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央视人创业:儿童剧《猫力猫力》公司获千万级Pre-A轮融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央视人创业:儿童剧《猫力猫力》公司获千万级Pre-A轮融资

央视人离职创业已成风潮,郎永淳搭上找钢网,主持人张泉灵转身投资人,名嘴马东成立米未传媒……在央视做儿童节目的张敏、张德雄,也带了一群小伙伴创业做了儿童剧,如今正在进行千万级的Pre-A轮融资。在城市中产阶级越来越重视儿童艺术教育之时,剧场演出会有多大空间?

采访|谢雪琳 李豌  文|李豌

一个小女孩坐在家里的沙发上通过ipad观看影视版本的《猫力猫力》。小女孩儿边看边空出手在空中做转动蒸汽齿轮的姿势,尽管此时离开剧场的她并没有实体的蒸汽齿轮。

这是《猫力猫力》内容总监张敏的手机里保存的一段小视频,蒸汽齿轮则是在剧场中为了和观众更好的互动而制作的能量转柄。尽管从事儿童行业多年,见到这样的场景时,张敏依旧觉得不可思议——儿童对一部剧的热情与忠诚不可想象。这也让她感慨:“孩子们的刚需在,不是我们做的多好,而是这片土壤太贫瘠了。”

在目前的文娱市场中,针对成人市场的运作已经较为成熟,甚至在相当程度上,产业正集中瞄准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玩转粉丝经济。但老年群体和儿童市场正处于尴尬的两极——被忽视、被遗忘。

成立于2015年7月的上海聚太萌文化就瞄准了儿童市场,开垦这片荒地。公司集中于打造原创儿童剧《猫力猫力》,成立时便获得了来自著名投资人的900万天使轮机构投资,占比30%。加上5位创始人联合投资100万,种子轮一共融资1000万,估值达到3000万。目前聚太萌正在进行Pre-A轮融资,融资规模约在1000万到1500万,股权占比15%左右,期望估值8000万到1个亿。本轮资金的进入将推动《猫力猫力》从前期制作阶段走向正式的商业运作阶段。

本轮融资预计本月完成,月底公布具体信息。“A轮其实也在考虑中,但还没有决定。”CEO陈涅对《三声》说。

央视人再创业 瞄准儿童领域

央视人离职创业这个话题在近两年不断被提起。郎永淳搭上找钢网,主持人张泉灵转身投资人,名嘴马东成立米未传媒······越来越多的人从体制内向体制外走,2013年,张敏也离开了这个自己奋斗了11年的地方。

2002年入职央视《经济半小时》担任财经记者的张敏,由于热爱纪录片而在机缘巧合下去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从2004年开始,张敏生活的关键词便是“儿童+纪录片”,也由此开创了以纪录片手法拍摄的央视儿童电视杂志《大仓库》,这也促成了张敏在儿童领域的坚守。从2009开始接触儿童早期教育领域,参与了多个儿童教育视频项目的创作,并开始涉足儿童剧的领域,尝试了人偶剧、手偶剧、动画等各种表现形式。

“无论形式怎么变化:节目、综艺、教育、艺术、纪录片、儿童剧、舞台剧,做和儿童相关的内容,这条路恐怕是不会改变。央视带给我的第一是视野和眼界,第二是带领创作团队的管理经验。作为创意内容型团队,如何激发包括自己在内的创作者热情,创意很重要。但同时还要有项目管理的规则。按时、按质、控制成本等等。这些都是在过去十年央视栏目创作和管理中积累的。至少在内容的用人上,我还是很有把握。我能敏锐知道他/她是否适合给孩子来做创作。”张敏对《三声》解释说。

除了张敏之外,聚太萌的创始团队中,制作总监张德雄也是“央视出走者”,此前为《大仓库》制作总监,两人曾在创办聚太萌之前合作制作儿童双语节目“猫扎特经典童话之旅”系列。同时,为了保证团队的“童心”和优质,包含导演、编剧、视频剪辑部门等在内的整个内容主创团队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此前张敏在央视一直合作的同事。而聚太萌选择的合作摄制团队,也来自央视。

“找到合适给孩子创作的编剧、导演很难,我非常关注他的童心、灵性、赤子之心、品质、价值观。希望《猫力猫力》能成为儿童剧的第一品牌,成为孩子们的第一选择。”张敏对《三声》说。 

“可以追”的儿童剧 线上线下全覆盖

与目前整个戏剧市场中,一个剧本一场戏、一场戏连续巡演且多为单一线下剧场演出的形式不同,创始团队的节目制作经历使得《猫力猫力》这部儿童舞台剧在制作前就被设定是可以拍摄、可以线上影视化的,同时也像儿童节目一样,每一期都不同,是“可追的”。即,《猫力猫力》开创了儿童剧的“可追”模式,并通过“现场录制+后期特效处理”进一步在网络视频平台发行。

▲《猫力猫力》舞台剧

2015年10月16日,聚太萌打造的《猫力猫力》儿童剧在北京中间剧场首演,20多场演出后,2016年3月5日,第一季14集结束落幕。5月1日,《猫力猫力》第一季26集影视版本在爱奇艺视频、腾讯视频、乐视视频以及优酷土豆全网上线。截至5月11日,这部以舞台剧现场录制为原始素材、经过后期处理的儿童连续剧凭借目前经过电视特效包装的儿童连续剧凭借目前更新的10集剧集在四家视频平台分别获得150万、200万、175万、86万的点击量平均单集点击量在10万以上。

“单集(舞台剧+影视剧集)成本10多万。从电视剧角度讲10多万不多,从儿童剧的角度讲,这个投资很大很大。”提及成本,张敏表示为了适应影视录制和尽量的精美化,避免陷入儿童舞台剧剧情低幼、制作简陋的境地,聚太萌在制作舞台之时放弃了轻便的平面场景,投入大量资金打造更为复杂真实的立体场景,道具舞美上也最大化的向影视片场靠拢。从整体来看,一次线下演出至少可以制作出2集电视剧,舞美设备等也都是一次性投入,剧集生产越多,成本化解越多,综合制作成本其实是降低的。

而主角为“3位猫力战士+1位队长”的《猫力猫力》,整个故事以“升级打怪”为基本模式,以“机制简单、情感复杂、审美高级”为目标。这样单集完成一次对抗的设定,使得这部剧是可以追的、同时也是可以不追的,观众将不会受困于连续剧集的构想之中,能任意选择一次性消费或连续消费,并且可以在线下之外选择线上追剧。

“电视观众能看到特效,还有7台机位切换,由于有特写微表情,也多出了很多笑点。现阶段线上主要扮演引流和导流的角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量的累计,包括我们上线的频次增加,它也可以成为我们运营的一个独立IP。我们不停地开发不一样的,我还可以研发只能线下看的,你越喜欢线上的,就越要线下的。”对于线上发行分流线下受众的说法,张敏这样回应。

从下半年开始,《猫力猫力》线上线下呼应的模式将会做的更全面,线上还将增加与传统电视频道的合作,进行全国性的电视播放,线下则进行不定期的商业地产演出,并已经与儿童服饰品牌BALABALA达成合作,在其“百城联动”活动中推选猫力战士。

标准化推动复制 轻资产运营广泛覆盖

目前,《猫力猫力》只在北京进行演出,在Pre-A轮融资进入后,预计下半年将拓展在北京上海的商业演出。为了更好地推动《猫力猫力》的全国化,聚太萌在运营上打破了传统儿童戏剧重资产的形式,选择了强调IP运营的轻资产运作,通过标准化故事模式,除北京、上海两地自营外,其他省会等重点城市将以授权合作的方式实现广泛地域的推进。

“我们在做这个剧的时候就把标准化,可复制化摆在一个非常高的高度,100、200(观众使用蒸汽齿轮与演员互动,转动加到不同的能量数值能帮助演员完成不同任务),包括音乐、Q点这样的一个手册,保证它离开北京到上海、广州也依然能复制,即使我把这个手册给到一个授权方,一个演出机构,他也能继续完成这个剧,因为服化道是统一的,只有演员、地方不同而已。”张敏说。

而在重点自营的北京和上海,《猫力猫力》希望能保持驻场演出,并且未来能像“SNH48星光剧场”、“开心麻花剧场”一样拥有自己的专属剧场,成为一个品牌。目前,北京方面团队在与市内的剧场谈驻场合作,上海方面则仍在寻找可驻场剧场。

对于《猫力猫力》而言,不论是合作剧场驻场,还是专属剧场驻场,都各有利弊。选择与剧场合作的形式,对要求长期、定期演出的《猫力猫力》来说一方面在时间上不易调配,另一方面成本较高,但这也给了该剧一定的灵活性——随时根据受众要求和影响力发展更改地点或变更合作要求。

而一旦《猫力猫力》获得巨大成功,专属剧场将是它未来不可避免的发展方向。以SNH48系列“星光剧场”、“开心麻花剧场”为例,专属剧场的建造将品牌力量极大程度地凝聚,极容易帮助品牌形成自己的专属文化。在不考虑导流的条件下,通过设置专属剧场,《猫力猫力》也将能在周末之外增加平时演出场次,提高线下票房收入。但在目前,《猫力猫力》作为一个还在不断孵化的IP,专属剧场的一次性高成本投入和剧场观众的稳定导流依然是建造专属剧场不可忽视的门槛。

打造“mini迪士尼” 要让全家一起看剧

《猫力猫力》想做的是推进家庭观剧,为家庭创造美好回忆,让儿童在家庭中成长。《猫力猫力》在未来定价和衍生制造上也都秉持着这样的理念。

在整个第一季的演出中,为了推广《猫力猫力》,张敏和她的团队选择了在线免费抢票的方式,因此,此前也并没有市场盈利数据。而在下半年商业运作开始后,《猫力猫力》也将不再免费,实行购票观看。

“基于我们的初心是希望更多的孩子能享受到这些,所以我们不会是一个高票价的策略。我们会是一个平均票价,不会高于市面上的儿童剧的平均票价,这样才有可能有大量的人来看。平均票价大概在120元到150元左右。我们坚持是让更多家庭能够走进剧场的一个票价。”张敏这样阐述他们的票价理念,也表示为了推动家庭观影,也会推出套票的形式,使得家庭不仅能一起来看,同时能一起来追。

而在观剧的同时,聚太萌也希望为家庭提出一个“周末出行解决方案”,能够围绕剧场为家庭生活娱乐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这个服务就是打造“mini迪士尼”,通过小型嘉年华的形式构建复合型亲子互动空间。

在以迪士尼、方特等为代表的游乐场追求“大”的概念之时,《猫力猫力》将视野放在更现实的地方。“mini迪士尼”的构想实际上降低了入园门槛,使得游乐场不再是假期性、偶发性的选择场所,而成为社区类的、日常闲逛区,这将能够推动《猫力猫力》的生活化、日常化。然而,这样的嘉年华的建造实际上还需要等待《猫力猫力》这个IP后期影响力的累积。

儿童粉丝经济 衍生品是必然道路

事实上,与现阶段文娱行业集中追求的90后粉丝经济相类似的是,《猫力猫力》在追求的是儿童粉丝经济,而儿童对现实场景和周边产品的强烈需求使得他们对一部IP有强大的热爱和更高的忠诚度。据相关数据,中国16岁以下儿童超3亿,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这一数量还将上升。而据中国儿童产业研究中心调查,80%的家庭儿童支出占家庭支出的30%-50%,孩子的消费已经成为家庭消费的最大支出之一,儿童市场将至少拥有2000亿的市场空间。

聚太萌的目标是把《猫力猫力》打造成一个经典IP,衍生出电影、动画、游戏以及各类周边产品。在第一季线下演出初期,游戏公司4399就已经表达了与《猫力猫力》合作的意向,希望能采用猫力战士的人物形象制作一款游戏。《猫力猫力》系列服装、玩具的衍生品发售也经过了第一季的剧场测试,在第二季内容制作时,将会通过战略合作伙伴进行同步的衍生品规模生产和销售。而在2017年,《猫力猫力》第一部大电影也将开始筹备,目前电影采用真人模式还是动画形式尚未决定。

“我们是游戏化设置,三个猫力战士力量均衡,一个攻击、一个加血、一个治愈。从设置上,打怪、防守、进攻,它是很有游戏IP的可能性的。”张敏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央视人创业:儿童剧《猫力猫力》公司获千万级Pre-A轮融资

央视人离职创业已成风潮,郎永淳搭上找钢网,主持人张泉灵转身投资人,名嘴马东成立米未传媒……在央视做儿童节目的张敏、张德雄,也带了一群小伙伴创业做了儿童剧,如今正在进行千万级的Pre-A轮融资。在城市中产阶级越来越重视儿童艺术教育之时,剧场演出会有多大空间?

采访|谢雪琳 李豌  文|李豌

一个小女孩坐在家里的沙发上通过ipad观看影视版本的《猫力猫力》。小女孩儿边看边空出手在空中做转动蒸汽齿轮的姿势,尽管此时离开剧场的她并没有实体的蒸汽齿轮。

这是《猫力猫力》内容总监张敏的手机里保存的一段小视频,蒸汽齿轮则是在剧场中为了和观众更好的互动而制作的能量转柄。尽管从事儿童行业多年,见到这样的场景时,张敏依旧觉得不可思议——儿童对一部剧的热情与忠诚不可想象。这也让她感慨:“孩子们的刚需在,不是我们做的多好,而是这片土壤太贫瘠了。”

在目前的文娱市场中,针对成人市场的运作已经较为成熟,甚至在相当程度上,产业正集中瞄准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玩转粉丝经济。但老年群体和儿童市场正处于尴尬的两极——被忽视、被遗忘。

成立于2015年7月的上海聚太萌文化就瞄准了儿童市场,开垦这片荒地。公司集中于打造原创儿童剧《猫力猫力》,成立时便获得了来自著名投资人的900万天使轮机构投资,占比30%。加上5位创始人联合投资100万,种子轮一共融资1000万,估值达到3000万。目前聚太萌正在进行Pre-A轮融资,融资规模约在1000万到1500万,股权占比15%左右,期望估值8000万到1个亿。本轮资金的进入将推动《猫力猫力》从前期制作阶段走向正式的商业运作阶段。

本轮融资预计本月完成,月底公布具体信息。“A轮其实也在考虑中,但还没有决定。”CEO陈涅对《三声》说。

央视人再创业 瞄准儿童领域

央视人离职创业这个话题在近两年不断被提起。郎永淳搭上找钢网,主持人张泉灵转身投资人,名嘴马东成立米未传媒······越来越多的人从体制内向体制外走,2013年,张敏也离开了这个自己奋斗了11年的地方。

2002年入职央视《经济半小时》担任财经记者的张敏,由于热爱纪录片而在机缘巧合下去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从2004年开始,张敏生活的关键词便是“儿童+纪录片”,也由此开创了以纪录片手法拍摄的央视儿童电视杂志《大仓库》,这也促成了张敏在儿童领域的坚守。从2009开始接触儿童早期教育领域,参与了多个儿童教育视频项目的创作,并开始涉足儿童剧的领域,尝试了人偶剧、手偶剧、动画等各种表现形式。

“无论形式怎么变化:节目、综艺、教育、艺术、纪录片、儿童剧、舞台剧,做和儿童相关的内容,这条路恐怕是不会改变。央视带给我的第一是视野和眼界,第二是带领创作团队的管理经验。作为创意内容型团队,如何激发包括自己在内的创作者热情,创意很重要。但同时还要有项目管理的规则。按时、按质、控制成本等等。这些都是在过去十年央视栏目创作和管理中积累的。至少在内容的用人上,我还是很有把握。我能敏锐知道他/她是否适合给孩子来做创作。”张敏对《三声》解释说。

除了张敏之外,聚太萌的创始团队中,制作总监张德雄也是“央视出走者”,此前为《大仓库》制作总监,两人曾在创办聚太萌之前合作制作儿童双语节目“猫扎特经典童话之旅”系列。同时,为了保证团队的“童心”和优质,包含导演、编剧、视频剪辑部门等在内的整个内容主创团队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此前张敏在央视一直合作的同事。而聚太萌选择的合作摄制团队,也来自央视。

“找到合适给孩子创作的编剧、导演很难,我非常关注他的童心、灵性、赤子之心、品质、价值观。希望《猫力猫力》能成为儿童剧的第一品牌,成为孩子们的第一选择。”张敏对《三声》说。 

“可以追”的儿童剧 线上线下全覆盖

与目前整个戏剧市场中,一个剧本一场戏、一场戏连续巡演且多为单一线下剧场演出的形式不同,创始团队的节目制作经历使得《猫力猫力》这部儿童舞台剧在制作前就被设定是可以拍摄、可以线上影视化的,同时也像儿童节目一样,每一期都不同,是“可追的”。即,《猫力猫力》开创了儿童剧的“可追”模式,并通过“现场录制+后期特效处理”进一步在网络视频平台发行。

▲《猫力猫力》舞台剧

2015年10月16日,聚太萌打造的《猫力猫力》儿童剧在北京中间剧场首演,20多场演出后,2016年3月5日,第一季14集结束落幕。5月1日,《猫力猫力》第一季26集影视版本在爱奇艺视频、腾讯视频、乐视视频以及优酷土豆全网上线。截至5月11日,这部以舞台剧现场录制为原始素材、经过后期处理的儿童连续剧凭借目前经过电视特效包装的儿童连续剧凭借目前更新的10集剧集在四家视频平台分别获得150万、200万、175万、86万的点击量平均单集点击量在10万以上。

“单集(舞台剧+影视剧集)成本10多万。从电视剧角度讲10多万不多,从儿童剧的角度讲,这个投资很大很大。”提及成本,张敏表示为了适应影视录制和尽量的精美化,避免陷入儿童舞台剧剧情低幼、制作简陋的境地,聚太萌在制作舞台之时放弃了轻便的平面场景,投入大量资金打造更为复杂真实的立体场景,道具舞美上也最大化的向影视片场靠拢。从整体来看,一次线下演出至少可以制作出2集电视剧,舞美设备等也都是一次性投入,剧集生产越多,成本化解越多,综合制作成本其实是降低的。

而主角为“3位猫力战士+1位队长”的《猫力猫力》,整个故事以“升级打怪”为基本模式,以“机制简单、情感复杂、审美高级”为目标。这样单集完成一次对抗的设定,使得这部剧是可以追的、同时也是可以不追的,观众将不会受困于连续剧集的构想之中,能任意选择一次性消费或连续消费,并且可以在线下之外选择线上追剧。

“电视观众能看到特效,还有7台机位切换,由于有特写微表情,也多出了很多笑点。现阶段线上主要扮演引流和导流的角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量的累计,包括我们上线的频次增加,它也可以成为我们运营的一个独立IP。我们不停地开发不一样的,我还可以研发只能线下看的,你越喜欢线上的,就越要线下的。”对于线上发行分流线下受众的说法,张敏这样回应。

从下半年开始,《猫力猫力》线上线下呼应的模式将会做的更全面,线上还将增加与传统电视频道的合作,进行全国性的电视播放,线下则进行不定期的商业地产演出,并已经与儿童服饰品牌BALABALA达成合作,在其“百城联动”活动中推选猫力战士。

标准化推动复制 轻资产运营广泛覆盖

目前,《猫力猫力》只在北京进行演出,在Pre-A轮融资进入后,预计下半年将拓展在北京上海的商业演出。为了更好地推动《猫力猫力》的全国化,聚太萌在运营上打破了传统儿童戏剧重资产的形式,选择了强调IP运营的轻资产运作,通过标准化故事模式,除北京、上海两地自营外,其他省会等重点城市将以授权合作的方式实现广泛地域的推进。

“我们在做这个剧的时候就把标准化,可复制化摆在一个非常高的高度,100、200(观众使用蒸汽齿轮与演员互动,转动加到不同的能量数值能帮助演员完成不同任务),包括音乐、Q点这样的一个手册,保证它离开北京到上海、广州也依然能复制,即使我把这个手册给到一个授权方,一个演出机构,他也能继续完成这个剧,因为服化道是统一的,只有演员、地方不同而已。”张敏说。

而在重点自营的北京和上海,《猫力猫力》希望能保持驻场演出,并且未来能像“SNH48星光剧场”、“开心麻花剧场”一样拥有自己的专属剧场,成为一个品牌。目前,北京方面团队在与市内的剧场谈驻场合作,上海方面则仍在寻找可驻场剧场。

对于《猫力猫力》而言,不论是合作剧场驻场,还是专属剧场驻场,都各有利弊。选择与剧场合作的形式,对要求长期、定期演出的《猫力猫力》来说一方面在时间上不易调配,另一方面成本较高,但这也给了该剧一定的灵活性——随时根据受众要求和影响力发展更改地点或变更合作要求。

而一旦《猫力猫力》获得巨大成功,专属剧场将是它未来不可避免的发展方向。以SNH48系列“星光剧场”、“开心麻花剧场”为例,专属剧场的建造将品牌力量极大程度地凝聚,极容易帮助品牌形成自己的专属文化。在不考虑导流的条件下,通过设置专属剧场,《猫力猫力》也将能在周末之外增加平时演出场次,提高线下票房收入。但在目前,《猫力猫力》作为一个还在不断孵化的IP,专属剧场的一次性高成本投入和剧场观众的稳定导流依然是建造专属剧场不可忽视的门槛。

打造“mini迪士尼” 要让全家一起看剧

《猫力猫力》想做的是推进家庭观剧,为家庭创造美好回忆,让儿童在家庭中成长。《猫力猫力》在未来定价和衍生制造上也都秉持着这样的理念。

在整个第一季的演出中,为了推广《猫力猫力》,张敏和她的团队选择了在线免费抢票的方式,因此,此前也并没有市场盈利数据。而在下半年商业运作开始后,《猫力猫力》也将不再免费,实行购票观看。

“基于我们的初心是希望更多的孩子能享受到这些,所以我们不会是一个高票价的策略。我们会是一个平均票价,不会高于市面上的儿童剧的平均票价,这样才有可能有大量的人来看。平均票价大概在120元到150元左右。我们坚持是让更多家庭能够走进剧场的一个票价。”张敏这样阐述他们的票价理念,也表示为了推动家庭观影,也会推出套票的形式,使得家庭不仅能一起来看,同时能一起来追。

而在观剧的同时,聚太萌也希望为家庭提出一个“周末出行解决方案”,能够围绕剧场为家庭生活娱乐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这个服务就是打造“mini迪士尼”,通过小型嘉年华的形式构建复合型亲子互动空间。

在以迪士尼、方特等为代表的游乐场追求“大”的概念之时,《猫力猫力》将视野放在更现实的地方。“mini迪士尼”的构想实际上降低了入园门槛,使得游乐场不再是假期性、偶发性的选择场所,而成为社区类的、日常闲逛区,这将能够推动《猫力猫力》的生活化、日常化。然而,这样的嘉年华的建造实际上还需要等待《猫力猫力》这个IP后期影响力的累积。

儿童粉丝经济 衍生品是必然道路

事实上,与现阶段文娱行业集中追求的90后粉丝经济相类似的是,《猫力猫力》在追求的是儿童粉丝经济,而儿童对现实场景和周边产品的强烈需求使得他们对一部IP有强大的热爱和更高的忠诚度。据相关数据,中国16岁以下儿童超3亿,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这一数量还将上升。而据中国儿童产业研究中心调查,80%的家庭儿童支出占家庭支出的30%-50%,孩子的消费已经成为家庭消费的最大支出之一,儿童市场将至少拥有2000亿的市场空间。

聚太萌的目标是把《猫力猫力》打造成一个经典IP,衍生出电影、动画、游戏以及各类周边产品。在第一季线下演出初期,游戏公司4399就已经表达了与《猫力猫力》合作的意向,希望能采用猫力战士的人物形象制作一款游戏。《猫力猫力》系列服装、玩具的衍生品发售也经过了第一季的剧场测试,在第二季内容制作时,将会通过战略合作伙伴进行同步的衍生品规模生产和销售。而在2017年,《猫力猫力》第一部大电影也将开始筹备,目前电影采用真人模式还是动画形式尚未决定。

“我们是游戏化设置,三个猫力战士力量均衡,一个攻击、一个加血、一个治愈。从设置上,打怪、防守、进攻,它是很有游戏IP的可能性的。”张敏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