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钱大妈赴港IPO?又是一个被资本催熟的案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钱大妈赴港IPO?又是一个被资本催熟的案例

在资本疯狂加持后,社区团购已经暴露出了问题。

文|翠鸟资本

不知道是不是一则“出口转内销”的信息,钱大妈又被传出要IPO了,这次连保荐机构都有声有色了。

据外媒消息,来自广东广州的中国连锁生鲜食品公司钱大妈计划今年在香港IPO上市,计划募资5亿美元,公司已委任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负责IPO上市。

其实,从今年4月起,钱大妈上市的消息就不断传出,并称其最快今年IPO,拟募集资金在31亿至39亿港元之间。另外,钱大妈还计划在IPO前的一轮融资中筹集20亿元人民币,令其估值可进一步提高至最多250亿元人民币。

如此详尽的日程表和明确的募资范畴,让人很难相信是外界单方面的“猜测”。

然而,针对上市一事,钱大妈相关负责人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阶段公司并未有上市计划,对于该传闻不予置评”。

这种“谜之操作”背后是到底隐藏着什么信息?为何钱大妈对上市一事三缄其口?翠鸟资本通过公开信息还原钱大妈的现状以及背后资本发现,在社区零售竞争日益紧张的今天,钱大妈或许已经被资本所裹挟。

谁是下个接盘侠?

钱大妈于2012年4月成立,销售蔬菜、生果、生肉及鸡蛋等,以“不卖隔夜肉”的口号而知名。据统计,钱大妈内地有超过3000家门店,在香港也有30多家分店。

钱大妈以社区门店“日清”为切入口,收获了消费认知度。2017年,各路创投开始寻找项目,有一定门店数量基础的钱大妈也开始牵手资本。

2017年6月份,钱大妈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是启承资本。

仅仅一年,钱大妈融资速度加快。2018年5月和7月,钱大妈分别获得了B轮和C轮的融资,投资方包括弘章资本、高榕资本和启承资本。

到2019年年底,钱大妈再次获得了近10亿元的D轮融资,由基石资本领投,老股东启承资本在本次融资中再次追投。

目前钱大妈的投资者,包括启承资本、和君资本、高榕资本、弘章资本、瑞胜投资、基石资本、泰康人寿、兼固资本、正源资本、光源资本等。

资本的迅速介入,让钱大妈的估值来到85亿元至100亿元之间。根据坊间消息,钱大妈下一轮的融资估值将翻番。只是不知道是否有机构愿意当“冤大头”来接盘?毕竟每日优鲜的破发就在眼前。

业内人士向翠鸟资本分析,按照投资机构的运营逻辑,所投项目必须找到合适的退出路径,IPO无疑是资本相当看重一种方式。从日期来看,钱大妈A轮已经进行四年之久,相关资本方或许已经开始施加压力。

高速扩张是否健康?

经过融资的钱大妈,一直走的是高速扩张的道路。毕竟对于社区零售来说,规模越大估值才能越高。

但由于开店是非常“沉”的,需要的资金量很大,机构资金无法支撑。所以,钱大妈采取的加盟和直营店两种方式进行扩张。

钱大妈公开数据显示,在全国的店铺中,约90%的店铺为加盟店,10%为直营店铺。但密集的扩张,对钱大妈的挣钱效应带来很大影响。首先就是门店过于密集造成的内部抢生意。截至目前,钱大妈有三分之二的门店在广东市场,约2000家。

有数据显示,每250米就有一家钱大妈加盟店,而这种密度一旦超过了市场需求,势必会带来彼此互掐。

与此同时,“日清”的模式,决定钱大妈7点后的打折产品占全天销售的20%左右,每天20%的产品是店主亏钱甩卖甚至是赠送。

这让钱大妈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首先自营的路子太沉行不通,如果不以加盟模式继续扩张,则无法向投资者交代;“日清”成本较高,自己口号立的太响亮,打破现有模式则消费者不买账;但如果店面无法盈利,则加盟商势必会退出,加盟模式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钱大妈面临的处境,也似乎只有迅速从二级市场融资,继续“做大”。然而,社区零售的赛道上,已经盘踞着众多虎视眈眈的巨头了。

难做的赛道

如今在零售电商、社区团购和前置仓的不断冲击下,其经营将愈发困难,资金成为悬在钱大妈头上的最大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其实,在资本疯狂加持后,社区团购已经暴露出了问题。

在今年7月,早期的社区团购参与者同程生活、食享会先后倒下。前者因经营不善,公司决定申请破产,后者被传出总部人去楼空、员工工资被拖欠等消息。

生鲜零售缺少巨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生鲜零售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这源于生鲜产业在产品、流通、生产环节的特殊性。

在损耗问题方面,果蔬普遍常温保质期在一周左右,肉禽、水产更不用提,很多只能现杀现销,或者直接活体出售。

保质期短在零售端制造了一个“反规模效应”,商家规模越大,一旦两三天内卖不出去,损失越大。从生鲜产业损耗特性来看,和钱大妈的规模扩张简直背道而驰,尤其是钱大妈的“日清”策略,更是一大挑战。

尤其是社区零售生鲜市场,最不缺的就是竞争者。

2015年京东入股永辉超市,2016年,每日优鲜APP上线,2017年,盒马鲜生、叮咚买菜成立,2021年,拼多多、快手将直播间开到了田间地头。

前置仓、店仓一体、生鲜电商、农产品直播带货、网红菜市场、社区团购……钱大妈面临的不止是家门口小超市的挑战,还是一个个虎视眈眈比自己强大得多的竞争对手。

而且,被寄以希望的二级市场,也不买账了。从每日优鲜到叮咚买菜,二级市场频频以破发或者是接近发行价来用脚投票。

如此境况之下,钱大妈的故事其实已经不好讲了。

※此文为翠鸟资本原创文章,未获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钱大妈赴港IPO?又是一个被资本催熟的案例

在资本疯狂加持后,社区团购已经暴露出了问题。

文|翠鸟资本

不知道是不是一则“出口转内销”的信息,钱大妈又被传出要IPO了,这次连保荐机构都有声有色了。

据外媒消息,来自广东广州的中国连锁生鲜食品公司钱大妈计划今年在香港IPO上市,计划募资5亿美元,公司已委任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负责IPO上市。

其实,从今年4月起,钱大妈上市的消息就不断传出,并称其最快今年IPO,拟募集资金在31亿至39亿港元之间。另外,钱大妈还计划在IPO前的一轮融资中筹集20亿元人民币,令其估值可进一步提高至最多250亿元人民币。

如此详尽的日程表和明确的募资范畴,让人很难相信是外界单方面的“猜测”。

然而,针对上市一事,钱大妈相关负责人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阶段公司并未有上市计划,对于该传闻不予置评”。

这种“谜之操作”背后是到底隐藏着什么信息?为何钱大妈对上市一事三缄其口?翠鸟资本通过公开信息还原钱大妈的现状以及背后资本发现,在社区零售竞争日益紧张的今天,钱大妈或许已经被资本所裹挟。

谁是下个接盘侠?

钱大妈于2012年4月成立,销售蔬菜、生果、生肉及鸡蛋等,以“不卖隔夜肉”的口号而知名。据统计,钱大妈内地有超过3000家门店,在香港也有30多家分店。

钱大妈以社区门店“日清”为切入口,收获了消费认知度。2017年,各路创投开始寻找项目,有一定门店数量基础的钱大妈也开始牵手资本。

2017年6月份,钱大妈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是启承资本。

仅仅一年,钱大妈融资速度加快。2018年5月和7月,钱大妈分别获得了B轮和C轮的融资,投资方包括弘章资本、高榕资本和启承资本。

到2019年年底,钱大妈再次获得了近10亿元的D轮融资,由基石资本领投,老股东启承资本在本次融资中再次追投。

目前钱大妈的投资者,包括启承资本、和君资本、高榕资本、弘章资本、瑞胜投资、基石资本、泰康人寿、兼固资本、正源资本、光源资本等。

资本的迅速介入,让钱大妈的估值来到85亿元至100亿元之间。根据坊间消息,钱大妈下一轮的融资估值将翻番。只是不知道是否有机构愿意当“冤大头”来接盘?毕竟每日优鲜的破发就在眼前。

业内人士向翠鸟资本分析,按照投资机构的运营逻辑,所投项目必须找到合适的退出路径,IPO无疑是资本相当看重一种方式。从日期来看,钱大妈A轮已经进行四年之久,相关资本方或许已经开始施加压力。

高速扩张是否健康?

经过融资的钱大妈,一直走的是高速扩张的道路。毕竟对于社区零售来说,规模越大估值才能越高。

但由于开店是非常“沉”的,需要的资金量很大,机构资金无法支撑。所以,钱大妈采取的加盟和直营店两种方式进行扩张。

钱大妈公开数据显示,在全国的店铺中,约90%的店铺为加盟店,10%为直营店铺。但密集的扩张,对钱大妈的挣钱效应带来很大影响。首先就是门店过于密集造成的内部抢生意。截至目前,钱大妈有三分之二的门店在广东市场,约2000家。

有数据显示,每250米就有一家钱大妈加盟店,而这种密度一旦超过了市场需求,势必会带来彼此互掐。

与此同时,“日清”的模式,决定钱大妈7点后的打折产品占全天销售的20%左右,每天20%的产品是店主亏钱甩卖甚至是赠送。

这让钱大妈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首先自营的路子太沉行不通,如果不以加盟模式继续扩张,则无法向投资者交代;“日清”成本较高,自己口号立的太响亮,打破现有模式则消费者不买账;但如果店面无法盈利,则加盟商势必会退出,加盟模式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钱大妈面临的处境,也似乎只有迅速从二级市场融资,继续“做大”。然而,社区零售的赛道上,已经盘踞着众多虎视眈眈的巨头了。

难做的赛道

如今在零售电商、社区团购和前置仓的不断冲击下,其经营将愈发困难,资金成为悬在钱大妈头上的最大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其实,在资本疯狂加持后,社区团购已经暴露出了问题。

在今年7月,早期的社区团购参与者同程生活、食享会先后倒下。前者因经营不善,公司决定申请破产,后者被传出总部人去楼空、员工工资被拖欠等消息。

生鲜零售缺少巨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生鲜零售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这源于生鲜产业在产品、流通、生产环节的特殊性。

在损耗问题方面,果蔬普遍常温保质期在一周左右,肉禽、水产更不用提,很多只能现杀现销,或者直接活体出售。

保质期短在零售端制造了一个“反规模效应”,商家规模越大,一旦两三天内卖不出去,损失越大。从生鲜产业损耗特性来看,和钱大妈的规模扩张简直背道而驰,尤其是钱大妈的“日清”策略,更是一大挑战。

尤其是社区零售生鲜市场,最不缺的就是竞争者。

2015年京东入股永辉超市,2016年,每日优鲜APP上线,2017年,盒马鲜生、叮咚买菜成立,2021年,拼多多、快手将直播间开到了田间地头。

前置仓、店仓一体、生鲜电商、农产品直播带货、网红菜市场、社区团购……钱大妈面临的不止是家门口小超市的挑战,还是一个个虎视眈眈比自己强大得多的竞争对手。

而且,被寄以希望的二级市场,也不买账了。从每日优鲜到叮咚买菜,二级市场频频以破发或者是接近发行价来用脚投票。

如此境况之下,钱大妈的故事其实已经不好讲了。

※此文为翠鸟资本原创文章,未获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