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TCL科技公布半年报,面板走向成关注焦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TCL科技公布半年报,面板走向成关注焦点

TCL科技2021年中报显示,公司半导体显示、半导体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两大核心产业均取得显著增长。

文|家电网

近日,TCL集团子公司陆续发布半年度报告,2021年上半年,TCL(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152.4亿元,同比增长89%;净利润107.2亿元,同比增长460%。其中,TCL科技实现营业收入743.0亿元,净利润92.5亿元。

TCL科技2021年中报显示,公司半导体显示、半导体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两大核心产业均取得显著增长。

芯片缺口带来极大利好

据报告数据显示,受益于行业景气上行、叠加公司自身产能高速增长和产品结构改善等因素,TCL科技半导体显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08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93.6%,净利润66.1亿元,同比增长67.5亿元。

原来,由于全球芯片产能不足造成芯片价格大涨,连带下游的液晶面板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据统计,截止到2021年6月,55英寸及以下中小尺寸面板采购价同比上涨幅度都是在90%之上,在其中55英寸、43英寸、32英寸面板同比上升97.3%、98.6%和151.4%。

在这一背景下,原本要退出液晶面板市场的三星、LG等韩国面板厂商纷纷“食言”。据悉,原本计划于2020年停产韩国LCD面板厂、考虑削减广州面板厂产能或者增加OLED面板产能的LG,因为去年第三季度 LCD 面板的需求上升,再加上一些制造商由于受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影响而无法生产出足够数量的 LCD 面板,因此LG决定延长在韩国的 LCD 面板生产。同时计划继续在广州的工厂生产LCD面板。

而占据大量液晶面板产能的中国面板厂商更是赚得“盆满钵满”,以TCL科技子公司TCL华星为例,由于TCL科技面板销售主要通过子公司TCL华星进行,所以在报告期内,TCL华星面板营业收入为407.56亿元,同比增长108.88%;该业务毛利率为29.15%,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9.25个百分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面板原材料包括玻璃基板、驱动IC、偏光片等。今年上半年,玻璃价格持续上涨,同时“缺芯潮”使得芯片价格大幅上涨,面板行业成本增加。

据西柚了解,报告期内TCL华星实现销售面积 1779.2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3%;而面板业务营业成本增幅达108.88%,远超销售面积增幅。不过公司已将原材料涨价传导至下游市场,毛利率不减反增。

中韩面板竞争一触即发

在此前《LG要跟中国面板商掰手腕 最终谁能胜出?》的文章中,西柚曾提到,LG Display明确表态要在LCD市场上进行差异化竞争,并将中国厂商视为对手。

虽然现在中国液晶面板产能已经超过韩国,但是面板生产背后的设备和原材料仍依赖于进口。为此,TCL董事长李东生曾表示,国内新建项目比国际厂商的设备折旧费用高8%-10%,是企业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他建议要调整财关税【2012】18号免税材料清单,延长免税期限或增加免税品种,其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在中国建设液晶面板工厂的成本。

另外,芯片技术本身也是中国面板的短板之一。比如在生产制造处理芯片的环节中,刻蚀机和光刻技术始终是难以攻破的困难点。对此,TCL已投入了十亿元进行研制开发处理芯片,但是依据现阶段的局势而言,TCL研制开发处理芯片的路程还很悠长。

除自身的劣势外,外交上可能遭遇的打击如禁运、关税、歧视性的反竞争条例等等,都将是挡在如TCL华星等中国面板厂商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单以禁运为例,2019年日本政府宣布向韩国限制出口半导体原材料氟化聚酰亚胺、光刻胶和高纯氟化氢,导致韩国三星、LG和SK等面板厂商陷入出货危机。

也有行业人士警告称,中国液晶面板产业的全球地位仍待巩固,尤其要避免出现中国台湾液晶面板发展上的教训。

中国台湾地区在2002年提出“两兆双星”计划,为当地面板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政策扶持,液晶面板产业迅速发展,市场份额一度超过韩国,位列全球第一。但由于后续政策支持乏力,发展到现在,中国台湾地区面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面临下滑。

能否应对面板周期性回落?

除了应对LG等韩国面板厂商的竞争,TCL科技还要面对可能出现的面板市场周期性回落。有分析人士提出担忧,预计TCL科技整体毛利率水平预计在H2略有下滑,主要系预计大尺寸面板价格存在淡季回调。

原来,近期面板价格企稳的迹象明显。7月份,55吋及以下TV面板的价格开始下行,65吋及以上的大尺寸则止涨回稳。据上述机构预测,8月份55吋及以下尺寸TV面板的价格将继续下降,而大尺寸则会继续持平。

对于如何应对面板的周期回落,李东生表示:第一是产能的有序增长,即通过比较准确地判断市场需求、趋势,来把握产能的增加;第二是优化产线布局、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客户组合,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在保持华星在产线的配置方面有非常好的效率的同时,以全球彩电或者显示产品的头部企业为主,进一步提高中高端产品的比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TCL

4.2k
  • TCL李东生:全球化进入深度调整期,跨国企业需注重构建本土化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 TCL科技: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获深交所审核通过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TCL科技公布半年报,面板走向成关注焦点

TCL科技2021年中报显示,公司半导体显示、半导体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两大核心产业均取得显著增长。

文|家电网

近日,TCL集团子公司陆续发布半年度报告,2021年上半年,TCL(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152.4亿元,同比增长89%;净利润107.2亿元,同比增长460%。其中,TCL科技实现营业收入743.0亿元,净利润92.5亿元。

TCL科技2021年中报显示,公司半导体显示、半导体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两大核心产业均取得显著增长。

芯片缺口带来极大利好

据报告数据显示,受益于行业景气上行、叠加公司自身产能高速增长和产品结构改善等因素,TCL科技半导体显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08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93.6%,净利润66.1亿元,同比增长67.5亿元。

原来,由于全球芯片产能不足造成芯片价格大涨,连带下游的液晶面板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据统计,截止到2021年6月,55英寸及以下中小尺寸面板采购价同比上涨幅度都是在90%之上,在其中55英寸、43英寸、32英寸面板同比上升97.3%、98.6%和151.4%。

在这一背景下,原本要退出液晶面板市场的三星、LG等韩国面板厂商纷纷“食言”。据悉,原本计划于2020年停产韩国LCD面板厂、考虑削减广州面板厂产能或者增加OLED面板产能的LG,因为去年第三季度 LCD 面板的需求上升,再加上一些制造商由于受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影响而无法生产出足够数量的 LCD 面板,因此LG决定延长在韩国的 LCD 面板生产。同时计划继续在广州的工厂生产LCD面板。

而占据大量液晶面板产能的中国面板厂商更是赚得“盆满钵满”,以TCL科技子公司TCL华星为例,由于TCL科技面板销售主要通过子公司TCL华星进行,所以在报告期内,TCL华星面板营业收入为407.56亿元,同比增长108.88%;该业务毛利率为29.15%,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9.25个百分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面板原材料包括玻璃基板、驱动IC、偏光片等。今年上半年,玻璃价格持续上涨,同时“缺芯潮”使得芯片价格大幅上涨,面板行业成本增加。

据西柚了解,报告期内TCL华星实现销售面积 1779.2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3%;而面板业务营业成本增幅达108.88%,远超销售面积增幅。不过公司已将原材料涨价传导至下游市场,毛利率不减反增。

中韩面板竞争一触即发

在此前《LG要跟中国面板商掰手腕 最终谁能胜出?》的文章中,西柚曾提到,LG Display明确表态要在LCD市场上进行差异化竞争,并将中国厂商视为对手。

虽然现在中国液晶面板产能已经超过韩国,但是面板生产背后的设备和原材料仍依赖于进口。为此,TCL董事长李东生曾表示,国内新建项目比国际厂商的设备折旧费用高8%-10%,是企业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他建议要调整财关税【2012】18号免税材料清单,延长免税期限或增加免税品种,其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在中国建设液晶面板工厂的成本。

另外,芯片技术本身也是中国面板的短板之一。比如在生产制造处理芯片的环节中,刻蚀机和光刻技术始终是难以攻破的困难点。对此,TCL已投入了十亿元进行研制开发处理芯片,但是依据现阶段的局势而言,TCL研制开发处理芯片的路程还很悠长。

除自身的劣势外,外交上可能遭遇的打击如禁运、关税、歧视性的反竞争条例等等,都将是挡在如TCL华星等中国面板厂商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单以禁运为例,2019年日本政府宣布向韩国限制出口半导体原材料氟化聚酰亚胺、光刻胶和高纯氟化氢,导致韩国三星、LG和SK等面板厂商陷入出货危机。

也有行业人士警告称,中国液晶面板产业的全球地位仍待巩固,尤其要避免出现中国台湾液晶面板发展上的教训。

中国台湾地区在2002年提出“两兆双星”计划,为当地面板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政策扶持,液晶面板产业迅速发展,市场份额一度超过韩国,位列全球第一。但由于后续政策支持乏力,发展到现在,中国台湾地区面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面临下滑。

能否应对面板周期性回落?

除了应对LG等韩国面板厂商的竞争,TCL科技还要面对可能出现的面板市场周期性回落。有分析人士提出担忧,预计TCL科技整体毛利率水平预计在H2略有下滑,主要系预计大尺寸面板价格存在淡季回调。

原来,近期面板价格企稳的迹象明显。7月份,55吋及以下TV面板的价格开始下行,65吋及以上的大尺寸则止涨回稳。据上述机构预测,8月份55吋及以下尺寸TV面板的价格将继续下降,而大尺寸则会继续持平。

对于如何应对面板的周期回落,李东生表示:第一是产能的有序增长,即通过比较准确地判断市场需求、趋势,来把握产能的增加;第二是优化产线布局、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客户组合,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在保持华星在产线的配置方面有非常好的效率的同时,以全球彩电或者显示产品的头部企业为主,进一步提高中高端产品的比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