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扫黑风暴》的组合式探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扫黑风暴》的组合式探索

《扫黑风暴》开启国内刑侦剧新篇章。

文|三声 周亚波

扫黑风暴》第四集,李成阳赶到医院手术室外等待马帅的抢救结果。悠长的走廊,突然关闭的灯光,略有摇晃的视角,以及突然的闪回,一连串沉浸式的镜头,不少观众被进一步代入到了李成阳的视角当中,一些剧情上的悬念悬念也得到了深入。

这成了《扫黑风暴》鲜明的特色的一种剖面:一方面,它足够新,不论是镜头语言,还是叙事节奏,都不同于以往,是相似题材发展到新阶段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它又要足够“正”,需要完成一部带着主旋律色彩、同时融合了涉案、刑侦等多重元素的“扫黑题材电视剧”。

两方面的需求,在2019年项目刚刚筹备时便已经摆在眼前。2020年3月,此前有过丰富的此类剧集经验的五百导演加入其中,而在2019年到2020年开拍前的整个过程中,故事的剧本都在不停推拉和打磨,不少设定经历了数次调整与修改,但“让观众走进人物”始终是创作的核心。

在中央政法委、地方政法委的支持下,“围绕真实案件的改编”成为了《扫黑风暴》的一大优势与特色,但在丰富而汹涌的素材与最终的剧集呈现之间,显然需要付出精力与方法。

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高级总监、《扫黑风暴》总制片人李尔云向《三声》表示,政法委方面的负责人对项目的关注和讨论贯穿了前期筹备、中期拍摄和后期打磨,让整个创作过程提供了足够多的保障。

多方面的“劲往一处使”成为了《扫黑风暴》在极高的要求和相对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出色创作任务的一种前提。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天璇工作室负责人、《扫黑风暴》另一总制片人黄星告诉《三声》,对“既宽阔又狭窄”的创作空间的应对方式,就是思路的统一,这种统一不是缺少变化,而是在既定的目标下,围绕着创作的核心去打磨。

01 “人物是核心”

自8月9日开播以来,《扫黑风暴》就迅速完成了热度的阶梯级跳跃,在CCTV-8电视剧频道同步播出后,开播后收视率破1;腾讯视频上线6小时播放量破亿、截止目前腾讯视频播放量已破26亿,“台网共振”已然达成。

热度空前,话题讨论的范围也五花八门,包括但不限于人物的讨论、剧情的讨论、由剧情引发的社会议题的讨论,这些议题又反过来反哺了《扫黑风暴》的热度,豆瓣开分8.0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其过硬的质量。

人物层面,登上热搜、引发热议的既有主角,也有配角,有些配角还多次上榜,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扫黑风暴》在人物群像塑造上的成功。其中,在剧情前期就展现出“亦正亦邪”形象的李成阳(孙红雷 饰)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剧集的“剧眼”。

李尔云告诉《三声》,实际上当项目启动、题材确定之后,孙红雷就已经是团队想要找的人选,“首先他的演技肯定没有问题,另外这几年红雷哥的作品,很多都已经在都市题材、民国题材上,包括他自己也在综艺中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当我们把他恢复到‘刘华强’这一角色所处的题材当中,一定会很刺激、带来很高的市场期待值。”

当团队最开始接触孙红雷之时,“李成阳”这一角色本身的诸多细节甚至都尚未确定。而当最终呈现出接近终版的剧本,无论是故事还是政法委支持下的表达深度,都令孙红雷眼前一亮,更何况,还能够弥补此前和五百导演未能完成合作的遗憾。

有了“题材+五百导演+孙红雷”在手,项目在吸引其他演员方面就顺畅了许多。最终,《扫黑风暴》不仅请来了刘奕君、吴越等一众戏骨坐镇,在青年演员的故事线上也选择到了与角色契合的张艺兴与江疏影,丰富了剧集和受众层次感。

“这个剧的最大区别就是它来自于真实案件,所以在艺术上会做出一些调整。比如在人物拍摄手法上,我用了很多特写镜头,这会让人物的心理状态放大很多。”五百告诉《三声》,“在采风的时候也能够知道,很多人不会把话说得特别清楚,但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点到为止就行。所以我们没有采用以往那种形式感很强、节奏推进快、靠逻辑推进的方法,我们的剧里会有非常多的留白。”

这形成了《扫黑风暴》在影像和叙事上的一大特点,在对真实案件组合为剧情保障的前提下,通过充分突出人物、适当抽象化的表述,来达成更多的观众与人物的沟通,乃至共鸣与共情。

例如,本来的设定里,李成阳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住所,需要搭出来拍,但实际上,李成阳的家会是什么样,五百想象了很多设定都觉得不对。“寻找家”、“寻找根”、“寻找公平公正”成为了贯穿全剧的一个点,而馄饨店的一些温情之处,则为这条暗线提供了补充。

02 “目标的统一”

此前以涉案、刑侦为题材的类型剧其实不少,但能够给《扫黑风暴》以参考的剧目其实并不多。黄星向《三声》表示,虽然在项目的过程中,包括自己在内也有很多不确定、陷入自我怀疑的地方,但主创们以及各种协助的力量还是“凭借着一腔孤勇走了下来”。

也就是,不管《扫黑风暴》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作为中央政法委直接指导、并与腾讯视频共同出品的项目,《扫黑风暴》的目标就一定包含着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还原,以及对价值观的表达。

“这个题材必然承担着向扫黑英雄致敬的使命,以及向群众们去普及、展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成果。”黄星告诉《三声》,“同时,它作为一部影视剧,也要具备市场性、商业性,需要提升受众的广泛度,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创作空间可以说是‘既宽阔又狭窄’的。”

中央政法委、湖南政法委等地方政法委的支持为《扫黑风暴》提供的,不仅仅是真实卷宗方面的支持。李尔云透露,政法委方面在剧本阶段、拍摄阶段、后期阶段都在与导演组、制片组保持着沟通,而在拍摄的过程当中,拍摄团队也在时刻与提供支持的政法委一方交流许多细节,沟通的细节可以具体到执行任务分配逻辑、人物之间的称呼等等。

这一背景下,拍摄工作和出片工作实际上是较为同步进行的,“一些专业性的问题都得到了很及时的沟通。”李尔云透露,“这种合作,不是那种‘你拍完了我来看全片’的模式,是一起创作下来的。”

时间紧任务重,所有的演员也成为了这种创作的主体,各类演员在现场也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石建扮演的海哥,原计划讲说普通话,但总觉得“状态不对“,在导演的建议下改用武汉话,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孙浩扮演胡笑伟最初也找不准状态,但在和导演的几度打磨之后,“量血压”也成为了观众记住的细节,被网友送上绰号“胡高压”。

五百透露,现场内外,所有人的心都在往一处使。这种大目标的统一和对细节的反复推敲在《扫黑风暴》当中形成了统一,也让剧集本身显得有风格化的质感。

例如,剧集中市场出现的梗化、乃至幽默的节奏并没有影响主题的严肃。黄星向《三声》表示:“一是现实生活当中从领导到基层工作人员,说话也经常是风趣幽默的;二是我们的主创团队包括五百导演、红雷老师都会把一些生动的东西带到剧集当中;最后,题材本身虽然有沉重的成分,但它的整体也希望是积极正向的。”

扫黑风暴》是中央政法委、腾讯视频、五百的首次合作,这样的成功或许可以为此类题材的推进奠定基础,它保留着此类题材的稀缺性,又带着明显的“新时代题材剧”的特征,成为了一次实验式答题,一次组合式探索。

“它不是那种常见的题材,可能两三年才会来一个,但是在这次完成之后,我们或许可以挖掘、总结一些新的东西。”李尔云表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黑风暴》的组合式探索

《扫黑风暴》开启国内刑侦剧新篇章。

文|三声 周亚波

扫黑风暴》第四集,李成阳赶到医院手术室外等待马帅的抢救结果。悠长的走廊,突然关闭的灯光,略有摇晃的视角,以及突然的闪回,一连串沉浸式的镜头,不少观众被进一步代入到了李成阳的视角当中,一些剧情上的悬念悬念也得到了深入。

这成了《扫黑风暴》鲜明的特色的一种剖面:一方面,它足够新,不论是镜头语言,还是叙事节奏,都不同于以往,是相似题材发展到新阶段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它又要足够“正”,需要完成一部带着主旋律色彩、同时融合了涉案、刑侦等多重元素的“扫黑题材电视剧”。

两方面的需求,在2019年项目刚刚筹备时便已经摆在眼前。2020年3月,此前有过丰富的此类剧集经验的五百导演加入其中,而在2019年到2020年开拍前的整个过程中,故事的剧本都在不停推拉和打磨,不少设定经历了数次调整与修改,但“让观众走进人物”始终是创作的核心。

在中央政法委、地方政法委的支持下,“围绕真实案件的改编”成为了《扫黑风暴》的一大优势与特色,但在丰富而汹涌的素材与最终的剧集呈现之间,显然需要付出精力与方法。

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高级总监、《扫黑风暴》总制片人李尔云向《三声》表示,政法委方面的负责人对项目的关注和讨论贯穿了前期筹备、中期拍摄和后期打磨,让整个创作过程提供了足够多的保障。

多方面的“劲往一处使”成为了《扫黑风暴》在极高的要求和相对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出色创作任务的一种前提。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天璇工作室负责人、《扫黑风暴》另一总制片人黄星告诉《三声》,对“既宽阔又狭窄”的创作空间的应对方式,就是思路的统一,这种统一不是缺少变化,而是在既定的目标下,围绕着创作的核心去打磨。

01 “人物是核心”

自8月9日开播以来,《扫黑风暴》就迅速完成了热度的阶梯级跳跃,在CCTV-8电视剧频道同步播出后,开播后收视率破1;腾讯视频上线6小时播放量破亿、截止目前腾讯视频播放量已破26亿,“台网共振”已然达成。

热度空前,话题讨论的范围也五花八门,包括但不限于人物的讨论、剧情的讨论、由剧情引发的社会议题的讨论,这些议题又反过来反哺了《扫黑风暴》的热度,豆瓣开分8.0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其过硬的质量。

人物层面,登上热搜、引发热议的既有主角,也有配角,有些配角还多次上榜,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扫黑风暴》在人物群像塑造上的成功。其中,在剧情前期就展现出“亦正亦邪”形象的李成阳(孙红雷 饰)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剧集的“剧眼”。

李尔云告诉《三声》,实际上当项目启动、题材确定之后,孙红雷就已经是团队想要找的人选,“首先他的演技肯定没有问题,另外这几年红雷哥的作品,很多都已经在都市题材、民国题材上,包括他自己也在综艺中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当我们把他恢复到‘刘华强’这一角色所处的题材当中,一定会很刺激、带来很高的市场期待值。”

当团队最开始接触孙红雷之时,“李成阳”这一角色本身的诸多细节甚至都尚未确定。而当最终呈现出接近终版的剧本,无论是故事还是政法委支持下的表达深度,都令孙红雷眼前一亮,更何况,还能够弥补此前和五百导演未能完成合作的遗憾。

有了“题材+五百导演+孙红雷”在手,项目在吸引其他演员方面就顺畅了许多。最终,《扫黑风暴》不仅请来了刘奕君、吴越等一众戏骨坐镇,在青年演员的故事线上也选择到了与角色契合的张艺兴与江疏影,丰富了剧集和受众层次感。

“这个剧的最大区别就是它来自于真实案件,所以在艺术上会做出一些调整。比如在人物拍摄手法上,我用了很多特写镜头,这会让人物的心理状态放大很多。”五百告诉《三声》,“在采风的时候也能够知道,很多人不会把话说得特别清楚,但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点到为止就行。所以我们没有采用以往那种形式感很强、节奏推进快、靠逻辑推进的方法,我们的剧里会有非常多的留白。”

这形成了《扫黑风暴》在影像和叙事上的一大特点,在对真实案件组合为剧情保障的前提下,通过充分突出人物、适当抽象化的表述,来达成更多的观众与人物的沟通,乃至共鸣与共情。

例如,本来的设定里,李成阳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住所,需要搭出来拍,但实际上,李成阳的家会是什么样,五百想象了很多设定都觉得不对。“寻找家”、“寻找根”、“寻找公平公正”成为了贯穿全剧的一个点,而馄饨店的一些温情之处,则为这条暗线提供了补充。

02 “目标的统一”

此前以涉案、刑侦为题材的类型剧其实不少,但能够给《扫黑风暴》以参考的剧目其实并不多。黄星向《三声》表示,虽然在项目的过程中,包括自己在内也有很多不确定、陷入自我怀疑的地方,但主创们以及各种协助的力量还是“凭借着一腔孤勇走了下来”。

也就是,不管《扫黑风暴》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作为中央政法委直接指导、并与腾讯视频共同出品的项目,《扫黑风暴》的目标就一定包含着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还原,以及对价值观的表达。

“这个题材必然承担着向扫黑英雄致敬的使命,以及向群众们去普及、展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成果。”黄星告诉《三声》,“同时,它作为一部影视剧,也要具备市场性、商业性,需要提升受众的广泛度,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创作空间可以说是‘既宽阔又狭窄’的。”

中央政法委、湖南政法委等地方政法委的支持为《扫黑风暴》提供的,不仅仅是真实卷宗方面的支持。李尔云透露,政法委方面在剧本阶段、拍摄阶段、后期阶段都在与导演组、制片组保持着沟通,而在拍摄的过程当中,拍摄团队也在时刻与提供支持的政法委一方交流许多细节,沟通的细节可以具体到执行任务分配逻辑、人物之间的称呼等等。

这一背景下,拍摄工作和出片工作实际上是较为同步进行的,“一些专业性的问题都得到了很及时的沟通。”李尔云透露,“这种合作,不是那种‘你拍完了我来看全片’的模式,是一起创作下来的。”

时间紧任务重,所有的演员也成为了这种创作的主体,各类演员在现场也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石建扮演的海哥,原计划讲说普通话,但总觉得“状态不对“,在导演的建议下改用武汉话,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孙浩扮演胡笑伟最初也找不准状态,但在和导演的几度打磨之后,“量血压”也成为了观众记住的细节,被网友送上绰号“胡高压”。

五百透露,现场内外,所有人的心都在往一处使。这种大目标的统一和对细节的反复推敲在《扫黑风暴》当中形成了统一,也让剧集本身显得有风格化的质感。

例如,剧集中市场出现的梗化、乃至幽默的节奏并没有影响主题的严肃。黄星向《三声》表示:“一是现实生活当中从领导到基层工作人员,说话也经常是风趣幽默的;二是我们的主创团队包括五百导演、红雷老师都会把一些生动的东西带到剧集当中;最后,题材本身虽然有沉重的成分,但它的整体也希望是积极正向的。”

扫黑风暴》是中央政法委、腾讯视频、五百的首次合作,这样的成功或许可以为此类题材的推进奠定基础,它保留着此类题材的稀缺性,又带着明显的“新时代题材剧”的特征,成为了一次实验式答题,一次组合式探索。

“它不是那种常见的题材,可能两三年才会来一个,但是在这次完成之后,我们或许可以挖掘、总结一些新的东西。”李尔云表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