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作欧洲“春晚”的欧洲电视歌唱大赛(Eurovision)每年都会因为歌曲带有政治隐喻、歌手造型雷人等话题登上热搜榜。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比赛更加热闹: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决赛中掐上了。
今年的决赛于当地时间14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落幕,32岁的乌克兰女歌手以一首被指攻击俄罗斯的歌曲力压赛前大热的俄当红歌手谢尔盖·拉扎列夫,成为黑马获得冠军。这一结果引发了俄罗斯的强烈不满,指责评委以“政治偏见抢走了本属于俄罗斯的胜利“。
据美联社当地时间15日报道,乌克兰女歌手贾玛拉(Jamala)在决赛中演唱了自己填词的歌曲《1944》。这首歌讲的是二战期间斯大林以涉嫌勾结纳粹为由,将克里米亚的少数民族鞑靼人集体流放到中亚的历史。
贾玛拉自己就是鞑靼人的后裔,她称这首歌是听到她的祖母回忆当年被流放的情景之后写的。
但这首歌也被欧洲媒体认为是在影射2014年克里米亚被并入俄罗斯一事,是乌克兰对俄罗斯的控诉。虽然大部分克里米亚居民亲俄罗斯,但因为曾遭到过斯大林的流放,居住在克里米亚的鞑靼人对俄罗斯一直持反对态度。
夺冠的这首歌是用鞑靼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演唱的,开头就唱道:“那些陌生人来了,他们闯进了你的家,他们杀了你,嘴上还说着‘我们没有罪’。”
在贾玛拉取得胜利之后,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就在Twitter上发文对贾玛拉表示祝贺,称“她代表整个乌克兰向全世界发出声音,真相总会取得胜利!”
另一方面,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国家杜马代表德拉普科(Yelena Drapeko)认为这是针对俄罗斯的“宣传战,目的在于妖魔化俄罗斯”。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Maria Zakharova)在Facebook上嘲讽称,如果想要赢下一届比赛,“唱的歌必须是骂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西方国家一直呼吁阿萨德下台,让出叙利亚总统之位,俄罗斯则是阿萨德的盟友。
扎哈罗娃调侃说想要获奖,歌词可以写成:“阿萨德去死,阿萨德最糟,把奖给我们,该我们主持。”
俄罗斯的网友也为自己国家的当红偶像谢尔盖·拉扎列夫的失利表示不满,称这个结果完全是政治原因造成的。
现年33岁的拉扎列夫以童星出道,除了唱歌之外还是演员和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很受欢迎。他在今年的歌唱大赛里也是最热门的夺冠人选,在决赛中,他的一首《You Are the Only One》以炫目的3D舞台效果惊艳全场。
歌唱比赛投票是由观众和评委投票两部分组成,投票时都不能选自己国家的歌手。
在公布观众投票结果时,拉扎列夫以361票领先于贾玛拉的323票。但是加上评委投票之后,最终结果是贾玛拉以534分夺冠,澳大利亚韩裔歌手林多玫以511份排第二,拉扎列夫则以491分排在第三。
由欧洲广播联盟组织的欧洲电视歌唱大赛从1956年首次亮相,一直是欧洲最有人气的歌唱选秀大赛之一。由于这个节目在澳大利亚也非常受欢迎,从去年开始,不属于欧洲的澳大利亚也加入了比赛。
虽然比赛规则要求不能将政治因素带到唱歌中,但历届的比赛都像是音乐版的“纸牌屋”。
去年,亚美尼亚歌手被组委会要求对比赛歌曲《Don't Deny》的歌词进行修改。土耳其曾拒绝承认上世纪对亚美尼亚人进行的大屠杀是“种族灭绝”,而这首歌则直接对土耳其进行了指控。
2014年,克里米亚观众的投票被算作了乌克兰观众的投票,但当时克里米亚已经并入了俄罗斯,组委会称这样计票是出于“技术原因”。
2009年,俄罗斯也是比赛的众矢之的。当时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战争才结束一年,参加比赛的格鲁吉亚歌手的参赛歌曲是《We Don't Wanna Put In》(我们不想要投入),而Put In则是对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名字的拆写。由于这个暗示太过明显,组委会不得不要求参赛歌手对歌名进行修改。
在这场跨欧洲的歌唱比赛中,作为欧洲领头羊的英国和法国却一直没有取得过太好的成绩。对此,两国都指出自己在欧洲很孤独:北欧人给北欧人投票,斯拉夫人给斯拉夫人投票,前苏联国家则自己抱团。
这种持续多年的“纸牌屋”式戏码还将继续在明年上演:由于乌克兰歌手在今年夺冠,意味着明年的比赛会在乌克兰举行。
现在已经有俄罗斯议员呼吁抵制明年的歌唱大赛,拒绝参赛。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则直接对乌克兰表达了不满,质疑“一个预算不足、东边在打仗、首都一片政治混乱”的国家如何能举办全欧洲的歌唱大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天下事,请戳天下首页(tianxia.jiemian.com)。动动手指,长按二维码,关注【最天下】微信公众号:theveryworld (如果长按不行,就麻烦看官扫下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