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一次,上海执行法官要强制执行的是源代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一次,上海执行法官要强制执行的是源代码

源代码怎么强制执行?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刘素楠 通讯员 姚卫华

在执行案件中,执行法官依申请执行交付过钱款、房屋、车辆、机械设备、厂房等,但随着经济发展,执行法官执行交付的涉知识产权案件也日益显现。这次,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一中院)的执行法官们要执行的是一套源代码。

2016年某纸业公司与某国际商业公司签订合同,约定由国际商业公司完成纸业公司下属100余家独立法人单位的系统重构工作,进行软件开发。然而三年后,两家公司合作出现了问题,国际商业公司发出了终止协议的通知。2020年,纸业公司向上海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最终,仲裁裁决认定国际商业公司应向纸业公司交付已开发完成项目最终版本的所有源代码。

裁决生效后,国际商业公司向纸业公司寄送了一个U盘,声称U盘里载有裁决要求交付的源代码。然而,此源代码非彼源代码。2021年纸业公司发出《关于敦促某国际商业公司切实履行生效仲裁裁决的函》,敦促无效后,该纸业公司向上海一中院申请强制执行。

经法官询问,一方称:“我方已经依据裁定书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向对方邮寄U盘,交付了源代码。”另一方称:“我方收到了U盘,但是里面的内容并不是我们系统的源代码。”双方各执一词。那么,国际商业公司交付的U盘里是否有源代码,成为了本案的关键。

协助办理这起案件的法官助理孙垒垒凭借自己几年前学习的软件开发专业知识,了解到源代码是一套系统运行、升级、维护的关键。如果真如纸业公司所言,则意味着该系统的掌控权仍归属他人,这套系统随时可能会被关闭锁死,无法使用,更谈不上使用中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优化升级了。

但在执行过程中,国际商业公司却一直坚称系统的开发是在纸业公司服务器上完成的,该纸业公司已经拥有了源代码。孙垒垒对此产生了怀疑。根据他对此领域的专业认知,一般源代码不会直接储存在客户服务器上,而且通常依据行业惯例,源代码会在系统开发完成后单独交付。

图片来源:图虫

为了找到案件突破口,承办法官吴军梳理了案件材料、抽丝剥茧,通过向纸业公司调查线索,得知这套系统的研发工作由案外人分包商某信息技术公司提供。这点也得到了纸业公司与国际商业公司的确认。

通过与案外人确认沟通,执行法官发现了国际商业公司陈述不实,对国际商业公司法定代表人实施了限制高消费措施。为了准确查明事实,法官召集三方至法院再次接受询问。

询问伊始,国际商业公司仍坚持认为自己已经履行完毕相关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要求法院解除限高措施。对此,执行法官现场请出案外人信息技术公司进行相关事实确认。

信息技术公司表示,在这套系统软件开发工程中,其负责底层框架设计,国际商业公司在其框架上开发相应程序。但是国际商业公司并没有按约定支付开发费用,所以该公司也并没有向国际商业公司交付任何系统源代码。现在该系统源代码的知识产权仍归属信息技术公司。

在事实和证据面前,国际商业公司终无力辩驳,主动承诺在期限内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为提高执行效率,确保执行到位,执行法官又组织三方现场达成和解协议,确定了案件的执行细节:被执行人国际商业公司与案外人信息技术公司签署相关合同,由信息技术公司直接向申请人纸业公司交付调试相关源代码。纸业公司确认无误后出具书面证明,国际商业公司向案外人支付剩余款项,并于规定日期前将支付凭证交至法院。

“经调试验证,该框架源代码可编译、可正常运行。”签署协议几日后,纸业公司出具了源代码交付证明函。国际商业公司也向案外人支付了尾款,至此,这起案件顺利执结。

本案法官指出,社会的发展变化会不断产生新类型执行案件,每个执行案件的细节都存有差异,遇到的执行难点也各有不同,但执行法官们善用执行经验、巧用执行智慧,“以不变应万变”。

法官提示,再狡猾的逃避执行做法也有暴露“马脚”的那一刻,被执行人切莫心存侥幸,挑战司法权威。为提高执行效果,执行法官们会根据每个案件特点制定完整且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对案件负责、对胜诉当事人负责。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一次,上海执行法官要强制执行的是源代码

源代码怎么强制执行?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刘素楠 通讯员 姚卫华

在执行案件中,执行法官依申请执行交付过钱款、房屋、车辆、机械设备、厂房等,但随着经济发展,执行法官执行交付的涉知识产权案件也日益显现。这次,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一中院)的执行法官们要执行的是一套源代码。

2016年某纸业公司与某国际商业公司签订合同,约定由国际商业公司完成纸业公司下属100余家独立法人单位的系统重构工作,进行软件开发。然而三年后,两家公司合作出现了问题,国际商业公司发出了终止协议的通知。2020年,纸业公司向上海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最终,仲裁裁决认定国际商业公司应向纸业公司交付已开发完成项目最终版本的所有源代码。

裁决生效后,国际商业公司向纸业公司寄送了一个U盘,声称U盘里载有裁决要求交付的源代码。然而,此源代码非彼源代码。2021年纸业公司发出《关于敦促某国际商业公司切实履行生效仲裁裁决的函》,敦促无效后,该纸业公司向上海一中院申请强制执行。

经法官询问,一方称:“我方已经依据裁定书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向对方邮寄U盘,交付了源代码。”另一方称:“我方收到了U盘,但是里面的内容并不是我们系统的源代码。”双方各执一词。那么,国际商业公司交付的U盘里是否有源代码,成为了本案的关键。

协助办理这起案件的法官助理孙垒垒凭借自己几年前学习的软件开发专业知识,了解到源代码是一套系统运行、升级、维护的关键。如果真如纸业公司所言,则意味着该系统的掌控权仍归属他人,这套系统随时可能会被关闭锁死,无法使用,更谈不上使用中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优化升级了。

但在执行过程中,国际商业公司却一直坚称系统的开发是在纸业公司服务器上完成的,该纸业公司已经拥有了源代码。孙垒垒对此产生了怀疑。根据他对此领域的专业认知,一般源代码不会直接储存在客户服务器上,而且通常依据行业惯例,源代码会在系统开发完成后单独交付。

图片来源:图虫

为了找到案件突破口,承办法官吴军梳理了案件材料、抽丝剥茧,通过向纸业公司调查线索,得知这套系统的研发工作由案外人分包商某信息技术公司提供。这点也得到了纸业公司与国际商业公司的确认。

通过与案外人确认沟通,执行法官发现了国际商业公司陈述不实,对国际商业公司法定代表人实施了限制高消费措施。为了准确查明事实,法官召集三方至法院再次接受询问。

询问伊始,国际商业公司仍坚持认为自己已经履行完毕相关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要求法院解除限高措施。对此,执行法官现场请出案外人信息技术公司进行相关事实确认。

信息技术公司表示,在这套系统软件开发工程中,其负责底层框架设计,国际商业公司在其框架上开发相应程序。但是国际商业公司并没有按约定支付开发费用,所以该公司也并没有向国际商业公司交付任何系统源代码。现在该系统源代码的知识产权仍归属信息技术公司。

在事实和证据面前,国际商业公司终无力辩驳,主动承诺在期限内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为提高执行效率,确保执行到位,执行法官又组织三方现场达成和解协议,确定了案件的执行细节:被执行人国际商业公司与案外人信息技术公司签署相关合同,由信息技术公司直接向申请人纸业公司交付调试相关源代码。纸业公司确认无误后出具书面证明,国际商业公司向案外人支付剩余款项,并于规定日期前将支付凭证交至法院。

“经调试验证,该框架源代码可编译、可正常运行。”签署协议几日后,纸业公司出具了源代码交付证明函。国际商业公司也向案外人支付了尾款,至此,这起案件顺利执结。

本案法官指出,社会的发展变化会不断产生新类型执行案件,每个执行案件的细节都存有差异,遇到的执行难点也各有不同,但执行法官们善用执行经验、巧用执行智慧,“以不变应万变”。

法官提示,再狡猾的逃避执行做法也有暴露“马脚”的那一刻,被执行人切莫心存侥幸,挑战司法权威。为提高执行效果,执行法官们会根据每个案件特点制定完整且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对案件负责、对胜诉当事人负责。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