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从乡村中走出去的精英,正带着知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发起中国旅游度假地产的新潮流——到乡村去。
在“SMART海峡乡创-创意点亮美丽乡村峰会”中,设计师朱胜萱是其中一位耀眼的返乡先锋。2009年开始,他发起“莫干山计划”,在位于浙江德清县莫干山山脚的村落中,朱胜萱邀请文化名人、艺术家、专业设计师加入到当地乡村古建筑、田园农业、手工业的修复及活化再造中。
四年后,这个庾村文化市集开园。在这座隐藏在大山中的村落,11座当年蚕种场遗留下的废旧厂房中,文化展示、艺术公园、乡村教育、艺术酒店、餐饮配套等功能被有序规划。
民宿成为庾村商业模式的关键节点。在莫干山,朱胜萱创造了名为“原舍”的民宿品牌,寓意为通过对建筑与自然的简单设计,再现原原本本的生活。与此同时,他还发起了民宿的民间组织——宿盟,希望通过互帮互助,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并为有回乡意愿的年轻人架起一座桥梁。
“莫干山计划”仅是返乡运动的一次先锋实验。不过,朱胜萱与东方园林产业集团总裁张诚联合打造的无锡田园东方,是这股浪潮的第一个落地成果。这个中国首个乡村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了乡村旅游、田园主题、健康养生、农业产业项目、田园社区等诸多乡村内容。朱胜萱希望通过综合体的复制开发,让文化旅游、地产以及中国人对乡村的记忆和情怀能够保留。
去年年中开始,朱胜萱开始在长三角地区以及家乡云南,陆续签约了十个乡村,这些村落并不是著名古镇或旅游景点,却拥有天生丽质般田园风光,现状则是这些村落都面临人口老龄化、产业空心化的衰败。
朱胜萱希望结合企业投资、民间机构进行联合开发这十个项目。朱胜萱根据每个乡村的现状与优势进行乡村介入模式的探索,有些通过手工业的方式,有些是通过教育的力量提升,有些则是通过主题内容的打造。
朱胜萱认为,乡村没有什么固有模式和开发理念,唯一的点就是把对的人放到乡村去,让城市与乡村之间形成资源流动,“人回去了,就什么都回去了”。基于这种理念,朱胜萱甚至在线上为其落地的十个“原舍”民宿,召集愿意返乡创业的年轻管理者。
陈奇是诸多返乡年轻人中的一位,四川大学文化产业运作与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她进入成都文旅集团,随后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回归浦江县甘溪镇明月村,任职蒲江县城乡建设项目管理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因担任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工作组负责人,被村民亲切的称为“奇村长”。
明月村的被发现与复兴路径,完整展现了这股新浪潮的模式。古老的村落被发现,企业帮助村民进行产业复兴,政府打造配套设施,不同的文化机构进驻创造消费场景,公益机构介入进行社区共建。
除了传统与现代的有序结合之外,明月村的意义还在于以清晰的产权土地、长远的战略定位吸引到资本的青睐。4月18日,浦江县政府与悉地国际旗下的上海乡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拟投资15亿元开发临溪河谷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和明月村乡村文化旅游项目。
在悉地国际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晓钧看来,乡村创造并不能仅仅停留在情怀与梦想之中,更不能一窝蜂出现,而又迅速消失,乡村的旅游度假生活要找到需求与价值的对接点,达成一个让人心安的产业格局,才能有益于乡村的持续发展。
无论是朱胜萱凭借个人努力打造的庾村文化市集,还是地产开发商打造的无锡田园东方,以及由艺术家、公益组织、政府、投资商共同打造的明月村项目,传统旅游度假地产中的“旅游”被分解为一个个消费场景,用以契合都市人对乡村的想象;“度假”则转变为更强调“居住”,不仅是来乡村看看,而是带着理念与技术来居住创造,成为乡村发展的一份子。
这样的理念基于产业链的变化重组。传统的旅游地产开发中,更多的是在乡村里做出一个产品,吸引都市人前来消费。而如今,旅游地产更需要在乡村提供良好居住环境下,将更多的都市人转化为新村民,在由新村民带来的不同文化基因中创造不同的消费场景,用以吸引更多的都市人前来消费,形成产业的良性循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