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章玉贵:浦东打造全球资源配置高地正逢其时,部署高能级金融功能平台意义何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章玉贵:浦东打造全球资源配置高地正逢其时,部署高能级金融功能平台意义何在?

作为金融要素最为密集的浦东,将建成以人民币计价的全球财富配置中心与资本的资产定价中心作为突破口。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游淼

浦东将争取尽早启动建设、落地运行一批金融高能级功能性平台。

为落实中央《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据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近日介绍,金融上,浦东将重点推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份额转让平台等重要项目。

在部署一批高能级的金融功能平台建设方面,《意见》首次提及,发挥上海保险交易所积极作用,打造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

“浦东是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地带,中央让浦东担纲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引领区,正逢其时。”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近日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就浦东如何取长补短打造全球资源配置能力高地,以及浦东要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份额转让平台、科创板做市商制度等背后的深刻涵义及发展路径进行解读。

“在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中,上海需要特别重视吸收伦敦等老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历史经验,补齐相关体系与要素短板。”章玉贵表示,作为金融要素最为密集的浦东,更要深深植根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兴经济体的基本国情,将建成以人民币计价的全球财富配置中心与资本的资产定价中心作为突破口。

以下是专访实录,经界面新闻整理:

浦东打造全球资源配置高地正逢其时

界面新闻:陆家嘴管理局日前发布《落实中央<引领区意见>,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核心功能区的若干措施》,旨在进一步发挥其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您能谈谈浦东如何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吗?这方面其他国家有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

章玉贵: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从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可以用12个字概括:全球平台、市场定价、成本节约。

它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基于开放与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实现全球资金、技术、信息与人才等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能力。这个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不断探索、实践与发展。

就浦东在全球金融资源配置格局中的基础性条件而言,浦东目前集聚了13家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平台,聚集了包括中外金融机构在内的超过1100家持牌金融机构,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完备、交易最活跃、最具市场活力的区域之一。

可以说,浦东是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地带,中央让浦东担纲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引领区,正逢其时。

浦东经过31年的开发开放,不仅是上海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先锋,而且在本区域经济发展的能级提升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新的发展格局中,长三角核心城市带,将以上海为龙头,以浦东为“力量杠杆”与“桥头堡”,比照国际最高开放标准,发挥浦东在金融市场、研发设计、高端制造、系统集成、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专业服务优势,成为吸收国际高端产业与金融资本的超大规模平台,服务于国家打造产业与资本强国的发展战略,最终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资源。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全球金融要素配置力的提升早已不局限于一国或地区本身的努力,而是需要有关国际市场主体的深度介入与合作共赢。换句话说,浦东能否显著提升全球金融要素资源配置能力,不仅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能级的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度以及上海(浦东)的高水平改革开放的进展,还要看全球金融资本会否将浦东视作持续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和人民币国际化红利的最重要平台,以及国际产业与金融资本会否无后顾之忧地将上海作为其在亚太乃至全球价值链管理的总部。

全身密布金融基因的英国,最近几年一直在铆足劲推动伦敦作为欧洲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步伐。这对于“脱欧”之后的英国而言,是一次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期的把握。作为老牌金融强国,英国迄今仍握有不少竞争优势:伦敦是全球最有历史底蕴的顶尖金融中心和初级产品定价中心;在国际金融市场,伦敦的服务水平长期位列世界第一;伦敦的全球最重要外汇交易中心地位更是多年来无人可以撼动;伦敦还是全球最顶尖金融专才和金融创业的集中地带。所有这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海外资源。

在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中,上海需要特别重视吸收伦敦等老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历史经验,补齐相关体系与要素短板。作为金融要素最为密集的浦东,更要深深植根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兴经济体的基本国情,将建成以人民币计价的全球财富配置中心与资本的资产定价中心作为突破口。

界面新闻:根据《意见》部署,中央支持在浦东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那么浦东如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章玉贵:中央支持在浦东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是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尤其是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关键步骤。

根据上海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上海将加快推进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构建以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为核心的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这里面的关键词是人民币资产,意味着上海将在加快推进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为底基,通过市场化平台的搭建,在夯实国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的同时,为境外投资者日益增长的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提供便利化的交易安排。

就操作与执行层面而言,预计浦东将在两个维度、两个市场上扩大人民币资产交易的品种、规模与能级,不断丰富人民币资产的全功能交易体系,逐步形成全球范围内的人民币资产定价与配置中心,助推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交易偏好,进而积极提升对全球金融资产定价的影响力。

所谓两个维度、两个市场,即在适当借鉴全球美元资产体系的交易与发展路径的基础上,结合上海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和高水平改革开放引领区的定位,将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债券、外汇、期货、保险、票据等标准化金融产品和信托资产、资管资产、债权融资等非标准化金融产品纳入可交易的国际金融资产范畴,在具备国际通道的平台上进行交易,或暂不具备但可找到国际接口的平台上进行交易,实现在岸人民币资产和离岸人民币资产的双向对接,境内与境外两个市场的高度联动。

界面新闻:在这些改革措施中,重点会在哪些方向持续发力?主要基于什么考虑?

章玉贵:就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求而言,基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不断修复与货币政策的稳健,人民币资产收益率在全球主要货币资产中表现相对突出,人民币资产不仅具备了一定的避险属性,也开始显现出较强的投资价值与中长期的获益度。

来自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香港债券通计划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中国股票和债券增至约8060亿美元,包括6780亿美元的债券和2280亿美元的股票,高于一年前的5700亿美元。凸显境外央行和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持有与交易偏好随着中国金融高水平开放和经济增长福利效应的不断提升而显著增加。

就构建多层次、有影响力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而言,浦东将在稳步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与稳健性的过程中加强债券市场跨境交易平台的建设;加强“沪伦通”通道下的存托凭证发行力度以吸引更多优质境外企业在上海融资,在条件成熟时推出A股面向境外优质企业便利化融资的制度安排;构建面向境内外投资者的人民币资产管理产品交易平台,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平台,等等。

打造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的“三板斧”

界面新闻:“发挥上海保险交易所积极作用,打造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一句,成为这份重磅文件中唯一重点提到“保险”的发展要求之处。纵观国际,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都拥有发达的保险、再保险市场。那么于浦东而言,如何“打造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

章玉贵:从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经验来看,一流保险与再保险中心是必备的要素支撑。

从技术层面来看,再保险是国际性最强的保险制度安排,被称为“保险的保险”,它是保险市场不断深化发展并高度契合一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的产物。

上海是中国近代保险业的发祥地,承担着建设21世纪国际保险中心的历史使命,中央此次明确提出要发挥上海保险交易所积极作用,打造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既是对上海作为有影响力国际保险中心能力建设的肯定,也是赋予上海保险交易所作为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在服务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引领与平台支持的历史使命。

打造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既需要国内外再保险市场主体,例如再保险公司、值保公司、自保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的深度参与,也离不开再保险登记清结算平台的数字化赋能,更离不开国际一流再保险机构及其负责人对上海作为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城市气质的广泛认可。

浦东已成为全国再保险机构集聚度最高的区域,目前拥有8家再保险机构,包括1家外资再保险法人机构和4家外资再保险分公司,外资再保险机构数量占全国外资再保险机构总量的60%以上。与再保险产业高度联动的精算公司、评级公司以及专业律师事务所也在集聚。浦东应充分利用中央文件赋予的改革契机,积极提升上海保险交易所的技术与交易结算能级,强化数字化建设水平,强化国际再保险会议交流机制的沟通协调功能。

浦东有望开设国内第二家S基金交易平台

界面新闻:《意见》提出研究在浦东开设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份额转让平台意义何在?有无经验可循?

章玉贵:上海在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的进程中,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份额转让平台的作用不可或缺。

随着金融市场的细分和创业投资市场的发展,中国私募投资行业(包括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对冲基金和二手份额等)发展迅速,特别是创业投资市场发展尤为突出。

在私募投资行业最发达的北京、上海、深圳,随着相关制度设计与转让平台的陆续推出,将有利于金融市场要素配置对科创活动的大力支持。

2021年4月,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发布了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相关的业务规则,率先为基金份额转让交易(S基金)提供了规范和指引,填补了当下国内S基金交易规则体系的空白。

今年6月,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系国内首个基金份额转让交易(S基金)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鼓励现有母基金引入S策略,参与受让在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份额转让试点转让的优质基金份额或已投项目股权。

随着浦东开设国内第二家S基金交易平台,结合浦东张江等地科创中心建设的推进以及科创板引入离岸人民币交易,将有可能催生类似当年“华尔街+硅谷”的化学反应。

科创板迎来QFII、做市商等新政策红利

界面新闻:《意见》试点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使用人民币参与科创板股票发行交易意义何在?

章玉贵:该试点新政向国际投资者发出三大信号。

第一,科创板代表的是中国最优质科技企业在以人民币定价的资本市场上的体系化存在,科创板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与投资价值对一向嗅觉敏锐的国际投资者而言,本身就是较为稀缺的投资标的;

第二,目前已有超过20只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港通,MSCI明晟也将科创板指数纳入其全球指数体系,科创板50指数ETF已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地上市,显见科创板建立两年来已获得国际市场尤其是国际机构投资者的初步认可。今年以来,外资持有科创板股票的比例大幅上升了14倍,目前占科创板流通市场的比例为5%,一方面说明外资对人民币优质资产配置的偏好正显著上升,另一方面也说明外资通过持股科创板股票获取了可观的回报;

第三,从技术层面而言,试点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使用人民币参与科创板股票发行交易,意味着规模日渐扩大的离岸人民币,将通过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这一官方认可的市场主体,作为网下投资者参与科创板新股的网下配售。不仅拓宽了外资原有的投资渠道,更丰富了科创板的投资主体以及国际市场对A股的参与度;尤为重要的是,离岸人民币通过合规渠道进入科创板,既有利于境外人民币的回流,也有利于科创板本身的竞争性市场定价体系的完善以及国际化程度的显著提高,从而推进上海全球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的建设。

界面新闻: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涉及到做市商制度资格准入、市场监管等,需要制定配套制度规则。证监会此前表示,相关部门和单位正在做各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您觉得推动做市商制度落地,各方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金融机构如何支持?

章玉贵:我国沪深股票市场目前采用的是竞价交易制度,做市商制度在新三板交易中已先行引入,运营实践表明,有做市交易的新三板个股,其交易也相对活跃。

从市场发育状况和科创板本身发展的需要来看,将做市商制度引入科创板,有助于解决科创板合格投资者门槛较高导致的市场流动性不足等问题,提高市场流动性,促进科创板形成专业与理性的定价机制,通过做市商相对严谨的双向报价,对冲机构和有实力参与个体对股价的操纵,促进二级市场交易的健康发展。

从科创板上市公司整体表现来看,科创50指数今年累计上涨已超过10%,科创板当前上市公司数量已超300家,但板块内部分化明显,量价齐升的热门股与成交低迷的弱势股并存,市场整体交投活力有待提升。

由于券商和大型金融机构是做市商制度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的过程中,如何防止研究与资金实力雄厚的上述交易主体反过来利用做市商身份掌握核心信息,滥用权限甚至操控市场,是监管层的重要责任。

此外,为防止国际通行的做市商制度在科创板股票交易中变味,监管层需做好制度设计与适配性监管工作,特别是需要进一步明确科创板为“硬科技”企业融资的定位,坚持信息披露的高标准、严要求,防止做市商的败德行为滋生;强化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责任,引导市场主体归位尽责;积极研究完善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强化业绩引导与成长预期的发展导向,加强政府规制与市场监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章玉贵:浦东打造全球资源配置高地正逢其时,部署高能级金融功能平台意义何在?

作为金融要素最为密集的浦东,将建成以人民币计价的全球财富配置中心与资本的资产定价中心作为突破口。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游淼

浦东将争取尽早启动建设、落地运行一批金融高能级功能性平台。

为落实中央《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据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近日介绍,金融上,浦东将重点推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份额转让平台等重要项目。

在部署一批高能级的金融功能平台建设方面,《意见》首次提及,发挥上海保险交易所积极作用,打造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

“浦东是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地带,中央让浦东担纲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引领区,正逢其时。”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近日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就浦东如何取长补短打造全球资源配置能力高地,以及浦东要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份额转让平台、科创板做市商制度等背后的深刻涵义及发展路径进行解读。

“在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中,上海需要特别重视吸收伦敦等老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历史经验,补齐相关体系与要素短板。”章玉贵表示,作为金融要素最为密集的浦东,更要深深植根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兴经济体的基本国情,将建成以人民币计价的全球财富配置中心与资本的资产定价中心作为突破口。

以下是专访实录,经界面新闻整理:

浦东打造全球资源配置高地正逢其时

界面新闻:陆家嘴管理局日前发布《落实中央<引领区意见>,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核心功能区的若干措施》,旨在进一步发挥其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您能谈谈浦东如何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吗?这方面其他国家有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

章玉贵: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从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可以用12个字概括:全球平台、市场定价、成本节约。

它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基于开放与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实现全球资金、技术、信息与人才等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能力。这个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不断探索、实践与发展。

就浦东在全球金融资源配置格局中的基础性条件而言,浦东目前集聚了13家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平台,聚集了包括中外金融机构在内的超过1100家持牌金融机构,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完备、交易最活跃、最具市场活力的区域之一。

可以说,浦东是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地带,中央让浦东担纲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引领区,正逢其时。

浦东经过31年的开发开放,不仅是上海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先锋,而且在本区域经济发展的能级提升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新的发展格局中,长三角核心城市带,将以上海为龙头,以浦东为“力量杠杆”与“桥头堡”,比照国际最高开放标准,发挥浦东在金融市场、研发设计、高端制造、系统集成、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专业服务优势,成为吸收国际高端产业与金融资本的超大规模平台,服务于国家打造产业与资本强国的发展战略,最终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资源。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全球金融要素配置力的提升早已不局限于一国或地区本身的努力,而是需要有关国际市场主体的深度介入与合作共赢。换句话说,浦东能否显著提升全球金融要素资源配置能力,不仅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能级的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度以及上海(浦东)的高水平改革开放的进展,还要看全球金融资本会否将浦东视作持续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和人民币国际化红利的最重要平台,以及国际产业与金融资本会否无后顾之忧地将上海作为其在亚太乃至全球价值链管理的总部。

全身密布金融基因的英国,最近几年一直在铆足劲推动伦敦作为欧洲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步伐。这对于“脱欧”之后的英国而言,是一次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期的把握。作为老牌金融强国,英国迄今仍握有不少竞争优势:伦敦是全球最有历史底蕴的顶尖金融中心和初级产品定价中心;在国际金融市场,伦敦的服务水平长期位列世界第一;伦敦的全球最重要外汇交易中心地位更是多年来无人可以撼动;伦敦还是全球最顶尖金融专才和金融创业的集中地带。所有这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海外资源。

在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中,上海需要特别重视吸收伦敦等老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历史经验,补齐相关体系与要素短板。作为金融要素最为密集的浦东,更要深深植根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兴经济体的基本国情,将建成以人民币计价的全球财富配置中心与资本的资产定价中心作为突破口。

界面新闻:根据《意见》部署,中央支持在浦东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那么浦东如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章玉贵:中央支持在浦东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是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尤其是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关键步骤。

根据上海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上海将加快推进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构建以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为核心的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这里面的关键词是人民币资产,意味着上海将在加快推进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为底基,通过市场化平台的搭建,在夯实国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的同时,为境外投资者日益增长的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提供便利化的交易安排。

就操作与执行层面而言,预计浦东将在两个维度、两个市场上扩大人民币资产交易的品种、规模与能级,不断丰富人民币资产的全功能交易体系,逐步形成全球范围内的人民币资产定价与配置中心,助推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交易偏好,进而积极提升对全球金融资产定价的影响力。

所谓两个维度、两个市场,即在适当借鉴全球美元资产体系的交易与发展路径的基础上,结合上海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和高水平改革开放引领区的定位,将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债券、外汇、期货、保险、票据等标准化金融产品和信托资产、资管资产、债权融资等非标准化金融产品纳入可交易的国际金融资产范畴,在具备国际通道的平台上进行交易,或暂不具备但可找到国际接口的平台上进行交易,实现在岸人民币资产和离岸人民币资产的双向对接,境内与境外两个市场的高度联动。

界面新闻:在这些改革措施中,重点会在哪些方向持续发力?主要基于什么考虑?

章玉贵:就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求而言,基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不断修复与货币政策的稳健,人民币资产收益率在全球主要货币资产中表现相对突出,人民币资产不仅具备了一定的避险属性,也开始显现出较强的投资价值与中长期的获益度。

来自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香港债券通计划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中国股票和债券增至约8060亿美元,包括6780亿美元的债券和2280亿美元的股票,高于一年前的5700亿美元。凸显境外央行和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持有与交易偏好随着中国金融高水平开放和经济增长福利效应的不断提升而显著增加。

就构建多层次、有影响力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而言,浦东将在稳步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与稳健性的过程中加强债券市场跨境交易平台的建设;加强“沪伦通”通道下的存托凭证发行力度以吸引更多优质境外企业在上海融资,在条件成熟时推出A股面向境外优质企业便利化融资的制度安排;构建面向境内外投资者的人民币资产管理产品交易平台,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平台,等等。

打造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的“三板斧”

界面新闻:“发挥上海保险交易所积极作用,打造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一句,成为这份重磅文件中唯一重点提到“保险”的发展要求之处。纵观国际,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都拥有发达的保险、再保险市场。那么于浦东而言,如何“打造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

章玉贵:从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经验来看,一流保险与再保险中心是必备的要素支撑。

从技术层面来看,再保险是国际性最强的保险制度安排,被称为“保险的保险”,它是保险市场不断深化发展并高度契合一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的产物。

上海是中国近代保险业的发祥地,承担着建设21世纪国际保险中心的历史使命,中央此次明确提出要发挥上海保险交易所积极作用,打造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既是对上海作为有影响力国际保险中心能力建设的肯定,也是赋予上海保险交易所作为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在服务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引领与平台支持的历史使命。

打造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既需要国内外再保险市场主体,例如再保险公司、值保公司、自保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的深度参与,也离不开再保险登记清结算平台的数字化赋能,更离不开国际一流再保险机构及其负责人对上海作为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城市气质的广泛认可。

浦东已成为全国再保险机构集聚度最高的区域,目前拥有8家再保险机构,包括1家外资再保险法人机构和4家外资再保险分公司,外资再保险机构数量占全国外资再保险机构总量的60%以上。与再保险产业高度联动的精算公司、评级公司以及专业律师事务所也在集聚。浦东应充分利用中央文件赋予的改革契机,积极提升上海保险交易所的技术与交易结算能级,强化数字化建设水平,强化国际再保险会议交流机制的沟通协调功能。

浦东有望开设国内第二家S基金交易平台

界面新闻:《意见》提出研究在浦东开设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份额转让平台意义何在?有无经验可循?

章玉贵:上海在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的进程中,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份额转让平台的作用不可或缺。

随着金融市场的细分和创业投资市场的发展,中国私募投资行业(包括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对冲基金和二手份额等)发展迅速,特别是创业投资市场发展尤为突出。

在私募投资行业最发达的北京、上海、深圳,随着相关制度设计与转让平台的陆续推出,将有利于金融市场要素配置对科创活动的大力支持。

2021年4月,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发布了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相关的业务规则,率先为基金份额转让交易(S基金)提供了规范和指引,填补了当下国内S基金交易规则体系的空白。

今年6月,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系国内首个基金份额转让交易(S基金)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鼓励现有母基金引入S策略,参与受让在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份额转让试点转让的优质基金份额或已投项目股权。

随着浦东开设国内第二家S基金交易平台,结合浦东张江等地科创中心建设的推进以及科创板引入离岸人民币交易,将有可能催生类似当年“华尔街+硅谷”的化学反应。

科创板迎来QFII、做市商等新政策红利

界面新闻:《意见》试点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使用人民币参与科创板股票发行交易意义何在?

章玉贵:该试点新政向国际投资者发出三大信号。

第一,科创板代表的是中国最优质科技企业在以人民币定价的资本市场上的体系化存在,科创板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与投资价值对一向嗅觉敏锐的国际投资者而言,本身就是较为稀缺的投资标的;

第二,目前已有超过20只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港通,MSCI明晟也将科创板指数纳入其全球指数体系,科创板50指数ETF已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地上市,显见科创板建立两年来已获得国际市场尤其是国际机构投资者的初步认可。今年以来,外资持有科创板股票的比例大幅上升了14倍,目前占科创板流通市场的比例为5%,一方面说明外资对人民币优质资产配置的偏好正显著上升,另一方面也说明外资通过持股科创板股票获取了可观的回报;

第三,从技术层面而言,试点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使用人民币参与科创板股票发行交易,意味着规模日渐扩大的离岸人民币,将通过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这一官方认可的市场主体,作为网下投资者参与科创板新股的网下配售。不仅拓宽了外资原有的投资渠道,更丰富了科创板的投资主体以及国际市场对A股的参与度;尤为重要的是,离岸人民币通过合规渠道进入科创板,既有利于境外人民币的回流,也有利于科创板本身的竞争性市场定价体系的完善以及国际化程度的显著提高,从而推进上海全球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的建设。

界面新闻: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涉及到做市商制度资格准入、市场监管等,需要制定配套制度规则。证监会此前表示,相关部门和单位正在做各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您觉得推动做市商制度落地,各方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金融机构如何支持?

章玉贵:我国沪深股票市场目前采用的是竞价交易制度,做市商制度在新三板交易中已先行引入,运营实践表明,有做市交易的新三板个股,其交易也相对活跃。

从市场发育状况和科创板本身发展的需要来看,将做市商制度引入科创板,有助于解决科创板合格投资者门槛较高导致的市场流动性不足等问题,提高市场流动性,促进科创板形成专业与理性的定价机制,通过做市商相对严谨的双向报价,对冲机构和有实力参与个体对股价的操纵,促进二级市场交易的健康发展。

从科创板上市公司整体表现来看,科创50指数今年累计上涨已超过10%,科创板当前上市公司数量已超300家,但板块内部分化明显,量价齐升的热门股与成交低迷的弱势股并存,市场整体交投活力有待提升。

由于券商和大型金融机构是做市商制度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的过程中,如何防止研究与资金实力雄厚的上述交易主体反过来利用做市商身份掌握核心信息,滥用权限甚至操控市场,是监管层的重要责任。

此外,为防止国际通行的做市商制度在科创板股票交易中变味,监管层需做好制度设计与适配性监管工作,特别是需要进一步明确科创板为“硬科技”企业融资的定位,坚持信息披露的高标准、严要求,防止做市商的败德行为滋生;强化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责任,引导市场主体归位尽责;积极研究完善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强化业绩引导与成长预期的发展导向,加强政府规制与市场监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