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奥运夺金背后,高手与顶尖高手的差距是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奥运夺金背后,高手与顶尖高手的差距是什么?

夺金背后,奥运冠军们也有着很多的磨难和挫折,有过意志的消沉和迷茫,但始终都有着令人动容的坚持、热爱和为自己的竞技拼尽全力的冠军意识。

文|经纬创投

昨晚,东京奥运会正式落下帷幕。这个夏天,全世界顶尖的力与美汇聚在一起,受荣誉感、自尊心的驱使全力竞争,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高光时刻之一。

除去体育竞技的刺激,奥运会最令人感动的,永远是无关于胜负的人性的光辉——我们为人类最本质的东西触动:不光是凯旋夺冠,更是永无止境的奋力拼搏。

夺金背后,奥运冠军们也有着很多的磨难和挫折,有过意志的消沉和迷茫,但始终都有着令人动容的坚持、热爱和为自己的竞技拼尽全力的冠军意识。

今天这篇文章,分享了本届奥运选手夺金和破纪录背后的一些秘诀。比如,高手与顶尖高手的差距是什么、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专注和稳定的心态、如何长期坚持做一件不被关注甚至不被看好的事情、如何把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如何消除年龄焦虑突破极限等等。这些道理适用于很多领域,创业也是如此。以下,Enjoy:

1、射下两枚金牌,杨倩如何在高压下保持“强心脏”?

奥运首金,作为一个颇具象征性的标志,向来为人们所特别关注。而背负了冲击首金期望的运动员们,也因此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来化解这样的压力。

7月24日,在全球观众的关注下,东京奥运会首金在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决出。10米气步枪的靶子有多小呢?甚至比一元硬币大不了多少,10环的直径仅0.5mm。而选手则是在十米开外的地方进行瞄准。

更加困难的是,为了增加射击运动的悬念和观赏性,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国际射击运动联合会对设计规则进行了革命性的修改。不仅决赛时会清零预赛成绩,还展开了淘汰赛模式——选手们在完成10发射击后就进入淘汰环节,每两发就有一名选手离开靶位,最终赛场上只留下两名选手争夺冠亚军。

这相当于选手随时都能感受到身边赛友在一个个离开,在这种状态下,如何屏息宁神,如何不被场上其他人的影响而保持入定状态,如何手中无招但心中有招……这种感官刺激,连观众看了都不由得捏着汗,在紧张时刻甚至看到屏息手抖。

模拟射击员视角下的靶纸,其实只能看到一个圆点

最终,00后选手杨倩以251.8环的成绩,为中国队摘得了本届奥运会首金。在三天后的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决赛中,杨倩再次出征,与搭档杨皓然又拿下了一枚金牌。

在领奖台上,杨倩不仅向观众席可爱地比了个“心”,贡献了一幕经典定格画面,还因为珍珠美甲和小鸡发卡吸引到了网友们的注意。

“美美地夺冠”背后,其实是她“内功”修炼的成果。能够走到奥运射击决赛,最后紧要时刻考验的就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每一发成绩都至关重要,心态毫厘之间的波动就有可能导致错失奖牌甚至金牌。

08年的奥运射击冠军陈颖曾说,射击项目的前8位甚至20位,最终比的并不是夺冠水平,而是谁具有强大的精神力。谁能控制自己,控制那些“无法”控制的潜意识和无意识行为,谁将是最后的枪王。

在杨倩的首场比赛中,她的主要对手就是因为最后一环打出了8.9环的失误成绩,而错失了首金。赛后杨倩也坦言最后一发的压力特别大。当心理负担特别重的时候,人枪晃动会很大。越想做好这一发,过程就会越小心翼翼,击发时机略有延迟,好在还是顶住了压力,以9.8环逆转了局势。

如何才能在高压环境下保持专注和稳定的心态?

回顾首场比赛的赛程,杨倩说她尽量对每一发的成绩进行“信息回避”——没有刻意关注总环数,不让自己过多关注成绩,而是做好过程。于她而言,“比赛是自己和自己的较量”,因此她要做的就是专注投入自身,做到自己的最好。

射击运动员“心净自然良”也曾在知乎问题《射击比赛时选手是如何调节心理状态的?》里答道:

“比赛反应训练,训练反应生活,生活反应心态,心态来源性格。就射击来说训练的话我更喜欢叫它修炼。以前靶场有句话,有欲之射,皆为滥射。我感觉这句话简单直观地说出了射击的真理。当你击发这发子弹时有所求,那就离失败不远了。

专注当下在射击比赛中怎么做?专注于动作,每个人射击都有每个人的点,把专注力放在自己的那个专注点上,打一发忘一发,进入目中无人的那种感觉。等到真正理解了射击,返璞归真,真真正正地做自己,感受射击,活在当下,结果是积累的呈现。”

链接指路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485272/answer/111176518

高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及时调整好心态,将精力集中回你所做的事情上。正如杨倩在赛后采访中所说:“适当的紧张反而让我更加专注,尽力调整,尽量让自己趋向于稳定。只要过程是好的,结果就不会差,控制好心态,不要把自己框得太死,摆得太高”。

真正的高手,都把高压化作了修炼“强心脏”的最佳同伴。

2、坚守四届奥运,巩立姣如何让冷门项目闪闪发光?

在奥运的赛场上争金夺银,一直是中国田径军团颇具难度的最高梦想。与饱受关注的短跑类项目相比,铅球等投掷类项目总是稍显冷门。

但实际上,从1988年开始,中国女子铅球就成为了中国田径军团重要的奖牌来源。在今年之前,女子铅球项目已为中国队获得了三银三铜,只是始终留有一个金牌缺憾。

直到8月1日,中国选手巩立姣以20米58的个人最好成绩在东京奥运赛场上获得女子铅球冠军,这也是中国田赛项目的奥运首金!

这其实是巩立姣参加的第四届奥运了。虽然关注的人不多,但她却是奥运会上实打实的熟面孔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她拿到了铜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她拼到了一枚银牌,但她渴望更辉煌的成功,一次一次冲击着奥运会。

到了2016年里约奥运,巩立姣认为自己达到了最佳状态,但事与愿违,她因为发挥失常只拿到了第四名。比赛结束的瞬间,她感觉好像跌倒了谷底,“我练得最好的一年,偏偏出了差错。我不想出来见任何人,觉得对不起所有人。”

她在东京奥运前的备战采访中说:“每场比赛都跟做梦一样,不是美梦就是噩梦。”在里约做了噩梦,今年,她终于在东京做了个好梦。

巩立姣11岁就开始练铅球,19岁代表中国国际田径队参加北京奥运会。为了这块金牌,她等了21年。铅球项目的冷门她看在眼里,“就跟冬天的铅球是一样的,真的很凉,尤其是放在脖子上”。

图源 / 《一个冷门运动员的自白》

不止是国际比赛,每次全国比赛国内观众都特别少。巩立姣坦言:“其实也没有失落感,因为我们都习惯了。每次比赛都是自己和自己在玩命。” 虽然有时也会觉得没劲,但是她们也真就离不开这项运动。

对于这项陪伴了二十多年的项目,巩立姣只想用“又爱又恨”来形容。“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人就是越挫越勇的。”

每天投掷200次,每天举铁800公斤,用掉几吨镁粉......巩立姣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坚守在这个“冷门”的项目中,和自己较劲,就是想证明自己可以。

图源/《一个冷门运动员的自白》

2017年,在经历了里约失意后,巩立姣终于在职业生涯的第6届世锦赛,登上了最高领奖台。从2007年进入国家队,这个冠军,她等了十年。

人经历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经历失败后爬不起来了。她在采访里说,回看之前的比赛,“就觉得这是我吗?这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但即使获得了世锦赛金牌,还是会有外界的质疑声,说这是因为某某选手没有来。巩立姣坚持备战东京奥运,就是要向更多人证明她是有夺世界冠军的实力的。

新冠疫情的爆发,却再一次给予巩立姣了一个打击——“听到东京奥运会延期的那一刻,整个人都松懈了,当时身体状况就有反应了,膝盖疼到走路都一瘸一拐。”奥运延期叠加伤痛折磨,巩立姣的2020年过得无比艰难,但她说自己爬也要爬到东京去。

今年的奥运会,巩立姣在决赛中投出的5个有效成绩,都可以拿到冠军,每一掷都展现出了遥遥领先的实力。她在第六投中更是创造了20米58的个人最好成绩。

巩立姣的赛后采访看哭了很多观众。罕有人能够想象,坚守一个冷门项目21年,并最终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她究竟付出了多少坚毅与汗水。

她说:“这一刻我等了21年。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哪天实现了呢。失败和成功我都经历了,我什么都不怕了。我们这个项目是一个冷门项目,我一直在用自己的热情把这个冷门项目带火,今天我做到了。我想证明的是现在是属于中国的时代,是属于我们中国女子铅球,是巩立姣的时代。”

生活中,也有无数的人在看不见的角落,默默从事着他们的事业。在暂时没能被关注的领域拼搏,注定是辛苦甚至不被理解的。但只要心中有目标,并战胜自己一步一步去实现,就是一种胜利。

如果你也正坚守在一个冷门领域,感到心力疲惫的时候,不妨再看看巩立姣那句令人热泪盈眶的话:“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3、经历2次漫长低谷期,张雨霏如何熬过黑暗化茧成蝶?

2金2银!23岁游泳小将张雨霏以四块奖牌的完美成绩完成了本届奥运会的全部任务,并刷新了女子200米蝶泳奥运会记录和4×200米自由泳接力世界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东京奥运会的魔鬼赛程安排,这两场金牌赛的间隔只有一个小时。东京时间7月29日11点28分,张雨霏先亮相女子200米蝶泳决赛。紧接着12点31分,女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打响,张雨霏出任中国队的第三棒。张雨霏还是在第一场比赛开始前的一小时才被教练告知“要上接力”。

即使放眼世界泳坛,能在同日这个级别比赛中两夺金牌、两破纪录的运动员,也是屈指可数。“劳模”张雨霏在本届奥运会上的表现甚至可以与菲尔普斯相比肩。但四五年前,张雨霏却经历了漫长的两段超级低谷期。

出生于体育世家的张雨霏,父母都是游泳教练,她因此也几乎是在水里长大的——3岁就开始跟着妈妈下水了。八九岁时,张雨霏的游泳天赋开始渐渐显露出来。2010年,凭借在省运会上的突出表现,张雨霏被选入省体校,次年又破格进入省游泳队,成为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

2015年8月7日,张雨霏以2分06秒51获得喀山世锦赛女子200米蝶泳的铜牌,并创造了世界青年纪录。一时间,这位天才游泳少女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并被寄以希望成为新“蝶后”。

笼罩在光环里的张雨霏对2016年里约奥运的比赛势在必得,觉得可以冲一冲领奖台。但真到了赛场上,她才发现自己和其他新人运动员一样,无比紧张——“坐在那里,整个人石化掉了。和这届的很多小队员一样,这是不可避免的,都要经历的。”

原本信心满满、也被外界给予厚望的张雨霏,却在这场比赛中只拿到了第6名,“我从来没有过,才游了100米,身体就发硬,后面100米我都不知道是怎么游下来的。”

里约回来后,张雨霏陷入了两段漫长的低谷期。第一段是16、17年,当时张雨霏只有200米蝶泳一个项目。但无论如何,她在各大比赛中总是与金牌擦肩而过,甚至被外界调侃说是“铁打的老二”。连她自己都陷入了自我怀疑当中,有段时间甚至以“混一混”的心态去面对训练。

另一段低谷期则始于换教练。2017年11月,崔登荣教练开始负责张雨霏的训练。与之前不同的是,崔登荣教练对于技术方面十分严苛,而张雨霏则属于能力强、轻技术型的选手。

接手张雨霏后,崔登荣第一步就是要改变张雨霏的技术,不断从细节优化张雨霏的动作,这对技术已经定型的运动员是极大的风险,意味着原有的入水和发力方式要被重新建立。

教练团队帮助张雨霏复盘技术细节表现 图源 / 纪录片《出征》

与新教练磨合期初,张雨霏的比赛表现波动极大。在2018年全国游泳冠军赛上,她200米蝶泳成绩降了6秒多;在2019年光州游泳世锦赛中,两个单项皆无缘于决赛。“一比就输,输得我都麻木了”——那段时期,张雨霏甚至一度对项目产生了阴影,连在平时测试中都发挥不出正常的训练水平。

面对张雨霏连连失利的困境,教练崔登荣当即决定,让张雨霏先搁置被200米蝶泳这一被公认为最难的项目,改练100米蝶泳。但相对于200米蝶泳,100米蝶泳对速度和力量的要求更高。张雨霏的训练重点也因此从游泳池转向力量房。

为练100米蝶泳,训练重点转向陆上力量训练 图源 / 纪录片《出征》

张雨霏表示,那次冬训给自己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这样一个冬训,有很多次夜里睡觉的时候感觉肌肉都在燃烧,我都是疼醒的。”

2019年到2020年的冬训,张雨霏和教练憋着一口气,终于冲出来了。2020年9月30日全国游泳冠军赛,张雨霏在100米蝶泳项目上刷新了由刘子歌保持11年之久的亚洲纪录。这也为她后面备战奥运树立了信心。

在参加东京奥运200米蝶泳决赛前,教练崔登荣告诉张雨霏:“你不要想太多,按照我说的去做就可以。做好自己,冠军肯定是你的,而且成绩肯定会出乎你的意料,甚至有机会碰一碰世界纪录。”最终,张雨霏真的破了奥运纪录。

能游进奥运会决赛的运动员们,在能力方面自然毋庸置疑,但要拿到冠军则必须极度重视细节,对每个细节进行过不断优化,把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划水时手指的角度,摆臂的频次、折返时触碰泳池壁的位置等等,这些在外行眼中看似不起眼的东西,都会对最后的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张雨霏其实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后背两侧的肌肉高低不均,这对蝶泳运动员是一道极难克服的障碍。在辅助治疗和教练的不断磨合下,她通过调整技术细节,才终于突破了职业生涯的瓶颈期。

对于顶尖高手而言,细节是区别成败的关键。外行往往会认为细节毫无意义,或者根本就看不到细节。只有在细节各方面做到完美的人,终有可能脱颖而出,历练成为真正的王者。

崔登荣教练带张雨霏观看比赛录像探讨细节 图源 / 纪录片《出征》

熬过两段差点就要放弃的黑暗期,在细节的反复打磨下,张雨霏成为了东京奥运泳池瞩目的新“蝶后”。

张雨霏说:“我们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并且坚持走下去,最后化茧成蝶,看到了光明。”

当记者问她四块奖牌沉不沉的时候,张雨霏表情“痛苦”地点了点头。

4、打破亚洲短跑纪录,苏炳添如何打破世界偏见?

9秒83!在8月1日结束的东京奥运男子100米短跑半决赛中,苏炳添以这个异常醒目的小组第一成绩闯进了奥运会百米飞人大战决赛。这个速度不仅是苏炳添个人职业生涯的最好成绩,也是电子计时时代全亚洲的最好成绩,堪称“亚洲奇迹”。

这个成绩放到全世界是什么水平?

苏炳添的9秒83,可以在世界百米短跑历史上排到第12名,并且是黄种人里的第1名——前面11名运动员皆是黑人。

过去的奥运百米飞人大战,一直是被黑人统治的赛场。黄皮肤的亚洲人几乎是不可能会出现在决赛跑道上。但苏炳添说,所有的不可能都是用来被打破的。

迄今为止,百米短跑的世界纪录与奥运纪录,一直由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所保持。而苏炳添这一次创造的成绩,即使放在博尔特时代,也是具有可能冲击奖牌的实力。

半决赛后,刘翔激动地在微博上表达祝贺

出生于1989年的苏炳添,这个月即将迎来自己的32岁生日。在奥运短跑赛场上,他无疑算是一个“高龄”选手。苏炳添说,在这两年的大赛中,他看名单里大半都是00后,只有自己一个是80后。

截图/ 新世相视频号

苏炳添的师兄们,也大多都在26-28岁选择退役,家里人也曾希望他退役。但真到了28岁时,他觉得自己还是能跑的,“不是28岁就跑不动了,只是看你想不想跑”。

截图 / 新世相视频号

据队友张培萌透露:“苏炳添喜欢《七龙珠》里的孙悟空。他会把自己想象成这么个人物,不断挑战更大的boss,直到自己封神的那一天。”事实上,苏炳添也确实一步步在挑战所谓的不可能,成为大家口中的“苏神”。

2011年的时候,苏炳添跑出了10秒16,第一次突破全国纪录。当时很多人在说“苏炳添已经到达顶峰了,他再也跑不快了”。两年后,苏炳添在国际田联世界田径挑战赛北京站中跑出了10秒06,再次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也堵住了那些人的嘴。

但10秒06就是极限了吗?苏炳添再次尝试突破。2015年5月,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男子100米第三名,成为正常风速下、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跑进10秒大关的亚洲本土选手。

在备战东京奥运阶段,苏炳添曾说“9秒85被视作黄种人百米的极限时间”,黄种人如果要在世界短跑赛场上取得成绩就得先跨过这个大关。但苏炳添也直言,自己已经32岁了,跑进9秒85真的有些困难。

可能连苏炳添自己都没想到,在东京奥运的赛场上,他竟然自己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今天连自己都震撼到了,也许9秒83这个成绩,我以后再也跑不到了。”

截图 / 新世相视频号

苏炳添是如何用实力打破年龄局限、打破世界对黄种人参加奥运短跑的刻板印象的?

苏炳添曾在知乎回答了一个问题:“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是种怎样的体验?”

他写道:“说实在的很枯燥,有时候确实练着的时候也会想不知道该如何坚持下来。但我会通过其他的一些方式来调整自己,比如想想自己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引导自己走回逐梦的正轨。坚持下去也是一个再次挖掘自己潜力的过程。”

在坚持的同时,苏炳添还经常琢磨技术,写论文、做研究,分析他在体能和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并定制相应方案——被网友们笑称真的是“跑”出来的数据。

受客观身体条件局限,苏炳添的主要优势集中在前半程,尤其是他的起跑速度被认为是世界一流的,连博尔特都曾说苏炳添“启动得太快了,一度让我感到心慌”。

这一方面得益于他异常优秀的腿部和腰部肌肉。对于运动员而言,强健的大腿肌腱就像优质弹簧,结实的腰肌则能让他上下肢扎实地连在一起。苏炳添的纵跳数值可以达到40,这几乎两倍于国家队的那些年轻队友们。

另一方面,这也是苏炳添主动调整的成果。2014年他调整了自己的起跑脚,尽管当时他怎么跑都适应不了。即使到了2018年,苏炳添还在尝试改变自己的摆臂动作,和改善跑步过程中脚掌落地后的发力。

在平时的训练中,苏炳添会让队友帮忙用iPad录下起跑的各个环节姿势,反复回放、探讨这一系列流程的姿势,形成肌肉记忆。而在近几年的大赛中,他还会带一把尺子去调整起跑器距离,直到精确到毫米,以尽量减少每一个细小误差对最终结果的干扰。

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与调整中,苏炳添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刷新成绩,打破亚洲人进不了世界百米飞人大战决赛的刻板偏见。

年龄增长导致身体机能下滑也许是客观规律,但在高水平的比赛中,不仅依靠的是体力,同样也需要经验和智慧积累。奥运会是如此,人生竞赛亦是如此。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也许有煎熬的黑暗期,但拉长时间来看,这不过是短暂的阴霾。最后的胜者,一定属于不给人生设限,把一件又一件平凡之事做到极致的人。

References:

1)东京奥运会赛前纪录片《出征》,CCTV5

2)采访短片《一个冷门运动员的自白——巩立姣》,@中国体育

3)采访短片《32岁的中国飞人,还想再飞一次》,新世相

4)《奥运第一金的价值|体坛》,作者/杨旺,BY 财新网

5)《专访杨倩:我与射击相互成就 比赛是自己和自己的较量》,BY 央视新闻

6)《杨倩拿下首金绝非运气!现行规则下夺冠是“hard模式”》作者/,BY 人民资讯

7)《泪目!23岁游泳女神张雨霏日摘2金,3岁下水4岁丧父,被寡母培养成才》,BY 818体育

8)《新蝶后张雨霏完成“V型反转” 换教练曾让她连决赛都进不去》记者/刘艾林,BY 北青网

9)《张雨霏“化茧成蝶”:我和教练走了一条最难的路》记者/徐邦印,BY 新京报

10)《一上午两金两破纪录!张雨霏挑战魔鬼赛程比肩菲鱼》,BY PP体育

11)《人物 | 掷地有金,“四朝元老”巩立姣终圆梦》作者/杨仲华,BY 体坛周报(ID:titansports)

12)《张培萌透露苏炳添喜欢孙悟空 预测接力对日有胜算》,BY 新浪体育

13)《深一度|亲历苏炳添“封神”一夜,我的双手忍不住颤抖》,BY 澎湃新闻

14)《人物 | 岁月不负追梦人,苏炳添亚洲飞人,没有之一!》作者/杨仲华,BY 体坛周报(ID:missluobeibei)

15)《看奥运,消灭年龄焦虑》作者/沁毛 萝贝贝,BY 萝严肃(ID:titansports)

16)《我研究我自己,苏炳添写论文“如何跑出亚洲最快”》,BY 果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奥运夺金背后,高手与顶尖高手的差距是什么?

夺金背后,奥运冠军们也有着很多的磨难和挫折,有过意志的消沉和迷茫,但始终都有着令人动容的坚持、热爱和为自己的竞技拼尽全力的冠军意识。

文|经纬创投

昨晚,东京奥运会正式落下帷幕。这个夏天,全世界顶尖的力与美汇聚在一起,受荣誉感、自尊心的驱使全力竞争,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高光时刻之一。

除去体育竞技的刺激,奥运会最令人感动的,永远是无关于胜负的人性的光辉——我们为人类最本质的东西触动:不光是凯旋夺冠,更是永无止境的奋力拼搏。

夺金背后,奥运冠军们也有着很多的磨难和挫折,有过意志的消沉和迷茫,但始终都有着令人动容的坚持、热爱和为自己的竞技拼尽全力的冠军意识。

今天这篇文章,分享了本届奥运选手夺金和破纪录背后的一些秘诀。比如,高手与顶尖高手的差距是什么、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专注和稳定的心态、如何长期坚持做一件不被关注甚至不被看好的事情、如何把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如何消除年龄焦虑突破极限等等。这些道理适用于很多领域,创业也是如此。以下,Enjoy:

1、射下两枚金牌,杨倩如何在高压下保持“强心脏”?

奥运首金,作为一个颇具象征性的标志,向来为人们所特别关注。而背负了冲击首金期望的运动员们,也因此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来化解这样的压力。

7月24日,在全球观众的关注下,东京奥运会首金在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决出。10米气步枪的靶子有多小呢?甚至比一元硬币大不了多少,10环的直径仅0.5mm。而选手则是在十米开外的地方进行瞄准。

更加困难的是,为了增加射击运动的悬念和观赏性,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国际射击运动联合会对设计规则进行了革命性的修改。不仅决赛时会清零预赛成绩,还展开了淘汰赛模式——选手们在完成10发射击后就进入淘汰环节,每两发就有一名选手离开靶位,最终赛场上只留下两名选手争夺冠亚军。

这相当于选手随时都能感受到身边赛友在一个个离开,在这种状态下,如何屏息宁神,如何不被场上其他人的影响而保持入定状态,如何手中无招但心中有招……这种感官刺激,连观众看了都不由得捏着汗,在紧张时刻甚至看到屏息手抖。

模拟射击员视角下的靶纸,其实只能看到一个圆点

最终,00后选手杨倩以251.8环的成绩,为中国队摘得了本届奥运会首金。在三天后的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决赛中,杨倩再次出征,与搭档杨皓然又拿下了一枚金牌。

在领奖台上,杨倩不仅向观众席可爱地比了个“心”,贡献了一幕经典定格画面,还因为珍珠美甲和小鸡发卡吸引到了网友们的注意。

“美美地夺冠”背后,其实是她“内功”修炼的成果。能够走到奥运射击决赛,最后紧要时刻考验的就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每一发成绩都至关重要,心态毫厘之间的波动就有可能导致错失奖牌甚至金牌。

08年的奥运射击冠军陈颖曾说,射击项目的前8位甚至20位,最终比的并不是夺冠水平,而是谁具有强大的精神力。谁能控制自己,控制那些“无法”控制的潜意识和无意识行为,谁将是最后的枪王。

在杨倩的首场比赛中,她的主要对手就是因为最后一环打出了8.9环的失误成绩,而错失了首金。赛后杨倩也坦言最后一发的压力特别大。当心理负担特别重的时候,人枪晃动会很大。越想做好这一发,过程就会越小心翼翼,击发时机略有延迟,好在还是顶住了压力,以9.8环逆转了局势。

如何才能在高压环境下保持专注和稳定的心态?

回顾首场比赛的赛程,杨倩说她尽量对每一发的成绩进行“信息回避”——没有刻意关注总环数,不让自己过多关注成绩,而是做好过程。于她而言,“比赛是自己和自己的较量”,因此她要做的就是专注投入自身,做到自己的最好。

射击运动员“心净自然良”也曾在知乎问题《射击比赛时选手是如何调节心理状态的?》里答道:

“比赛反应训练,训练反应生活,生活反应心态,心态来源性格。就射击来说训练的话我更喜欢叫它修炼。以前靶场有句话,有欲之射,皆为滥射。我感觉这句话简单直观地说出了射击的真理。当你击发这发子弹时有所求,那就离失败不远了。

专注当下在射击比赛中怎么做?专注于动作,每个人射击都有每个人的点,把专注力放在自己的那个专注点上,打一发忘一发,进入目中无人的那种感觉。等到真正理解了射击,返璞归真,真真正正地做自己,感受射击,活在当下,结果是积累的呈现。”

链接指路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485272/answer/111176518

高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及时调整好心态,将精力集中回你所做的事情上。正如杨倩在赛后采访中所说:“适当的紧张反而让我更加专注,尽力调整,尽量让自己趋向于稳定。只要过程是好的,结果就不会差,控制好心态,不要把自己框得太死,摆得太高”。

真正的高手,都把高压化作了修炼“强心脏”的最佳同伴。

2、坚守四届奥运,巩立姣如何让冷门项目闪闪发光?

在奥运的赛场上争金夺银,一直是中国田径军团颇具难度的最高梦想。与饱受关注的短跑类项目相比,铅球等投掷类项目总是稍显冷门。

但实际上,从1988年开始,中国女子铅球就成为了中国田径军团重要的奖牌来源。在今年之前,女子铅球项目已为中国队获得了三银三铜,只是始终留有一个金牌缺憾。

直到8月1日,中国选手巩立姣以20米58的个人最好成绩在东京奥运赛场上获得女子铅球冠军,这也是中国田赛项目的奥运首金!

这其实是巩立姣参加的第四届奥运了。虽然关注的人不多,但她却是奥运会上实打实的熟面孔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她拿到了铜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她拼到了一枚银牌,但她渴望更辉煌的成功,一次一次冲击着奥运会。

到了2016年里约奥运,巩立姣认为自己达到了最佳状态,但事与愿违,她因为发挥失常只拿到了第四名。比赛结束的瞬间,她感觉好像跌倒了谷底,“我练得最好的一年,偏偏出了差错。我不想出来见任何人,觉得对不起所有人。”

她在东京奥运前的备战采访中说:“每场比赛都跟做梦一样,不是美梦就是噩梦。”在里约做了噩梦,今年,她终于在东京做了个好梦。

巩立姣11岁就开始练铅球,19岁代表中国国际田径队参加北京奥运会。为了这块金牌,她等了21年。铅球项目的冷门她看在眼里,“就跟冬天的铅球是一样的,真的很凉,尤其是放在脖子上”。

图源 / 《一个冷门运动员的自白》

不止是国际比赛,每次全国比赛国内观众都特别少。巩立姣坦言:“其实也没有失落感,因为我们都习惯了。每次比赛都是自己和自己在玩命。” 虽然有时也会觉得没劲,但是她们也真就离不开这项运动。

对于这项陪伴了二十多年的项目,巩立姣只想用“又爱又恨”来形容。“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人就是越挫越勇的。”

每天投掷200次,每天举铁800公斤,用掉几吨镁粉......巩立姣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坚守在这个“冷门”的项目中,和自己较劲,就是想证明自己可以。

图源/《一个冷门运动员的自白》

2017年,在经历了里约失意后,巩立姣终于在职业生涯的第6届世锦赛,登上了最高领奖台。从2007年进入国家队,这个冠军,她等了十年。

人经历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经历失败后爬不起来了。她在采访里说,回看之前的比赛,“就觉得这是我吗?这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但即使获得了世锦赛金牌,还是会有外界的质疑声,说这是因为某某选手没有来。巩立姣坚持备战东京奥运,就是要向更多人证明她是有夺世界冠军的实力的。

新冠疫情的爆发,却再一次给予巩立姣了一个打击——“听到东京奥运会延期的那一刻,整个人都松懈了,当时身体状况就有反应了,膝盖疼到走路都一瘸一拐。”奥运延期叠加伤痛折磨,巩立姣的2020年过得无比艰难,但她说自己爬也要爬到东京去。

今年的奥运会,巩立姣在决赛中投出的5个有效成绩,都可以拿到冠军,每一掷都展现出了遥遥领先的实力。她在第六投中更是创造了20米58的个人最好成绩。

巩立姣的赛后采访看哭了很多观众。罕有人能够想象,坚守一个冷门项目21年,并最终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她究竟付出了多少坚毅与汗水。

她说:“这一刻我等了21年。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哪天实现了呢。失败和成功我都经历了,我什么都不怕了。我们这个项目是一个冷门项目,我一直在用自己的热情把这个冷门项目带火,今天我做到了。我想证明的是现在是属于中国的时代,是属于我们中国女子铅球,是巩立姣的时代。”

生活中,也有无数的人在看不见的角落,默默从事着他们的事业。在暂时没能被关注的领域拼搏,注定是辛苦甚至不被理解的。但只要心中有目标,并战胜自己一步一步去实现,就是一种胜利。

如果你也正坚守在一个冷门领域,感到心力疲惫的时候,不妨再看看巩立姣那句令人热泪盈眶的话:“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3、经历2次漫长低谷期,张雨霏如何熬过黑暗化茧成蝶?

2金2银!23岁游泳小将张雨霏以四块奖牌的完美成绩完成了本届奥运会的全部任务,并刷新了女子200米蝶泳奥运会记录和4×200米自由泳接力世界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东京奥运会的魔鬼赛程安排,这两场金牌赛的间隔只有一个小时。东京时间7月29日11点28分,张雨霏先亮相女子200米蝶泳决赛。紧接着12点31分,女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打响,张雨霏出任中国队的第三棒。张雨霏还是在第一场比赛开始前的一小时才被教练告知“要上接力”。

即使放眼世界泳坛,能在同日这个级别比赛中两夺金牌、两破纪录的运动员,也是屈指可数。“劳模”张雨霏在本届奥运会上的表现甚至可以与菲尔普斯相比肩。但四五年前,张雨霏却经历了漫长的两段超级低谷期。

出生于体育世家的张雨霏,父母都是游泳教练,她因此也几乎是在水里长大的——3岁就开始跟着妈妈下水了。八九岁时,张雨霏的游泳天赋开始渐渐显露出来。2010年,凭借在省运会上的突出表现,张雨霏被选入省体校,次年又破格进入省游泳队,成为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

2015年8月7日,张雨霏以2分06秒51获得喀山世锦赛女子200米蝶泳的铜牌,并创造了世界青年纪录。一时间,这位天才游泳少女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并被寄以希望成为新“蝶后”。

笼罩在光环里的张雨霏对2016年里约奥运的比赛势在必得,觉得可以冲一冲领奖台。但真到了赛场上,她才发现自己和其他新人运动员一样,无比紧张——“坐在那里,整个人石化掉了。和这届的很多小队员一样,这是不可避免的,都要经历的。”

原本信心满满、也被外界给予厚望的张雨霏,却在这场比赛中只拿到了第6名,“我从来没有过,才游了100米,身体就发硬,后面100米我都不知道是怎么游下来的。”

里约回来后,张雨霏陷入了两段漫长的低谷期。第一段是16、17年,当时张雨霏只有200米蝶泳一个项目。但无论如何,她在各大比赛中总是与金牌擦肩而过,甚至被外界调侃说是“铁打的老二”。连她自己都陷入了自我怀疑当中,有段时间甚至以“混一混”的心态去面对训练。

另一段低谷期则始于换教练。2017年11月,崔登荣教练开始负责张雨霏的训练。与之前不同的是,崔登荣教练对于技术方面十分严苛,而张雨霏则属于能力强、轻技术型的选手。

接手张雨霏后,崔登荣第一步就是要改变张雨霏的技术,不断从细节优化张雨霏的动作,这对技术已经定型的运动员是极大的风险,意味着原有的入水和发力方式要被重新建立。

教练团队帮助张雨霏复盘技术细节表现 图源 / 纪录片《出征》

与新教练磨合期初,张雨霏的比赛表现波动极大。在2018年全国游泳冠军赛上,她200米蝶泳成绩降了6秒多;在2019年光州游泳世锦赛中,两个单项皆无缘于决赛。“一比就输,输得我都麻木了”——那段时期,张雨霏甚至一度对项目产生了阴影,连在平时测试中都发挥不出正常的训练水平。

面对张雨霏连连失利的困境,教练崔登荣当即决定,让张雨霏先搁置被200米蝶泳这一被公认为最难的项目,改练100米蝶泳。但相对于200米蝶泳,100米蝶泳对速度和力量的要求更高。张雨霏的训练重点也因此从游泳池转向力量房。

为练100米蝶泳,训练重点转向陆上力量训练 图源 / 纪录片《出征》

张雨霏表示,那次冬训给自己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这样一个冬训,有很多次夜里睡觉的时候感觉肌肉都在燃烧,我都是疼醒的。”

2019年到2020年的冬训,张雨霏和教练憋着一口气,终于冲出来了。2020年9月30日全国游泳冠军赛,张雨霏在100米蝶泳项目上刷新了由刘子歌保持11年之久的亚洲纪录。这也为她后面备战奥运树立了信心。

在参加东京奥运200米蝶泳决赛前,教练崔登荣告诉张雨霏:“你不要想太多,按照我说的去做就可以。做好自己,冠军肯定是你的,而且成绩肯定会出乎你的意料,甚至有机会碰一碰世界纪录。”最终,张雨霏真的破了奥运纪录。

能游进奥运会决赛的运动员们,在能力方面自然毋庸置疑,但要拿到冠军则必须极度重视细节,对每个细节进行过不断优化,把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划水时手指的角度,摆臂的频次、折返时触碰泳池壁的位置等等,这些在外行眼中看似不起眼的东西,都会对最后的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张雨霏其实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后背两侧的肌肉高低不均,这对蝶泳运动员是一道极难克服的障碍。在辅助治疗和教练的不断磨合下,她通过调整技术细节,才终于突破了职业生涯的瓶颈期。

对于顶尖高手而言,细节是区别成败的关键。外行往往会认为细节毫无意义,或者根本就看不到细节。只有在细节各方面做到完美的人,终有可能脱颖而出,历练成为真正的王者。

崔登荣教练带张雨霏观看比赛录像探讨细节 图源 / 纪录片《出征》

熬过两段差点就要放弃的黑暗期,在细节的反复打磨下,张雨霏成为了东京奥运泳池瞩目的新“蝶后”。

张雨霏说:“我们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并且坚持走下去,最后化茧成蝶,看到了光明。”

当记者问她四块奖牌沉不沉的时候,张雨霏表情“痛苦”地点了点头。

4、打破亚洲短跑纪录,苏炳添如何打破世界偏见?

9秒83!在8月1日结束的东京奥运男子100米短跑半决赛中,苏炳添以这个异常醒目的小组第一成绩闯进了奥运会百米飞人大战决赛。这个速度不仅是苏炳添个人职业生涯的最好成绩,也是电子计时时代全亚洲的最好成绩,堪称“亚洲奇迹”。

这个成绩放到全世界是什么水平?

苏炳添的9秒83,可以在世界百米短跑历史上排到第12名,并且是黄种人里的第1名——前面11名运动员皆是黑人。

过去的奥运百米飞人大战,一直是被黑人统治的赛场。黄皮肤的亚洲人几乎是不可能会出现在决赛跑道上。但苏炳添说,所有的不可能都是用来被打破的。

迄今为止,百米短跑的世界纪录与奥运纪录,一直由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所保持。而苏炳添这一次创造的成绩,即使放在博尔特时代,也是具有可能冲击奖牌的实力。

半决赛后,刘翔激动地在微博上表达祝贺

出生于1989年的苏炳添,这个月即将迎来自己的32岁生日。在奥运短跑赛场上,他无疑算是一个“高龄”选手。苏炳添说,在这两年的大赛中,他看名单里大半都是00后,只有自己一个是80后。

截图/ 新世相视频号

苏炳添的师兄们,也大多都在26-28岁选择退役,家里人也曾希望他退役。但真到了28岁时,他觉得自己还是能跑的,“不是28岁就跑不动了,只是看你想不想跑”。

截图 / 新世相视频号

据队友张培萌透露:“苏炳添喜欢《七龙珠》里的孙悟空。他会把自己想象成这么个人物,不断挑战更大的boss,直到自己封神的那一天。”事实上,苏炳添也确实一步步在挑战所谓的不可能,成为大家口中的“苏神”。

2011年的时候,苏炳添跑出了10秒16,第一次突破全国纪录。当时很多人在说“苏炳添已经到达顶峰了,他再也跑不快了”。两年后,苏炳添在国际田联世界田径挑战赛北京站中跑出了10秒06,再次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也堵住了那些人的嘴。

但10秒06就是极限了吗?苏炳添再次尝试突破。2015年5月,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男子100米第三名,成为正常风速下、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跑进10秒大关的亚洲本土选手。

在备战东京奥运阶段,苏炳添曾说“9秒85被视作黄种人百米的极限时间”,黄种人如果要在世界短跑赛场上取得成绩就得先跨过这个大关。但苏炳添也直言,自己已经32岁了,跑进9秒85真的有些困难。

可能连苏炳添自己都没想到,在东京奥运的赛场上,他竟然自己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今天连自己都震撼到了,也许9秒83这个成绩,我以后再也跑不到了。”

截图 / 新世相视频号

苏炳添是如何用实力打破年龄局限、打破世界对黄种人参加奥运短跑的刻板印象的?

苏炳添曾在知乎回答了一个问题:“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是种怎样的体验?”

他写道:“说实在的很枯燥,有时候确实练着的时候也会想不知道该如何坚持下来。但我会通过其他的一些方式来调整自己,比如想想自己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引导自己走回逐梦的正轨。坚持下去也是一个再次挖掘自己潜力的过程。”

在坚持的同时,苏炳添还经常琢磨技术,写论文、做研究,分析他在体能和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并定制相应方案——被网友们笑称真的是“跑”出来的数据。

受客观身体条件局限,苏炳添的主要优势集中在前半程,尤其是他的起跑速度被认为是世界一流的,连博尔特都曾说苏炳添“启动得太快了,一度让我感到心慌”。

这一方面得益于他异常优秀的腿部和腰部肌肉。对于运动员而言,强健的大腿肌腱就像优质弹簧,结实的腰肌则能让他上下肢扎实地连在一起。苏炳添的纵跳数值可以达到40,这几乎两倍于国家队的那些年轻队友们。

另一方面,这也是苏炳添主动调整的成果。2014年他调整了自己的起跑脚,尽管当时他怎么跑都适应不了。即使到了2018年,苏炳添还在尝试改变自己的摆臂动作,和改善跑步过程中脚掌落地后的发力。

在平时的训练中,苏炳添会让队友帮忙用iPad录下起跑的各个环节姿势,反复回放、探讨这一系列流程的姿势,形成肌肉记忆。而在近几年的大赛中,他还会带一把尺子去调整起跑器距离,直到精确到毫米,以尽量减少每一个细小误差对最终结果的干扰。

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与调整中,苏炳添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刷新成绩,打破亚洲人进不了世界百米飞人大战决赛的刻板偏见。

年龄增长导致身体机能下滑也许是客观规律,但在高水平的比赛中,不仅依靠的是体力,同样也需要经验和智慧积累。奥运会是如此,人生竞赛亦是如此。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也许有煎熬的黑暗期,但拉长时间来看,这不过是短暂的阴霾。最后的胜者,一定属于不给人生设限,把一件又一件平凡之事做到极致的人。

References:

1)东京奥运会赛前纪录片《出征》,CCTV5

2)采访短片《一个冷门运动员的自白——巩立姣》,@中国体育

3)采访短片《32岁的中国飞人,还想再飞一次》,新世相

4)《奥运第一金的价值|体坛》,作者/杨旺,BY 财新网

5)《专访杨倩:我与射击相互成就 比赛是自己和自己的较量》,BY 央视新闻

6)《杨倩拿下首金绝非运气!现行规则下夺冠是“hard模式”》作者/,BY 人民资讯

7)《泪目!23岁游泳女神张雨霏日摘2金,3岁下水4岁丧父,被寡母培养成才》,BY 818体育

8)《新蝶后张雨霏完成“V型反转” 换教练曾让她连决赛都进不去》记者/刘艾林,BY 北青网

9)《张雨霏“化茧成蝶”:我和教练走了一条最难的路》记者/徐邦印,BY 新京报

10)《一上午两金两破纪录!张雨霏挑战魔鬼赛程比肩菲鱼》,BY PP体育

11)《人物 | 掷地有金,“四朝元老”巩立姣终圆梦》作者/杨仲华,BY 体坛周报(ID:titansports)

12)《张培萌透露苏炳添喜欢孙悟空 预测接力对日有胜算》,BY 新浪体育

13)《深一度|亲历苏炳添“封神”一夜,我的双手忍不住颤抖》,BY 澎湃新闻

14)《人物 | 岁月不负追梦人,苏炳添亚洲飞人,没有之一!》作者/杨仲华,BY 体坛周报(ID:missluobeibei)

15)《看奥运,消灭年龄焦虑》作者/沁毛 萝贝贝,BY 萝严肃(ID:titansports)

16)《我研究我自己,苏炳添写论文“如何跑出亚洲最快”》,BY 果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