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海南日报 梁振君
一个星期前,由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生产的轻型、双发、八座多用途直升机——阿古斯塔109型直升机运抵海南完成清关。这架有着“空中法拉利”绰号的直升机,由海南海直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在墨西哥购入、从美国报关进口,历经一个多月船运,最终安抵金林海口甲子通用机场交付运营,后续将主要用于开展低空观光等业务。
这是海南自由贸易港首架“零关税”进口直升机——货值401.8万元,根据海南自贸港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该架直升机在进口过程中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等,减免税款达61.3万元,减免幅度约15%。
“成功进口首架‘零关税’直升机,公司不仅节省了大量成本,还增添了在海南发展的信心。”海南海直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至此,海南自贸港交通工具和游艇“零关税”政策全面落地,实现海陆空全覆盖。
“一负三正”“零关税”政策清单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早期收获重要的税收政策清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指出,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不同阶段,分步骤实施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
省委深改办(自贸办)副主任张华伟说,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政策中原辅料、营运用交通工具及游艇、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已出台实施,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引导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向海南集聚,夯实海南实体经济基础,促进服务业发展,推进自贸港建设。此外,国家相关部委正在研究制定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零关税”政策,相信人民群众能实在享受到相关政策红利为期不远。
三张“零关税”清单落地实施 政策红利变成真金白银
“零关税”是海南自由贸易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设计。根据《总体方案》,全岛封关运作前,海南自贸港对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营运用交通工具及游艇、原辅料、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2020年11月11日,进口原辅料“零关税”正面清单发布,自2020年12月1日起执行。这是海南自贸港首张“零关税”商品清单。“零关税”原辅料实行正面清单管理。第一批“零关税”原辅料共169项8位税目商品。
进口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正面清单、进口“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负面清单相继于去年12月和今年3月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早期收获阶段三张“零关税”商品清单陆续落地实施。
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政策落地实施成效几何?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
原辅料“零关税”政策落地实施后,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捷足先登,第一个申报进口清单商品。
“原辅料‘零关税’政策清单涉及12个飞机航材维修用零部件税号,公司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海南自贸港‘零关税’政策红利。”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企业采购部通关保障室经理柳帅说。
去年12月1日,海南航空一批气象雷达收发机完成申报进口手续,经海关快速放行投入生产使用,成为海南自贸港首票原辅料“零关税”货物,免缴税款53.02万元。
“政策执行第一天的凌晨零时26分,海关就受理了货值381.3万元的首票原辅料‘零关税’货物进口报关手续,免缴税款53.02万元;一天之内就完成了4票‘零关税’货物进口申报手续,货值4084万元,免征税款达550万元。”海口海关关税处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5月8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首艘享受“零关税”政策进口游艇订单签出,三亚鸿洲卡纳游艇服务有限公司订购的博纳多蒙地卡罗MC6动力艇含税售价约1400万元,得益于海南自贸港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游艇购置减免38%的关税及进口环节税,客户节省税费近400万元。
交通工具和游艇“零关税”政策红利,可见一斑。
而2021年3月发布的进口“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负面清单,同样让企业受益匪浅。
2021年3月23日,海南一龄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票“零关税”低温理疗箱在海关通关放行,该企业申报的压缩式低温理疗箱,货值358万元,可减免税款约83万元。
张华伟透露,三项已出台“零关税”政策累计实现进口约26.85亿元,为企业免税约4.62亿元,政策效应较为明显,通过省内相关部门以及海关、税务部门行之有效的协同监管,没有发生和发现风险问题,初步起到了为全岛封关运作进行压力测试的作用。
政策效应初显 产业集聚崭露头角
8月15日,美兰空港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1号维修机库和2号宽体机喷漆机库正在安装设备,这一总投资约16.28亿元的省重点项目,预计年内交付使用。
美兰空港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项目加快建设的背后,蕴藏着有关方面利用第七航权开放以及海南自贸港“零关税”等相关政策,打造海口江东新区临空产业的野心。这,同样有迹可循。
2021年1月21日,柬埔寨澜湄航空的一架空客A320飞机经过海航技术旗下大新华飞维为期9天的高级别定检维修后,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起飞返回柬埔寨。这是《总体方案》发布以来,在海南自贸港完成的首单境外飞机进境保税维修业务。
根据海南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该飞机在此次定检维修中,所使用到的机身改装器材包、发动机油滤等进口原辅料,均可享受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等政策优惠,节省了10%至15%的维修成本。
海口空港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项目建设最大机遇是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落实航空配件进口零关税,有利于企业在推进一站式飞机维修业务中减少成本,提升服务。海口美兰空港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建成后,有望成为国内维修深度最大、综合能力最强的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预计年收入约20亿元,带动2000多人就业。
“零关税”政策效应开始在海南自贸港显现,产业集聚现象开始在航空维修业崭露头角。
截至今年1月,用于生产自用、以“两头在外”模式进行生产加工、以“两头在外”模式进行服务贸易、用于航空器船舶维修等4种“零关税”原辅料业务类型全部落地开展。特别是维修业务,吸引了美国固特异、北京科荣达、北京凯兰、润贝科技、添润石化等一批航空维修企业签约落地。
利用“零关税”政策及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征关税政策等,位于洋浦保税港区的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加工厂生产经营风生水起。
今年2月起,该公司先后进口了近红外分析仪、卧螺离心机等7批自用生产设备,货值总额1865.41万元,共减免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合计412.84万元。
7月20日,随着原料仓里的大豆进入预处理车间,公司主生产线开始试生产。这是《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洋浦保税港区内首个建成试生产的生产性项目。项目总投资达35亿元,是海南年加工能力超百万吨的粮油企业,投产后年产值约50亿元。
“首批销售出区的大豆油在洋浦保税港区实现加工增值后,节省了大约50%的税,降低了企业成本。”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慧说。
对于海南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来说,原辅料“零关税”政策红利同样变成了真金白银。该公司制造浆纸所需木片等原材料基本依赖进口,享受免征进口关税政策,但是需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原辅料“零关税”政策落地实施后,预计每年可为企业带来5000万元的税收优惠,将大大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压力,有助于企业加快发展。
总体来看,“零关税”政策的早期收获内容丰富,覆盖了海南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进口情况看,原辅料‘零关税’政策项下进口货物已涵盖生产自用,航空器、船舶维修,以及以‘两头在外’模式进行生产加工活动或以‘两头在外’模式进行服务贸易的政策既定的四种产业形态,有利于推动海南自贸港加工制造和航空器、船舶维修业的发展。”海口海关关税处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项下进口主要有加工制造、医疗服务、文体旅游等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设备,有利于推动海南自贸港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三大主导产业发展。
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项下进口货物主要有船舶、游艇等,有利于带动游艇邮轮产业发展,提升海南自贸港运输服务贸易水平,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航运发展中心。
打好“零关税”金字招牌 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贸港
海南自贸港三张“零关税”清单发布时间并不算长,政策效应也才刚刚开始显现,政策红利空间和潜力有待深度挖掘、充分释放。
三项“零关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堵点?
张华伟举例道,“零关税”原辅料政策清单发布后,不少企业反映清单中的商品种类偏少,未形成整体配套,如清单并未涉及原料药相关税号,部分医药企业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石化和新材料行业所需的原辅料也亟待增补。
“零关税”交通工具政策实施过程中,岛内终端用户企业由于没有直接进口渠道,一般需通过经销商购买进口车辆,但由于经销商不属于“零关税”政策享惠主体,岛内企业购买“零关税”车辆还不够便利。此外,由于购买车辆的强制性认证方面国内外存在不一致,造成通过平行进口“零关税”车辆尚有不便。
张华伟说,对于“零关税”商品清单所列税号商品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的问题,还需要加强和国家部委的沟通协调,动态调整相关政策,将更多的商品纳入“零关税”清单。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破解政策落地见效过程中的堵点问题,服务更多有需求企业高效便捷实现“零关税”商品进口,不断扩大政策效应,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自贸港政策红利。
“无论是‘零关税’政策,还是其它自贸港政策落地见效,说到底,还是要依靠产业发展。产业基础薄弱是海南经济发展的突出短板。用好用足用活‘零关税’政策,要根据自贸港建设需求,加快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由此带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发展,‘零关税’政策落地实施范围就有了更大的载体和基础,产生的政策红利自然放大了。”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夏锋认为。
据介绍,我省将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加大“零关税”政策宣传力度,针对“两头在外”模式的生产制造业、对进口设备具有较多需求的高端制造业、高端商务汽车租赁等业态加大招商力度,提高企业业务模式和政策的适配度,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力。
张华伟说,海南将不断拓宽政策覆盖面,将更多的商品纳入“零关税”清单。到2025年全岛封关之后,“零关税”商品清单将彻底采用负面清单模式,除禁止、限制类进口商和极少数需要征收进口关税的货物,其它绝大部分货物都可以“零关税”进口到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南省要协调推动国家部委根据海南自贸港实际发展需要动态调整相关政策,不断扩大“零关税”商品范围,由正面清单逐步过渡到负面清单。
此外,我省还须做好风险防控,为全岛封关做好压力测试。对于已出台的“零关税”政策和即将出台的岛内居民日用消费品免税政策,省内相关部门以及海关共同研究制定了配套监管办法、操作指引及一系列防控预案。
“我省将加快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南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反走私系统建设,全力防控‘零关税’商品走私风险。目前,已落地的三张‘零关税’清单尚未发生风险,日用消费品‘零关税’政策的风险防控措施也基本就绪。”张华伟透露。
来源:海南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