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百鸟朝凤》的尴尬:名导文艺片在这个时代渐渐失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百鸟朝凤》的尴尬:名导文艺片在这个时代渐渐失色

电影如果没有能力揭示事物的本质,就要能够及时反映当下。这样,才会引起共鸣。让人尴尬的是,电影《百鸟朝凤》真实呈现了一个80、90年代的社会。

就在几天前,中国互联网史上最贵直播诞生了。曾豪掷数千万为文艺片打气、素以“情怀”著称的制片人方励在直播平台下跪痛哭,请求院线在周末增加《百鸟朝凤》的排片。这部吴天明导演的遗作,在这一跪之后,排片直线上涨,从占比区区1%,涨到到周六的4.84%,当日票房也大收906.93万,比此前8天的累积票房还要高。随着关注度的提高,周日排片再次上扬到7.94%,劲收1234.65万,票房累积目前超过3000万。5月16日至19日,《百鸟朝凤》的排片占比将稳定在8-11%区间,其最终票房有望超过5000万。可以说,这一跪值千金。

一跪之后,作为文艺片的《百鸟朝凤》在营销、内容、艺术上都让人倍感尴尬。

下跪,让电影多多少少失去了文艺的尊严

吴天明拍摄的电影《百鸟朝凤》,主要讲述了陕北民间唢呐艺术从荣到衰的过程。电影采用平淡写实的手法,记录唢呐艺人从学艺到出师的过程。

从影片的性质来说,这部影片不适宜用热点博取关注,如明星、绯闻、技术……商业大片公映前后一般都有可供营销推广的热点。《失恋三十三天》借着光棍节炒作热度,《冰雪奇缘》公映前也宣传了影片中逼真的冰雪制作技术,《小时代》更是借了杨幂、郭采洁、陈晓东等偶像明星的光环……

在《百鸟朝凤》上映之前,吴天明的女儿吴妍妍在朋友圈推过这部电影,只是引起了圈内人的注意。电影上映之时,李安、陈凯歌、张艺谋都站出来支持这部电影。从周四、周五的票房来看,由于排片惨淡,尽管场均上座率排名第一,但票房收益十分不好。

随后,方励勇敢跪下了,并直接点出了影片票房不好的原因:院线排片太少。

从圈内推荐到全民推广,一部倾注了老电影人满腔热血的电影,成为大众的谈资。有人说情怀,有人说勇气,更有人说卖惨……文艺本是小众的,本是只满足小众群体、不能满足大众市场的电影。现在,《百鸟朝凤》面对惨淡的市场,突然峰回路转。其中利与弊,都让它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中国文艺片,与商业片相比,在营销推广上一直都没有一个有效、统一的方式。不过,方式的选择也会影响影片的评价。

每一部叫好不叫座的文艺片,在营销手段上,几乎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有的是脚踏实地的路演,有的是针对固定观众群体宣传,有的是发公开信吆喝……

李安、张艺谋等知名导演向大众推荐这部影片时,都着重介绍导演吴天明,肯定导演吴天明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以真诚的态度向大众推荐《百鸟朝凤》,展示了文艺电影应有的地位和性质。导演们庄重、真诚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这会是一部认真制作的电影,也会是一部充满情怀的文艺影片。

但是,当周五“跪求排片”的一幕出现时,显然让这部原本带着文艺、庄重、自重的电影进入了尴尬的境地。

方励是一个知名的制片人,他深知电影市场现状。在文艺电影营销推广上,他也是有过成功的经历的。由他制造话题推出的文艺电影,曾经在票房上也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次他下跪求排片,不得不让人怀疑他口中的情怀是否真实。毕竟,他在下跪的同时,尖锐地指出了影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他的宣传之后,很多院线增加了排片,很多人冲着情怀买了电影片。

方励无疑是勇敢的、大度的。他不计较个人的尊严,为吴天明导演的电影卖力宣传。但是,电影宣传有很多方式。文艺影片宣传也有很多方式,有些方式也曾带来了好的票房成绩、好的口碑。方励却选择了这样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很遗憾地让电影的文艺标签带着一些戏谑的意味。当然,我们可以理解,这是他的无奈之举。

经过“下跪求排片”之后,电影的票房有所回升,这是电影制作方希望得到的结果。但是随着更多的人观看了影片,对影片的看法也不全是赞美与肯定。电影《百鸟朝凤》似乎承受不起著名导演优秀文艺片的美誉。

名导作品未必是精品

《百鸟朝凤》主要展示了20世纪80年代后陕北民间艺术——唢呐的兴衰过程。80年代,中国刚刚进入改革开放,农村还保留了一些传统习俗。唢呐作为红白喜事场合上的重要角色,承担了道德净化的功能。匠人们用唢呐等乐器表达对喜事、丧事的情感态度。《百鸟朝凤》这首曲子,更是对有德行人的颂扬。

在封闭、传统的乡村,道德被看得极为重要。带有道德评价功能的唢呐匠人们自然地位比较高,社会作用也突出。唢呐匠们的价值感、荣誉感都来源于村民对唢呐的喜爱与依赖。

但是改革开放的潮流势不可挡,现代文化必然会走进乡村。更多的年轻人走出乡村,市场经济也会走进农村。那时,唢呐不是唯一的乐器,道德评价也不是传统单一的模式,甚至道德本身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新的事物涌进来,新的时代开始到来。唢呐迎来了衰败的时刻。

对唢呐匠来说,尤其是毕其一生于唢呐技艺上的人来说,他们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电影的高潮也在这儿:各种突发事件发生,唢呐走向了衰弱。

可是,影片还没有上升到这样的高度:任何时代都有很多东西面临兴衰命运,传统表演艺术也不例外。既然能够享受繁华的成果,那么也要承受衰败的结局。艺术,尤其是传统艺术,更需要思考在变化的时代中如何生存。单单一种惋惜、呐喊、坚持、固守是无法解决生存瓶颈问题的。

电影如果没有能力揭示事物的本质,就要能够及时反映当下。这样,才会引起共鸣。让人尴尬的是,电影《百鸟朝凤》真实呈现了一个80、90年代的社会。这个社会主题在很多艺术家们作品中多次、反复表现。那就是:传统文化在没落,个人却无能为力。

《百鸟朝凤》这样的电影,如果出现在十年前或者更早些,那么它肯定是一部优质的文艺影片。

但是,它是在2016年上映。这个时候,很多年轻人,包括那些中老年人都已经深刻地在各种艺术文化中体验了传统文化没落时的复杂纠结的命运。其中,有些作品比《百鸟朝凤》更为深刻地讨论了传统文化走向没落的命运。比较有代表的作品就是中国80年代涌出现的“寻根文化”。这一文艺潮流中,他们追寻了很多传统文化,同时也思考了传统文化为何走向衰败。他们用宏大历史视角展示传统文化的命运,并且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没落犹如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适应兴衰荣辱的变化规律。他们的描写、展示,远比电影《百鸟朝凤》深刻。

如果要用两个词形容《百鸟朝凤》,那就是真实、诗意。导演用真实的乡村时代场景展示唢呐匠人们的命运变化,同时以死亡的方式表达唢呐匠对精神、道德的追求,企图建构他们诗意的精神世界。

但是,我们的时代早已变化了。80、90年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早已有了很多解决的方式。大家也早已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正在渴望更加多元化的生活。这种仍停留在80、90年代的精神世界里的电影,能够引起当下文艺群体的共鸣吗?或许,我们走进影院,多半是因为尊敬一位认真做电影的前辈,也多半是被文艺影片的情怀打动。回归到文艺电影本身,《百鸟朝凤》还不及《山河故人》来得自然、实际、深入。

《山河故人》探讨了中国人未来会面临的精神问题:当我们完全失去了传统文化时,我们会是什么样的人?影片时间跨越40多年,以各种生活形式,展示时代变化对个体的影响。个体曾经的骄傲、忧伤、荣华、尊严……都将会被时光打碎。影片不仅在内容上突破主流电影的问题,而且在叙事形式上也积极探索。《山河故人》的叙事方式具有罗兰?巴特零度写作的特点,同时也具有解构主义的特点。电影打乱顺时空叙事的模式,多种视角相互转换,消解了单一叙事的权威性。

而《百鸟朝凤》依旧延续中国电影刚刚发展时期的叙事模式。叙事模式的坚守、影片内容的重复让电影成为中国早期电影中的代表作,而不是此时中国文艺影片的代表。

正如,有些人说这部电影是对吴天明导演的祭奠,也是对中国早期电影艺术的祭奠。但是,过去了,就是过去了。祭奠往日的荣耀与艺术,也不能证明这部影片是文艺精品。

或许未来,这部影片留给人们很多营销的谈资。但是,我想它在文艺影片艺术上应该不会有太多值得圈点的地方。

时代就是这么残酷。尽管吴天明导演是一位影响了中国电影发展走向的知名导演,但是他的影片《百鸟朝凤》在现在的中国文艺电影里,不能说是一部好的文艺影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百鸟朝凤》的尴尬:名导文艺片在这个时代渐渐失色

电影如果没有能力揭示事物的本质,就要能够及时反映当下。这样,才会引起共鸣。让人尴尬的是,电影《百鸟朝凤》真实呈现了一个80、90年代的社会。

就在几天前,中国互联网史上最贵直播诞生了。曾豪掷数千万为文艺片打气、素以“情怀”著称的制片人方励在直播平台下跪痛哭,请求院线在周末增加《百鸟朝凤》的排片。这部吴天明导演的遗作,在这一跪之后,排片直线上涨,从占比区区1%,涨到到周六的4.84%,当日票房也大收906.93万,比此前8天的累积票房还要高。随着关注度的提高,周日排片再次上扬到7.94%,劲收1234.65万,票房累积目前超过3000万。5月16日至19日,《百鸟朝凤》的排片占比将稳定在8-11%区间,其最终票房有望超过5000万。可以说,这一跪值千金。

一跪之后,作为文艺片的《百鸟朝凤》在营销、内容、艺术上都让人倍感尴尬。

下跪,让电影多多少少失去了文艺的尊严

吴天明拍摄的电影《百鸟朝凤》,主要讲述了陕北民间唢呐艺术从荣到衰的过程。电影采用平淡写实的手法,记录唢呐艺人从学艺到出师的过程。

从影片的性质来说,这部影片不适宜用热点博取关注,如明星、绯闻、技术……商业大片公映前后一般都有可供营销推广的热点。《失恋三十三天》借着光棍节炒作热度,《冰雪奇缘》公映前也宣传了影片中逼真的冰雪制作技术,《小时代》更是借了杨幂、郭采洁、陈晓东等偶像明星的光环……

在《百鸟朝凤》上映之前,吴天明的女儿吴妍妍在朋友圈推过这部电影,只是引起了圈内人的注意。电影上映之时,李安、陈凯歌、张艺谋都站出来支持这部电影。从周四、周五的票房来看,由于排片惨淡,尽管场均上座率排名第一,但票房收益十分不好。

随后,方励勇敢跪下了,并直接点出了影片票房不好的原因:院线排片太少。

从圈内推荐到全民推广,一部倾注了老电影人满腔热血的电影,成为大众的谈资。有人说情怀,有人说勇气,更有人说卖惨……文艺本是小众的,本是只满足小众群体、不能满足大众市场的电影。现在,《百鸟朝凤》面对惨淡的市场,突然峰回路转。其中利与弊,都让它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中国文艺片,与商业片相比,在营销推广上一直都没有一个有效、统一的方式。不过,方式的选择也会影响影片的评价。

每一部叫好不叫座的文艺片,在营销手段上,几乎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有的是脚踏实地的路演,有的是针对固定观众群体宣传,有的是发公开信吆喝……

李安、张艺谋等知名导演向大众推荐这部影片时,都着重介绍导演吴天明,肯定导演吴天明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以真诚的态度向大众推荐《百鸟朝凤》,展示了文艺电影应有的地位和性质。导演们庄重、真诚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这会是一部认真制作的电影,也会是一部充满情怀的文艺影片。

但是,当周五“跪求排片”的一幕出现时,显然让这部原本带着文艺、庄重、自重的电影进入了尴尬的境地。

方励是一个知名的制片人,他深知电影市场现状。在文艺电影营销推广上,他也是有过成功的经历的。由他制造话题推出的文艺电影,曾经在票房上也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次他下跪求排片,不得不让人怀疑他口中的情怀是否真实。毕竟,他在下跪的同时,尖锐地指出了影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他的宣传之后,很多院线增加了排片,很多人冲着情怀买了电影片。

方励无疑是勇敢的、大度的。他不计较个人的尊严,为吴天明导演的电影卖力宣传。但是,电影宣传有很多方式。文艺影片宣传也有很多方式,有些方式也曾带来了好的票房成绩、好的口碑。方励却选择了这样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很遗憾地让电影的文艺标签带着一些戏谑的意味。当然,我们可以理解,这是他的无奈之举。

经过“下跪求排片”之后,电影的票房有所回升,这是电影制作方希望得到的结果。但是随着更多的人观看了影片,对影片的看法也不全是赞美与肯定。电影《百鸟朝凤》似乎承受不起著名导演优秀文艺片的美誉。

名导作品未必是精品

《百鸟朝凤》主要展示了20世纪80年代后陕北民间艺术——唢呐的兴衰过程。80年代,中国刚刚进入改革开放,农村还保留了一些传统习俗。唢呐作为红白喜事场合上的重要角色,承担了道德净化的功能。匠人们用唢呐等乐器表达对喜事、丧事的情感态度。《百鸟朝凤》这首曲子,更是对有德行人的颂扬。

在封闭、传统的乡村,道德被看得极为重要。带有道德评价功能的唢呐匠人们自然地位比较高,社会作用也突出。唢呐匠们的价值感、荣誉感都来源于村民对唢呐的喜爱与依赖。

但是改革开放的潮流势不可挡,现代文化必然会走进乡村。更多的年轻人走出乡村,市场经济也会走进农村。那时,唢呐不是唯一的乐器,道德评价也不是传统单一的模式,甚至道德本身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新的事物涌进来,新的时代开始到来。唢呐迎来了衰败的时刻。

对唢呐匠来说,尤其是毕其一生于唢呐技艺上的人来说,他们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电影的高潮也在这儿:各种突发事件发生,唢呐走向了衰弱。

可是,影片还没有上升到这样的高度:任何时代都有很多东西面临兴衰命运,传统表演艺术也不例外。既然能够享受繁华的成果,那么也要承受衰败的结局。艺术,尤其是传统艺术,更需要思考在变化的时代中如何生存。单单一种惋惜、呐喊、坚持、固守是无法解决生存瓶颈问题的。

电影如果没有能力揭示事物的本质,就要能够及时反映当下。这样,才会引起共鸣。让人尴尬的是,电影《百鸟朝凤》真实呈现了一个80、90年代的社会。这个社会主题在很多艺术家们作品中多次、反复表现。那就是:传统文化在没落,个人却无能为力。

《百鸟朝凤》这样的电影,如果出现在十年前或者更早些,那么它肯定是一部优质的文艺影片。

但是,它是在2016年上映。这个时候,很多年轻人,包括那些中老年人都已经深刻地在各种艺术文化中体验了传统文化没落时的复杂纠结的命运。其中,有些作品比《百鸟朝凤》更为深刻地讨论了传统文化走向没落的命运。比较有代表的作品就是中国80年代涌出现的“寻根文化”。这一文艺潮流中,他们追寻了很多传统文化,同时也思考了传统文化为何走向衰败。他们用宏大历史视角展示传统文化的命运,并且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没落犹如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适应兴衰荣辱的变化规律。他们的描写、展示,远比电影《百鸟朝凤》深刻。

如果要用两个词形容《百鸟朝凤》,那就是真实、诗意。导演用真实的乡村时代场景展示唢呐匠人们的命运变化,同时以死亡的方式表达唢呐匠对精神、道德的追求,企图建构他们诗意的精神世界。

但是,我们的时代早已变化了。80、90年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早已有了很多解决的方式。大家也早已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正在渴望更加多元化的生活。这种仍停留在80、90年代的精神世界里的电影,能够引起当下文艺群体的共鸣吗?或许,我们走进影院,多半是因为尊敬一位认真做电影的前辈,也多半是被文艺影片的情怀打动。回归到文艺电影本身,《百鸟朝凤》还不及《山河故人》来得自然、实际、深入。

《山河故人》探讨了中国人未来会面临的精神问题:当我们完全失去了传统文化时,我们会是什么样的人?影片时间跨越40多年,以各种生活形式,展示时代变化对个体的影响。个体曾经的骄傲、忧伤、荣华、尊严……都将会被时光打碎。影片不仅在内容上突破主流电影的问题,而且在叙事形式上也积极探索。《山河故人》的叙事方式具有罗兰?巴特零度写作的特点,同时也具有解构主义的特点。电影打乱顺时空叙事的模式,多种视角相互转换,消解了单一叙事的权威性。

而《百鸟朝凤》依旧延续中国电影刚刚发展时期的叙事模式。叙事模式的坚守、影片内容的重复让电影成为中国早期电影中的代表作,而不是此时中国文艺影片的代表。

正如,有些人说这部电影是对吴天明导演的祭奠,也是对中国早期电影艺术的祭奠。但是,过去了,就是过去了。祭奠往日的荣耀与艺术,也不能证明这部影片是文艺精品。

或许未来,这部影片留给人们很多营销的谈资。但是,我想它在文艺影片艺术上应该不会有太多值得圈点的地方。

时代就是这么残酷。尽管吴天明导演是一位影响了中国电影发展走向的知名导演,但是他的影片《百鸟朝凤》在现在的中国文艺电影里,不能说是一部好的文艺影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