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疫情叠加成本上升,8月中国制造业PMI降至18个月最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疫情叠加成本上升,8月中国制造业PMI降至18个月最低

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数据显示,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至50.1%。

2021年2月20日,浙江舟山,企业员工正在抓紧生产加工塑料机械配件。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数据显示,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至50.1%,为连续第五个月下滑,也是去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

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7家机构预估中值显示,8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2%。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

红塔证券研究所宏观分析师孙永乐对界面新闻表示,导致制造业PMI继续回落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始于7月末的疫情一直延续到8月末,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生产;二是房地产销售大幅回落,预计8月房地产投资会继续下降;三是专项债发行偏慢,财政支出也偏向于民生领域,基建投资仍未见发力迹象。

除了上述因素,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表示还有两个因素不能忽视。他指出,8月工业用电缺口较大,浙江、河南、四川等多个省份通知建材、有色企业错峰运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生产情况。此外,由于国际运输受限,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攀升,叠加原材料和燃料价格上涨,企业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

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除了生产指数高于临界点外,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其中,新订单指数为49.6%,低于上月1.3个百分点,是2020年3月以来首次降至临界点以下,反映市场需求明显走弱。对此,统计局指出,8月,高耗能行业新订单指数回落较大,对制造业总体负向拉动明显。还有调查企业反映受疫情汛情等因素影响,原材料供应及产品交付不畅,生产周期延长,新接订单因此减少。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1.3%和53.4%,低于上月1.6和0.4个百分点。从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看,统计局调查的21个行业均高于临界点,其中纺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仍高于65.0%,相关企业采购成本压力依然较大。从出厂价格指数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等行业回落幅度均在12.0个百分点及以上,5月份以来首次降至临界点以下。

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制造业PMI的走势,分析师存在一定分歧。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预计,年内制造业PMI将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在疫苗接种率提升的大背景下,国内需求将继续向消费端转移,全球经济的复苏态势也将令制造业PMI保持在荣枯线以上。

孙永乐则认为,往后来看,PMI更多地是围绕荣枯线水平波动。“目前来看,利好因素是后续专项债可能会放量发行,政策也要求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预计在四季度基建对经济的托底力度会增强;利空的(因素)则是在严监管下,房地产销售的回落会拖累房地产投资。”他说。

罗志恒表示,随着疫情影响暂时消退,9月制造业PMI可能会出现反弹,但之后将在荣枯线上下震荡。

“要警惕未来几个月尤其是四季度房地产投资和外需回落压力的共振效应,要未雨绸缪,加快专项债发行以促进基建投资低位回升,维持货币政策相对宽松以支持困难的中小企业。”他说。

非制造业PMI方面,8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5%,低于上月5.8个百分点,也是2020年3月以来首次降至临界点以下。

其中,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5%,高于上月3.0个百分点,重返高位景气区间。但服务业受多省多点疫情带来的冲击,商务活动指数为45.2%,低于上月7.3个百分点,年内首次降至临界点以下。

不过,统计局指出,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3%,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随着此轮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及中秋、国庆假日临近,企业对近期服务业市场恢复较为乐观。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疫情叠加成本上升,8月中国制造业PMI降至18个月最低

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数据显示,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至50.1%。

2021年2月20日,浙江舟山,企业员工正在抓紧生产加工塑料机械配件。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数据显示,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至50.1%,为连续第五个月下滑,也是去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

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7家机构预估中值显示,8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2%。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

红塔证券研究所宏观分析师孙永乐对界面新闻表示,导致制造业PMI继续回落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始于7月末的疫情一直延续到8月末,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生产;二是房地产销售大幅回落,预计8月房地产投资会继续下降;三是专项债发行偏慢,财政支出也偏向于民生领域,基建投资仍未见发力迹象。

除了上述因素,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表示还有两个因素不能忽视。他指出,8月工业用电缺口较大,浙江、河南、四川等多个省份通知建材、有色企业错峰运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生产情况。此外,由于国际运输受限,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攀升,叠加原材料和燃料价格上涨,企业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

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除了生产指数高于临界点外,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其中,新订单指数为49.6%,低于上月1.3个百分点,是2020年3月以来首次降至临界点以下,反映市场需求明显走弱。对此,统计局指出,8月,高耗能行业新订单指数回落较大,对制造业总体负向拉动明显。还有调查企业反映受疫情汛情等因素影响,原材料供应及产品交付不畅,生产周期延长,新接订单因此减少。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1.3%和53.4%,低于上月1.6和0.4个百分点。从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看,统计局调查的21个行业均高于临界点,其中纺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仍高于65.0%,相关企业采购成本压力依然较大。从出厂价格指数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等行业回落幅度均在12.0个百分点及以上,5月份以来首次降至临界点以下。

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制造业PMI的走势,分析师存在一定分歧。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预计,年内制造业PMI将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在疫苗接种率提升的大背景下,国内需求将继续向消费端转移,全球经济的复苏态势也将令制造业PMI保持在荣枯线以上。

孙永乐则认为,往后来看,PMI更多地是围绕荣枯线水平波动。“目前来看,利好因素是后续专项债可能会放量发行,政策也要求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预计在四季度基建对经济的托底力度会增强;利空的(因素)则是在严监管下,房地产销售的回落会拖累房地产投资。”他说。

罗志恒表示,随着疫情影响暂时消退,9月制造业PMI可能会出现反弹,但之后将在荣枯线上下震荡。

“要警惕未来几个月尤其是四季度房地产投资和外需回落压力的共振效应,要未雨绸缪,加快专项债发行以促进基建投资低位回升,维持货币政策相对宽松以支持困难的中小企业。”他说。

非制造业PMI方面,8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5%,低于上月5.8个百分点,也是2020年3月以来首次降至临界点以下。

其中,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5%,高于上月3.0个百分点,重返高位景气区间。但服务业受多省多点疫情带来的冲击,商务活动指数为45.2%,低于上月7.3个百分点,年内首次降至临界点以下。

不过,统计局指出,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3%,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随着此轮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及中秋、国庆假日临近,企业对近期服务业市场恢复较为乐观。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