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罕见暴雨接续发生,城市被围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威胁,大雨虽去,但留给我们的思考仍在继续。为什么极端天气频频发生?为什么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趋势加重?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方式与环境友好相处?
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约升高了1.2℃。如果保持目前二氧化碳的排放水平,到本世纪末,地球的气温将上升3至5摄氏度。因此,避免遭受无法预知的灾难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使命。
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在于“控碳”,努力实现碳中和。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了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从节能减排到环境友好,从可持续发展到人与自然共建生命共同体,社会各界早已行动起来,为构建“零碳”社会全力以赴。
我国已驶入绿色低碳发展快车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启了零碳发展新征程,而企业是关键主体。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股份”)一直以来贯彻新发展理念,从种植源头到服务终端,从顶层规划到管理升级,强化绿色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实现“零碳”的路径什么?一要控碳,减少碳排放;二要中和,有足够的绿色生态抵消碳存量。具体来讲,即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对企业而言,要将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近年来,同仁堂股份通过不断持续研发创新设备技术,提升制药工艺各环节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碳排放。如开发建立了同仁牛黄清心单丸装盒生产线,人员数量较原来降低四分之三,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使生产效率更高。
另一创新项目,同仁堂股份加大智能化关联技术在传统大蜜丸制作工艺中的应用,实现合坨、制丸、扣壳、蘸蜡、外包等联线数据采集、储存及追溯项目,这一应用在国内尚属首次。通过技术升级聚焦生产大数据,降低生产材料浪费,实现节能目标。
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同仁堂股份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减排意识,开展《新固废法》《北京市危险废物管理条例》线上专题培训,并且推进排污许可证证后管理及环境事件隐患定期排查。同时,有序推进环保技改项目,如前处理分厂粉碎车间、药酒厂化学试剂储存间及危废间地面防渗施工、实验室仪器和食品酒包装车间废气收集治理等重点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同仁堂股份持续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严格按计划落实供应链运营平台规划,持续深化办公协同系统应用,依据业务发展需要,自主建设完成99项OA系统变更和67个模板流程建设,稳步开展系统三期建设方案制定及论证工作。今年,“知识管理中心”系统成功上线试运行,为开展知识传播与共享、线上办公及培训提供了便利,进一步降低资源能耗。
另外,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同仁堂股份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及时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借助“北京市垃圾分类宝典”小程序开展全员学习,设置垃圾管理专员做好政策宣贯与知识分享,切实推进垃圾分类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
据统计,同仁堂股份共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2000余份。承诺书一式三份,个人、单位、社区居委会三方签字、盖章,形成个人自我约束、单位与社区双向监督机制。截止8月末,公司共有1200余名党员、职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桶前值守”。
随着绿色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能源革命、结构升级、降低碳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新目标意味着新要求,同仁堂股份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为驱动,通过设备升级、技术改造、数字信息化、垃圾分类等多措举措推进节能减排,着力绿色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