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追踪土豆产地,联盟链技术被应用于农产品溯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追踪土豆产地,联盟链技术被应用于农产品溯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智能农业技术研究室主任刘升平表示:“因为现在农业的发展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变革时期,包括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农业生产‘最后一公里’的基础数据收集亟待解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司林威

联盟链技术众多应用场景中,乡村与农业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环。但产业区块链场景下,即使是一颗土豆,也是区块链技术的“用武之地。”

8月5日,腾讯在京正式发布旗下数字化管理平台“腾讯安心平台”。同时,腾讯宣布启动“安心农品计划”。腾讯称将在未来三年时间内为100个县市提供包含“资金+技术+解决方案+专家服务+流量扶持+品牌建设”的方案支持数字兴农。

据悉,该平台主要采取了联盟链技术,利用“一物一码”和区块链技术能力搭建了一套数字化管理平台,能够为每一件商品定制专属“身份证”,实现商品全流程防伪溯源。

区块链技术如何应用于农业场景呢?

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甘肃省定西市,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是一个经济上并不发达的城市,但它是我国马铃薯产量最高的地方之一。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80多万亩,总产量达到400万吨,被称为“中国薯都”。

但在如此庞大的生产数据的背后,数据收集部分竟是由农民亲手拿着笔和本子在地头田间去收集数据,这种人工收集方式较原始,效率又低。收集上来的数据很难进行统一的管理,也无法对生产进行指导。

同时,当地没有统一的监管平台,导致有一些马铃薯的质量并不达标,但是仍然进入了商品的流通市场,虽然这样表面上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但实际上也不太利于定西市马铃薯品牌效益的形成。

而且由于产业链条上的数据的真实性难于保证,使得定西市农民在向银行或者其他机构进行贷款难度大,无形中门槛比较高,当极端气候发生的时候,农业保险理赔周期也会非常长。

这时候,区块链和大数据就派上了用场。

首先,关于数据收集问题,由于实际生活中种植土地其实是不规则的,于是腾讯使用了“虚拟地块”的概念,把一个不规则的土地划分成了若干地块,用每个地块进行电子档案做追踪,通过现场的摄像头、视频采集设备,完善电子档案的多个环节。

有了生产数据后,甘肃省定西市就建立了一个马铃薯区块链溯源信息管理平台,让每一个马铃薯都有了一张“身份证”。通过这张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每个流通环节通过扫码之后就会赋予马铃薯更多信息,消费者扫码可以看到这颗马铃薯何时施肥、何时浇水,在哪里质检,在哪里包装;企业也可以基于这些数据为马铃薯的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撑。

除了消费者可以看到,政府和产业上下游也有了更清晰的决策方向。

以供应链的流通举例,在区块链分布式存储技术帮助下,将不同的信息快速分布给合作社、经销商、分销售、分店等节点,通过这些信息来进行共同决策,可以有效解决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等的问题。

另一边,区块链技术本身就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随着各场景下的数据收集,这些真实性数据都可以通过上链来帮助农民降级信贷成本,通过区块链节点把数据共享给银行之后,可以帮助银行去做到快速有据可查、有数可依,从而也帮助银行被骗贷的风险,以及坏账的风险。

这种技术与农业的结合,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智能农业技术研究室主任刘升平表示:“因为现在农业的发展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变革时期,包括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农业生产‘最后一公里’的基础数据收集亟待解决。”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追踪土豆产地,联盟链技术被应用于农产品溯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智能农业技术研究室主任刘升平表示:“因为现在农业的发展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变革时期,包括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农业生产‘最后一公里’的基础数据收集亟待解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司林威

联盟链技术众多应用场景中,乡村与农业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环。但产业区块链场景下,即使是一颗土豆,也是区块链技术的“用武之地。”

8月5日,腾讯在京正式发布旗下数字化管理平台“腾讯安心平台”。同时,腾讯宣布启动“安心农品计划”。腾讯称将在未来三年时间内为100个县市提供包含“资金+技术+解决方案+专家服务+流量扶持+品牌建设”的方案支持数字兴农。

据悉,该平台主要采取了联盟链技术,利用“一物一码”和区块链技术能力搭建了一套数字化管理平台,能够为每一件商品定制专属“身份证”,实现商品全流程防伪溯源。

区块链技术如何应用于农业场景呢?

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甘肃省定西市,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是一个经济上并不发达的城市,但它是我国马铃薯产量最高的地方之一。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80多万亩,总产量达到400万吨,被称为“中国薯都”。

但在如此庞大的生产数据的背后,数据收集部分竟是由农民亲手拿着笔和本子在地头田间去收集数据,这种人工收集方式较原始,效率又低。收集上来的数据很难进行统一的管理,也无法对生产进行指导。

同时,当地没有统一的监管平台,导致有一些马铃薯的质量并不达标,但是仍然进入了商品的流通市场,虽然这样表面上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但实际上也不太利于定西市马铃薯品牌效益的形成。

而且由于产业链条上的数据的真实性难于保证,使得定西市农民在向银行或者其他机构进行贷款难度大,无形中门槛比较高,当极端气候发生的时候,农业保险理赔周期也会非常长。

这时候,区块链和大数据就派上了用场。

首先,关于数据收集问题,由于实际生活中种植土地其实是不规则的,于是腾讯使用了“虚拟地块”的概念,把一个不规则的土地划分成了若干地块,用每个地块进行电子档案做追踪,通过现场的摄像头、视频采集设备,完善电子档案的多个环节。

有了生产数据后,甘肃省定西市就建立了一个马铃薯区块链溯源信息管理平台,让每一个马铃薯都有了一张“身份证”。通过这张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每个流通环节通过扫码之后就会赋予马铃薯更多信息,消费者扫码可以看到这颗马铃薯何时施肥、何时浇水,在哪里质检,在哪里包装;企业也可以基于这些数据为马铃薯的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撑。

除了消费者可以看到,政府和产业上下游也有了更清晰的决策方向。

以供应链的流通举例,在区块链分布式存储技术帮助下,将不同的信息快速分布给合作社、经销商、分销售、分店等节点,通过这些信息来进行共同决策,可以有效解决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等的问题。

另一边,区块链技术本身就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随着各场景下的数据收集,这些真实性数据都可以通过上链来帮助农民降级信贷成本,通过区块链节点把数据共享给银行之后,可以帮助银行去做到快速有据可查、有数可依,从而也帮助银行被骗贷的风险,以及坏账的风险。

这种技术与农业的结合,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智能农业技术研究室主任刘升平表示:“因为现在农业的发展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变革时期,包括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农业生产‘最后一公里’的基础数据收集亟待解决。”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