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管理层变动频繁,中潜股份能否回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管理层变动频繁,中潜股份能否回血?

中潜股份接下来将走向何方?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

近日,中潜股份(300526.SZ)发布的公告显示,陈春国辞去董事长等一系列职务,公司将按照法定程序尽快完成新任董事长的选举工作。对于新董事长而言,将扛起中潜股份的扭亏重任。

过去1年的时间里,中潜股份多位高管先后离职。就在上个月,公司还又遭到了证监会点名通报,因信披造假、虚增利润等问题,中潜股份的违规主体共被罚款1540万元,成为首批适用新《证券法》做出财务造假惩处的案件。截至8月6日,中潜股份报26.72元/股,对比去年最高点182.75元,下跌85.3%。如今,“一地鸡毛”的中潜股份靠什么才能脱离窘境?

管理层不太平已成常态

8月3日,中潜股份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董事长陈春国的辞职报告,陈春国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辞职后,其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来源:公司公告

然而这距离陈春国上任仅有短暂的4个月时间。再往前追溯,《每日财报》发现,自今年以来,中潜股份就已经有了五次高管人员变动。

今年1月14日,中潜股份公告称,张瑞燕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财务总监职务。

3月25日,张顺先生因个人身体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同时不再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4月12日,黎启飞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第四届董事会副总经理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7月12日,中潜股份再公告称,汪三明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值得一提的是,汪三明与陈春国是同一天在中潜股份上任的,其更是在7月17日便提交了辞职报告,任职仅仅3个月。

不止如此,去年12月14日,中潜股份也发布公告称,实控人仰智慧涉嫌操纵证券市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日,仰智慧辞去董事兼总经理职务。

就其管理层来看,近期值得注意的是,5月30日中潜股份收到了证监会广东监管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简称《事先告知书》),认定公司存在年报虚假记载、信披违规等违法事实,拟决定对公司及仰智慧等13名责任人作出处罚,合计罚款1540万元。除了被监管处罚,公司还将面临投资者的诉讼索赔。

可以说,中潜股份的管理层风格颇有喜剧色彩,除了“来去自由”之外还“大咖云集”,都走那么多位高管了,最后还能被找出来13位进行处罚。

经营几近停摆,转让项目解压

《每日财报》了解到,于2016年上市的中潜股份,是一家专业生产海洋潜水装备的公司。公司主要产品为海洋潜水装备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其中海洋潜水装备包括,干式潜水衣、半干式潜水衣、湿式潜水衣、渔猎服以及其它配套装备。

自上市以来,中潜股份的业绩可谓平平,并且存在增收不增利的困扰。从经营业绩来看,自2018年以来,中潜股份的归属净利润持续下降。2018-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4亿元、5.08亿元、1.71亿元,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0.23亿元、0.21亿元、-1.86亿元。

其中,2020年更是交出上市以来最差成绩,其营业收入、净利分别同比下降66.42%、992.12%,同时这也是中潜股份上市后年报首度亏损。

就传统主营来看,2020年中潜股份潜水装备产品相关订单大幅减少,部分生产线停产。2020年下半年,海外疫情未出现缓和迹象,导致公司长时间未能承接新的订单,继而停止了潜水服相关生产线的产品生产。

虽然截止发稿中潜股份还未披露半年报,但是从已有数据也能看出其经营状况并不乐观。今年一季度中潜股份实现的营业收入只有658.07万元,同比下降85.7%,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亏损1620.04万元。对比去年疫情期间其都能有4600万营业收入,可见其经营情况目前几近停摆。

今年一季度中潜股份也在一季报中坦言,自2020年年初以来,受新冠疫情尤其是海外持续蔓延的新冠疫情影响,公司出现订单减少、业务拓展不利等情形,主营业务趋于萎缩,部分产线停产,盈利能力大幅下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和困难。

后来,大概是中潜股份考虑到已处于连续亏损状态,为缓解资金压力,进而决定转让“潜水装备生产线建设项目”。

收购均告吹,妖股现原形

虽然中潜股份名气不算大,但在过去的一年,其在二级市场的表现风头可谓一时无两。

2019年6月末,中潜股份的收盘股价仅为14.59元/股,到了当年9月末收盘价已经达到53元/股,短短三个月就上涨263.26%。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去年3月12日-14日三个交易日中,中潜股份股价录得三连板。稍作喘息后,其股价继续一路拉升,上涨速度令人咋舌。截至4月3日,中潜股份创下历史高点,报182.75元,令无数白马股望尘兴叹。

如此夸张的表现与其近年来频频推动的跨界并购有关。《每日财报》关注到,2019年下半年以来,中潜股份先后多次披露跨行业收购或对外投资的公告,谋划转型。具体而言,其拟进入大数据、5G、云计算等领域。继而一系列资本动作之下,配合各种概念的炒作,公司股价才一飞冲天。

其中包括1元收购北海慧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投资1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北海中潜科技有限公司、以收购加增资的方式收购上海招信软件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大唐存储控股权、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联合创泰100%股权等。

最终,北海慧玉以失败收场,原因是“在上述交易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期间,因标的公司其中一股东丁玉才不幸逝世,相关转让手续无法正常办理”。并且北海中潜业务处于停滞状态,而上海招信股权已经出售,收购大唐存储的交易最后也终止。

总的来说,中潜股份经营成问题,跨界收购也没玩好,最后仅剩“炒作话题”。

对于上述问题,深交所提出质疑,要求中潜股份说明对收购大唐存储事项的披露是否客观、准确,是否存在通过信息披露配合股价炒作的情形。

2020年10月20日,证监会宣布对中潜股份立案调查,原因是涉嫌信披违法。12月14日晚间,中潜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仰智慧也遭证监会立案调查,这就回到了上文的时间点。

事实上,直到今年中潜股份也脱离不开监管层的关注。据《每日财报》统计,中潜股份今年来已收到关注函、问询函等监管函件合计12份,内容则涉及年报披露、实控人变更、关联交易和股权质押等方面,还包括各类收购事宜。

就现阶段而言,伴随着证监会调查通知书下发,无论是妖股还是操纵市场的资本玩家,都如六耳猕猴假扮孙悟空一样被彻底打回原形,没有谁能躲过“如来佛祖的金钵盂”。在具有“赌王”称号的仰智慧离职之后,“昔日辉煌”的中潜股份将走向何方?恐怕连它自己也还不清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管理层变动频繁,中潜股份能否回血?

中潜股份接下来将走向何方?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

近日,中潜股份(300526.SZ)发布的公告显示,陈春国辞去董事长等一系列职务,公司将按照法定程序尽快完成新任董事长的选举工作。对于新董事长而言,将扛起中潜股份的扭亏重任。

过去1年的时间里,中潜股份多位高管先后离职。就在上个月,公司还又遭到了证监会点名通报,因信披造假、虚增利润等问题,中潜股份的违规主体共被罚款1540万元,成为首批适用新《证券法》做出财务造假惩处的案件。截至8月6日,中潜股份报26.72元/股,对比去年最高点182.75元,下跌85.3%。如今,“一地鸡毛”的中潜股份靠什么才能脱离窘境?

管理层不太平已成常态

8月3日,中潜股份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董事长陈春国的辞职报告,陈春国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辞职后,其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来源:公司公告

然而这距离陈春国上任仅有短暂的4个月时间。再往前追溯,《每日财报》发现,自今年以来,中潜股份就已经有了五次高管人员变动。

今年1月14日,中潜股份公告称,张瑞燕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财务总监职务。

3月25日,张顺先生因个人身体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同时不再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4月12日,黎启飞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第四届董事会副总经理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7月12日,中潜股份再公告称,汪三明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值得一提的是,汪三明与陈春国是同一天在中潜股份上任的,其更是在7月17日便提交了辞职报告,任职仅仅3个月。

不止如此,去年12月14日,中潜股份也发布公告称,实控人仰智慧涉嫌操纵证券市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日,仰智慧辞去董事兼总经理职务。

就其管理层来看,近期值得注意的是,5月30日中潜股份收到了证监会广东监管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简称《事先告知书》),认定公司存在年报虚假记载、信披违规等违法事实,拟决定对公司及仰智慧等13名责任人作出处罚,合计罚款1540万元。除了被监管处罚,公司还将面临投资者的诉讼索赔。

可以说,中潜股份的管理层风格颇有喜剧色彩,除了“来去自由”之外还“大咖云集”,都走那么多位高管了,最后还能被找出来13位进行处罚。

经营几近停摆,转让项目解压

《每日财报》了解到,于2016年上市的中潜股份,是一家专业生产海洋潜水装备的公司。公司主要产品为海洋潜水装备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其中海洋潜水装备包括,干式潜水衣、半干式潜水衣、湿式潜水衣、渔猎服以及其它配套装备。

自上市以来,中潜股份的业绩可谓平平,并且存在增收不增利的困扰。从经营业绩来看,自2018年以来,中潜股份的归属净利润持续下降。2018-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4亿元、5.08亿元、1.71亿元,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0.23亿元、0.21亿元、-1.86亿元。

其中,2020年更是交出上市以来最差成绩,其营业收入、净利分别同比下降66.42%、992.12%,同时这也是中潜股份上市后年报首度亏损。

就传统主营来看,2020年中潜股份潜水装备产品相关订单大幅减少,部分生产线停产。2020年下半年,海外疫情未出现缓和迹象,导致公司长时间未能承接新的订单,继而停止了潜水服相关生产线的产品生产。

虽然截止发稿中潜股份还未披露半年报,但是从已有数据也能看出其经营状况并不乐观。今年一季度中潜股份实现的营业收入只有658.07万元,同比下降85.7%,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亏损1620.04万元。对比去年疫情期间其都能有4600万营业收入,可见其经营情况目前几近停摆。

今年一季度中潜股份也在一季报中坦言,自2020年年初以来,受新冠疫情尤其是海外持续蔓延的新冠疫情影响,公司出现订单减少、业务拓展不利等情形,主营业务趋于萎缩,部分产线停产,盈利能力大幅下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和困难。

后来,大概是中潜股份考虑到已处于连续亏损状态,为缓解资金压力,进而决定转让“潜水装备生产线建设项目”。

收购均告吹,妖股现原形

虽然中潜股份名气不算大,但在过去的一年,其在二级市场的表现风头可谓一时无两。

2019年6月末,中潜股份的收盘股价仅为14.59元/股,到了当年9月末收盘价已经达到53元/股,短短三个月就上涨263.26%。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去年3月12日-14日三个交易日中,中潜股份股价录得三连板。稍作喘息后,其股价继续一路拉升,上涨速度令人咋舌。截至4月3日,中潜股份创下历史高点,报182.75元,令无数白马股望尘兴叹。

如此夸张的表现与其近年来频频推动的跨界并购有关。《每日财报》关注到,2019年下半年以来,中潜股份先后多次披露跨行业收购或对外投资的公告,谋划转型。具体而言,其拟进入大数据、5G、云计算等领域。继而一系列资本动作之下,配合各种概念的炒作,公司股价才一飞冲天。

其中包括1元收购北海慧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投资1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北海中潜科技有限公司、以收购加增资的方式收购上海招信软件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大唐存储控股权、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联合创泰100%股权等。

最终,北海慧玉以失败收场,原因是“在上述交易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期间,因标的公司其中一股东丁玉才不幸逝世,相关转让手续无法正常办理”。并且北海中潜业务处于停滞状态,而上海招信股权已经出售,收购大唐存储的交易最后也终止。

总的来说,中潜股份经营成问题,跨界收购也没玩好,最后仅剩“炒作话题”。

对于上述问题,深交所提出质疑,要求中潜股份说明对收购大唐存储事项的披露是否客观、准确,是否存在通过信息披露配合股价炒作的情形。

2020年10月20日,证监会宣布对中潜股份立案调查,原因是涉嫌信披违法。12月14日晚间,中潜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仰智慧也遭证监会立案调查,这就回到了上文的时间点。

事实上,直到今年中潜股份也脱离不开监管层的关注。据《每日财报》统计,中潜股份今年来已收到关注函、问询函等监管函件合计12份,内容则涉及年报披露、实控人变更、关联交易和股权质押等方面,还包括各类收购事宜。

就现阶段而言,伴随着证监会调查通知书下发,无论是妖股还是操纵市场的资本玩家,都如六耳猕猴假扮孙悟空一样被彻底打回原形,没有谁能躲过“如来佛祖的金钵盂”。在具有“赌王”称号的仰智慧离职之后,“昔日辉煌”的中潜股份将走向何方?恐怕连它自己也还不清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