不平衡,更容易跳进各个黑医美的陷阱。
互联网为该行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通道,但如果互联网平台只重营销而轻监管,营销热闹一时,医美行业却无法实现长足发展。
小结
以上市场中暴露的种种问题,都指向了医美市场亟待整治。
2021年6月,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等八部委发布《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严厉打击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相关活动的行为、打击非法制售药品医疗器械行为、查处违法广告和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
小红书2021年6月1日起也上线了虚假医美内容治理专项行动——“臻美行动”,旨在进一步打击虚假医美内容,为用户提供更真实、有用的医美内容。
在这个千亿市场中,因为红的耀眼招致黑的贪婪,一方面解决供需平衡,让黑医美机构无机可趁,另一方面相关法律政策也需要逐步收紧,针对问题作出应对,用重拳整治驱散浑浊的黑,恢复纯净的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