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和FIRST跑来跑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和FIRST跑来跑去

“FIRST影展自身就像一个电影,长线操作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话语和故事。”

文|三声  陆娜

在持续15年的悉心运营后,FIRST逐渐塑造出品牌价值,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如今,考虑如何在七月之外、西宁之外面向更多人群,如何提供影展更大化的讨论空间,则成了FIRST最重要的事。

"FIRST影展自身就像一个电影,长线操作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话语和故事。它给我们这些创作者打了个样儿,坚持做事儿,也许会山穷水尽,但也许会柳暗花明。"

01| 瑰丽酒店

3,2,1,随着倒计时结束,宴会厅的灯光退场。大屏幕中一束束光伴随着掷地有声的节奏接棒闪现,第十五届FIRST青年电影展(以下简称“FIRST”)主视觉随之揭晓,象征着“影展历史的构立”与“追光重塑”,一片冲破墙体的光线,再次将前排嘉宾的面孔照亮。

5月28日,FIRST的年度发布会星光熠熠。周迅、黄晓明、郭麒麟等数位一线明星、一些业内知名人士、以及从FIRST走出或将要走出的青年导演们悉数到场。不同于以往,发布会这次举办在瑰丽酒店,一家位于北京东三环的奢华型酒店。

宴会厅中,FIRST的发言人们倒是依然状态松弛接地气,感觉只是约了些新老朋友见面。李子为的主持风格一如既往地像拉家常,一会儿调侃下一位发言人“多年喊着离职还不是没走”,一会儿又走下台“突然袭击”到场嘉宾,台上台下地来回跑。

这种自如、不受束缚的状态,与FIRST引以为傲的“撒野”气质高度统一。“我们长期专注做的,就是提供一个更富活力的土壤结构”,正因如此,多元个性在这里被保护,创造力得以自由生长。

这些年,大家逐渐给FIRST贴上标签——远离商业束缚的、高度自我表达的、野蛮生长的……乌托邦。欣赏FIRST也是欣赏与之对等的标签,而标签与个人身份之间又会互相勾连,于是越来越多电影人的名字开始与FIRST一同出现。

两个月后的FIRST青年电影盛典更是星光璀璨。张艾嘉、周迅、周韵、雷佳音、董子健、刘昊然、彭昱畅等等著名电影明星,从西宁海湖新区随处可见的FIRST海报,走到了现场。但是,星光托举的是镁光灯下还显生涩的面孔——很多第一次以电影人身份走红毯的青年创作者们。

在持续15年的悉心运营后,FIRST逐渐塑造出品牌价值,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历时性的积累下获得了自己体系连接其他品牌的能力。

在瑰丽酒店那一天,我们开始更多听到FIRST对于电影市场的观察,和与之对应的行动。同时,FIRST郑重宣布了香奈儿将作为品牌合作方参与影展内容共建,共同开启官方特别策展「FIRST FRAME 她的一帧」,聚焦于女性电影创作者和女性题材。以“电影成为电影之前”为主题的对谈随之展开。

除了香奈儿的代言人、往届FIRST的代表,参与其中的有一位生面孔——新人导演邵艺辉。台上的她一件简单的灰色T恤,一条牛仔裤,顺直的短发,看不出是否化了妆。说话时带点娃娃音,全程发言不多,但也像是在和朋友聊天。后来邵艺辉告诉《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他们(FIRST)很保护导演自己本身的状态,不会让你硬凹成一个特别会场面的人,比较能做率真的自己。”

2020年,她的提案《爱情神话》入选了FIRST创投。得益于之前的作家经验,邵艺辉的文本很扎实,人物也惟妙惟肖,得到形容“不到一页的故事大纲就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质感”,这是她的项目得以被看重的一切基础。

之后她又选择来到FIRST参加创投,好故事有了继续展开的可能。公开陈述后,陈励志在电影市场颁奖礼上宣布麦特文化会“全投”,作为终审评委的马伊利也当场决定参演。

资金问题得到解决,实力明星的加入也联动着吸引来其他资源。徐峥后来看了剧本决定作为监制加入并出演,很快项目的核心阵容就搭建完成。今年3月,《爱情神话》在上海开机,目前正在后期制作阶段。

02|「学校」

项目始终需要获得概念落地的机会,创投作为相对开放、高效的方式始终受到创作者的青睐。但全国目前有近三十余创投平台,FIRST靠什么吸引项目和资方选择自己?

年初FIRST收到了916个电影计划,其中29个在初选中脱颖而出。6月6日,在北京通惠时代广场,为期一周的FIRST电影市场工作坊在2021再度开启。

这个位于东五环边上的空间也是FIRST组委会的驻地,于是同一片场域之下,入选电影计划的代表们、组委会的工作人员们同时在为了电影共同奋进。

不少入选者还未有过面向市场洽谈的经验,但提案本质是销售行为。吸引了资方,电影计划才有变成电影的可能,FIRST创始人宋文每年都会强调这一点。为了帮助这些电影计划真正面向市场,FIRST已经连续几年为入选者们提供了包括剧作、提案、演员表演等环节在内的系统培训。

在七天时间之中,不同领域的导师和评委们,根据各自所长,依次针对每一个电影计划进行指导。培训时间基本每天朝九晚六,但如果“好学”或是想“谈心”,组委会的办公室大门也随时为他们敞开。入选的人们在这里如同回到学校,在一间活动室里排排坐,暴露问题,解决问题,朝夕相处。

有入选者一开始会默认大家都读了剧本,提案时没介绍故事内容,只说了自己对书写城市的观察,评委则会当场说明阐述主线故事的重要性。如何站位、如何表达、如何完善提案PPT……逐一规范动作。

“结局处理和表达主题上的关联在哪里?”“故事和自身经历的连结在哪?”董子健在听完提案陈述后,向一位年轻导演依次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进而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类型明确,三层反转在剧本处理上显得有些吃力”,作家郑执继续补充,“但很有胆识”。

诸如此类的专业帮助不在少数,具体建议、点评发生在每一场的提案之间。从最初提案预演时PPT结构、表达逻辑的调整,到如何完善剧本,再到怎么指导表演,进入制作环节有哪些注意要点,都有人一一作出说明。

最后一天的创作工坊,FIRST又邀请回邵艺辉做分享嘉宾,一同前往的还有《爱情神话》走出FIRST后找到的制片人叶婷。在Q&A的交流形式下,电影计划的代表们悉数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也从往届成功案例的代表那里获得信心。

在叶婷看来,FIRST“很有人味”,组委会的核心团队都自己“下地干活”,在每个环节都有很高的参与度和投入度。“他们经常组织一些活动,之前的导演也经常会回来,像一个小小的联盟,集体互相讨论、交流,形成的氛围会不一样。”

邵艺辉则将这种氛围直接概括为“有家的感觉”。去年刚来到FIRST创投时,邵艺辉本以为自己会格格不入。首先她发现别的导演大多都带着自己的制片、编剧,自己却孤身一人;其次她认为来了这么多电影计划的代表,FIRST组委会可能不会细致地照顾到每一个人的感受。

由于FIRST始终在关注青年创作者,大家总能在电影的热情和困惑中找到共鸣,很快她就认识了聊得来的人。产业园内两排白色的平房包裹着一整块绿色的草坪,电影计划的代表们经常在中场休息时去到那里互相交流碰撞。

市场总监踢替在工作间隙时与邵艺辉的交流,更是让她深刻感受到自己很被关爱、很被重视,“而且她是对每一个新人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他们都很真诚,会让我感受到温暖和爱”。

今年创投会项目《何必呢何必》的导演陈奏鸣也有同样的感觉。在提案陈述时,陈奏鸣想特意设置一个“惊艳”开场,但最后还是“有点油腻”,下台后踢替就很严肃地和他说了问题所在。在之后的几次真诚交流中,陈奏鸣逐步打开了自己,有一天他说着说着就哭了,“可能是终于又找回自己了,压抑很长时间的东西被释放了”。

一周集训中,有人获得专业技能上的指导,有人进一步理解要书写的故事甚至自我,更多人在这里认识了新朋友。在项目和个体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一个个电影的雏形开始显现。电影市场公开周结束后,18个项目获得了在西宁洽谈交易的机会。

03|在地训练

最早来到西宁的,除了FIRST的工作人员、200多位志愿者,还有34位入选训练营板块的电影人。他们经过层层筛选,将在第15届FIRST影展正式开幕之前,进行三天的在地拍摄,并以“对立面”为主题,分组创作七支短片。

7月24日,影展正式开幕的前一天。西宁市郊一片高架桥下的空地,《太阳雨事件》剧组还在紧锣密鼓地拍摄。这是唯一一个全是由外景组成的短片,三天时间里,他们要切换15个场景,完成130个镜头。

大西北的日光毫不客气地展示着它的暴烈、直接,生生炙烤着大地,皮肤裸露之处能感受到滚烫的热流窜动。一位成员将器材抱回阴凉处时,由于器材被晒得发烫,他戴着手套也不得不一路跳着跑。不过这并不妨碍这群年轻人为了理想效果一遍又一遍喊卡重来,女录音师和摄像也在烈日下来回的跑。

西宁在地理和文化上所处于的某种“边缘性”,一直为FIRST的年轻人们提供者创作自由。不够宜人的环境下,在地训练既磨练技术和心智,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创作张力。天大地大,更适合“撒野”地生猛表达。

FIRST关注早期的电影人,本质上是让更多人看到市场上不同代际创造者在低成本条件下所能爆发出的可能性,强调的是多元化的创作状态。人们来到这里也总是期待看到最真诚的表达,最茂盛的创作力,最纯净的热爱。

训练营的学员们大多还是在校学生,缺乏实战经验但有着对电影最原始的憧憬和热情。FIRST鼓励并支持这种热情,始终在为电影新人们提供进步机会。

FIRST此前已经开设了十年训练营板块,一直在不断完善对于电影新人的培养机制。去年FIRST就开始尝试在在招募导演的基础上,兼顾摄影人才的选拔培训。今年训练营又继续增添了制片、美术、录音三个技术岗位。

换句话说,在一个青年电影人的职业最初期,就能够平等正确地对待每一个工种,提高各个环节的团队协作,才是真正地尊重电影,也符合电影工业发展的逻辑。

创造了练习实践的条件,培训资源的配备同样必不可少。FIRST训练营今年邀请了郑大圣担任年度导师,并集合业内专家组成剧本、摄影、美术、表演、声音、剪辑顾问团,提供全流程专业技术指导。

训练营的一位志愿者告诉《三声》,“每天都能看到不同的导师来到片场进行指导,郑大圣导演几乎天天都会来”。拍摄的最后一天我们也跟着声音顾问温波老师在几个片场中往返,能看到他几乎没有停下休息过,连给剧组装设备都亲历亲为。

“这个篮球的音色太软了,我们可以用刚那个”,“抬高,收一个环境音”手把手传授经验……“以往片场大多不重视同期声,都是后期做,不仅工作量大,电影整体感觉也会受到影响。但在更为成熟的电影工业中,从声音就能看出很多细节。”学员们也会在他的以身作则中意识到过往对于细节的疏漏。

六天后,七部短片集合而成的电影《对立面》在西宁完成了首映典礼。影厅内座无虚席,所有人真实地见证了“无中生有”的过程。虽然主创团队中很多都还是大一、大二的学生,但影片总体完成度很高,甚至有几部短片十分惊艳,也显示出完全与众不同的风格气质。

这个板块也在不断地向电影市场链接新鲜血液。新人们的潜力在过程中被激发、赞赏,工作人员也会像熟识的剧组推荐靠谱人才,表现突出的选手不久后就能奔赴下一个片场。

04|西宁

每年七月底,因电影之名,来自各地的电影爱好者和相关从业者纷纷涌向西宁。随着展映的推进,从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飞到西宁的电影人和爱好者们会越来越多。

影迷期待从这里看到更生猛、独特的表达,创作者期待在这里获得个人和作品不同阶段的支持,产业嘉宾期待在这里找到有市场潜力的好项目,完成交易。

影迷一直是电影节的重要参与群体,他们的群体偏好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影展的品味等量齐观。尤其是当影展办在青海西宁这样的偏远城市,大家不远万里前往,还要接受高原反应和暴裂日晒的代价,足以说明对电影的赤忱,对FIRST的期待。

吴征是一名导演专业在读的学生,一直以来她都偏爱实验性的艺术,但在洛杉矶她的审美趣味也并非主流。前年她第一次来到FIRST,观看了竞赛单元展映后,激发了她创作的欲望,觉得自己也可以一试。

她不是少数,被电影击中内心并迅速实践的也大有人在。吴征在早已公布的训练营入选名单中,还看到了自己校友的名字,他已经成为了电影《对立面》中的一名美术。

靠着项目入选创投会的唐诗韵,最初也是以影迷身份来到FIRST。在她的眼里,这个场域有一种说不清的神奇魔力,在FIRST看完崔健的《蓝色骨头》后,唐诗韵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要以创作者身份回到这里。

今年,她和唐辛颐共同创作的《狂风猜想》不仅在创投环节走到了终选,还在8月1日晚电影市场的颁奖典礼上两次获奖。第二次上台发表获奖感言时,她说,“我们设定的演员阵容很豪华很夸张,但因为是在FIRST觉得什么都有可能”。

的确有很多可能性。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很容易会在万达影城、锅庄广场、或是附近某家餐厅酒吧中,偶遇一位青年电影人——只要你能认出他。只要你想聊,可能随便加入一张桌子,关于电影的话题就会继续延续下去。

在这个意义上,FIRST电影节真正地成为了一个能量聚合的场所,有提供社交空间的价值所在。存在形式可能是官方大大小小数十场的官方酒会,可能是有缘人或“意中人”们私下攒的酒局。曹保平也说,每年来西宁,晚上除了跟人喝酒,就是跟另一个人喝酒。

西宁的夏夜,亮起的光永远比关掉的灯多。一如第十五届FIRST的主视觉,微光也从一双双昼夜谈论着艺术、诗歌、电影的眼睛中发散、汇聚。同时伴随的也有交易和未来合作的可能。产业嘉宾和一些看重的电影项目及其主创,很可能晚上就同时出现在了一个酒吧露台,推杯换盏。

这样自由和平等交流的氛围为人所珍惜,但有时候也会给人一种错觉——整个世界都在谈论电影,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每个人都能对创作者指指点点。

今年入围FIRST展映的不少片子都收到两极化的评价,惊人首作之一的《雨打芭蕉》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部聚焦南方中产生活和一个纷扰大家庭图景的影片,在最终的评审之中获得了今年的最佳电影文本奖。

《雨打芭蕉》导演闫冰

在7月39日的媒体场放映结束后,导演闫冰在会议室里做了一场小型映后谈。但是,从第一位记者发言开始,整个局势就转变为“你这个片子哪里哪里有问题”,“这样处理怎么怎么不好”,在持续四十分钟的时间里,几位主要发言人面对着闫冰轮番“直抒胸臆、提供建议”。

直到一位记者说出“你不如去拍短片吧,随便从你的300个唱片细节里摘两个,就是一部好短片,也可以多练习练习”。制片人或许是实在感到尴尬,“《雨打芭蕉》你看到的细节太多可能有300个,但是导演可能已经删了600个了。你的建议挺好,那我们就拍短片,也不怕赔钱了”。

实际上,较大争议的口碑分歧,在青年导演身上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也是电影作品的某种客观规律。同时,社交媒体的发达,评价性言论的繁荣,让中国电影本身就处于一个口碑高度分裂的环境之中。在商业片聚集的2021年春节档,这样的评价冲突已经变得非常日常。

但是,在一个边缘位置提供创造力的FIRST电影展里,单纯的批评和质疑,就会显得格外刺耳。相比其他电影节,因为西宁地处大西北,媒体人、影评人和热情爱好者的声音会显得更集中,而一些固定群体的统一性偏好,可能会取代多样性而成为这里的新标准。

05|锅庄广场

从竞赛单元的展映来看,FIRST提供了一个入口,或者是“广场”,让更多样化的作品流入其中,而最先被注意到的就是那些别处无法欣赏到的个人化的生猛表达。

十五年来,这里走出了一部部导演的处女作,忻钰坤的《心迷宫》是一个节点,资本自此开始注意到默默搭建连接桥梁的FIRST。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获得了30亿票房,更是让FIRST进入了大众视野。

这使得FIRST思考,大众的电影审美是不是还能够继续增加。高一天说道,“换言之,提高内容宽容度的可能性也是我们想去追逐的,去努力提供一个影展更大化的讨论空间。”

内容、场景、形式,FIRST不断以电影作为本体继续探寻衍生的可能。近几年举办的“西宁的夜”是其打造出的一个案例。

今年的露天放映前,The Molds、回春丹、野孩子,巴彦达莱和声音碎片依次在每晚的锅庄广场出现。音乐填充进电影放映的间隙,人们在这里接连感受到综合艺术的魅力。

这些乐队的音乐也不时出现在西宁的每一天每一个场景中。最常听到的可能是回春丹的《正义》,在我的耳朵里,它几乎成了这一届FIRST的主题曲,在训练营首映礼响起,在日常的等片间隙响起,在组委会的衍生节目中响起……

回春丹现场演出那一天,锅庄广场涌来的人群数量达到了历史高峰,不难看出很多人是为了乐队而来,他们高举属于这支乐队的旗帜。内场入口在演出开始前半小时就已经排起了长队,长度是平时露天放映的队伍所从未能及的。外围也被人群一圈一圈地包裹着,其中能看到摇旗呐喊的乐迷,开着火车围绕人群释放快意。

“我嗓子已经哑了,前两天脚也崴了,但我还能蹦!”人群中一位从头到尾跟唱的女孩冲身边的朋友喊着。在音乐散场时,她喜欢的乐队退下舞台。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又会有多少人会继续为了接下来的电影驻留锅庄广场呢?

这些尝试都表示FIRST试图在更大的范围内,跟大家去交流青年文化的可能性。高一天告诉《三声》,“我们不只是把自己局限于一个做竞赛的、评价的影展,而是要站得更高、更远一点,让电影跟不同的受众在不同的地方,继续去发挥一些作用和价值。这也和品牌目前的发展阶段和运营能力有关。”

为了输出FIRST的品牌价值和理念,他们也开始尝试让影像延伸出的内容进入更多领域。于是,品牌之间跨界的联动不断发生,也有进一步将内容与消费链接的动作。

比如,FIRST和3号检票厅联名,出了一款带有抵制屏摄标语的帽子。围绕FIRST影展的今年关键词之一“可持续”,不仅在影展的论坛、映后中反复提及,还邀请二手平台多抓鱼来到了西宁做快闪活动,作为线下可持续场景的补充。

锅庄广场是西宁新城的一个焦点,也是西宁年轻人度过漫长夏夜的优选之地。这里周边还遍布着夜市和酒吧,为来到影展的各类人群提供了分散交流的多重场景。除此之外,西宁每年的美食节也会在七月的锅庄广场附近的唐道637广场举办。

无论是本地的居民,还是远道而来的影迷,来到锅庄广场后,不仅可以看影展,还可以逛影展,也可以就近畅饮畅享美食。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多重感官在同一场域下被最大限度地激活。相比最初之时的城市与电影节的近身位和远距离,现在的FIRST和西宁逐渐产生了一种较为之前紧密了一些的共生之感。

06|走到人群中

李子为感叹,“大家都以为FIRST都是文艺片,都是作者性表达,但我们也是有商业片、类型片的”。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来自于FIRST各个单元的3000多份样本中有75%的项目具备类型化基底。

今年九月,FIRST组委会计划在成都开启一个平行影展——FIRST成都惊喜影展,明确专注于类型片的呈现和挖掘。对于FIRST而言,西宁是从根部挖掘电影,关注最上游的创作力,而成都则是要走到人群中并与之发生更紧密的联系,关注电影市场更工业化的中间力量。

“惊喜”影展下设惊喜展映、惊喜论坛、惊喜派对、FIRST Lab、衍生展演五大板块,并首次在实验室系统中加入制片人培训板块。但演员姚晨在“惊喜影展”发布会上感叹,她觉得FIRST变了,现在经常能听到“市场”、“产业”、“类型”这些以前不会听到的词了。

这些年,FIRST在自我定义与被定义的过程中试图寻找到合适的位置。但在空间和时间上,FIRST始终在不断探索作为城市影展品牌的更多可能性,也只有如此,FIRST才能更好地面向公众拥抱市场。

今年年初,FIRST和与之调性、需求匹配的新空间阿那亚就进行过跨界尝试。根据阿那亚的一些特点,FIRST配置了主题展映和分享,也将已经培育出的实验室系统移植到了新场景。跨年的一周中,十几位青年导演和编剧在阿那亚不断打磨自己的剧本,完成了他们的剧情片实验室·剧作工坊的课程。

五月,FIRST又把放映项目带到了深圳,与卷宗书店共同开启了以建筑和城市为主题的展映单元。那次合作的契机在于当时的南头古镇正在经历古镇改造计划,卷宗书店开设了一些建筑形态的论坛、活动,FIRST也洞察了自身在其中开展影像计划的可能。

高一天曾对《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说,“有些电影节的精神某种意义上在于提供一个标准。比如戛纳,永远代表着最顶级的艺术评价标准,这同时意味着它也是定价系统,从这里走出来的项目一定会是全球艺术电影消费市场中价格最高的。”

定位为青年电影节,FIRST始终关注着早期的电影人,他们是创造力的原点,本质上是让更多人看到市场上不同代际低成本创作的可能性,强调的是多元化的创作状态。过程中“青年电影节”的定义也被不断重新诠释。

“FIRST要承担作为公共平台的责任,为电影人提供有序成长的方式。”这几年,FIRST增加产业放映、选片人制度等环节, 的确在用行动不断完善自己的电影市场服务系统,也希望能撕掉文艺片、作者电影等标签。

今年入围竞赛单元的《老郑飞上天了》就是前年FIRST创投走出来的项目,一开始被判定为是极具市场潜力的类型片,也是FISRT寄希望于向市场证明自己拥有多元内容,具备市场潜力的绝佳案例。

展映期间,影片口碑受到了很大争议。李子为也在媒体的欢迎酒会上透露出某种无奈。看过初剪版本后,李子为就意识到了影片肯定有很多问题,告诉导演“重剪”。但几个月的“抢救”后,效果似乎还是不容乐观。而导演因为豆瓣评分不过5,在开分当天的半夜两点,满面愁容地找到高一天喝了顿大酒。

在此之前,高一天就说过,“影展评价的是趋势,要看到创造力的部分,区别于单一的评价系统和标准,给出层次感更强的评价维度。”

而对于趋势和创造力的判断,观众在FIRST超短片单元的竞赛中最能够有所感知。这可能是不断扩大、不断被定义的FIRST电影节之中,最能保持影视创作原生感的部分。开设这个单元,正是因为FIRST洞察到媒介也在影响个体的行为思想,而“要求创作者在5分钟之内,利用非专业设备拍摄”,则是通过这个机制去激发创作者的活力,刺激大家在大环境的发展变化下保持思考。

影展期间,每一部入围影片的放映前,都有会一条FIRST的宣传短片。许知远在片中说道,“保持某种不可归类性,对别人的努力或新的事物保持一种惊叹的能力,可能是我更期待的一种创造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和FIRST跑来跑去

“FIRST影展自身就像一个电影,长线操作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话语和故事。”

文|三声  陆娜

在持续15年的悉心运营后,FIRST逐渐塑造出品牌价值,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如今,考虑如何在七月之外、西宁之外面向更多人群,如何提供影展更大化的讨论空间,则成了FIRST最重要的事。

"FIRST影展自身就像一个电影,长线操作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话语和故事。它给我们这些创作者打了个样儿,坚持做事儿,也许会山穷水尽,但也许会柳暗花明。"

01| 瑰丽酒店

3,2,1,随着倒计时结束,宴会厅的灯光退场。大屏幕中一束束光伴随着掷地有声的节奏接棒闪现,第十五届FIRST青年电影展(以下简称“FIRST”)主视觉随之揭晓,象征着“影展历史的构立”与“追光重塑”,一片冲破墙体的光线,再次将前排嘉宾的面孔照亮。

5月28日,FIRST的年度发布会星光熠熠。周迅、黄晓明、郭麒麟等数位一线明星、一些业内知名人士、以及从FIRST走出或将要走出的青年导演们悉数到场。不同于以往,发布会这次举办在瑰丽酒店,一家位于北京东三环的奢华型酒店。

宴会厅中,FIRST的发言人们倒是依然状态松弛接地气,感觉只是约了些新老朋友见面。李子为的主持风格一如既往地像拉家常,一会儿调侃下一位发言人“多年喊着离职还不是没走”,一会儿又走下台“突然袭击”到场嘉宾,台上台下地来回跑。

这种自如、不受束缚的状态,与FIRST引以为傲的“撒野”气质高度统一。“我们长期专注做的,就是提供一个更富活力的土壤结构”,正因如此,多元个性在这里被保护,创造力得以自由生长。

这些年,大家逐渐给FIRST贴上标签——远离商业束缚的、高度自我表达的、野蛮生长的……乌托邦。欣赏FIRST也是欣赏与之对等的标签,而标签与个人身份之间又会互相勾连,于是越来越多电影人的名字开始与FIRST一同出现。

两个月后的FIRST青年电影盛典更是星光璀璨。张艾嘉、周迅、周韵、雷佳音、董子健、刘昊然、彭昱畅等等著名电影明星,从西宁海湖新区随处可见的FIRST海报,走到了现场。但是,星光托举的是镁光灯下还显生涩的面孔——很多第一次以电影人身份走红毯的青年创作者们。

在持续15年的悉心运营后,FIRST逐渐塑造出品牌价值,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历时性的积累下获得了自己体系连接其他品牌的能力。

在瑰丽酒店那一天,我们开始更多听到FIRST对于电影市场的观察,和与之对应的行动。同时,FIRST郑重宣布了香奈儿将作为品牌合作方参与影展内容共建,共同开启官方特别策展「FIRST FRAME 她的一帧」,聚焦于女性电影创作者和女性题材。以“电影成为电影之前”为主题的对谈随之展开。

除了香奈儿的代言人、往届FIRST的代表,参与其中的有一位生面孔——新人导演邵艺辉。台上的她一件简单的灰色T恤,一条牛仔裤,顺直的短发,看不出是否化了妆。说话时带点娃娃音,全程发言不多,但也像是在和朋友聊天。后来邵艺辉告诉《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他们(FIRST)很保护导演自己本身的状态,不会让你硬凹成一个特别会场面的人,比较能做率真的自己。”

2020年,她的提案《爱情神话》入选了FIRST创投。得益于之前的作家经验,邵艺辉的文本很扎实,人物也惟妙惟肖,得到形容“不到一页的故事大纲就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质感”,这是她的项目得以被看重的一切基础。

之后她又选择来到FIRST参加创投,好故事有了继续展开的可能。公开陈述后,陈励志在电影市场颁奖礼上宣布麦特文化会“全投”,作为终审评委的马伊利也当场决定参演。

资金问题得到解决,实力明星的加入也联动着吸引来其他资源。徐峥后来看了剧本决定作为监制加入并出演,很快项目的核心阵容就搭建完成。今年3月,《爱情神话》在上海开机,目前正在后期制作阶段。

02|「学校」

项目始终需要获得概念落地的机会,创投作为相对开放、高效的方式始终受到创作者的青睐。但全国目前有近三十余创投平台,FIRST靠什么吸引项目和资方选择自己?

年初FIRST收到了916个电影计划,其中29个在初选中脱颖而出。6月6日,在北京通惠时代广场,为期一周的FIRST电影市场工作坊在2021再度开启。

这个位于东五环边上的空间也是FIRST组委会的驻地,于是同一片场域之下,入选电影计划的代表们、组委会的工作人员们同时在为了电影共同奋进。

不少入选者还未有过面向市场洽谈的经验,但提案本质是销售行为。吸引了资方,电影计划才有变成电影的可能,FIRST创始人宋文每年都会强调这一点。为了帮助这些电影计划真正面向市场,FIRST已经连续几年为入选者们提供了包括剧作、提案、演员表演等环节在内的系统培训。

在七天时间之中,不同领域的导师和评委们,根据各自所长,依次针对每一个电影计划进行指导。培训时间基本每天朝九晚六,但如果“好学”或是想“谈心”,组委会的办公室大门也随时为他们敞开。入选的人们在这里如同回到学校,在一间活动室里排排坐,暴露问题,解决问题,朝夕相处。

有入选者一开始会默认大家都读了剧本,提案时没介绍故事内容,只说了自己对书写城市的观察,评委则会当场说明阐述主线故事的重要性。如何站位、如何表达、如何完善提案PPT……逐一规范动作。

“结局处理和表达主题上的关联在哪里?”“故事和自身经历的连结在哪?”董子健在听完提案陈述后,向一位年轻导演依次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进而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类型明确,三层反转在剧本处理上显得有些吃力”,作家郑执继续补充,“但很有胆识”。

诸如此类的专业帮助不在少数,具体建议、点评发生在每一场的提案之间。从最初提案预演时PPT结构、表达逻辑的调整,到如何完善剧本,再到怎么指导表演,进入制作环节有哪些注意要点,都有人一一作出说明。

最后一天的创作工坊,FIRST又邀请回邵艺辉做分享嘉宾,一同前往的还有《爱情神话》走出FIRST后找到的制片人叶婷。在Q&A的交流形式下,电影计划的代表们悉数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也从往届成功案例的代表那里获得信心。

在叶婷看来,FIRST“很有人味”,组委会的核心团队都自己“下地干活”,在每个环节都有很高的参与度和投入度。“他们经常组织一些活动,之前的导演也经常会回来,像一个小小的联盟,集体互相讨论、交流,形成的氛围会不一样。”

邵艺辉则将这种氛围直接概括为“有家的感觉”。去年刚来到FIRST创投时,邵艺辉本以为自己会格格不入。首先她发现别的导演大多都带着自己的制片、编剧,自己却孤身一人;其次她认为来了这么多电影计划的代表,FIRST组委会可能不会细致地照顾到每一个人的感受。

由于FIRST始终在关注青年创作者,大家总能在电影的热情和困惑中找到共鸣,很快她就认识了聊得来的人。产业园内两排白色的平房包裹着一整块绿色的草坪,电影计划的代表们经常在中场休息时去到那里互相交流碰撞。

市场总监踢替在工作间隙时与邵艺辉的交流,更是让她深刻感受到自己很被关爱、很被重视,“而且她是对每一个新人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他们都很真诚,会让我感受到温暖和爱”。

今年创投会项目《何必呢何必》的导演陈奏鸣也有同样的感觉。在提案陈述时,陈奏鸣想特意设置一个“惊艳”开场,但最后还是“有点油腻”,下台后踢替就很严肃地和他说了问题所在。在之后的几次真诚交流中,陈奏鸣逐步打开了自己,有一天他说着说着就哭了,“可能是终于又找回自己了,压抑很长时间的东西被释放了”。

一周集训中,有人获得专业技能上的指导,有人进一步理解要书写的故事甚至自我,更多人在这里认识了新朋友。在项目和个体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一个个电影的雏形开始显现。电影市场公开周结束后,18个项目获得了在西宁洽谈交易的机会。

03|在地训练

最早来到西宁的,除了FIRST的工作人员、200多位志愿者,还有34位入选训练营板块的电影人。他们经过层层筛选,将在第15届FIRST影展正式开幕之前,进行三天的在地拍摄,并以“对立面”为主题,分组创作七支短片。

7月24日,影展正式开幕的前一天。西宁市郊一片高架桥下的空地,《太阳雨事件》剧组还在紧锣密鼓地拍摄。这是唯一一个全是由外景组成的短片,三天时间里,他们要切换15个场景,完成130个镜头。

大西北的日光毫不客气地展示着它的暴烈、直接,生生炙烤着大地,皮肤裸露之处能感受到滚烫的热流窜动。一位成员将器材抱回阴凉处时,由于器材被晒得发烫,他戴着手套也不得不一路跳着跑。不过这并不妨碍这群年轻人为了理想效果一遍又一遍喊卡重来,女录音师和摄像也在烈日下来回的跑。

西宁在地理和文化上所处于的某种“边缘性”,一直为FIRST的年轻人们提供者创作自由。不够宜人的环境下,在地训练既磨练技术和心智,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创作张力。天大地大,更适合“撒野”地生猛表达。

FIRST关注早期的电影人,本质上是让更多人看到市场上不同代际创造者在低成本条件下所能爆发出的可能性,强调的是多元化的创作状态。人们来到这里也总是期待看到最真诚的表达,最茂盛的创作力,最纯净的热爱。

训练营的学员们大多还是在校学生,缺乏实战经验但有着对电影最原始的憧憬和热情。FIRST鼓励并支持这种热情,始终在为电影新人们提供进步机会。

FIRST此前已经开设了十年训练营板块,一直在不断完善对于电影新人的培养机制。去年FIRST就开始尝试在在招募导演的基础上,兼顾摄影人才的选拔培训。今年训练营又继续增添了制片、美术、录音三个技术岗位。

换句话说,在一个青年电影人的职业最初期,就能够平等正确地对待每一个工种,提高各个环节的团队协作,才是真正地尊重电影,也符合电影工业发展的逻辑。

创造了练习实践的条件,培训资源的配备同样必不可少。FIRST训练营今年邀请了郑大圣担任年度导师,并集合业内专家组成剧本、摄影、美术、表演、声音、剪辑顾问团,提供全流程专业技术指导。

训练营的一位志愿者告诉《三声》,“每天都能看到不同的导师来到片场进行指导,郑大圣导演几乎天天都会来”。拍摄的最后一天我们也跟着声音顾问温波老师在几个片场中往返,能看到他几乎没有停下休息过,连给剧组装设备都亲历亲为。

“这个篮球的音色太软了,我们可以用刚那个”,“抬高,收一个环境音”手把手传授经验……“以往片场大多不重视同期声,都是后期做,不仅工作量大,电影整体感觉也会受到影响。但在更为成熟的电影工业中,从声音就能看出很多细节。”学员们也会在他的以身作则中意识到过往对于细节的疏漏。

六天后,七部短片集合而成的电影《对立面》在西宁完成了首映典礼。影厅内座无虚席,所有人真实地见证了“无中生有”的过程。虽然主创团队中很多都还是大一、大二的学生,但影片总体完成度很高,甚至有几部短片十分惊艳,也显示出完全与众不同的风格气质。

这个板块也在不断地向电影市场链接新鲜血液。新人们的潜力在过程中被激发、赞赏,工作人员也会像熟识的剧组推荐靠谱人才,表现突出的选手不久后就能奔赴下一个片场。

04|西宁

每年七月底,因电影之名,来自各地的电影爱好者和相关从业者纷纷涌向西宁。随着展映的推进,从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飞到西宁的电影人和爱好者们会越来越多。

影迷期待从这里看到更生猛、独特的表达,创作者期待在这里获得个人和作品不同阶段的支持,产业嘉宾期待在这里找到有市场潜力的好项目,完成交易。

影迷一直是电影节的重要参与群体,他们的群体偏好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影展的品味等量齐观。尤其是当影展办在青海西宁这样的偏远城市,大家不远万里前往,还要接受高原反应和暴裂日晒的代价,足以说明对电影的赤忱,对FIRST的期待。

吴征是一名导演专业在读的学生,一直以来她都偏爱实验性的艺术,但在洛杉矶她的审美趣味也并非主流。前年她第一次来到FIRST,观看了竞赛单元展映后,激发了她创作的欲望,觉得自己也可以一试。

她不是少数,被电影击中内心并迅速实践的也大有人在。吴征在早已公布的训练营入选名单中,还看到了自己校友的名字,他已经成为了电影《对立面》中的一名美术。

靠着项目入选创投会的唐诗韵,最初也是以影迷身份来到FIRST。在她的眼里,这个场域有一种说不清的神奇魔力,在FIRST看完崔健的《蓝色骨头》后,唐诗韵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要以创作者身份回到这里。

今年,她和唐辛颐共同创作的《狂风猜想》不仅在创投环节走到了终选,还在8月1日晚电影市场的颁奖典礼上两次获奖。第二次上台发表获奖感言时,她说,“我们设定的演员阵容很豪华很夸张,但因为是在FIRST觉得什么都有可能”。

的确有很多可能性。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很容易会在万达影城、锅庄广场、或是附近某家餐厅酒吧中,偶遇一位青年电影人——只要你能认出他。只要你想聊,可能随便加入一张桌子,关于电影的话题就会继续延续下去。

在这个意义上,FIRST电影节真正地成为了一个能量聚合的场所,有提供社交空间的价值所在。存在形式可能是官方大大小小数十场的官方酒会,可能是有缘人或“意中人”们私下攒的酒局。曹保平也说,每年来西宁,晚上除了跟人喝酒,就是跟另一个人喝酒。

西宁的夏夜,亮起的光永远比关掉的灯多。一如第十五届FIRST的主视觉,微光也从一双双昼夜谈论着艺术、诗歌、电影的眼睛中发散、汇聚。同时伴随的也有交易和未来合作的可能。产业嘉宾和一些看重的电影项目及其主创,很可能晚上就同时出现在了一个酒吧露台,推杯换盏。

这样自由和平等交流的氛围为人所珍惜,但有时候也会给人一种错觉——整个世界都在谈论电影,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每个人都能对创作者指指点点。

今年入围FIRST展映的不少片子都收到两极化的评价,惊人首作之一的《雨打芭蕉》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部聚焦南方中产生活和一个纷扰大家庭图景的影片,在最终的评审之中获得了今年的最佳电影文本奖。

《雨打芭蕉》导演闫冰

在7月39日的媒体场放映结束后,导演闫冰在会议室里做了一场小型映后谈。但是,从第一位记者发言开始,整个局势就转变为“你这个片子哪里哪里有问题”,“这样处理怎么怎么不好”,在持续四十分钟的时间里,几位主要发言人面对着闫冰轮番“直抒胸臆、提供建议”。

直到一位记者说出“你不如去拍短片吧,随便从你的300个唱片细节里摘两个,就是一部好短片,也可以多练习练习”。制片人或许是实在感到尴尬,“《雨打芭蕉》你看到的细节太多可能有300个,但是导演可能已经删了600个了。你的建议挺好,那我们就拍短片,也不怕赔钱了”。

实际上,较大争议的口碑分歧,在青年导演身上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也是电影作品的某种客观规律。同时,社交媒体的发达,评价性言论的繁荣,让中国电影本身就处于一个口碑高度分裂的环境之中。在商业片聚集的2021年春节档,这样的评价冲突已经变得非常日常。

但是,在一个边缘位置提供创造力的FIRST电影展里,单纯的批评和质疑,就会显得格外刺耳。相比其他电影节,因为西宁地处大西北,媒体人、影评人和热情爱好者的声音会显得更集中,而一些固定群体的统一性偏好,可能会取代多样性而成为这里的新标准。

05|锅庄广场

从竞赛单元的展映来看,FIRST提供了一个入口,或者是“广场”,让更多样化的作品流入其中,而最先被注意到的就是那些别处无法欣赏到的个人化的生猛表达。

十五年来,这里走出了一部部导演的处女作,忻钰坤的《心迷宫》是一个节点,资本自此开始注意到默默搭建连接桥梁的FIRST。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获得了30亿票房,更是让FIRST进入了大众视野。

这使得FIRST思考,大众的电影审美是不是还能够继续增加。高一天说道,“换言之,提高内容宽容度的可能性也是我们想去追逐的,去努力提供一个影展更大化的讨论空间。”

内容、场景、形式,FIRST不断以电影作为本体继续探寻衍生的可能。近几年举办的“西宁的夜”是其打造出的一个案例。

今年的露天放映前,The Molds、回春丹、野孩子,巴彦达莱和声音碎片依次在每晚的锅庄广场出现。音乐填充进电影放映的间隙,人们在这里接连感受到综合艺术的魅力。

这些乐队的音乐也不时出现在西宁的每一天每一个场景中。最常听到的可能是回春丹的《正义》,在我的耳朵里,它几乎成了这一届FIRST的主题曲,在训练营首映礼响起,在日常的等片间隙响起,在组委会的衍生节目中响起……

回春丹现场演出那一天,锅庄广场涌来的人群数量达到了历史高峰,不难看出很多人是为了乐队而来,他们高举属于这支乐队的旗帜。内场入口在演出开始前半小时就已经排起了长队,长度是平时露天放映的队伍所从未能及的。外围也被人群一圈一圈地包裹着,其中能看到摇旗呐喊的乐迷,开着火车围绕人群释放快意。

“我嗓子已经哑了,前两天脚也崴了,但我还能蹦!”人群中一位从头到尾跟唱的女孩冲身边的朋友喊着。在音乐散场时,她喜欢的乐队退下舞台。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又会有多少人会继续为了接下来的电影驻留锅庄广场呢?

这些尝试都表示FIRST试图在更大的范围内,跟大家去交流青年文化的可能性。高一天告诉《三声》,“我们不只是把自己局限于一个做竞赛的、评价的影展,而是要站得更高、更远一点,让电影跟不同的受众在不同的地方,继续去发挥一些作用和价值。这也和品牌目前的发展阶段和运营能力有关。”

为了输出FIRST的品牌价值和理念,他们也开始尝试让影像延伸出的内容进入更多领域。于是,品牌之间跨界的联动不断发生,也有进一步将内容与消费链接的动作。

比如,FIRST和3号检票厅联名,出了一款带有抵制屏摄标语的帽子。围绕FIRST影展的今年关键词之一“可持续”,不仅在影展的论坛、映后中反复提及,还邀请二手平台多抓鱼来到了西宁做快闪活动,作为线下可持续场景的补充。

锅庄广场是西宁新城的一个焦点,也是西宁年轻人度过漫长夏夜的优选之地。这里周边还遍布着夜市和酒吧,为来到影展的各类人群提供了分散交流的多重场景。除此之外,西宁每年的美食节也会在七月的锅庄广场附近的唐道637广场举办。

无论是本地的居民,还是远道而来的影迷,来到锅庄广场后,不仅可以看影展,还可以逛影展,也可以就近畅饮畅享美食。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多重感官在同一场域下被最大限度地激活。相比最初之时的城市与电影节的近身位和远距离,现在的FIRST和西宁逐渐产生了一种较为之前紧密了一些的共生之感。

06|走到人群中

李子为感叹,“大家都以为FIRST都是文艺片,都是作者性表达,但我们也是有商业片、类型片的”。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来自于FIRST各个单元的3000多份样本中有75%的项目具备类型化基底。

今年九月,FIRST组委会计划在成都开启一个平行影展——FIRST成都惊喜影展,明确专注于类型片的呈现和挖掘。对于FIRST而言,西宁是从根部挖掘电影,关注最上游的创作力,而成都则是要走到人群中并与之发生更紧密的联系,关注电影市场更工业化的中间力量。

“惊喜”影展下设惊喜展映、惊喜论坛、惊喜派对、FIRST Lab、衍生展演五大板块,并首次在实验室系统中加入制片人培训板块。但演员姚晨在“惊喜影展”发布会上感叹,她觉得FIRST变了,现在经常能听到“市场”、“产业”、“类型”这些以前不会听到的词了。

这些年,FIRST在自我定义与被定义的过程中试图寻找到合适的位置。但在空间和时间上,FIRST始终在不断探索作为城市影展品牌的更多可能性,也只有如此,FIRST才能更好地面向公众拥抱市场。

今年年初,FIRST和与之调性、需求匹配的新空间阿那亚就进行过跨界尝试。根据阿那亚的一些特点,FIRST配置了主题展映和分享,也将已经培育出的实验室系统移植到了新场景。跨年的一周中,十几位青年导演和编剧在阿那亚不断打磨自己的剧本,完成了他们的剧情片实验室·剧作工坊的课程。

五月,FIRST又把放映项目带到了深圳,与卷宗书店共同开启了以建筑和城市为主题的展映单元。那次合作的契机在于当时的南头古镇正在经历古镇改造计划,卷宗书店开设了一些建筑形态的论坛、活动,FIRST也洞察了自身在其中开展影像计划的可能。

高一天曾对《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说,“有些电影节的精神某种意义上在于提供一个标准。比如戛纳,永远代表着最顶级的艺术评价标准,这同时意味着它也是定价系统,从这里走出来的项目一定会是全球艺术电影消费市场中价格最高的。”

定位为青年电影节,FIRST始终关注着早期的电影人,他们是创造力的原点,本质上是让更多人看到市场上不同代际低成本创作的可能性,强调的是多元化的创作状态。过程中“青年电影节”的定义也被不断重新诠释。

“FIRST要承担作为公共平台的责任,为电影人提供有序成长的方式。”这几年,FIRST增加产业放映、选片人制度等环节, 的确在用行动不断完善自己的电影市场服务系统,也希望能撕掉文艺片、作者电影等标签。

今年入围竞赛单元的《老郑飞上天了》就是前年FIRST创投走出来的项目,一开始被判定为是极具市场潜力的类型片,也是FISRT寄希望于向市场证明自己拥有多元内容,具备市场潜力的绝佳案例。

展映期间,影片口碑受到了很大争议。李子为也在媒体的欢迎酒会上透露出某种无奈。看过初剪版本后,李子为就意识到了影片肯定有很多问题,告诉导演“重剪”。但几个月的“抢救”后,效果似乎还是不容乐观。而导演因为豆瓣评分不过5,在开分当天的半夜两点,满面愁容地找到高一天喝了顿大酒。

在此之前,高一天就说过,“影展评价的是趋势,要看到创造力的部分,区别于单一的评价系统和标准,给出层次感更强的评价维度。”

而对于趋势和创造力的判断,观众在FIRST超短片单元的竞赛中最能够有所感知。这可能是不断扩大、不断被定义的FIRST电影节之中,最能保持影视创作原生感的部分。开设这个单元,正是因为FIRST洞察到媒介也在影响个体的行为思想,而“要求创作者在5分钟之内,利用非专业设备拍摄”,则是通过这个机制去激发创作者的活力,刺激大家在大环境的发展变化下保持思考。

影展期间,每一部入围影片的放映前,都有会一条FIRST的宣传短片。许知远在片中说道,“保持某种不可归类性,对别人的努力或新的事物保持一种惊叹的能力,可能是我更期待的一种创造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