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一位“95后”美容师落户上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一位“95后”美容师落户上海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人才的界定和管理,需要与产业发展、商业模式相匹配,人才政策更要与时俱进。“上海既需要‘标准’人才,同样需要‘非标准’人才。”

图文无关。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杨舒鸿吉

编辑 | 刘素楠

“我在上海长大、上学,能和楼下的爷叔阿姨用上海话聊天,但为什么我不能是上海人?”22岁之前,归属感的问题一直伴随着江苏宿迁女孩司献凤。

如今,她不必再为此苦恼。2021年3月,她作为首批技术型人才落户上海。这位1997年出生的中职生,身披“全国技术能手”荣誉,是目前上海市唯一一位全能型美容技术人才。媒体将她与李佳琦、杨超越做类比,称其为实现“上海都市梦”的年轻人典范。

这批“新上海人”,并非高知、高学历,也非关键技术、关键领域的核心人才,但在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亮,甚至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从演艺明星、带货主播到美容师,上海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一枚1平方厘米的指甲片上做彩绘,复杂程度不亚于画一副山水画。其中的技法既有工笔细描,也有水彩晕染。司献凤“零基础”起步,现在已然驾轻就熟。

在以劳务输出地闻名的江苏宿迁,司献凤和不少同龄人一样,是标准的“蓝领二代”。父母相识于无锡的工厂,随后生下了她。在她1岁时,父母决定举家迁往上海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成为“沪漂”。

司献凤在上海长大。她从小喜欢描描画画,虽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但曾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绘画比赛,还取得了名次。放学之后,她会用上海话和楼下弄堂里的叔叔阿姨们寒暄。

伴随着年龄的成长,她对归属感的问题有所觉察。

“外地来沪的孩子上学是跟着父母走的,父母离开了城市,他们也就跟着离开了上海,所以能跟我一起长大的朋友都非常少。”司献凤说,她习惯了和好朋友的分别。

老家宿迁她只回去过两次。习惯了上海的生活,再回到老家心理就有了落差。尽管如此,家人们似乎认定回到老家是必然的选择,也是“叶落归根”的宿命。

初中毕业后,司献凤进入一所职业学校学习电子商务。她对这个热门的专业并不感兴趣,随后又选择了美容专业。入行之后,她在松江影视城跟过剧组,又辗转多个影楼、美容店谋生。

2017年,因为是门店里集体活动的积极分子,她被店长推荐去参加一场比赛。

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在上海举办。她所供职的上海紫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将宝贵的机会给了她,让她代表上海美发美容行业协会参赛。

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当届比赛是中国第5次组团参赛,也是当时为止参赛人员规模最大、参赛项目最多的一次。

这是世界“蓝领”展现匠心的舞台。

比赛中的几个科目并不是司献凤的专长,但她在门店没事就跟着其他老师一起学习画指甲,慢慢也就掌握了这些技能。凭借着综合素养的优势,她一举获得上海选拔赛冠军,成为中国国家队唯一一名代表上海美容组的参赛选手。

受访者供图

在随后的半年里,司献凤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位美容界选手一道进行封闭训练,角逐唯一一个机会——代表中国工人,出征2019年在俄罗斯喀山举办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

在司献凤看来,这是一个丰富个人技能的宝贵机会。

美甲晕染曾让司献凤感到头疼,对绘画的功力要求极高。“国家队的其他队友都是从专业院校出来的,美术绘画功底很强,我们之间差距很大,所以需要每天勤加练习,偶尔会到凌晨两三点。”

那次集训让她学到了很多按摩技法、高级护理项目,比如夏威夷的lomy按摩、俄罗斯的热石疗法、瑞典的精油spa、精油香薰和按摩相结合的英式spa、进行被动按摩的泰式按摩等。

更为重要的是,她在集训中学习了最新的理念。“从消毒和清洁到顾客服务的体验上,都是以往并不注重的细节。”她了解到,化妆品、仪器、技术日新月异,美容行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职业前景很好。

集训结束后,她止步内部选拔三强,未能赴喀山圆梦,但是她在训练营里学有所成,成为当时上海唯一一位全能型的美容技术人才,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此后,她获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市选拔赛优秀指导教练,还成立了“上海市首席技师工作室”。

近年,越来越多的技术型人才通过“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落户上海。2021年,知名歌手、演员杨超越和“带货一哥”李佳琦先后落户上海临港、崇明,曾引发热议。

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姚凯认为,除了他们自身发光发彩的故事底色之外,上海人才引进政策的转变也为他们“落沪”提供了契机。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多个城市推出落户补贴等政策,瞄准了优质大学生、海归及高层次领军人才等群体。上海也加入了“人才大战”,发布人才新政,放宽名校应届毕业生、海外留学生落户的门槛。具体到上海各个区,包括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也发布了更为细致、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上海此前一直提出要建设人才高地。人才高地建设的目的,那就是要广纳天下人才,服务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姚凯指出。在引进人才的挑选上,上海已经告别“大水漫灌”,转向更精准的定位、更精细的目标群体。

对于杨超越的落户,姚凯指出,她所选择落户的临港,已是承担我国突破性、引领性的改革创新举措的“试验田”。“明星的落户,不仅在文娱产业为临港带来引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原本对上海不熟悉的社会公众,以明星为媒介,深入了解上海,了解临港,带来人气。”

李佳琦的落户,在姚凯看来是响应上海发展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的“五型经济”所需要。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直播产业进入全面爆发时期。仅电商直播一个模块,据商务部监测,上半年直播带货场次就超过1000万场,活跃主播人数超过40万,观看人次超过500亿。而在2020年5月,上海举办了全国首个直播购物节“五五购物节”,期间直播场次超过29万场,累计观看人数达到9.5亿。

在直播风口之下,上海被誉为中国直播“第一城”。以李佳琦为代表的“带货主播”们,站在了流量型经济的新风口。

在落户上海之后,李佳琦频繁参与上海有关的直播推广。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姚凯指出,相比较之下,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下对高技术人才的渴望以及新兴服务业的崛起,是上海向司献凤等技术人才敞开怀抱的主要原因。

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第二产业工人总数为430.51万人,到2018年为422.82万人。这一数值到2019年为335.67万,较2019年422.82万人,减少了87.15万人。

姚凯认为,这与此前数年间,上海持续推进重点行业结构调整有关。“部分产业外迁和淘汰,致使一些优秀的产业工人流失。如今,上海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培育形成智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优秀产业工人是这些产业发展的基础。”

优秀产业工人不仅随着产业外迁,也在流向其他行业。

数据显示,上海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在2017年为899.70万人,至2019年,该行业从业人数增加至999.73万人,短短两年内增加了100万人口。

“部分产业工人在长期没有获得感、没有荣誉感的情况下,选择转行加入服务业,尤其是外卖、快递、网约车等互联网服务业态的兴起,自由、灵活的就业方式加速了产业工人的流失。”姚凯认为,“无论是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有引领性的技术人才。”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社会环境和工作价值观的不断变化,新的产业、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一批新的职业和岗位应运而生。

经济、社会形态高速迭代的上海,需要更适配的人才。因此,是时候改变人才的界定标准了。

姚凯认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人才的界定和管理,需要与产业发展、商业模式相匹配,人才政策更要与时俱进。“上海既需要‘标准’人才,同样需要‘非标准’人才。

他指出,传统用来衡量个人价值的学历、职称、荣誉头衔等不能完全摒弃,这些都是衡量人才的常见标准,但是,对于“非标准人才”也要进行创新的界定,给予特殊通道,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让不同种类的人才都有落户机会。

通俗来说,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既需要高精尖的科技人才,也需要快递小哥、保洁阿姨等人才。

姚凯认为,这些非标准人才身上有时能够起到标准人才起不到的作用,他们对于社会是“正能量”,且能起到正向的“酵素”“触媒”作用,推动上海市乃至全国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的创业创新和产业提质升级。

图片来源:图虫

杨超越和李佳琦的落户曾引发争议:上海究竟会对什么样的人才敞开大门?

姚凯认为,这一疑惑源自公众对于特殊人才特别是新兴产业的人才的认同感不足,认为他们并没有达到名副其实的既有人才标准,难以让人信服。因此,如何将“非标准人才”纳入标准化管理范畴,是上海在现阶段人才政策调整之后必须回答的问题。

他建议,可借鉴北京市经验,对体育类、艺术类、中介服务类特殊人才,设定专门且适度的引才标准;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建立人才的社会评价指标,对人才的资质、社会贡献、守法情况等进行跟踪评价;制定引进人才“禁入”职业清单,从而对人才包括特殊人才进行有效的评价、引进和动态监控。

同时,在保持上海市对下属各区级单位人才引进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建议在区级单位公示引进人才前,将人才引进清单及引进理由的相关说明,上报上海市人才引进主管部门备案。

目前,上海已将人才引进中的一些操作性环节(如引人决策、名单确定、引进流程实施等),下放给部分区及有关部门,让各区在保持上海市对下属各区级单位人才引进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向上海市人才引进主管部门备案。此举大大增强了各区按需引才的灵活度。

落户并不是结束,而是全新的开始。

姚凯建议,人才引进之后,相关部门还需要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提供帮扶。“不要让明星人才沦为流星,需通过长期、系统的职业规划,帮助引进人才在所处行业中,起到积极引领的示范作用。让他们真正的扎根上海,在上海发光发彩。”

受疫情影响,原定于2021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十六届世界技能大赛延期一年举行。

因为超龄,司献凤将无缘在家门口代表上海出征。她成为了上海紫苏培训学院的教师,走上讲台,传授经验。不出意外的话,她带的徒弟将出征世技赛。

既落户,已生根。司献凤说,未来要好好工作,让家人在上海过上好日子。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一位“95后”美容师落户上海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人才的界定和管理,需要与产业发展、商业模式相匹配,人才政策更要与时俱进。“上海既需要‘标准’人才,同样需要‘非标准’人才。”

图文无关。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杨舒鸿吉

编辑 | 刘素楠

“我在上海长大、上学,能和楼下的爷叔阿姨用上海话聊天,但为什么我不能是上海人?”22岁之前,归属感的问题一直伴随着江苏宿迁女孩司献凤。

如今,她不必再为此苦恼。2021年3月,她作为首批技术型人才落户上海。这位1997年出生的中职生,身披“全国技术能手”荣誉,是目前上海市唯一一位全能型美容技术人才。媒体将她与李佳琦、杨超越做类比,称其为实现“上海都市梦”的年轻人典范。

这批“新上海人”,并非高知、高学历,也非关键技术、关键领域的核心人才,但在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亮,甚至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从演艺明星、带货主播到美容师,上海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一枚1平方厘米的指甲片上做彩绘,复杂程度不亚于画一副山水画。其中的技法既有工笔细描,也有水彩晕染。司献凤“零基础”起步,现在已然驾轻就熟。

在以劳务输出地闻名的江苏宿迁,司献凤和不少同龄人一样,是标准的“蓝领二代”。父母相识于无锡的工厂,随后生下了她。在她1岁时,父母决定举家迁往上海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成为“沪漂”。

司献凤在上海长大。她从小喜欢描描画画,虽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但曾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绘画比赛,还取得了名次。放学之后,她会用上海话和楼下弄堂里的叔叔阿姨们寒暄。

伴随着年龄的成长,她对归属感的问题有所觉察。

“外地来沪的孩子上学是跟着父母走的,父母离开了城市,他们也就跟着离开了上海,所以能跟我一起长大的朋友都非常少。”司献凤说,她习惯了和好朋友的分别。

老家宿迁她只回去过两次。习惯了上海的生活,再回到老家心理就有了落差。尽管如此,家人们似乎认定回到老家是必然的选择,也是“叶落归根”的宿命。

初中毕业后,司献凤进入一所职业学校学习电子商务。她对这个热门的专业并不感兴趣,随后又选择了美容专业。入行之后,她在松江影视城跟过剧组,又辗转多个影楼、美容店谋生。

2017年,因为是门店里集体活动的积极分子,她被店长推荐去参加一场比赛。

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在上海举办。她所供职的上海紫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将宝贵的机会给了她,让她代表上海美发美容行业协会参赛。

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当届比赛是中国第5次组团参赛,也是当时为止参赛人员规模最大、参赛项目最多的一次。

这是世界“蓝领”展现匠心的舞台。

比赛中的几个科目并不是司献凤的专长,但她在门店没事就跟着其他老师一起学习画指甲,慢慢也就掌握了这些技能。凭借着综合素养的优势,她一举获得上海选拔赛冠军,成为中国国家队唯一一名代表上海美容组的参赛选手。

受访者供图

在随后的半年里,司献凤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位美容界选手一道进行封闭训练,角逐唯一一个机会——代表中国工人,出征2019年在俄罗斯喀山举办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

在司献凤看来,这是一个丰富个人技能的宝贵机会。

美甲晕染曾让司献凤感到头疼,对绘画的功力要求极高。“国家队的其他队友都是从专业院校出来的,美术绘画功底很强,我们之间差距很大,所以需要每天勤加练习,偶尔会到凌晨两三点。”

那次集训让她学到了很多按摩技法、高级护理项目,比如夏威夷的lomy按摩、俄罗斯的热石疗法、瑞典的精油spa、精油香薰和按摩相结合的英式spa、进行被动按摩的泰式按摩等。

更为重要的是,她在集训中学习了最新的理念。“从消毒和清洁到顾客服务的体验上,都是以往并不注重的细节。”她了解到,化妆品、仪器、技术日新月异,美容行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职业前景很好。

集训结束后,她止步内部选拔三强,未能赴喀山圆梦,但是她在训练营里学有所成,成为当时上海唯一一位全能型的美容技术人才,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此后,她获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市选拔赛优秀指导教练,还成立了“上海市首席技师工作室”。

近年,越来越多的技术型人才通过“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落户上海。2021年,知名歌手、演员杨超越和“带货一哥”李佳琦先后落户上海临港、崇明,曾引发热议。

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姚凯认为,除了他们自身发光发彩的故事底色之外,上海人才引进政策的转变也为他们“落沪”提供了契机。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多个城市推出落户补贴等政策,瞄准了优质大学生、海归及高层次领军人才等群体。上海也加入了“人才大战”,发布人才新政,放宽名校应届毕业生、海外留学生落户的门槛。具体到上海各个区,包括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也发布了更为细致、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上海此前一直提出要建设人才高地。人才高地建设的目的,那就是要广纳天下人才,服务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姚凯指出。在引进人才的挑选上,上海已经告别“大水漫灌”,转向更精准的定位、更精细的目标群体。

对于杨超越的落户,姚凯指出,她所选择落户的临港,已是承担我国突破性、引领性的改革创新举措的“试验田”。“明星的落户,不仅在文娱产业为临港带来引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原本对上海不熟悉的社会公众,以明星为媒介,深入了解上海,了解临港,带来人气。”

李佳琦的落户,在姚凯看来是响应上海发展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的“五型经济”所需要。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直播产业进入全面爆发时期。仅电商直播一个模块,据商务部监测,上半年直播带货场次就超过1000万场,活跃主播人数超过40万,观看人次超过500亿。而在2020年5月,上海举办了全国首个直播购物节“五五购物节”,期间直播场次超过29万场,累计观看人数达到9.5亿。

在直播风口之下,上海被誉为中国直播“第一城”。以李佳琦为代表的“带货主播”们,站在了流量型经济的新风口。

在落户上海之后,李佳琦频繁参与上海有关的直播推广。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姚凯指出,相比较之下,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下对高技术人才的渴望以及新兴服务业的崛起,是上海向司献凤等技术人才敞开怀抱的主要原因。

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第二产业工人总数为430.51万人,到2018年为422.82万人。这一数值到2019年为335.67万,较2019年422.82万人,减少了87.15万人。

姚凯认为,这与此前数年间,上海持续推进重点行业结构调整有关。“部分产业外迁和淘汰,致使一些优秀的产业工人流失。如今,上海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培育形成智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优秀产业工人是这些产业发展的基础。”

优秀产业工人不仅随着产业外迁,也在流向其他行业。

数据显示,上海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在2017年为899.70万人,至2019年,该行业从业人数增加至999.73万人,短短两年内增加了100万人口。

“部分产业工人在长期没有获得感、没有荣誉感的情况下,选择转行加入服务业,尤其是外卖、快递、网约车等互联网服务业态的兴起,自由、灵活的就业方式加速了产业工人的流失。”姚凯认为,“无论是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有引领性的技术人才。”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社会环境和工作价值观的不断变化,新的产业、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一批新的职业和岗位应运而生。

经济、社会形态高速迭代的上海,需要更适配的人才。因此,是时候改变人才的界定标准了。

姚凯认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人才的界定和管理,需要与产业发展、商业模式相匹配,人才政策更要与时俱进。“上海既需要‘标准’人才,同样需要‘非标准’人才。

他指出,传统用来衡量个人价值的学历、职称、荣誉头衔等不能完全摒弃,这些都是衡量人才的常见标准,但是,对于“非标准人才”也要进行创新的界定,给予特殊通道,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让不同种类的人才都有落户机会。

通俗来说,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既需要高精尖的科技人才,也需要快递小哥、保洁阿姨等人才。

姚凯认为,这些非标准人才身上有时能够起到标准人才起不到的作用,他们对于社会是“正能量”,且能起到正向的“酵素”“触媒”作用,推动上海市乃至全国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的创业创新和产业提质升级。

图片来源:图虫

杨超越和李佳琦的落户曾引发争议:上海究竟会对什么样的人才敞开大门?

姚凯认为,这一疑惑源自公众对于特殊人才特别是新兴产业的人才的认同感不足,认为他们并没有达到名副其实的既有人才标准,难以让人信服。因此,如何将“非标准人才”纳入标准化管理范畴,是上海在现阶段人才政策调整之后必须回答的问题。

他建议,可借鉴北京市经验,对体育类、艺术类、中介服务类特殊人才,设定专门且适度的引才标准;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建立人才的社会评价指标,对人才的资质、社会贡献、守法情况等进行跟踪评价;制定引进人才“禁入”职业清单,从而对人才包括特殊人才进行有效的评价、引进和动态监控。

同时,在保持上海市对下属各区级单位人才引进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建议在区级单位公示引进人才前,将人才引进清单及引进理由的相关说明,上报上海市人才引进主管部门备案。

目前,上海已将人才引进中的一些操作性环节(如引人决策、名单确定、引进流程实施等),下放给部分区及有关部门,让各区在保持上海市对下属各区级单位人才引进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向上海市人才引进主管部门备案。此举大大增强了各区按需引才的灵活度。

落户并不是结束,而是全新的开始。

姚凯建议,人才引进之后,相关部门还需要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提供帮扶。“不要让明星人才沦为流星,需通过长期、系统的职业规划,帮助引进人才在所处行业中,起到积极引领的示范作用。让他们真正的扎根上海,在上海发光发彩。”

受疫情影响,原定于2021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十六届世界技能大赛延期一年举行。

因为超龄,司献凤将无缘在家门口代表上海出征。她成为了上海紫苏培训学院的教师,走上讲台,传授经验。不出意外的话,她带的徒弟将出征世技赛。

既落户,已生根。司献凤说,未来要好好工作,让家人在上海过上好日子。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